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镇闲逛之朱家角

火烈鸟

<p class="ql-block">位于上海西部的朱家角镇,是离上海最近的江南水乡古镇,与嘉定、松江、南翔合称为上海四大历史文化名镇。</p><p class="ql-block">多年来,或专程前往,或旅途顺便,已涉足留痕多次,却始终未制作专篇。值此避暑之际,整理历年留下的零散相片,以成此篇。</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朱家角位于上海青浦,其所在之处成陆于7000年前。宋元期间此地渐成小集镇,名朱家村。明万历四十年(1612年),因水运交通便利,商业日盛,遂成大镇,改名为珠街阁,也称珠溪镇,又名珠里、珠溪,俗称角里。1949年后,始名朱家角。</p> <p class="ql-block">江南水乡,桥是最重要的配置。朱家角最著名的桥是放生桥,由慈门寺僧性潮于明隆庆五年(1571年)募建,清嘉庆十七年(1812)重建,全长70.8米,宽5.8米,结构精巧,形状美观,气势磅礴。作为上海地区最长、最大、最高的五孔联拱大桥、同时也是江南地区最大的五孔大石桥,放生桥是古镇的标志,无愧上海第一桥的美誉。</p><p class="ql-block">放生桥长如带,形如虹,“井带长虹”为朱家角十景之一。历来文人雅士赞美此桥,有诗云;“长桥驾彩虹,往来便是井。日中交易过,斜阳乱人影”。</p><p class="ql-block">桥壁柱石上刻有清晰的楹联:“帆影逐归鸿锁住玉山云一片,潮声喧走马平溪珠浦浪千重。”描绘了十里漕港的繁忙水运与江河波涛之汹涌奔腾。</p> <p class="ql-block">泰安桥,俗称何家桥,始建于明代万历十二年(1584年),为单孔石拱桥,位于漕港河口的名刹圆津禅院门前,是全镇最陡的一座石拱桥,也是古镇的标志。</p><p class="ql-block">清代名士诗云:“日落炎威退,池塘淡月中;踏歌闻市上,渔笛在溪东,蒲扇轻摇暑,蕉衫短受风;晚凉闲独步,古寺一桥通”。诗中的“古寺”即圆律禅院,“一桥”就是泰安桥。</p> 夕阳下,游人在泰安桥顶看风景,不料却落入他人的镜中。 座落在北大街桥梓弯处的惠民桥,初建于明隆庆五年(1571年)。这是古镇唯一的最独特的木结构小桥:桥面建有木板栅,上盖砖瓦、翘角,故也称廊桥。<div>小小的惠民桥曾发生过一件轰动古镇的大事:沦陷时期,汉奸支友坤认贼作父,担任汪伪特工青西站站长,为虎作伥,残害革命志士和镇上百姓,民愤极大。一日,抗日志士为民除害,将其正法后将首级悬挂在廊桥上示众,震惊敌特。惠民桥名声大振。<br>惠民桥解放前因损坏重修,后因使用日久,破烂不堪而被拆。1996年,镇民陈署昌为开发古镇旅游,个人捐款10万元,在原处建造了现在这座木结构廊桥,与古镇建筑融为一体,为古镇增添了一道风景线。<br></div> <p class="ql-block">样式古朴的城隍庙桥,为解放后新建。</p> 中和桥位于东湖街,建于清康熙八年(1669年),同治七年(1868年)重建,2003年修缮。该桥为单孔石梁桥,长20米,宽1.7米,高3.9米,一色花岗石,桥面2根石梁上铺小石板,栏板为青砖砌筑。此桥特点是桥台腹部设1.7米宽方孔,既利泄水,又可泊船,小巧玲珑,造型别致,这类桥江浙一带较多,上海地区少见。 <p class="ql-block">福星桥,建于清雍正二年(1774年),在镇的西市梢,古时水乡市梢大多设有木栅,每到晚上 关闭栅门禁止船只通行以保安全。此处为瑚瑎港西栅口,故又称西栅桥,亦称西石桥。</p><p class="ql-block">福星桥保存完好,高大挺拔,桥面麻石斑驳,桥基石缝中伸出几株小树,更显现几分秀丽和潇洒。两边桥楹柱上镌刻着:“潮涌越水飞龙卧,云接吴山挂月钩;一水锁住佳气绕,千年环见彩虹垂。”