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滇越铁路为中国昆明至越南海防的铁路线,全长854公里,其中云南段(昆明至河口)在1958年命名为昆河线,全长465公里。滇越铁路在当时是一项浩大工程,代表着20世纪初铁路工程技术的最高水平,是山区铁路的代表作和技术典范的活样本。滇越铁路有百分之八十的路段在崇山峻岭中穿行,全线有隧道150多个,桥梁173座。桥梁隧道工程在当时举世无双。因其险峻卓绝的设计和浩大的工程,被当时英国《泰晤士报》称之为与苏伊士运河、巴拿马运河齐名的“世界三大工程奇迹”。为云南历史建设时间最早、建设难度最大的工程。工程总耗资1.585亿法郎,使用劳动力计3720万工日,与印度吉大铁路、秘鲁安第斯山中央铁路并称为“二十世纪世界三大高原铁路。”凝集着中法建设者智慧,成为中国面向印支半岛和南亚的国际大通道,为云南当时惟一的一条运输大动脉,是中国西南地区的第一条铁路,也是中国当时通往国外第二条铁路。</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p>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蒸汽机车</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内燃机车</h3> <p class="ql-block"> 滇越铁路以其险峻及卓绝的设计和浩大的工程而闻名于世。滇越铁路的修建是以“一颗道钉一滴血,一根枕木一条命”的代价完成的。据史料记载,至少有6-7万人因为修这条铁路而丧生。</p>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宜良火车站</h3> <p class="ql-block"> 百年来,飞弛的列车、滚滚的车轮、蜿蜒的铁轨、连接着多种民族和多元文化,滇越铁路促进了云南的经济发展。 </p><p class="ql-block"> 滇越铁路是一项大型的线性文化遗产:体量大、内涵深、外延广;涉及中国、越南、法国三个国家;横跨昆明、玉溪、红河三个地州;穿越官渡、呈贡、宜良、开远等12个县市。铁路沿线许多古老的法式建筑车站、黄墙红瓦的站房、古典高雅的法式子母钟、昔日繁荣的碧色寨、巧夺天工的人字桥 等遗迹,形成了一道流动的历史文化风景线。</p><p class="ql-block"> 滇越铁路途经宜良属机缘巧合,法国人原拟将云南繁荣的城镇与人口密集的农村连成一线,勘定了经河口、新街、屏边、鸡街、建水、通海、玉溪、晋宁、呈贡而达昆明,即西线;后因沿线人民强烈反对占用耕地,特别是1899年5月22日,蒙自彝族杨自元率个旧古山附近的矿工及周边农民数千人围攻法国设在蒙自的路德斯洋关,抵制法国人勘测选线,迫使法方放弃了坝区而改走山路,最终形成由河口经蒙自碧色寨至开远,再由开远沿南盘江北上,经华宁盘溪到宜良,再经呈贡抵昆明,是为东线。作为滇中重镇宜良,因此机缘得以与国际接轨。视野得到开阔。在宜良一边远的彝族村寨九乡乡明月村,在建于民国中期的一所姚姓民居的一根额枋上就雕刻了蒸汽机车在蜿蜒的滇越铁路飞驰的场景,而铁路的尽头,雕刻了浩瀚的大海,大海上有船只乘风破浪前行。足见造屋主人的胸怀高远和工匠的匠心独具,也可见宜良人对外来文化的包容。</p>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九乡姚姓民居额枋上的蒸汽机车</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 九乡姚姓民居额枋上的船只</h3> <p class="ql-block"> 1946年2月28日,中法两国在重庆会谈,中国外交部长王世杰与法国驻华大使梅理霭签订<关于法国放弃在华治外法权及其有关条约>,其中明文规定废止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所定<滇越铁路章程>,滇越铁路滇段由中国政 府赎回。1950年成立昆明铁路局,滇越铁路的运营和管理纳入管辖范畴。</p><p class="ql-block"> 宜良段是滇越铁路的一个重要路段,1903年12月,法国工程师进入宜良勘测线路,1906年勘测完毕,同年7月动工建设,1910年竣工。