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着妈妈回家:刘瑶的人生第二章第四节

开达

<h1></h1><h1><font color="#ed2308"><b>第四节:跟着妈妈回家<br></b></font></h1><h1><font color="#b06fbb">孩子是妈妈的宝,因为她是妈妈。妈妈爱每一个孩子,因为他们都是孩子。<br></font><font color="#b06fbb">在孩子眼里,妈妈无所不知,无所不能,有妈在,心里就稳定、踏实、安全。妈妈是孩子的神,是孩子的天使。</font></h1><h1><font color="#b06fbb"><br></font><font color="#39b54a">“二煤炭”虽然每天都能够捡到,但捡的人太多,多数孩子捡回家的还是不够烧饭。加上二煤炭不能自燃,需要点燃柴草烘热后引燃,所以孩子们必须去捡柴。<br>捡二煤炭离家不远,就在工厂的后门。但捡柴却需要上山,最近的山是鸡公山,离搬运大楼三四公里,稍远一点的是槽上七八公里,更远的是缙云山十来公里。鸡公山能捡到荒草枯枝,槽上能捡到枯叶树枝,只有缙云山才能扒到松毛,捡到松枝。但缙云山太远,往返需要一天时间,大多数孩子们都不能去。<br>刘瑶却跟着妈妈去过缙云山。<br>那天,妈妈背一个大背兜,刘瑶扛着刮刮(扒草扒树叶的竹制工具),这是初夏一个风和日丽的日子。<br>刘瑶喜欢山,在野外、乡村和自然中,可以自由自在,无拘无束地疯跑,疯跳,疯玩。<br>正巧“猴三”也背了一圈麻绳去缙云山捡柴,刘瑶对妈妈说,我先去刮松毛。就快步赶上猴三,招呼了一声,超过他跑到了前面。猴三脚长手长,是搬运大楼出名的三(爱猴跑猴跳),他不甘落后,也追了上去,超过刘瑶时还轻蔑地说,哼,敢跟我比赛跑。刘瑶不服气说,比就比,还不一定哪个快呢,边说边加快脚步赶了上去。两个人就在这条山道上边跑边打嘴仗。<br>让刘瑶自己都没想到的是,她居然先于猴三跑上了山。猴三虽然不服,却也无话可说,便爬到了一棵松树上掰干松枝。<br>刘瑶原本在松林里扒松毛,看猴三掰树枝,也跟着爬到树上掰干树枝。<br>这时妈妈跟上来了,看刘瑶爬在树上,就招呼她下来,毕竟女孩子,也没有爬过树。<br>刘瑶不情愿地从树上爬下来,跟着妈妈在松树脚下捡掉落的枯枝。<br>妈妈看刘瑶爬下树,又冲着猴三喊,三儿下来,树上危险。<br>猴三说,莫管!仍然爬在树上掰干枝。<br>刘瑶说,总要滚下来。</font><br><font color="#39b54a">猴三说,爬,滚远些!<br>妈妈训斥刘瑶说,莫乱说!<br>民间有许多禁忌,在山上不能说滚,不能说爬,不能说栽……在河里不能说翻,不能说沉,不能说到……<br>刘瑶知道,却从来不信。但是,今天有妈妈在,刘瑶不敢再说,便跟着妈妈离开猴三。<br>猴三怕刘瑶捡走自己的干树枝,就盯着刘瑶,在树上大喊大叫,不准刘瑶走近他捡的柴。<br>猴三果然猴,才爬了三棵树,树下就散落了不少枯枝。<br>刘瑶不稀罕他掰的柴,只想再爬到树上去,和猴三比一比,但妈妈却坚决制止了她。刘瑶只好听妈妈的话,去到远一点的地方捡枯枝。<br>突然,猴三哎哟大叫一声。<br>妈妈说快去看看,猴三摔下来了。<br>刘瑶说,活该。但边说还是边往猴三摔倒的树下跑。<br>没等刘瑶跑拢,猴三已经痛得撕心裂肺地叫起来。<br>妈妈大声地呼喊,三儿,三儿,三儿……<br>猴三哭得更凶了。<br>妈妈说,莫怕,田妈来了。边安慰边朝猴三跑。<br>刘瑶看见猴三右手乱抓,左手前臂软软地吊在大臂下,血汩汩地流。<br>刘瑶从没见过这种情况,也吓坏了。<br>猴三还在声嘶力竭地大喊大叫。<br>妈妈说,三儿,田妈来了,田妈来了。<br>猴三大喊,田妈吔,我的手杆断了哟。<br>妈妈说,快,把开水拿来,把麻绳拿过来,边说边撕下一块自己的衣服,缚住猴三的大臂止住流血缚住伤处,再用凉开水冲洗干净小臂的伤口,将猴三的左臂绑缚在两根松枝上,将左手吊在猴三的脖颈上。<br>猴三用右手抱着妈妈的脖子喊,田妈妈……田妈……妈妈……情绪慢慢稳定下来。<br>不知道为什么,这时的刘瑶也眼睛发红,鼻子发酸。