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年行摄高原,青海省比较热门的景点都已去过,但有一处冷门的地方——玉树州还未涉足。因此,今年6月,趁雨季未到,我们14人6车,自驾前往。<br>据资料: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土地总面积26.7万平方公里,涵盖三江源国家公园长江源园区和澜沧江源园区,占园区总面积的85%,生态地位十分重要,是名副其实的“中华水塔”,维系着全国乃至亚洲水生态安全命脉。<br>所谓“三江源”,是指长江、黄河、澜沧江的源头地区。当然,长江在这里并不称作“长江”,而是多条河流,如楚玛尔河、沱沱河、当曲、通天河、巴塘河等的渐渐汇聚。长江干流通天河流经玉树州治多县、曲麻莱县、称多县、玉树县,于称多县歇武镇直门达村巴塘河汇入口以下,始称金沙江。金沙江与岷江在四川宜宾汇合后,自此向东才被称作“长江”。<br>至于澜沧江,各种资料上记载的关于澜沧江的源头有十几种说法,遥感专家刘少创探测的结果是,澜沧江源头在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杂多县吉富山,海拔5200米,称作扎曲,往东南流至西藏昌都,与右岸支流昂曲汇合后,始称澜沧江。<br>尤其通天河,是一条令人遐想不尽的大河。据说《西游记》唐僧曾落水河中(也有人考证新疆和静县的开都河才是《西游记》中的“通天河”);四十多年前长江首漂第一人尧茂书也曾漂流过此河。<br><br><br><br> 神秘、独特的玉树——三江源,能不去看一看吗? <br>玉树州与四川甘孜州石渠县接壤,距成都市并不算太远。我们6月23日出发,25日到达玉树市。<br>此次出行,打算基本按照“中国自驾地理”网站推荐的行程走一圈。 6月26日早晨,登上玉树市城边的当代山,俯瞰玉树。<br>朝阳喷薄,蓝天如洗,白云似练,清风徐来。通天河沿岸,密集的楼房矗立,节次鳞比;纵横的道路延伸,车水马龙。真想不到在偏僻的青藏高原腹地,深藏着这样一座中等规模的现代化城市!玉树,早已从2010年的地震灾害中复苏,甚至发展得更好。 玉树仅存不多的地震遗址 稍后,前往文成公主庙,并经千年唐蕃古道,穿越文成公主和金成公主先后进藏途经此地时留下的历史文化遗迹——勒巴沟。勒巴沟位于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境内结古镇南通天河畔的峡谷里,海拔3700米,沟深约20公里。“勒巴”藏语意为:美丽吉祥。涓涓细流汇成的勒巴河蜿蜒而下,沟内陡立的崖壁上,清澈的溪流中,绿草茵茵的山坡上,随处可见千余年来,当地的佛教信徒在这条沟中凿刻的形状各异的玛尼石。因此,勒巴沟也被誉为“流淌着文字的河流”。<br>今天是周六,许多当地人来勒巴沟“耍坝子”,溪流旁、草坡上、树荫下,优美自然的环境中,点缀着轻便的帐篷,散坐着休闲的老少。还有青年人在欢快地“打水仗”,玩得很尽兴。各种牌子的私家汽车,停在路边,为当地老百姓的生活水平作出直观的说明。好一幅和谐幸福的画面! 勒巴沟崖壁上的刻经——谁能看出崖壁的凹凸,显现出着一张人脸像吗?<br> “高原的天,娃娃的脸”。出勒巴沟,沿通天河往三江源纪念碑,风云突变,天昏地暗,暴雨倾盆,冰雹密集。