</p><p class="ql-block"> 宜良段从汤池街道大营村委会西2.5公里处入境,经汤池、匡远、南羊、狗街、竹山四个乡镇,至竹山镇百车勒村委会老房子村小组出境,全长83公里,建桥35座1081米,隧道31道(铁道部门编号S01-S31号)2367米,涵管713道9623米,设大营村站、阳宗海站、凤鸣村站、可保村站、水晶坡站、江头村站、宜良站、羊街子站、狗街子站、滴水站、徐家渡站共11个车站。此外,在宜良站东南2公里处,还设有开远铁路局宜良铁路中学临时停靠站。 </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滇越铁路由此进入宜良境内</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大营村站是由宜良境内昆明方向至河口方向的第一个站,建于1977年,站因邻近大营村而得名,大营村是明洪武年间沐瑛在此驻兵屯田而得名。大营村站作为滇越铁路宜良境内的第一个站至今尚存有残损的站房和站台,但在铁路部门对外公布的滇越铁路车站中不知何故大营村车站并无记载,而民间也鲜有记录,殊为遗憾。</p>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大营村车站站房</h3> 阳宗海车站,建于1945年,因车站濒临阳宗海而得名。阳宗海为地壳断裂凹陷形成一域30多平方千米的内陆淡水湖泊,旧时又称为鹅鸭湖、大泽、奕休湖、大池、明湖等,这些名字让人对这座高山槽陷落湖的起源、历史、传奇故事充满旖旎的想象。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 阳宗海车站</h3> 滇越铁路在阳宗海站旁与古驿道交会,古驿道俗称“通京大道”,即官道也。宜邑驿道,西起阳宗海之西北七孔坡顶,经汤池、上靖安哨,下宜良坝子,东渡南盘江,而入路南县境,长四十余公里,属昆明达广西“滇桂道”之一程。“滇桂道”发轫于宋大理国时期,成于元,兴于明,衰于清,废于民国。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 昆河线的第一个隧道,位于阳宗海站东2公里处</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在前所村,滇越铁路与南昆铁路交会</h3> 凤鸣村车站,法国管理滇越铁路期间第二批建成的车站之一,建于1922年,位于汤池街道凤鸣村。凤鸣村居马鞍山麓,因山形如凤凰引吭长鸣之势而得名。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凤鸣村车站</h3> 凤鸣村附近盛产褐煤,有凤鸣煤矿、可保煤矿等大型煤矿。1955年万隆会议后,周恩来总理经过阳宗海时,听取了关于当地煤、水资源的汇报,当即指示尽快开发利用。1959开始建设阳宗海电厂,利用煤炭资源进行火力发电,1960年建成投产。1962年阳宗海电厂铺筑阳(阳宗海)五(五邑村)铁路线,专门用于发电用煤的运输。阳五线在凤鸣村由滇越铁路出岔引接。1985年因实行短途附加费,运输成本增加,加之沿线煤炭资源日渐枯竭,线路停运。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color: inherit;">阳五线与滇越铁路接驳处</span><br></h3> <p class="ql-block"> 可保村站,建于1910年,为滇越铁路第一批建设的车站,因东邻可保村而得名。可保村俗名火保村、火把村,为彝语音译,意为盛产稻谷,生活富裕之地。可保村站为三等站,设在一个偏远村寨的车站能与设在县府所在地的宜良站同为三等站,源于可保村车站是万寿山开采的“乌金煤”的集散地。</p>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可保村车站</h3> 万寿山开采的“乌金煤”,开始采用人背马驼的方式运下山售卖。1910年滇越铁路通车后,对高品质无烟煤的用煤需求大增,在距离万寿山约18公里的可保村站,成为“乌金煤”集中销售点。煤炭能源主要供给滇越铁路小火车机车用煤、个旧云锡冶炼及昆明炼钢所用。煤炭传统运输方式已满足不了需要。明良煤矿公司成立后,于1940年至1943年投资法币995万元,铺设万寿山至永丰营储煤场的铁轨,线路全长23公里,轨距0.6米。