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1><font color="#010101"> <br> <br> 婆婆三年祭 宋文<br><br> 时间过的真快,今天就是婆婆去世的三年祭日了。我们回到故乡,回到那个依山傍水的小村庄,去告慰、祭奠逝去的亲人。<br> 在秋日的艳阳里,小村庄掩映在绿树丛中,是那么的亲切,仿佛村口自家大门口的台阶上,仍站着婆婆翘首眺望,期盼儿女回家的瘦小身影!可她离开我们已经三年了,如今已物是人非!小村子依然在,可老人却永远的离开了我们,她给后人留下了无尽的思念……<br> 小村子远离城市喧嚣,没有大村庄的洋火热闹,但它朴素安宁。人口不多,感觉是那样的静谧,安详,美好!但同时又有些冷清、落寞,好像是被人遗忘的角落。它地理位置特殊,处在锦阳川最北面的尾巴上,北面就是两山夹击形成的窄河道,再往上就是风景如画的锦阳湖了,往上不通公路,没有在交通要道上,是条死路子,上东、西两塬也只有蜿蜒小土路。虽然村子离县城不是很远,但交通不便,原因是公交车司机嫌坐车的人少,路又远,费油还不赚钱,车只通到南面的村子,就不往北开了,所以,以前我们常为回家的事烦恼,有时候只得坐出租车回家。现在自家有车了,回家方便了,老人却走了,再也没有人像老人那样期盼牵挂我们回家了。<br> 在村庄西面半山腰上,是七十年代修建的耀州通往瑶曲的梅七铁路和通往下游的高限渠,火车日夜不停地轰隆隆驶过,把上游的优质煤运往世界各地,而高限渠 穿山而过,在天大旱时,锦阳湖水经过高限渠流向下游灌溉良田;北面靠近锦阳湖,在湖南边的东、西两塬之间,延西高速公路穿过,一桥飞架东、西,天堑变通途;过了村东面的小河,就是以前很红火繁华的研究飞机强度的航空研究所,也叫二号信箱,是个保密单位,大门口岗哨很严,一般人不让进去。以前这儿甚为热闹,有几个建在山洞里的神秘厂房,特别是一号厂房,听说里面很大,能停下飞机,人们就在这里面检验飞机的强度,就是把造好的飞机毁坏,检查它的强度。那时时不时还能看见来参观的老外。<br> 研究所门口有市场,往南有电影院,学校、医院、家属区、商店、粮店、银行、浴室,还有专门通往县城的班车,我们村人,依着这个研究所,最早用上了自来水,坐上了公共汽车,周末有电影看,两角钱就能洗澡,娃们在家门口念书,就能念到高中毕业,看病也方便,买瓜果蔬菜更方便,所以,当时这儿人称“小北京”,俨然一个小城镇。每当上下班时,人们骑着自行车飞奔在福利区和厂房之间,人流车流浩浩荡荡煞是壮观!这些人都是搞航空的高级知识分子,素质很高,与当地乡亲们相处和睦友好,他们把知识和文明播撒到了这里。可后来随着二号信箱的搬离去西安,这里也慢慢萧条了,只留下些许留守人员,同时,也把乡愁留给了我们。<br> 婆婆就葬在村西北的土塬上,这里叫马咀塬,也就是现在马咀村西南面,面向锦阳川塬畔的地方,村里人叫它“任呀硷”,我猜想这以前可能是“任”姓家的地吧。一台台梯田,因为土质不好,加之是旱地,严重缺水!每年清明栽树都不易成活,更不要说好好长庄稼了,这里田地已经荒芜,长满了荒草,硷畔跟点就成了村子里人的墓地。我们自家长辈的坟地都在那儿。一层层次第而上。这里面朝锦阳川最北头,背靠马咀村,北临锦阳湖、延西高速路。这里地势很高,周围没有遮挡,极目远眺东西南北,景色宜人,因靠近水库,空气清新,所以是块埋人的风水宝地!因为这里地土质不好,地里尽是些“料姜石”,存不住水,不适合种庄稼,但土质干燥,却适合埋人,棺木不容易腐朽,且不占用良田!这里背山面水,向阳避风,视野开阔。铁路、高速路、锦阳川、东西两塬尽收眼底;临近的锦阳湖、马咀村风景优美,游人如织,热闹非凡!我不懂阴阳,不懂风水,仅从“背靠马咀塬,脚蹬锦阳川”这一点,我就觉得这里是块好墓地!把父母先祖们安葬于此,是不错的选择。他们一定在这里住的很舒心、安稳、幸福,他们也一定在地下保佑着自己的子孙后代,幸福安康,万事如意,护佑着整个家族兴旺发达,福照着子孙后代开枝散叶,绵延永世不绝!<br> 为了缅怀、纪念父母,老公弟兄三个和大姐,在母亲三年祭日,为父母立了墓碑,以感谢父母的养育之恩。婆婆一生,勤劳节俭,聪明能干,热情好客,邻里和睦,人很活络,能说会道,人缘很好。公公勤劳善良,耿直倔强,忠厚老实,不善言辞,却很能吃苦。他们虽然去世了,但精神永存!<br> 周围的山坡、崖畔上长满了酸枣树,又红又大的酸枣挂满枝桠,酸酸甜甜的的酸枣勾起我对婆婆深深的思念,以前每到酸枣红了的时候,婆婆都会在自家窑背子上摘酸枣给她的孙子,我们走时用手帕包好让我们给娃带上,那情景现在还历历在目!她把自己的爱留给了她的孩子们,也把思念留给了孩子们。<br> 婆婆您安息吧!我们永远怀念您!</font></h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