仅管车窗的雨刮发疯似的来回急扫,任然看不清前路。只得在路旁暂停避雨。有来车通告,前方发生泥石流。等雨势稍小,调头返回玉树。 到玉树城边新寨嘉那玛尼石经城时,又是蓝天白云,阳光灿烂了。<br>嘉那玛尼是300多年前,由藏传佛教高僧嘉那道丁桑秋帕永创建。经过历代刻经匠人的不断雕刻和附近居民及朝圣者的不断垒积,形成了东西长283米,南北宽74米,高2.5米的规模巨大的石经城。<br>这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玛尼石堆,2002年被载入吉尼斯世界纪录。据统计,这里的经石总数达到25亿块,相当于20万间100平米的房子!<br>当你站在玛尼城前或登上城顶,它超乎寻常的巨大体量,不能不让你叹为观止——信仰的力量如此不可思议! 我们围绕石经城转了一圈,只看见一个用手工雕刻经石的工匠。而石经城旁边,却有不少专门制作、出售经石的作坊,全都与时俱进,在用激光雕刻机批量雕刻经石。<br>机器雕刻经石,省时省力,效率也高。但没有了手工一笔一划用心用力的过程,怎么体现信佛及修为的诚心?也许,佛不在乎这些。可能是我想多了吧?唵嘛呢叭咪吽。 6月27日,今天计划先到念经湖。出玉树,往上拉秀乡,所经的214国道,至少两处路牌标有“念经湖”。但到了上拉秀,却没有路牌了。经打听,拐进一条土路,沿途也无路牌。走了十多公里,再打听——走错了。折返到一不起眼的路口又打听,终于走到念经湖畔。<br>湖不大也不小,被起伏的广阔草丘包围。蓝天丽日,湖光云影,增添了风景的灵动。<br>念经湖(又称念吉措、泞吉措)属地质构造型高原湖泊,湖面海拔4565米,面积约90多平方公里,最深处约30米。湖水矿化度较高,属咸水湖,湖中盛产高原裸鲤鱼。每年逢春季节,斑头雁、鱼鸥、赤麻鸭、大天鹅、黑颈鹤等候鸟在此繁衍生息,成为鸟类理想的栖息地。<br>民间传说念经湖是卓玛(度母)菩萨的修行圣湖,充满神奇与灵性。湖中还有十八座卓玛(度母)佛寺,每逢藏历十五等吉日,湖中便传来奇妙的佛寺诵经和器乐声响。湖区牧民声言曾在湖中出现和目击过“措隆”(即指海牛)。湖区也曾出现过“姆唤羊”的传说:一名叫甘姆的阿奶,每当模仿绵羊叫声,眼前即可出现一群绵羊,其个头比家羊大许多。曾有牧民饲养过这此种“神畜”,牧民视为卓玛(度母)显身。<br>传说归传说,但我们在湖畔确实看见不少赤麻鸭等水禽。 下午,经隆宝滩,前往藏娘佛塔。途中一河流Ω形状大拐弯风景不错。 又是没有路牌!几经打听,才找到岔路口,沿土路翻垭口、下陡坡,直奔目的地。 经过昂普寺,已是夕阳西下。继续前行,又走错了!到一村庄,感觉不对头,向村民多番打听,原来在昂普寺附近就要拐向另一条岔路。 通往藏娘寺的山路很窄很烂。翻过垭口,经过下山陡坡以及无数的“发夹弯”,终于在苍茫夜色中到达通天河畔藏娘村。 6月28日,早起,拍摄藏娘佛塔。<br>作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的藏娘佛塔,由印度著名学者弥底于公元1030年到玉树通天河流域弘扬佛法时所建,距今已有979年历史。其为土、石、木结构,高40余米,周长200米,坐西朝东。塔心上下部有预留的暗室和“地宫”,其余为实心。据说暗室内藏有被称为圣物的七色沙。