利用地势高差,用“小煤斗”运用惯性运输。为避免高差过大造成“小煤斗”倾覆,由万寿山顶至永丰营储煤场分四段运输,即当地百姓俗称的“四滑坡”,第一段由万寿山顶至小松园,即一滑坡,第二段由小松园至大马山段,即二滑坡,第三段由大马山至禾阳村,即三滑坡,第四段由禾阳村至永丰营储煤场,即四滑坡。在小松园、大马山、禾阳村设有煤场及滑道,煤炭由滑道自然滑落至下一个滑坡的起点,再把煤装上“小煤斗”滑向下个煤场。如跑接力赛一般。每一滑坡下完煤后,“小煤斗”由骡马拉回滑坡起点。“小煤斗”运煤无机械制动,在需要制动时依靠押运员用木棒卡在小煤斗”上接触地面制动。该运煤铁路线于1976年8月废弃,改用汽车运煤。1960年,为方便“乌金煤”的装卸及运输,在可保村站昆明端出岔口建设了611米的明良煤矿专用线,接通了设在永丰营村西的明良煤矿储煤场,并在储煤场南端配建了装卸设施。1982年,随着万寿山煤炭资源的枯竭,滇越铁路也由烧煤的蒸汽机车运输改为烧油的内燃机车代替。永丰营储煤场和明良煤矿运煤专用线相继废弃。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由可保村站接驳的明良煤矿运煤专线,停用后周围居民在轨道上填土种菜</h3> 可保村车站也是宜良县革命遗址之一,1929年1月,中共云南省临时委员会派人到宜良巡视工作,与宜良的党组织建立起密切联系。宜良车站党支部根据省临委关于“迅速发展铁路支部及工会组织”、“在宜良、阿迷及芷村成立滇越铁路支部,并进行成立特支干事会”的指示,派人到可保村火车站和可保村煤矿工人中开展工作,在可保村火车站发展党员5名,建立了可保村火车站党支部;1929年5月,在可保村煤矿发展党员9名,建立了可保村煤矿党支部。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宜良县革命遗址——可保村车站旧址</h3> 由可保村站往南,进入汤池河谷段,该段河谷山高、坡陡、箐深。当地人称之为“大箐”,在“万仞高山只算坡,一泓秀水敢称海”的云南,能称为“大箐”,足见地势的艰险。该段线路由法国迪克公司和意大利若萨利公司承包修建,具有浓郁的阿尔卑斯山铁路风格。百年来人造工程与自然环境高度融合,古老的隧洞样式更是人类工程发展史的见证。这里集合了许多铁路隧洞的样式,在约8公里的路段有隧道16座(编号S02-S17)可谓是铁路隧洞博物馆。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S02隧道口,从此开始,滇越铁路进入汤池河谷地带</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1931年的钢枕,历经90年依然在使用</h3> 除滇越铁路外,汤池河谷段还有四条在宜良历史上具有重要意义的线路在河谷中穿行:汤池渠、英雄沟、南昆铁路、安石公路(为福昆线的一段)。五条线见证了宜良自明代以来的社会、经济、文化发展史。<br> 汤池渠是宜良明代大规模“屯田”所需而修建的一条引阳宗海水灌溉宜良坝子水田的人工渠,它是宜良县历史上第一项大型水利工程。汤池渠开挖于明洪武二十九年(1396年),由沐春命云南都指挥王俊,发卒一万五千人开挖、疏浚渠道。据《明史·沐英传附沐春传》载:“凿铁池河(即汤池渠),灌宜良涸田数万亩,民復业五千余户”。汤池渠的开挖,为宜良成为“滇中粮仓”奠定了基础。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滇越铁路与南昆铁路在汤池河谷交会</h3> 英雄沟为阳宗海灌区西河渠。渠首在汤池可保村,渠尾至南羊陈家山,全长60公里。是宜良县坝区渠位海拔最高、渠身最长、工程最为艰巨的引水工程。1958年月7月开始勘测,次年动工开挖。共投劳304.6万工日,修建时间前后共历10年。当时受益田地万余亩。修渠牺牲33人,伤残100余人,为名副其实的“英雄沟”。民工们编了一首民歌:“英雄大沟英雄开,不是英雄不敢来,英雄大沟党领导,无党领导修不开”。<br> 南昆铁路是一条连接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和云南省昆明市的国铁Ⅰ级干线电气化铁路,是南方铁路网的一条东西向运输大干线,也是西南地区通往防城、北海、湛江港最便捷的通道 ,是西南出海通道的组成部分。