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她对工作任劳任怨,孜孜不倦;对教育心怀赤诚,全力奉献。她就是新县第二初级中学陈晓红老师,任教21年来,她从没停歇过忙碌的脚步,这不停息的脚步来自于她对工作的职责,奉献的情怀源于她心底对教育的挚爱。陈晓红老师似乎忘记了岁月的斗转星移,默默谱写着季节的春华秋实。她宛如岁末残冬凌寒独自开放的寒梅,傲然挺立于纷纷扬扬的风雪中。</h3> <h3> 陈晓红,中小学一级教师,信阳市优秀教师,信阳市"文明教师",信阳市中招评卷先进个人,新县师德报告团优秀讲师,新县"三八红旗手",新县优秀辅导教师,新县优秀教师。</h3> <h3> “初心只愿做一支蜡烛,没有耀眼的光芒,没有绚丽的色彩,在三尺讲台上尽情的燃烧,释放出全部的光和热,照亮每一个学生的心灵。”这是陈晓红老师常说的一句话,平实的语言道出了她的人生追求。日出日落,年轮更替,不变的是陈老师那爱岗敬业的心;潮涨潮落,情怀依旧,不变的是陈老师那教书育人的情。</h3> <h3>一、梅花香自苦寒来 潜心钻研创佳绩</h3> <h3> 2000年9日,陈晓红踏上"三尺讲台",从那时起,她就把人生的坐标定在了为教育献身的轨迹上。她热爱教育事业,热爱教师职业,热爱每一个学生,把自已的事业看得神圣无比。为了上好每一节课,她付出了别人几倍的时间,钻研教材,备学生,备教法,力求深入浅出,通俗易懂,寓教于乐。不懈的努力使她的课堂教学独具特色,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她连续多年担任九年级历史教师,所任学科成绩位居全县前列,校级考评第一名的优异成绩,得到了学生和家长的好评以及同事的认可。</h3> <h3> 陈晓红老师的创新精神不仅表现在课堂上,在教学之余,她重视教学研究,积极开展素质教育,进行课堂教学模式的改革,立足校本教研实际,学习全新的教育理念和方法,将课堂教学与社会实践活动有机结合。她根据新县有着悠久红色革命斗争史的独特条件,组织学生撰写具有浓厚乡土气息的历史小论文,并开展评比活动,力求增强学生对历史学科学习兴趣的培养。她还积极组织新县二中历史教学组的老师们开展课题研究和题为《我是将军的后代》的新县红色历史社团研究活动,这些活动的开展不但提高了学生的写作水平,也加深了学生对家乡作为红色革命老区的进一步了解,对学生爱国主义情操的培养也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h3> <h3>二、宝剑锋从磨砺出 爱岗敬业忠职守</h3> <h3>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爆发后,陈晓红积极参与社区疫情排查,她不畏惧、不退缩,冒着被感染的危险一户户的排查、一家家的走访,既认真严谨,如实记录,又面带微笑,做好安抚和宣传工作。面对每天要上报的各种表格、数据,她从不感到厌倦,总是有条不紊、紧张细致的忙碌着,最大限度的做好疫情防控各项工作。她经常关注疫情动态新闻、抗击新冠肺炎英雄事迹,不断学习传染病相关知识,并在学校、家长、学生等朋友圈传播正能量。</h3> <h3> 疫情肆虐,所有的师生不能一如既往的相聚校园,防控疫情不能耽误,教育教学工作也不能停步,网上教学开展后,陈晓红以身作则,积极地开展工作。她坚守教学前沿阵地,自己精心备课和上课,组建家长群,使用网络直播平台积极开展教学,实现了教师在线辅导、学生在家自主学习。她用自己的行动诠释教育者的初心和使命,用自己的付出彰显为师者的责任与担当。她主动承担“宣传员”,每天将各位老师的线上教学开展情况进行汇总、编辑,及时通报。在抗疫期间,陈晓红老师在新县教育局公众号作为"疫线最美教育人"向社会宣传。</h3> <h3>三、爱生如子送温暖 阳光雨露润心田</h3> <h3> 陈晓红老师为了更好的了解和培养学生,2020年秋季开学,她主动向学校申请担任了新县二中九年级七班的班主任。她常说:"没有一种职业和我们一样,应对的是生命,耕耘的是心灵,收获的是期望。"陈老师每天早早到班,细致规划好一天的 工作后等待每一位学生的到来。她记录着班里40多名学生的生日,班里每位同学生日那天都能收到陈老师送上两枚热乎乎的鸡蛋和暖暖的祝福。课余和同事们谈起,她幸福的说:"希望学生们在生日那天吃完鸡蛋,一生无灾无难。”每次食堂里见她总是提着 一把 大水壶 ,饭后接上一壶开水带回班里学生们分享。老师们常说"陈晓红老师真是个细心的好班主任!"学生们感受着她的热情和爱,她也感动着学生给她的幸福。正是建立了这种与学生和谐相处的友好关糸,不仅换来了学生和学生家长的理解和认可,在2021年中招考试中,她所带的新县二中907班取得了优异成绩。凡是她教过的学生没有不喜欢她的,她的学生在课堂外时常萌萌的喊她"红妈妈”。</h3> <h3> 岁月如梭,如今的陈晓红已经成长为一名优秀的初中历史教师和班主任,这凭的就是她对教育事业的执着追求。可是在成绩面前她并没有止步,仍在努力探索,奋力拼搏,寻找着新的超越。凭着年轻人的朝气、锐气和勇往直前的拼搏精神,她扎根教育沃土,勇于开拓,矢志耕耘,不断进取。她将乘"科教兴国"战略的东风,向着更高更远的目标,向着教育事业辉煌的明天努力奋斗。</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