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作者:宫银强</h3> 穆尔哈齐,为显祖塔克世第二子,清太祖努尔哈赤异母弟,1561年生于赫图阿拉。万历十一年(1583年),为报复仇,太祖起兵反明,穆尔哈齐随之征战、冲锋陷阵,成为太祖的左膀右臂。十三年,从征哲陈部,时起兵不久人马不多,率兵500加之中途遇大水,遂遣大部分人马回营,只带八十人前进。消息被托漠和、章甲、巴尔达、萨尔浒、界藩五城主知晓,率八百余人马欲与努尔哈赤兄弟们决一死战, 并将兵力布阵于界藩、浑河直到南山一带, 气势汹汹, 严阵以待。<div><br> 太祖一方有临阵脱逃者,大部分面对敌阵态势军心大乱。最终只剩下太祖、穆尔哈齐及颜布禄、兀凌噶四人,寻机偷袭敌军,射杀二十余人,敌人渡河逃走。穆尔哈齐与太祖追敌军至吉林崖,遇见十五个敌兵从旁路而来,太祖射杀一人,穆尔哈齐也射杀一人,其余皆坠崖而亡。太祖曰:“今日之役以四人败八百众,天助我也。”因履从征伐,赐青巴图鲁(诚毅)。1620年卒,太祖至墓前祭奠。天命九年(1624年),迁葬东京陵。顺治十年(1653年),追封贝勒,谥勇壮。</div><div><br> 穆尔哈齐生子十一,有后人传至今者有:次子达尔察、四子务达海、五子汉岱、七子塔海、九子祜世塔、十子喇世塔。<br></div>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穆尔哈齐分支嵩阿礼后裔家谱封面</b></h3> 次子达尔察的后代后来大部分都移居盛京,庚镇戈、广抚宸等家族都有后人就读于奉天维城学校。在今沈阳及附近的灯塔、抚顺等地,都有这支后人分布,比如灯塔的方千堡、吴达哈堡的“老山家”、“老西家”、抚顺的云亭家。该支后人在北京也有不少分布,比如庆选家、金颐年家,庆选家后人如今大都是公务员、大学教授等,在民国时期还出了一位陆军少将赛汤阿。<div><br> 四子务达海的儿子托克托慧、孙子扬福、白努机,有军功、有封爵。尤其是扬福,先后任盛京副都统、宁古塔将军、黑龙江将军。在《尼布楚条约》签订后,确立黑龙江边防制度,宣示了主权,有效地阻止了沙俄人对黑龙江流域的侵扰,从而保障了中俄东段边境近一百年的安澜。扬福后裔荣光(字晴川)任御史、多寿为城守尉。荣光的侄孙金家珏、金家城在北京海淀区、东城区等地居住。多寿长子世纲(字纪安)曾就读于陆军贵胄学堂。白努机后裔庆厚为奉天维城学校校长,并发起1937年《爱新觉罗宗谱》续修工作。</div><div><br> 五子汉岱为清初大将军、镶白旗都统。其大部分后裔同样移居盛京。比如恩照家、霍伦家。恩照之孙肇星耀先生的基本情况,已录入“爱新觉罗宗谱网”。霍伦的后裔改姓“霍”,有霍良骕一家在长沙居住。霍伦之兄霍穆欢(字慎斋),任内阁学士。在北京后裔中,以联英(字喆士,为左中允)一支为代表,后代金武乐、金武铮都在北京居住。</div><div><br> 七子塔海为奉恩辅国公。其孙塞尔赫,字傈安、号晓亭、自号北阡季子,为清代著名的宗室诗人。塞尔赫长子伊都里(字立斋)、四子鄂洛顺(字厚庵),也在文坛上有自己的一番成就。塔海后裔尤其是幼子富兴一支,虽是闲散宗室,但人丁兴旺。绵字辈吉祥家传至曾孙辈便近50户之多。<br></div>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上图为温志东先生绘制</b></h3> 九子祜世塔为奉恩辅国公。后裔中有代表的是耆英一支、崇喜家、文良家。崇喜次子金鉴先生曾为北京市副市长、全国政协常委、民宗委主任。文良孙辈金崇华、金崇岳先生曾在北京天坛医院、北京图书馆工作。耆英一支从其曾祖至今,都有从事公务员工作的,其后代以“金”、“齐”、“穆”、“常”为姓氏。常林先生在首都图书馆工作时,将《爱新觉罗宗谱》分为32册公开发售,而后由山东学者季羡林先生编入《中国少数民族古籍集成(汉文版)》。<div><br> 十子喇世塔封奉恩辅国公。后裔中出过将军增海、副都统德清阿等多位文武职高级官员,但大部分都移居盛京。奉天维城学校创立后,该支后裔在此学校读书的多达十几位,如焘泉、淑媛、济霖、博问、博闻兄弟等,后来博问改名肇审之去了美国,博闻改名肇审忠,曾在沈阳美术设计公司工作。后裔熙洽(字格民)在伪满时期任财政部大臣、宫内府大臣,后人改姓“熙”、“赵”,“爱新觉罗熙氏宗谱”已录入爱新觉罗宗谱网。</div><div><br> 现穆尔哈齐多支家族后裔发起续谱活动,如嵩阿礼支由金棣生老师发起,已在春节之前完成印刷工作。</div><div><br> 谨此文章向穆尔哈齐后裔致敬!<br></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