<br>妈妈说,三儿不哭,三儿乖……<br>妈妈说,瑶儿,去把背篼背来。<br>猴三眼圈发红地说,田,妈妈……<br>刘瑶转过身,去把背篼背了过来。<br>背篼里装着高梁粑和凉开水,高梁粑是妈妈准备的午餐,用干浄手绢包好。凉开水是妈妈将烧开的水装在输液瓶里,为午餐准备的饮料。凉开水已经冲洗了猴三的伤口,现在只剩高梁粑了。<br>妈妈取出一块高梁粑递到猴三的右手上说,三儿,先吃点压压惊。然后妈妈也给刘瑶一块,自己一块。<br>猴三犹豫了一下,喊了一声妈妈!就稀里哗拉地哭起来。<br>这时,刘瑶也终于忍不住,眼流也哗哗地流了出来。<br>吃完高梁粑,妈妈说,三儿,来,我背你,我们回家,回家,呵。<br>猴三说,妈妈……眼泪又流了出来。<br>妈妈说,三儿,你也是我的儿呵。<br>猴三从地上挣扎着要站起来,自己走。妈妈扶着猴三,把他的右手放到自己肩上,让刘瑶背起背篼。<br>妈妈说,走吧,我们回家。<br>刘瑶背着背篼,猴三吊着左手,妈妈扶着猴三,金色阳光透过松枝的缝隙洒下来,山风轻轻地吹过,松涛在山岭间沙沙响起,陪伴着这母子三人,下山回家。</font></h1> <h1><font color="#ed2308"><b>第五节:妈妈的高梁粑</b></font><br><font color="#167efb">那是一个物质极度匮乏的时代,被称为“三转一响”的手表、自行车、缝纫机、收音机是顶级的奢侈品,花生、瓜子、糖果、糕点、蜜饯等副食花钱买不到,人们生存所需的棉、布、米、面、粮、肉、油凭票供应,居民每月24斤粮,一斤肉,2两油,蔬菜凭本,连茶、糖、烟、酒、盐、酱、醋、调味品、水产品均需凭票凭本……<br></font><font color="#167efb">生存所需的食物被压缩到最低,人们都面黄肌瘦,营养不良……吃成为了人的最低要求和最高目标。<br></font><font color="#167efb">吃也成为了妈妈为全家操心的第一大事。爸爸是全家的顶梁柱,全家人的吃喝拉撒全靠他挣回来,第一个要保证的是爸爸,好在爸爸一年四季都在船上,他的吃喝由轮船公司保证。四个女儿,正是需营养、长身体、食量大的生长期,不能让她们在这一个关键时期受到伤害。所以妈妈每天都在盘算怎样让孩子们吃饱饭。<br></font><font color="#167efb">那时的粮食是宝,田里种稻谷、小米、大麦、小麦,地里种包谷,高梁、红苕、洋芋,田边地角种绿豆、黄豆、小豆、豌豆、胡豆……每一寸土地都开垦出来,种上粮食,但粮食仍然不够吃,因为每一粒粮食都由国家统购统销。<br></font><font color="#167efb">好在妈妈生在农村,了解粮食。<br></font><font color="#167efb">有些粮食特别难吃,比如红苕、洋芋、高梁。红苕吃了胃酸,洋芋吃了“刮油”,高梁(不同于北方可以直接煮成高梁米饭的糯高梁)不胃酸,不“刮油”却难吃,连农村人都不吃。高梁是褐红色的,把它煮成饭又糙又粗又涩又难看,难以下咽,磨成面粉做成饼也是红褐色,吃起来也同样又粗又糙又涩又难吃。喂猪喂鸡可惜了,就还得吃。因为它长得高,不影响地面低矮作物的生长,所以,农民还是会年年种。<br></font><font color="#167efb">为了让孩子们吃饱饭,妈妈每年都会去农民家里买高梁,买来磨成面粉。<br></font><font color="#167efb">妈妈买高梁给孩子们吃,是因为她有一手做高梁粑的独特手艺。<br></font><font color="#167efb">刘瑶从小就喜欢赖着妈妈,妈妈做啥,她都能跟着做。<br></font><font color="#167efb">妈妈做高梁粑有五个秘密:一加小麦粉,二加老面,三反复柔、搓,四抹菜油,五包泡豇豆碎,另外还添加了一种果实砸成的粉末。<br></font><font color="#167efb">加小麦粉加老面和面都会做,大都和成形就大功告成。但妈妈的和面却特别认真、细致和耗时。和面的关键是搓,搓出去,拉回来再搓出去,反反复复,直到面团变得柔和、光滑,再加一点点炒熟的菜油,再反复揉搓直到变得滋润、柔韧。