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第一龙——洛阳东关双龙

董要重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今年建党百年,在洛阳美术馆参观非遗展,偶遇一副双龙闹元宵画,又偶遇到洛阳民俗文化人刘百灵老先生。一起探讨了老城的双龙文化。</span></p> <p class="ql-block">记得八十年代,在老城十字街亲眼目睹过舞双龙的场面。用胶片相机拍了几张。</p> <p class="ql-block">火街出了两位皇帝、两尊真龙天子。人们称道此处是风水宝地,为感谢天上龙王的恩赐,造福百姓 ,就扎龙灯、舞长龙,每逢重大重大节日,都要舞舞龙灯表示庆祝<br></p> <p class="ql-block">在中国各地,正月十三到十六,晚上都有无数条龙出现在街头和广场。过龙门、爬龙山、缠玉柱等传统龙灯技巧让人们眼花缭乱,只要仔细观察就会发现,龙嘴上都挂着苍色胡子,没有挂白胡子的据说,这个讲究与北宋开国皇帝赵匡胤有关</p> <p class="ql-block">关林庙里面,有盘龙两尊,舞龙的艺人都去参观一下,琢磨琢磨舞龙过程中,龙是怎么盘的。</p> <p class="ql-block">史传公元927年,在洛阳老城东关夹马营旁、赵弘殷家,其妻杜氏生赵匡胤时,异香经久不散,夜半有红光冲天,远远望去,好像火烧一般,人们惊叹之余,便把那条街命名为“火烧街”。之后,其弟赵光义又继兄为帝,是为宋太宗,故改名双龙街。当然,有朋友四毛考证,爽明街与春场街包夹的八孔窑,才是宋太祖赵匡胤的真正出生地。因八孔窑靠近军营夹马营,赵弘殷安家于此,也属正常。</p><p class="ql-block">后来,后唐为后晋取代,赵弘殷因故主亡而去官,一条扁担两箩筐挑着两个儿子和妇人离开军营,走到洛川街张家门儿附近的一座土桥上休息,此桥遂被称为“卧龙桥”了。也许为了纪念一条扁担挑两条龙的这段经历,赵弘殷两个儿子分别就取名匡胤和匡义。当然,白马寺镇有个扁担赵村,传说就更为直白了。</p> <p class="ql-block">龙灯前有大红宫灯一对,其后是门旗、对旗、帥旗、尖子旗、彩旗等,再后是挠阁。挠阁之后是捎子棍和火弹子开道,随后是四十八面大锣,四面牛皮大排鼓,二十四面巨铙,十二面大铙,惊天动地、威风凛凛,最后是火龙。最精彩的是在老城十字街由数十人搭成人梯,然后传递龙头,层层升高。此时,龙身盘绕于高梯上,浑身抖动,龙尾在下来回盘旋,龙头左右摇摆,顺人梯步步高升至顶端,口喷烟火,一时金鼓齐鸣,掌声喝彩声响彻,蔚为壮观。</p> <p class="ql-block">龙灯只到十字街,还真有印象,最后一次看龙灯已经是很多年前的事了,近些年随着禁放,龙灯也只在记忆中出现过。记忆中的东关龙是火龙,象征赵匡胤,胡须必须是白的,说明根正苗红、来历正。而南关龙是青龙,象征王世充,充其量勉强算作洛阳王,照例只能挂青胡子,俗称苍胡子。二龙相遇,青龙理当礼让火龙。如此倒也相安,但双方耍龙的大抵都是青壮,血气方刚,往往也为谁让谁争执不下,一言不合,拳脚相向也是常有的事。</p> <p class="ql-block">也因双龙之故,正月十三到十六耍龙灯,是东关一带的传统。东关龙灯鼎盛于清朝,场面排场,久负盛名。</p><p class="ql-block">东关龙起驾时,声势浩大,观者里三层外三层。伊始,先行起驾仪程,燃放长鞭一掛,由社首引道到火街北端宋太祖庙前祭龙,演绎精彩套路,然后朝城内进发表演。往后每年出社火,先祭龙是必须的程序。巧的是其中一年,市政府要求到西工体育场集中表演,由于时间仓促没祭龙,结果走到西关,碰到南关的龙,负责“放熀”(就是在龙灯前不时燃放火药和锯末的混合物,增加气氛效果)的何森“放熀”时,不小心把白胡子龙烧了,你说奇也不奇</p> <p class="ql-block">东关龙灯有一特点,兴拦住耍耍。对,你没有听错,生熟无论,只要你在龙灯必经之地预先放一条凳,然后目视龙灯将到,再燃一掛鞭,那社首自然领会,必定引导龙灯就地舞起,以为致意,众人皆大欢喜。</p><p class="ql-block">有些大户为烘个热闹、图个吉庆,鞭炮摆放好几丈,响个没完。响声不停舞龙者亦不得歇,以示尊敬,但舞者毕竟力气有限,这时社首会上门拱手道吉利以便通过。