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1966年《北京交通图》说起

雷琪(武军)

<p class="ql-block">打开尘封的记忆,寻找出我保存了半个多世纪的那两张1966年北京公共交通路线图,脑海里顿时浮现出当年的情景。目睹这两张北京公共交通路线图,我的思绪又回到了五十五年之前。</p><p class="ql-block">1966年9月,我与几位同学一起坐火车赴北京大串联,并参加10月1日的国庆游行。列车停靠永定门火车站后,为让远道而来的学生们能够立刻实现自己多年的夙愿,迎接我们的十余辆公交专车特地从天安门前面缓缓开过,车厢里不时爆发出学生们一阵阵排山倒海般的欢呼声。</p><p class="ql-block">初到北京出行不便,我立即购买了北京市交通地图。这是一份极其简易的北京市区、郊区的汽车电车交通路线图,价格大约5分钱。其实,那根本不能算是交通地图,仅仅是标明北京市主要地点地理位置及公交车的路线图。路线图共两张纸,正反4面,<span style="font-size: 18px;">大小与4寸照片差不多。图上没</span>有行政区划及马路名称,仅仅标出了诸如天安门、清华北大、颐和园、动物园、前门、西直门、沙滩等地理名称,用红线、蓝线分别标明着公共汽车、电车、郊县长途汽车等路线。</p><p class="ql-block">交通路线图虽简单,但毕竟解了我们的燃眉之急,让我们可以马不停蹄地在祖国的首都四处奔波。我们瞻仰了天安门和人民英雄纪念碑,浏览了北京名胜古迹,徜徉在故宫后门护城河边和王府井大街上,驻足于北京各个高等院校里。</p><p class="ql-block">由于国民经济在三年自然灾害之后刚刚喘了口气,尚未完全恢复元气,到北京的人又特别多,因此北京的公交车非常拥挤。公交车比现在的要小,而且还少,偶尔还能看到车顶绑着巨大沼气袋的公交汽车缓缓开过。往往车子刚靠站,候车人群便蜂拥而上。北京售票员工作很辛苦,动作很麻利,停站时要跳下车招呼乘客上下,再从前门或后门挤上车。售票时用粗大的红蓝铅笔在车票上相应车站代码处划上杠杠,再用铅笔上绑着的橡皮筋翻撕车票交给乘客。售票员们火眼金睛,非常敬业,很少有人能够逃票。因为外地学生可以从接待站领到在京的免费公交乘车证,车厢里便更加拥挤,北京老百姓就不乐意了,车上埋怨之声不时传来。有时想要下车却又挤不出去,外地人乘过站的情况时有发生,而且候车时间又长,于是我们在北京期间经常以步代车,用练就的急行军速度自由穿梭在北京的大街小巷。尤其对于经常走过的地方,如正阳门、天安门广场、西直门、阜成门、德胜门、西单、东四、王府井、北海、沙滩、动物园、白石桥、人民大学、清华园、北大等地,都很熟悉,这些也要归功于这两张不起眼的北京公交路线图。</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市区公共汽车路线图)</p> <p class="ql-block">那时北京市区的交通状况其实还是比较落后的。除了汽车、电车以外,自行车也是市民的主要代步工具。由于购买自行车需要计划供应票证,所以马路上的自行车数量还不算很多。北京城里还有许多人力三轮车,散布在市区的各条马路、胡同和角落里,不管是刮风下雨,还是寒冬酷暑,它们都成为城市公共交通重要的补充部分。</p><p class="ql-block">北京还有一种交通工具,是上海和其他南方大城市所没有的,那就是兽力车。除了长安街、天安门广场、王府井、西单等重要区域外,北京城里的马车、驴车比比皆是,多用以载客或运送货物。尤其在阜成门、德胜门、西直门等城门外,在高大的城墙下,许多兽力车停在那里等待客人光顾。乘客不是直接骑在马、骡、驴背上,而是坐在由马、骡、驴拉着的有车厢的胶轮轱辘大车上。马、骡、驴拉车都非常卖力,尤其是小毛驴。所有的兽力车在牲畜的屁股后面都挂着接粪兜,以保证城市道路清洁。车老板手里握着长长的鞭杆,有时冷不丁一声噼啪山响的响鞭抽打在稍稍偷懒的牲畜身上或耳梢畔,被抽打的牲畜立马绷紧辕绳,四蹄刨地,鼻孔里喘着粗气,让人不由得心生怜悯。人们还能在阜成门、德胜门、西直门、东直门、安定门外看到跑运输的骆驼。骆驼由于体形硕大,一般不允许进入主城区,它们通常卧在城墙下歇脚。夕阳西下时,在城墙的阴影里,在空中不时传来嗡嗡的鸽铃声中,骆驼们嘴里悠然自得地不停地咀嚼着反刍的草料。