这时妈妈会用沙钵砸蒜泥一样砸几粒黄褐色的果实,将砸碎的粉末和在面团上再揉搓和面,然后蒙一块纱布,放在桌子上静置发酵。是的,跟做馒头一样。但高梁粉毕竟是高梁,它不可能跟小麦粉一样发酵,也发不起来,但是经过妈妈的手柔制的面团却因此而改变。再加上泡豇豆碎,烙出来的高梁粑口感就完全变了。<br></font><font color="#167efb">妈妈的高梁粑不但没有了又粗又糙又涩又难吃口感,反而变得滑润、劲道、清爽、香醇,孩子们都爱吃。<br></font><font color="#167efb">刘瑶记得,妈妈曾经在街上摆摊售买高梁粑。妈妈的高梁粑往饼摊上一摆,马上就有人排队,两花篮高梁粑不到半小时就被抢购一空。妈妈曾经对她说,死人子爸爸走后,她就是卖高梁粑粑养活两个姐姐。<br></font><font color="#167efb">刘瑶从小跟随妈妈左右,知道高梁粑的制作方法,但是,妈妈最后添加的那种果实粉末却是一个谜。后来刘瑶知青下乡、读书、从医、工作调动、创业,远离了妈妈,妈妈的高梁粑却始终在记忆里挥之不去,成为刘瑶的美好念想与回忆。她曾多次想让妈妈再教给她高梁粑制作的绝技,但都被一次一次地错过,至今只能成为对妈妈的思念。<br></font><font color="#167efb">让刘瑶思念的还有妈妈的女红,妈妈会缝衣服、做布鞋、打毛衣、挑花、刺绣……耳濡目染,刘瑶也跟着妈妈学会了裁缝衣服,修改服饰,制作漂亮的花边,独特的款式。刘瑶也因此具有了让人耳目一新的独特审美与情趣。<br></font><font color="#167efb">其实,妈妈的针线、手工、服饰、缝纫手艺都不是家庭传承,而是自学成才。跟妈妈的高梁粑一样,虽然因为贫穷的家庭不得不吃高梁,而从小便会做高梁粑,但做得好,却是妈妈的独创与发明。<br></font><font color="#167efb">妈妈的高梁粑好吃,特别的一个原因是加了泡豇豆。而制作泡豇豆妈妈却有一套自己的方法,并成为妈妈的一项特别技艺。妈妈的泡豇豆不但咸淡适中,重要的是有一种特别的口感与香味,而泡豇豆的口味与泡菜坛的质量泡菜水的咸度、添加的盐、酒、糖、生姜、辣椒、花椒、蒜、罗卜等有关,这些一半是妈妈家传一半是妈妈的发明创造。<br></font><font color="#167efb">妈妈做的泡菜,用“倒扑坛”做的咸菜,以及腌菜和干菜是搬运大楼一绝,她常常会将这些技艺传授给其它妈妈们,谁家小孩头疼脑热,谁家钥匙丢了打不开门,谁家缺了佐料缺了盐甚至缺了米面,妈妈也都乐于帮忙,丰富的生活知识加上热心助人,妈妈就成为了搬运大楼的编外居民委员。<br></font><font color="#167efb">全家人的柴米油盐、衣食住行、吃喝玩乐靠了妈妈的心灵手巧,精打细算,被安排得丰富多彩,宽绰裕如。</font></h1><h1><font color="#167efb">孩子们都大了,大姐半工半读住在学校,二姐69年下乡当知青,妈妈就去街道找份零工挣钱,家就交给刘瑶打理。跟着妈妈潜移默化,刘瑶学到许多生活知识。接管家务后,刘瑶一是千方百计省钱,二是让家变得更温馨漂亮。看着刘瑶的细心与创新,妈妈便常常表扬。于是她悄悄制定了一个计划,每月从生活费里节省出1元、2元。到年底或者新购一床丝绸被面,或者换一幅窗帘。这件不小的小事让妈妈讲给了邻居,居然得到了伯伯、阿姨们的表扬。</font></h1> <a href="https://www.meipian.cn/3q2uiuxs?share_depth=1" target="_blank" class="link"><i class="iconfont icon-iconfontlink"> </i>风中雨中:刘瑶的人生第二章</a> <a href="https://www.meipian.cn/3po6jx2s?share_depth=1" target="_blank" class="link"><i class="iconfont icon-iconfontlink"> </i>爸爸的船妈妈的河——刘瑶的人生第一章</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