<p> 436号隔离房</p><p><br></p><p> 记得读初中时学过一篇“207号牢房”,课文开头两句是“从门到窗子是七步,从窗子到门是七步,这个我很熟悉。”那时并不理解这两句话为什么要反复写,现在在悉尼才关了三天,突然有些明白,作者要表达的可能是一个失去自由的人内心愤懑、煎熬、不安和无奈,诉说的是他内心对自由的渴望,对回归到外面世界的期侍。伏契克是革命家,他的文字也许还包含着对自己未竟事业前景的担忧……我不想探究伏契克,只想说我现在确实是被关在悉尼皇家公园情人港酒店436房间。</p><p><br></p><p> 我们是8月5号下午3点多被送进房间的,当时一个大个子警察用推车帮我们运送行李。我刚关上门就听到“咚咚”的敲门声,开门一看,是大个子警察。他笑眯眯地一边说,一边用手比画一个长方形的画面,我听不懂,也看不明白,拿出手机给他,他摇头说“No,No”,我又拿出一叠他们发的宣传单,他仍摇头,我只有打电话给女婿,让他与警察交流,答案是要看房间号,老伴迅速拿出信封模样纸片436,大个子警察立刻笑了起来,并点头说“Yes,Yes”,就转身离开了。原来这是他们的工作程序,要最后审核一遍入住的房间号,以防出现差错。436比伏契克的207宽敞得多,而且只关了我与老伴,进门就能看见墙上的钢花玻璃的大窗,没有窗门,不用担心有人想不开。屋内空气调换主要依靠中央空调和换气扇,全封闭结构。屋内设施也很齐全,床,电视,电话,空调,洗手间等。若穿越到伏契克那个年代,应该是元首级受限人的待遇。</p><p><br></p><p> 我之所以把这两个跨越时空房间号连在一起叙说,是因为它们有一个共同的契合点,都是为了限制进房人的自由空间。我现在的行动轨迹都在这个房间,吃饭一一睡觉一一上卫生间一一到窗子边小坐,而后又是吃饭一一睡觉一一上卫生间一一到窗子边小坐。我也想尝试如下进入独处的最高境界,坐在窗边的椅子上发呆,什么也不想,什么也不做,但内心仍然蠢蠢欲动。偶尔翻一翻从家里带来的一本书,然后借窗角的光亮看看被三面楼房遮挡后的一角天空。有时顺着窗台俯视对面楼房窗口旁摆放的绿色植物,从右侧楼房凹处看冒出的树顶上的枯枝败叶,有时还能听到汽车在街道上行进声音,试图探头张望,可窗户没门,只能像武打高手一样,听音辨位,推断汽车的远近……</p><p><br></p><p> 老伴依旧很忙,洗衣服,练太极,拍照,与亲友聊天,与大小王视频,在手机上查找各种小食品英语的中文含义……有时走过来提醒我吃水果时,还不忘点拨我一下,吃饭用过的器皿应该如何摆放……让我瞬间生出在家的感觉!</p><p> 436房间最大的利好是有wifi。我们没办法通过看洋电视剧来消磨时光,却能用手机与国内的兄弟,朋友,亲戚视频聊天,能与女儿女婿,大王小王随时交流,人被困在房间,心永远与亲友们连一起。每每看到“坚持就是胜利”的鼓励,“能不能吃饱”的深情关切,以及“多加点酒菜就完美了”的调侃……隔离的信心就更加坚定。内心深处也会迸出一个声音,谢谢,我的亲朋好友们!你们就是我们的坚强后盾。</p><p><br></p><p> 人们常说,只有熬过寒冬的人,才知道太阳的温暖。以前在家,隔三岔五约几个兄弟吃吃饭,喝喝酒,打打牌,钓钓鱼,不知不觉,一天时间飞也似的过去了。现在坐房子里,无事可做,不停地看时间,对送饭人的敲门声特别敏感,有时还会出现幻听,仿佛白天的时间拉长了很久。今天的窗外有一道新的景观,雨,外面在下雨,象细丝,密密的,想伸手去感觉一下,手又被玻璃挡了回来,偶尔看到一个水滴从窗前划过,暗叹没办法抓住……这时候我则突发奇想,如果现在悉尼人上街举行反对封城反对隔离游行,我真不知道是去参加,还是观望。</p> <p>后面墙上一面大窗,没有门。</p> <p>靠墙的餐桌:两副刀叉,两个咖啡杯,两个餐盘,两个玻璃杯</p> <p>床头装饰画</p> <p>洗潄间一角</p> <p>窗对面的楼</p> <p>窗右角小楼凹处的树顶</p> <p>早餐:一个面包,一包薯片,一个梨,一袋咖啡,一盒酸奶,两袋冲咖啡的糖,一袋吊袋茶叶。</p> <p>午餐:一盒藜麦鸡脯肉沙拉,一个小苹果,一瓶矿泉水。</p> <p>晚餐:一个煎饼,两个水煮土豆,一小盒生菜,一小盒拌菜的醋,一瓶矿泉水。</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