它们大多披红挂绿,脖颈下挂着古铜色的驼铃。当几头骆驼鱼贯前行时,那悠扬动听的驼铃声随着骆驼的昂首阔步当啷当啷地响个不停,传到数里之外。</p> <p class="ql-block">(市郊区电车路线图)</p> <p class="ql-block">我们在京之际,适逢北京开始建造地铁,这也是中国大陆最早的地铁。当时中国正处于与前苏联、美国等国际反华势力关系最严峻的时刻,大三线、小三线建设在紧锣密鼓地进行。因此北京地铁既有解决城市交通之需,也有适应战备之急。那时的地铁建造技术很落后,根本没有现在挖掘地铁隧道的盾构设备。我走过复兴路,看见从那里一直延伸到木樨地、军事博物馆、公主坟、苹果园的地铁挖掘工程,全部是开膛破肚式的由挖土机开挖,部队的解放牌大卡车一辆接一辆地来回穿梭,把泥土运送到城西郊外。施工作业非常的艰苦,太阳一晒,工地及附近就成为“扬灰路”;而一场大雨过后,又变成了“水泥路”。复兴路是市区东西向的主干道,很宽阔。为不影响交通,公交车在两侧蹒跚而行,乘客们在晴天时自然是吃够了尘土,下雨天鞋子上又满是泥浆。如今的北京地铁四通八达,但很少有人知道当初建造地铁的困难和地铁建设者与北京市民的艰辛。</p><p class="ql-block">1966年11月初我第二次赴京,入住中国人民大学。这次,我不再使用那两张北京公交路线图了,因为我对北京的交通路线已经烂熟于心了。</p> <p class="ql-block">(郊区公共汽车路线图)</p> <p class="ql-block">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政通人和,百废俱兴,北京的交通状况有了翻天覆地的巨变。我虽未曾在北京久住,即便多次到北京也是寥寥数天,最多半个月,但行踪却遍及北京城区。1973年冬,我借回家探亲之机顺便去了趟北京。无论在市区,还是到八达岭、十三陵,北京交通都今非昔比,已经焕然一新了。1985年秋,我出差赴京,火车去飞机回,这也是我第一次乘飞机。当大巴士行驶在首都机场通往市区的高速公路上时,顿觉北京交通发生了巨变。我搭出租车前往长城饭店,乘专车前往中南海参观毛主席居所丰泽园菊香书屋,乘地铁前往苹果园出差,坐公交车前往中关村和阜成门外拜访好友,感觉交通非常便捷。1988年夏,我出差又到北京,市区的高速公路已经延伸到四环。2000年,我和女儿赴京旅游观光,对北京交通之发达又有了令人耳目一新的印象。2007年应邀到北京访问老战友,2018年到北京参加知青大聚会,都让我们对北京交通的飞速发展极为震撼。</p> <p class="ql-block">(郊区长途公共汽车路线图)</p> <p class="ql-block">文章写到此,我又想起了1960年小学时阅读过的一本图文并茂的少儿课外读物——《科学家谈二十一世纪》,书中的憧憬如今都已成为现实。尽管如此,五十五年前的这两张北京交通路线图,却仍然保存在我的收藏册里,完好如初,它记录着曾经发生过的那一段段历史瞬间。</p> <p class="ql-block">附:以下是本人保存至今的1966年大串联《学生乘车证》(火车票)和到北京、沈阳时发给学生在市内的临时乘车证。</p> <p class="ql-block">(上海——北京《学生乘车证》,1966年9月23日612次列车。)</p> <p class="ql-block">(上海——北京的大串联火车乘车证,1966年10月31日618次列车。)</p> <p class="ql-block">(1966年大串联时外地革命师生在北京的《临时乘车证》)</p> <p class="ql-block">(1966年大串联时外地革命师生在沈阳的《临时乘车证》)</p> <p class="ql-block">(1966年大串联时沈阳《临时乘车证》背面印刷的《毛主席语录》)</p> <p class="ql-block">无论是1966年的《北京市公共交通路线图》,还是1966年的大串联火车乘车证和公交临时乘车证,它们都是半个多世纪之前那个特殊历史时期遗存下来的、存世量稀少、极为珍罕的纸质文物,具有一定的历史研究和文物收藏价值。</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