描绘出三泖九峰边的水乡之雅趣。</p> 箭头所指即为福星桥 <p class="ql-block">桥楹柱上镌刻的大字仍清晰可见。</p> <p class="ql-block">福星桥桥面,石缝处野花生机勃勃。</p> <p class="ql-block">古镇现存的古桥还有永丰桥(咏风桥)、平安桥(戚家桥)、中观音桥、永安桥(南桥)等。</p> 东井亭桥是本世纪初新建的单孔石桥,原为水泥桥,称“东南桥”。桥顶四角各蹲有一只石狮。东井河流过桥下汇入漕港河,站于桥顶可斜望放生桥。 北大街是朱家角的商业中心,也是上海市郊保存最为完整的明清古街。明末清初,朱家角米业突起,再次带动了百业兴旺,时“长街三里,店铺千家”,南北百货,各业齐全,成为人口众多、街市繁盛的大镇,遂有“三泾(朱泾、枫泾、泗泾)不如一角”之说。 北大街也有消停的时刻,或清晨,或傍晚,没有了人头攒动的老街,逼仄巷道曲径通幽,石板铺路逶迤不断,老店名铺两旁林立。游走在这条明清古街,犹如穿越了时空。 除了北大街,东湖街、西湖街、东井街和西井街,也是游人涉足最多的古镇老街。这里鳞次栉比的民居旧宅,错落有致的粉墙灰瓦,常常使人目不暇接。 西湖街35号是朱家角大清邮局旧址,是清代上海十三家通邮驿站之一,成立于1903年。1910年迁入现在的位置,次年正式定名大清邮局朱家角分局。辛亥革命后改为中华邮政继续营业,直到1953年才迁址到北大街放生桥附近。如今这里是上海地区唯一保存完好的清代邮局遗址。 大清邮局依靠水陆两路传递邮件,故依水而居。这是邮局的水码头及邮船(仿制品)。 东、西井街与北大街隔河(淀浦河,原名漕港)相望。这里原属昆山县,1949年划归朱家角镇。 西井街的尾端,就是镇上最大的庄园式园林建筑课植园, 原园主马文卿,故俗称"马家花园"。 园名“课植”乃寓“课读之余,不忘耕植”之意,故园内既建有书城,又辟有稻香村,以应园名。<div>课植园自民国元年(1912年)始建,历时15年,花银30万元。整个庄园由厅堂区、假山区、园林区三部分组成,亭台楼阁,廊坊桥树,厅堂房轩,一应俱全,各种建筑及生活用房200余间,占地5.3万平方米。<br></div> 课植园内景图。 此处疑似课植园边门,或是某大户人家,待考。 通往课植园疑似边门的通道。 古镇名刹圆津禅院,建于元代至正年间(1341年),坐落于漕港河边,寺内塑有辰州圣母像,故又名“娘娘庙”。明清以来,许多文人雅士慕名纷纷前来,禅院成了文人聚会之所与佛教文化圣地。 <p class="ql-block">游览江南水乡,水岸民居也是重要看点。</p> <p class="ql-block">河边的民居,做足了“靠水吃水”的文章,吊脚楼比比皆是。</p> <p class="ql-block">登上戚家桥,看两岸民居夹持下的观音桥、亭及其倒影。</p> 逼仄的河道犹如水上弄堂(胡同),两侧鸡犬相闻,互为风景。 民居小景。 夜幕降临,灯火依次点亮,古镇又是别样风光。 古镇离市区40多公里,搭长途公交费时费力。地铁开通后方便快捷,到角里闲逛可以说走就走。 其实闲逛最好避免国定假日,看一组“五一”假期的照片:西井街上也人满为患,北大街的拥挤可想而知。 除了古镇老街,地铁站周边也有些不错的景色。 千年古镇,蕴藏着丰富的历史积淀,足迹所至终未能穷尽。<div>如席氏厅堂,集江南豪门大富人家建筑之大成;“王昶纪念馆”,展清乾隆十九年进士、刑部右侍郎,“吴中七子”之一的王昶的相关史料;又如珠溪园,虽曾涉足,赏鉴不足。</div><div>更有老街的三湾(三阳湾、轿子湾、弥陀湾)二十六弄,需要细细品鉴。</div><div>留待后日吧。</div><div><br></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谢谢浏览!</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