榆林行(沿着文明的足迹)

嘉尔曼的追随者

受战友相邀 我们前往榆林周边感受中华五千年文明。 这是南北呈现两种不同的地质风貌,店访水库大坝都呈现出两种颜色,峡谷的蓄水就成了毛乌素沙漠和黄土高原的分界线。 同时也是榆林这片大地的一块翡翠 镶嵌在沙漠与黄土高原之间 瞧,分界线在那 特殊的地质环境,呈现出五彩斑斓的色彩 巨虎园内成为这独特的风景,让人痴迷,印象深刻 谁说老虎的屁股摸不得 麻黄梁黄土地质博物馆内景 接着观摩了建安堡的钟楼,这座由五层砖劵拱门的钟楼,比建安堡还要早一百年,建于洪武三年。于是就有先有楼,后才有堡之说。我仔细观察了其他建筑,其砖拱只有三层。说明建安堡钟楼这五层砖劵拱门式建筑的确少见。 这是明代,为抵御北方游牧民族入侵,而建的延绥三十六营堡其中之一。所谓五里一墩台、十里一寨城、四十里一营堡。在府谷、神木、榆林、靖边等地由长城、寨城和营堡组成完整的防御系统,在当时起着很大作用。这些营堡有大有小,大的能屯兵一千五百人左右,小的也有五六百人之多。墩台也就是烽火台,也就十人左右,寨城是则百十人上下。当敌人来犯时,墩台的守兵燃起混狼粪材草,寨城里的士兵看见狼烟燃起,立即上长城增援。 根据敌人来犯的方向和人数,营堡的屯军迅速向该地集结,给来犯之敌以痛击。在探访三台界烽火台的路上,战友问:想不想看看王二妮的家?顺路不?拐个弯就是。于是,我们顺道去了王二妮曾经的家。那是一排五孔窑洞的小山坳,方圆周围就此一户。窑洞前还种着一颗枣树。窑洞的门窗经过修缮,油漆还发着绿光,窑洞前的草已长得很高,说明这里已荒废多时。战友说:窑洞是镇子上修缮的,原来还有只骆驼拴在园子里,供人们照相,疫情的原因,现在没人来了。 二妮的父亲也搬到镇子上住了,二妮的姐在县城上班,四妮大学毕业后,给姐姐当起了经纪人,自己人给自己人经纪,肥水不流外人田,蛮好的。从二妮家出来,拐弯上坡走了一会,就看见烽火台了,这就是三台界。 三台界是长城进入榆林这段烽火台的统称,是由三座烽火台和东西两段长城组成。 我们蹬上去的那座,还包有城砖,原来有一个角已经坍塌,最近已修缮好了,但烽火台顶还没修。 在这里我们感受了五百年的沧桑。历经岁月的打磨,两眼望去长城变一道土埂 其他两座烽火台也变成两座土台 下来我们就去了高家堡,这座营堡比建安堡大 屯兵在一千五左右,保存得很完整 电视剧<平凡的世界>中原西县城的取景地, 就在堡内 堡子钟楼 最后终于到了我们此行的目的地——石峁遗址了。 石峁遗址是探寻中华文明起源的窗口,可能是夏早期中国北方的中心。 石峁遗址以“中国文明的前夜”入选2012年十大考古新发现和“世界十大田野考古发现”以及“二十一世纪世界重大考古发现”。所以这里被予为“世界之石峁,中国之夏都”。 目前所挖掘的,只是遗址十分之一还不到。在城门的一侧,发现了一个头骨坑,里面有四十八颗女性头骨,据人骨测定年龄不到二十岁,专家认定此坑为祭祀坑。 出土发现的有玉器、壁画、石雕等。唯一就是没有发现文字,倘若有文字的发现,就可将中华文明向前推几百年啊,我们期待着,考古挖掘的继续,肯定会有新的发现。 第二天在榆林城瞻仰了国民党爱国将领邓宝珊将军榆林司令部。<br><br> 榆林的钟楼,有西洋建筑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