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血后卫垂青史,断肠明志铸忠魂

长葛市文明办

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大家好,我是红色故事讲述人王培霞。<div><br><div>今天要和大家分享的是在党史学习过程中了解到的红军第34师师长陈树湘的故事。</div><div><br></div><div>在决定党和红军命运的湘江战役中,在众多红军指挥员里,有这样一位传奇人物:他从一个农民当上了红军师长;他以英勇善战驰骋于战场;率领数千名勇士,向死而生,血战湘江!他断肠明志,为苏维埃新中国流尽最后一滴血,他就是红军第34师师长陈树湘。<br></div><div><br></div><div>陈树湘,湖南长沙人,1905年,出生在长沙县一个贫苦农民家庭。由于家乡遭遇大旱,他跟随父亲逃难到长沙小吴门外的瓦屋街一带,以种菜为生。在帮父亲挑水送菜过程中,陈树湘结识了毛泽东、杨开慧一家,1925年7月,加入中国共产党,从此开始了革命生涯。从湘赣边界秋收起义到井冈山,短短8年时间,陈树湘从一个武装起义的战士,成长为红军中的高级指挥员。1934年3月,陈树湘被任命为红五军团第34师师长。</div><div><br></div></div> 1934年10月,中央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利,被迫撤离中央苏区,进行战略大转移。中央红军当时的转移计划是向湘西进发,与红二、红六军团会师,创建新的革命根据地。然而要实现这一战略意图,必须要渡过湘江。<div><br>此时的蒋介石已经探明中央主力红军的西进意图,调集了40万大军,分成五路,从左右后三个方向一同进发,企图用四面“围剿”的办法,把中央红军“全歼”在潇水以西,湘水以东这片狭窄的地区。</div><div><br>1934年11月25日,中央红军开始抢渡湘江。中央红军数万人的后卫掩护任务落在了红34师的身上。12月1日,已经与三面之敌鏖战4天5夜的红34师,处在敌人的四面包围之中。夜幕降临的时候,师长陈树湘指挥红34师开始突围。红军官兵与迎面扑来的国民党军激战整整3个小时,战斗持续到深夜,红34师的部队被敌人切割成为数块。陈树湘带领的100多名官兵,在向东突围的过程中始终无法摆脱敌人的重重围堵。12月2日,陈树湘与指挥员带领余部拼死冲杀,这才突出重围。但是,整个红34师仅剩200多人。12月12日早晨,在湖南江华县牯子江渡口,陈树湘指挥部队渡江,遭到对面敌人的袭击,陈树湘腹部中弹。战士们用担架抬着流血不止、脸色惨白的师长向道县驷马桥方向退去。不久,陈树湘和警卫员被敌人抓获。</div><div><br>红34师第100团团长韩伟将军在他的回忆文章中写道:“道县保安团第一营营长何湘听说抓到一个红军师长,高兴得发了狂,命令他的爪牙抬着陈师长去向主子邀功领赏。”</div> <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油画《红军师长陈树湘断肠取义》)</div>受伤的陈树湘被敌人用担架抬着前往道县县城领赏,行至古庙休息。为了不让敌人得逞,躺在庙堂走廊处的陈树湘趁敌不备,忍着剧痛,从伤口处伸入腹部抠出肠子,用力绞断,壮烈牺牲,时年29岁。<div><br>多年后,电影《血战湘江》也还原了当时惨烈一刻。当年长沙版的《大公报》数日后对此事作了报道,标题是《生前与死后,原住本市小吴门外》,另一则的标题是《陈树湘之首级解省悬挂示众》。报道说,12月20日下午二时,敌人将陈树湘的首级放在篾笼里,悬挂在长沙小吴门外的石灯柱上示众。这位红34师的师长,以这样悲壮的牺牲践行了他“为苏维埃新中国流尽最后一滴血”的铮铮誓言。</div> 青山处处埋忠骨,正是因为有无数像陈树湘一样,“虽千万人,吾往矣”的英雄,才有了我们今天的繁荣与和平。向他们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