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南庄,早有耳闻,只是未曾来过。当车行驶在青山绿水间,那层层叠叠的青纱帐勾起了我对南庄无限的向往。沿着温河一路向西,通村路曲折蜿蜒,一棵棵核桃树,一棵棵野酸枣,还有那一片片石瓮水涧,就像那常流不息的温河水,宽窄自然,缓急有序。映入眼帘的南庄,依山就势,一座座院落错落有致地分布在坡间坳顶。一座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的红色碑塑好像是迎接远方的客人,其火红的颜色正印证着南庄那段火红的历史。来了,我们终于来了。 南庄村有着悠久的历史,古台,古树,古建,古物随处可见。村中央有一棵近1700多年历史的汉槐,村人说至今少说也有近两千年了。槐树,古戏台,关帝庙(也称老爷庙)呈南北之势,对峙而立,这样的布局我在多处见过,但却不知其意,甚是惭愧。走入村间的街头巷尾,明清院落比比皆是,雕花的门楼,青砖的瓦房,古色古香,余韵无穷。我们看到第一座院就是大门院,始建于明朝末年,占地2000多平米,建筑500多平米,可以说是北方院落中的恢弘巨制。垂花眉额再配以里院的出檐无梁洞,设计独特,风格迥异。门楼上悬挂“作战英雄”的匾额,顿时让人肃然起敬。旗杆院据说为进士所建,属于村里沿街诸院的标志性建筑,与村古街东南,地面便门互通,地下地道连接,门前上马石,旗杆抱瓦,门枕石一应俱全。除此之外,还有当铺院,店房院,敦伦院、王家大院等,许许多多的院落,真是数不胜数。 每一个院落都有不同的门楼,木雕垂花门楼,砖雕垂花门楼,转圆圈门,纯砖券门楼等,无一不是飞檐走瓦,雕梁画栋,形成了明清别具一格的建筑代表。窑洞前墙青砖砌就,白线划缝,美观大气。滴水檐的设计更是匠心独运,三层四叠,砖雕瓦饰。院落窑洞,瓦房错落有致,几进几出。再辅以各色砖雕、石雕、石柱等,历史文化的气息更显浓郁。除了院落外,南庄还有诸多的祠堂,庙宇,客栈旧宅,特别那造型奇特、形态各异的砖雕、石雕文化,有凤有龙,把中华先祖的图腾与建筑融为一体,真是令人惊叹不已。遥想当年,南庄先祖从外迁来,住着土洞,垦荒种地,延续千年,谁能想到今天,子孙后代造就了这样一片文化繁盛、人才辈出的富庶之地。 南庄的出名更在于它有一段红色的历史,特别是抗战时的地道更是远近闻名。我看过电影《地道战》,读过课本《地道战》,更为学生上过《地道战》,然而当亲眼见到时,惊叹之情却久久不能平静。抗日战争爆发后,日军沿石太线进一步向华北进犯。1937年10月,突破娘子关防线,长驱直入直逼阳泉,打开了山西的东大门。七亘大捷后,日本侵略者更是丧心病狂,到处烧杀抢掠,制造了一起起惨案。作为平定路北政府的所在地,南庄人民积极配合八路军、游击队,奋起反击。充分利用村庄下面土层深厚的优势,开挖地道。在全长4000多米的地道中,各户之间互通互连,巧设布局,居住洞,议事洞,陷井、茅厕、通气口一应俱全。最窄处只能一人勉强通过,最高不过2米,有的地方只能弯腰通过。而且弯道岔路较多,稍不留神就会迷路,甚至走入死洞。洞与洞之间的连接也很巧妙,有的只能容一个人爬过,当敌人用火和毒气时,可以快速地用棉被、木板把洞口挡住,用土围培,有效防止了火攻和毒气;有的洞口洞下有洞,当敌人用水淹时,水可以绕过洞口,从下面的排水洞流入田地。整个地道依房屋建筑、地势高低不同,分为三层。而且进口、出口较多。家里的炕头、衣柜,马棚、水井、地窑等既能出又能进,让敌人眼花瞭乱,防不胜防。地道的挖掘,巧妙地粉碎了敌人的扫荡,保护了人民群众,配合八路军、当地武委会对敌人进行了毁灭性的打击。气急败坏的敌人,见人就抓,严刑拷打,杀伤无数。在艰苦卓绝的斗争中,涌现出了一大批可歌可泣的英雄人物。那座耸立的纪念碑,那块块英雄墙,还有那青松绿柏,古槐老钟,都是对那段历史最好的见证,难怪要被称为晋察冀的小延安了。 南庄的红色历史还表现在六七十年代农业学大寨中。南庄是学大寨的典范,大造梯田,广修水渠。最典型的建筑莫过于村中的大礼堂。礼堂坐北朝南,完全由本村工匠设计建造,东西配有耳房,内设舞台,木质人字架铺顶,铺设塑板油毡,覆以黄色耐火瓦。前墙彩色水磨石饰面,塑有毛选、麦穗、谷穗,木质五角形,中间悬挂“万山红遍”四个大字。走入礼堂,宽敞的大厅,令人耳目一新,深红的会议桌整齐排列,墙上张贴着各种党务条例,主席台上两侧红旗招展,衬托着中央的党徽金光四射。站在大厅中,可以想见当年开会的盛况,干完活后,大家集中到一起,学毛选,背老三篇,真正体会到了毛主席思想放光芒了。除此之外,还有东阁的渠槽,两边用毛体书写“大海航行靠舵手,万物生长靠太阳”、“春风杨柳万千条,六亿神洲尽舜尧”的红色标语,“愚公移山,改造中国”更展现了那个时代战天斗地的民族精神。浓郁的时代气息,不禁让我们思绪万千,感慨时代的变迁,更在激励我们保持纯朴的本性,不忘初心,奋勇向前。 在南庄回忆中一路走来,聆听那温河的水声,咀嚼那远去的故事。坐在温河的石床上,看着温河水远道而来,时而宽,时而窄,时而缓,时而急。或清流,或瀑布,或小溪,或水潭。那石瓮、石槽、石清,承载着那一股股流水,诉说着南庄的历史。我仿佛看见有人在岸边捣衣,有人在水中饮马,有人在岸边挑水,有人在水中嬉戏。但我总感觉到有一种力量在触动着我,如果不是,那细微的流水怎能把石床冲出沟壑深深,如果不是,南庄怎会有今天的胜境?是的,是自然界神奇的创造力;更是南庄历代领头人以民为上的虔诚,还有南庄人民从古到今奋斗不息的精神;是的,是它们一直感动着我。 回去的路上,那片青纱帐依然那样绿着,我看到了南庄发展的希望;刘书记的微笑还浮现在眼前,那是一种坚定的眼神,相信未来的南庄会更好。别了,南庄,我会再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