在鼓楼东北角的乔家当年做戏衣、米酒,生意红火,每当队伍走至乔家门前,社首会提前道吉祥,以免鞭炮声不绝,这也成为东大街茶余饭后的传说。</p> <p class="ql-block">在古代,每年春节、正月十三、二月二龙抬头,各地的龙灯都要到洛京,都把火街的龙灯让在最前面,因此地出了两位皇帝,老百姓俗称“天下第一”,因皇帝是真龙天子的化身,火街扎的龙堪称天下第一龙,因为资格最老,级别最高,档次最高,两位皇帝又开创了大宋盛世,“世上双皇帝”、“天下第一龙”</p> <p class="ql-block">1988年3月2日(农历正月十六)晚,洛阳文化局、旅游局、体育局在洛阳西宫体育场举行龙年舞龙大赛,有21个团队参加表演者有3000多人,观众有3万多人,旭升村的青龙白胡子表演动作爬龙山、过龙桥、穿龙门、盘垛、探海、翻江等高难度动作,龙头重五六十公斤,取得比赛第一名,</p> 2012年正月十三,又一次偶遇舞双龙,由于当时数码相机储存卡小(512M),没拍几张储存卡满了,后面精彩的镜头就没有拍成。 <p class="ql-block">相传,现在在东关的旭升村坐落在五代十国的火街,当时有个地方叫八孔窑,住的是一位叫赵弘殷的老军人,他的妻子怀孕十个月时,一天晚上忽然有两条火龙在八孔窑上空盘旋,火龙喷出的火球把天空照的如同白昼。当夜赵弘殷的妻子产下一对男婴,先出生的老大叫赵匡胤,晚出生的叫赵光义。兄弟两个长大以后,一同吃粮投军,赵匡胤陈娇兵变黄袍加身 ,成了大宋的开国皇帝,史称宋太祖,赵匡胤驾崩后,赵光义继承皇位,史称宋太宗。</p> <p class="ql-block">旧时元宵节洛阳东关和南关的龙灯遇见就打架</p><p class="ql-block">旧时元宵节舞龙灯,洛阳老城东西南北四关龙灯的形制各不相同。因宋太祖赵匡胤生于东关甲马营,相传出生时红光满街,故东关龙灯为火龙,真龙天子为正统,龙头须挂白胡子,西关为白龙、北关为赤龙。南关为青龙,应挂青胡子,但南关人不服气,也挂白胡子,东关人认为是犯上作乱,所以两处龙灯不能相见,一见面就打架。1941年元宵节的冲突最厉害,伤了人,惊动警察局出动百余警力才制止,后经政府出面召集两处社首调解方才平息,但两处的仇气算是结下了。</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时光流转,这些都成为往事,城市禁放,街道也不让社火表演,青壮年为生计过了初六就返岗工作了,赋闲的老年人又舞不动。现在能看到的社火表演,都是在指定的公园里,由洛阳附近各县社火队表演。没了烟火气,年味也就淡了。</p> <p class="ql-block">因为是天下第一龙,才能在龙嘴上挂白胡子,其他龙不能挂白胡子,其他城市的舞龙灯很多没有挂胡子。</p> <p class="ql-block">龙尾,使用竹掃做成的,舞龙过程中,龙尾掃到之处,风生水起,掃到人,身体会出现血淋淋的印记,寓意着“横扫天下”无敌手</p> <p class="ql-block">老城舞龙由来已久,背后所含寓意真实生动,东关龙则象征着出生于洛阳东边夹马营的宋朝开国皇帝赵匡胤;南关龙则是隋唐时期洛阳一方诸候王世充的化身。因为龙灯挂白胡子之事,南关龙和东关龙经常发生矛盾,甚至发生械斗伤人。2012年至今,东关龙一直没见。</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color: rgb(0, 0, 128);">“中国第一龙”</span></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中国是龙的国度,我们自称为龙的传人。但有多少人能说得清历史上到底有没有龙?神秘的龙文化到底是从何处起源的?</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龙,对于洛阳人来说,并不陌生。在洛阳人熟悉的二里头遗址内,曾出土了距今3700年左右的镶嵌绿松石龙形器。这件被誉为“中国第一龙”的国宝级文物,目前保存在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其复制品在洛阳博物馆“河洛文明展”的展厅内展出。</p><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