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邻居家有个活泼可爱的女儿,名字叫小米粒,今年三岁多一点。他们前几天来我家吃饭,我发现小米粒特别像个小话痨,就连吃饭时嘴巴也嘟嘟嘟说个不停,她妈妈告诉我孩子最近可“唠叨”了,很喜欢重复大人说的话,而且每天都有很多问题提问。我说其实不是孩子唠叨,这是因为她到了语言敏感期,孩子的语言能力这时也进入到了快速发展的阶段。</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什么是敏感期呢?意大利著名的儿童教育家玛丽亚·蒙台梭利对敏感期如此解释:当幼儿处于某个敏感期时,会产生一种敏感力。当敏感力产生时,幼儿内心会有一股无法抑制的动力,驱使他对他所感兴趣的、特定的事物产生尝试或学习的狂热,直到满足需求或敏感力减弱,这股力量才会消失。这段时期即“敏感期”。</p> <p class="ql-block"> 孩子从出生到掌握语言,通常需要3~4年的时间,语言发展的关键期是2~4岁。这个时候学习语言效果最佳,获得的语言习惯最易长期保持下去。那我们如何抓住孩子语言发展的敏感期呢?</p><p class="ql-block"> 《儿童心理学》里这样说:</p><p class="ql-block"> 1.为孩子创造一个良好的语言环境。</p><p class="ql-block"> 在家中统一语言,最好是普通话,而不是方言。注意标准用语,注意语言的规范性,不要用儿语,像“吃饭饭”、“喝汤汤”等类似的话。</p><p class="ql-block"> 2.充分理解语言敏感期间孩子的自言自语和“唠叨”</p><p class="ql-block"> 唠叨是孩子在语言敏感期中最为常见的行为,有些父母对此会莫名其妙地感到厌烦,轻则批评孩子不安静,重则强迫孩子“闭嘴”,这种做法是不对的。这是因为,孩子唠叨不过是他们表达内心欲望的一种体现。这一时期他们的语言能力正在迅猛发展,渴望表达,自言自语和“唠叨”几乎是一种潜意识下的行为。因此,父母不要轻易对孩子的自言自语和“唠叨”表示厌烦,要用平常心宽容孩子的“唠叨”,并尽可能地多和孩子沟通,当有了充足的沟通,孩子自然就会减少自言自语和“唠叨”现象。</p><p class="ql-block"> 3.耐心倾听,不随意打断孩子的表达</p><p class="ql-block"> 有些父母只要听见孩子表达不够到位,就会习惯于打断孩子的表达,提醒孩子要这样说或那样说,本以为这是在及时纠错,对孩子语言发展有利,但事实上,父母如果这样做,反而加剧了孩子的紧张感,更不利于孩子语言能力的正常发展。正确做法是,在任何时候都对孩子的表达保持着尊重和耐心倾听,不中途打断孩子或提醒孩子,而是顺其自然,让孩子在最轻松的氛围下慢慢把想法表达出来。</p><p class="ql-block"> 4.要多刺激孩子开口说话</p><p class="ql-block"> 要想提高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就要多为孩子创造开口说话的机会。</p> <p class="ql-block"> 愿每位家长都能准确捕捉到孩子的语言敏感期,并让其在这段时间内得到最好的发展。</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