1990年12月正式开工,1997年3月18日全线铺通,1997年12月开通运营。宜良过境60.4公里。 安石公路,1986年列为国家“七五”期间重点公路项目,为云南省第一条高等级公路,其中昆明至石林段改建为二级沥青路面,1990年竣工通车。宜良过境23.3公里。<br> 水晶坡站,建于1979年,站因邻近水井坡村而雅化为水晶坡。车站完整保留了站台、站房,因地处汤池河谷地段,风光秀美而险峻,且距宜良县城较近,而成为徒步滇越铁路的网红打卡地。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水晶坡车站</h3> 江头村站,建于1922年,为法国管理时期在滇越铁路建设的第二批车站。因近邻江头村而得名,江头村车站在废除后站房全部被拆毁,仅留有站台及水塔。<br>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江头村车站</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江头村车站</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滇越铁路经过宜良县城</h3> 宜良火车站建于1910年,站内建有法式建筑办公楼、候车室、礼堂、教堂、监工楼(因房屋平面为不规则的八角形,又称为八角楼)、咖啡厅、宿舍楼等共30余幢。此外还建有供水塔、机车调头转盘等铁路配套设施。 宜良火车站内法式建筑大多为二层建筑,少部分为单层。墙体皆用毛石砌筑,石墙厚实牢固,百年来不歪不闪,外墙饰米黄色。一层、二层之间用青石作腰沿,墙四角用细琢石块做附角,青石墙角。窗沿、门沿均用细琢石块砌筑。地面铺墁套花瓷砖,这种瓷砖做工精湛,坚固耐磨,百年来不变色、不变形,少磨损。门窗、楼板、楼梯等用木材建构。所用木材由越南河内运来,滇越铁路河内站当时叫东京火车站,因而运到中国的木材老百姓称之为“东京木”。这种木材质地坚硬,不变形、不易腐蚀、不易虫蛀。历经百年仍在使用。建筑屋顶全部采用红色云瓦铺设,这种瓦为平板长方形,重约两公斤,平面上留有排水凹槽,边缘设有扣槽。这种瓦强度大,抗氧化力强,百年不损。规模较大的几幢法式建筑如工区办公室、铁路医院等建筑在石墙中间留有烟道绕房一周,烟道入口设在在一层大厅壁炉内,这种取暖设施的设计,美观而实用。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工区办公室</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车站办公室</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法国老板别墅</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监工楼</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百年前的法式地板砖</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机车调头转盘</h3> 宜良火车站铁路礼堂是宜良历史上第一个集会议厅、放映厅、娱乐厅等为一体的综合性大厅,设在车站东北端,占地173平米,能容纳200余人开会、观影。屋顶用箱式钢梁全跨度支撑,这种设计改善了视觉空间,提高了使用的方便性。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铁路礼堂</h3> 宜良火车站水塔高19.5米,容积200立方米,当时是保障整个宜良铁路地区生活用水和蒸汽机车用水的储水塔,建好时为昆明至河口规模最大的储水塔。水塔建筑形式承袭了法式建筑的风格,储水罐设计成圆形拱顶结构下为八根钢混结构柱子支撑,柱子之间浇筑钢混结构横梁连接,以加强水塔的整体稳固性。1979年,昆河线开始引进内燃机车,取消了机车用水,蒸汽机车逐步被淘汰,加之站区饮水工程的调整改进,不再由该水塔供水。1982年水塔停用。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法式水塔</h3> 宜良火车站是中国共产党在宜良开展活动最早的地方之一。