<br>藏娘佛塔的塔形集印度古塔的特点和藏族古建筑特色融为一体,塔身独特,雄伟壮观,古泽恢弘。佛塔按照佛教关于世界形成的结构原理和佛教对宇宙学说的解释而建造,具有深刻的佛教文化内涵及寓意。<br>藏娘佛塔的修建,标志着藏传佛教在康区“后弘期”的开始。而且是标准藏传佛教佛塔的实物样本,被后世藏传佛教各派著名法王、大师共认为是藏传佛教佛塔之精华,与尼泊尔的巴耶塔、西藏的白居塔(也说印度的金刚塔)共称世界著名三座藏传佛塔。 其后,驾车通过通天河上一座宽度仅容小车通过的铁索吊桥,返回玉树,休整。 6月29日,经尕多乡、扎朵镇、尕觉悟文化旅游度假村、赛康寺等地,拍摄尕朵觉悟神山。<br>尕朵觉悟尕朵觉悟,藏语又称“觉悟夏尕”,意为“白圣客”,由主峰及几十座环绕的山峰组成,其中主峰海拔5395米。和西藏的冈仁波齐、云南的梅里雪山和青海的阿尼玛卿山并称为藏传佛教四大神山。 <br>尕朵觉悟神山是长江流域众多神山之王——“上康区主神”,是吐蕃赞普赤松德赞供奉的藏区神山之一,也是传说中的英雄格萨尔王祭妃的神灵。传说“尕朵觉沃”是一位智勇双全的大将军,他统率着将士们捍卫美丽富饶的“多堆”,使人们安居乐业,人畜两旺。因此,成为玉树人顶礼膜拜的守护神。<br>在尕多乡一处观景点,可以远眺神山。巧遇乡政府组织当地藏民排练歌舞,准备“七一”表演。<br>虽然尕朵觉悟主峰海拔不算太高,并非终年积雪,与我们曾见过的其它白雪皑皑的神山不同,但其尖峭锋利的群峰造型夺目,于众山之中脱颖而出,气势不凡。此王者之像,令人折腰,顶礼膜拜。 赛康寺,最左边远处的山峰就是尕朵觉悟。 夜宿曲麻莱县。<br>曲麻莱号称“黄河源头第一县”。黄河发源于本县麻多乡约古宗列地区,长江北源主要源流勒玛河、楚玛尔河、色吾河、代曲河均发源于县境内,是中国南北两大水系的主要水源涵养地。<br>城郊公路旁立一巨大雕塑:粗壮的桃树(?)下,大象、猴子、兔子、鸟组成“叠罗汉”状。我们“研究”一阵,不明白其中含义——是当地的什么传说或动物图腾吗?后查百度,也未找到答案。 6月30日,经“天桥”——通天河第一桥,前往治多县。 城郊草原上帐篷与私家车扎堆,人多马多,热闹非常。原来是明天要举办庆祝“七一”的赛马会,今天骑手们都在忙着训练。 拍摄一会儿骑手们的英姿,便前往叶青村的“长江第一湾”(“通天河第一湾”)。 所谓某某江河的“第一湾”,即指河流最上游处呈Ω形状的大拐弯。其实玉树地区通天河与扎曲(澜沧江)流域,还有不少比叶青村更上游的大拐弯,但因山势险峻,不易到达。而叶青村的通天河大拐弯,通公路,易到达,所以当仁不让占了“第一”的名头。<br>登上山头观景台,“第一湾”风光尽收眼底,辽阔壮丽。<div>当此景,不由人心生“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之感慨!<br>古今多少风流人物,俱往矣,而山河美丽依旧。时光荏苒,岁月匆匆,你我皆是过客,天地亦非永恒。奈何?奈何!<br></div> 下山后,到夏日寺遗址拍摄。<br>贡萨寺遗址位于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治多县城北面闹布旺江,是治多县唯一的藏传佛教寺院。贡萨寺于公元12世纪由拔噶举派的创始人拔达玛旺秀的心传弟子秋杰次成帮巴创建,由此产生秋杰转世系统。第二世秋杰索南扎巴扩建寺院并改宗为直贡噶举派。