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足石刻位于重庆市大足区境内,是唐、五代、宋时所凿造,明、清两代亦续有开凿。现为世界文化遗产,是世界八大石窟之一。 2021年7月22日我到此参观游览。这一天天气很热,气温足有37℃,但是慕名而来的心情不减。 景区门口很气派 景区检票口 寶頂山摩崖造像和北山摩崖造像最為著名。大足石刻最初開鑿於初唐永徽元年(公元650年)(尖山子摩崖造像),歷經晚唐、五代(公元907~959年),盛於兩宋(960~1278年),明清時期(14~19世紀)亦有所增刻,最終形成了一處規模龐大,集中國石刻藝術精華之大成的石刻群,其內容為釋儒道三教合一,堪稱中國晚期石窟藝術的代表,也是中國南方石窟藝術中的頂尖之作。 大足石刻分布于该县西南、西北和东北的扇区,共23处。较集中的有宝顶山、北山等19处。其中以宝顶山摩崖造像规模最大,造像最精美。除佛像和道教造像外,也有儒、佛、道同在一龛窟中的三教造像,而以佛教造像所占比例最大。 刚刚进入到景区,就已经汗流浃背了 迄今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的石刻多达75处,造像共有5万余尊。 石刻雕像精美。令人感叹 每块石刻都是有主题故事,从柳本尊开始,构思精妙雕刻精美,地狱变相,吹笛女,养鸡女,极乐世界,千手观音,孔雀明王,九龙浴太子,卧佛托宝塔的华严三圣,他们手中的宝塔有千斤重,表现了石刻艺人“精益求精”。 最让人感动的是教育人,如何做人。 作恶必下地狱受尽“该受之罪” 进入毗卢洞 是大足石刻的重要代表,在清代初期,因为狂风拔木,致使毗卢道场窟顶的一株古柏崩倒,导致左壁造像全毁。1952年曾进行过修复,该窟造像一直未正式对外开放,2012年12月23日重新开放。 雕刻精美,栩栩如生,情节生动 <div> 一代高僧赵智凤,于南宋淳熙至淳佑主持营造毗卢道场是其中两处洞窟造像精品之一,高6.6米,宽11.6米,深4.2米,洞窟表现了佛教密宗主尊毗卢舍那佛给诸菩萨、僧众说法的场景,其造像精工富丽,形神兼备,处处不失为佳品,佛像面部肌肤细腻,显得静丽温婉,具有很高的艺术、佛教文化价值。<br></div> 毗卢洞外景 宝顶山石刻景区不大,在幽雅的林木之中有一个大佛湾、一个小佛湾。 在这里,你可以与佛菩萨面对;在这里,你可以与古圣先贤对话;在这里,你可以与方外仙家偶遇;在这里,你甚至可以看到邻家村妇的朴素身影。一眼千年,宛如初见!遇见浩瀚,遇见内心,遇见禅, 大佛湾位于圣寿寺左下一个形似"U"字形的山湾。崖面长约500米,高约8-25米。造像刻于东、南、北三面崖壁上,通编为31号。依次刻护法神像、六道轮回图、广大宝楼阁、华严三圣、千手观音、佛传故事、释迦涅盘圣迹图、九龙浴太子、孔雀明王经变相、毗卢洞、父母恩重经变相、雷音图、大方便佛报恩经变相、观无量寿佛经变相、六耗图、地狱变相、柳本尊行化图、十大明王、牧牛图、圆觉洞、柳本尊正觉像等。全部造像图文并茂,无一龛重复。 大足石刻六道轮回图,是宋代的摩崖造像。位于宝顶山第3龛,顶高7.80米,像宽4.80米。 抱轮的巨人称之为“无常鬼”。“无常”是佛教哲学范畴中的一个名词概念。如果我们把空间、事物缩到极限时就会发现世间万事万物都是刹那变化,刹那生灭的,佛教把这种瞬息万变刹那生灭叫做“无常”。这里把“无常”这个词人格化为“无常鬼”,让它来掌握生死轮回,以示大千世界万事万物皆不永恒。<br> 无常鬼怒目獠齿死咬轮盘,长舒两臂紧钳轮盘,象征业力不可逆转,即:业力所致的报应、遭遇不以众生意志为转移。 在轮盘上的各道佛光中,坐着许多佛和菩萨像,其意为“众生皆有佛性,众生皆可成佛”,只是佛性受“贪”、“嗔”、“痴”三毒的影响,被红尘所淹没,没有显露出来。只有皈依佛门,诚心修炼,才能使我们回到大我,我们的真如佛性才能显露出来。按佛家的说法,佛与众生并无根本区别,寻其究竟,都是地、水、风、火、空、识六大所造,唯一的区别就在于“觉悟”与否。所谓“迷者佛是众生,悟者众生是佛”。 佛教的最终目的是要拔众生出苦海。所以在轮盘的左上方又有谒语:君看轮外恒沙佛,尽是轮中旧日人……意思是“诸佛菩萨与我无异”,叫众生不必悲观,看轮外如恒河沙粒一样多的人都已成佛,他们以前也是轮中之人。只要皈依佛门虔诚修持,就能“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求得超出业因果报、生死轮回的解脱。 欲求不得的猫(下),欲逃不得的鼠(上),喻人生的困苦。 小佛湾位于圣寿寺右侧,坐南面北。其主要建筑为一座石砌的坛台,高2.31.东西宽16.50、进深7.90米。坛台上用条石砌成石壁、石室,其上遍刻佛、菩萨像,通编为9号。主要有祖师法身经目塔、七佛龛壁、报恩经变洞、殿堂月轮佛龛及十恶罪报图、毗卢庵洞、华严三圣洞、灌顶井龛等。 精美雕刻字体 左耳戴的是导游耳机。到这里必须要戴耳机,可以清楚的听到导游讲解的每一个“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