公元15世纪,五世昂旺洛楹嘉措又将该寺改宗为格鲁派寺院。<br>1981年,贡萨寺迁至新址。<br>曾经的兴盛辉煌,眼前的断壁残垣,述说着岁月变迁,万事皆空的宿命。唯叹息:旧时神殿堂前燕,飞入寻常谁人家?通天河水东流去,几多繁华埋泥沙。 站在贡萨寺遗址拍摄下面的河湾——这是通天河第几湾? 又经过一座仅容小车通过的吊桥,到夏日寺。<br>寺中有白唇鹿。据说僧人经常喂食,所以并不怕人。招呼即来,与我们合影一点也不怯生。人与动物,都是地球上的居民,理应和谐相处。 已近傍晚,恋恋不舍离去。于夜色中回到玉树市。<br>7月1日,前往杂多县,途中拍摄澜沧江第一湾。 7月2日,到昂赛大峡谷。<br>这是一处未经开发的原生态景区。当地有一个传说:一个半人半神的怪人桑阿赛当了国王,他头发绿得像绿松石,衣服是红珊瑚做成,而靴子则如天上的彩虹。他穿得怪异,脾气也如此,格萨尔王变出太阳,他就变成了草。格萨尔王很生气,用箭射中了他的大腿,在逃跑过程中,他流了很多的血,于是,昂赛的山脉就被染成了红色。<br>峡谷内有造型奇特、变化多端的丹霞地貌,有葱葱茏茏的崖柏,有一路随行、蜿蜒曲折、红浪翻卷的澜沧江,有绿草如茵、山花烂漫的草地,有成群奔跑、活泼可爱的白唇鹿......面对这多彩的画卷,岂不知,自身已在此画中。如果说,人间真有世外桃源,我想,就是这里了! 同伴拍到难得一见的雪豹! 因为没有开发,所以路险且烂。只不过,对于跑过许多更险更烂道路的我们来说,并无压力,安全通过。<div><br><br></div> 有人说:不到囊谦,等于没到玉树。所以离开昂赛,直奔囊谦。<br>7月3日,经过千年白扎古盐场,前往囊谦县尕尔寺大峡谷。 尕尔寺是藏传佛教中白教最大的一座寺庙,距今已有千年历史。相传公元700多年前,莲花生大师曾在此修行,此地也随之成为僧侣们心中最为神圣的庙宇之一。同时,传说当年文成公主进藏远嫁给松赞干布时,所带的嫁妆里有一奇特的转经筒,这个转经筒便是现在尕尔寺的镇寺之宝。<br>寺庙建在陡峭险峻的山崖上,类似于孜珠寺,很有特色。<br>网上有人这样描绘:“在几千座寺庙中,有一座堪称奇迹,令人叹为观止,那就是坐落在囊谦县白扎乡巴麦村的尕尔寺。群山相邻,圣湖相应,在艰石巨峰之中,尕尔寺宛若一朵圣洁的莲花,盛开在悬崖峭壁之上。这里,天界的梵音就在耳边萦绕,世外的古刹就在眼前雄踞,野生动物就在身边咫尺相依,群山圣湖就在周身环抱。” 寺庙附近有成群的藏酋猴,不怕人,引来路过的游人纷纷停车投食 至此,玉树州的六个市、县:玉树、称多、曲麻莱 、治多、杂多、囊谦,都留下我们的足迹。当然,只能说是“跑马观花”。<br>相较于青藏高原的热门景点(尤其是“此生必驾318”的口号成为时髦后,川藏南线已经车流如织、拥挤不堪),玉树确实清静得令人不解。我们这一路,基本没遇到其他外地旅游者,仿佛所有景区都是为我们独家专享。<br>诚然,玉树的旅游基础设施,比如道路、路标、食宿等,还很不如人意,但它的山水景观,民俗风情,绝对不输其它一些著名景区。<br>玉树的美丽,是深藏的美丽。需要你去发现,去细细品鉴、欣赏。<br>惟愿这片圣洁美丽的土地,永远圣洁,永远美丽! (说明:文中个别图片为同行朋友拍摄,特此致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