1928年初,中共云南省临委根据中央“八·七”会议精神和中共中央对云南工作的指导意见,决定把工作重点由城市转向农村、矿山和滇越铁路沿线地区。派昆明联合师范学生、共产党员夏成林到宜良火车站以摆摊卖汤圆为掩护,建立了宜良火车站地下交通联络点,夏成林为交通员,交通联络点为左卫营(今新华街)。1928年夏,中共云南省临委派共产党员何勤、邢锦涛到左卫营筹资合办兴盛茶馆作掩护,从事交通联络工作。这两个交通联络点担任着从昆明输送地下党员到滇东南的任务。<br>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宜良革命遗址——宜良火车站旧址</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回想宜良站曾经的繁华</h3> 法国是全球最浪漫的国度,没有之一。修筑滇越铁路时法国人将这种浪漫带到了沿线。据法国铁路工程师艾尔伯特玛丽拍摄的图片显示,在铁路修筑期间,法国人就在筹建中的宜良火车站修建了网球场。在修建站房时,四季如春的宜良本来并无壁炉取暖的必要,但法国人在站房的主要建筑内都耗时耗力设置了法式壁炉,为的就是一种情调。1905年,伴随着滇越铁路的修筑,宜良80余公里的铁道沿线就开始放映无声电影了。 <div> 1910年通车后,宜良火车站的铁路礼堂成为电影放映和职工娱乐的场所。1946年12月,宜良兵役科科长郑家佑等人,合伙购日产ROLA(诺辣牌)35m/m电影机一套,开始了宜良本土的电影放映。1948年10月,宜良“光华”大戏院竣工开业,为当时云南省正规七座影院之一。<div><div> 罗曼蒂克的法国人在宜良做的最浪漫的事就是法国铁路工程师在宜良站的绿化美化建设中,从直线距离18800公里左右的巴西引进、种植了名为“安格斯”的三角梅,这标志着三角梅作为外来物种首次落地宜良。而当时的法国铁路工程师没想到,其引进的三角梅在百年后会成为宜良县最具特色和优势的名牌花卉,成为一个大产业。“安格斯”为紫色花卉,但宜良人给“安格斯”的紫中泛红的颜色取了一个很浪漫、很独特、很有情调的色调名称“春花色”。</div></div></div>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百年“安格斯”</h3> <div> 1999年10月28日,宜良县正式确定三角梅为县花,三角梅产业发展提上日程。兼收并容的宜良人除坚持种植“安格斯”外,还大力引进并研发新的品种,全县三角梅花色品种从最初单一的紫花色品种到二十世纪八十年代的9个色系11个品种,增加到目前近200个品种。2020年4月,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专家组贾云峰一行到云南宜良考察旅游资源,贾云峰看到遍布宜良城乡的三角梅时由衷说到:这真是一个花花世界,应作为宜良旅游的一张靓丽名片。</div>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宜良三角梅种植标杆企业“为君开”种植、展示的多个三角梅品种</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单株多花色三角梅</h3> 当年种植在宜良站的巴西三角梅“安格斯”现存的两株,虽然历经了百年风霜雨雪,但依旧枝繁叶茂,一树成景。两株三角梅地径周长分别达81厘米和76厘米,冠幅最大宽幅达40.6米,为目前宜良县境内已知树龄、树冠最大,地径最粗的三角梅,更是宜良三角梅发展历史和百年变迁的见证。<div> 宜良火车站的当初的绿化除种植“安格斯”外,还种植了香樟树,现在由宜良往昆明方向出站口仍保留有5株香樟树,树高约30米,直径约0.8米,成为宜良站的一道风景线。</div>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百年香樟树</h3> 开远铁路局宜良铁路中学临时停靠站,位于宜良站东侧2公里处,建于1975年,仅建有站台,专用于开远铁路局职工家属子女到铁路中学就读使用。仅在每周周六、周日客运列车临时停靠,2014年学校停办,站台废弃。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开远铁路局宜良铁路中学临时停靠站</h3> 由宜良火车站往羊街子车站方向约4公里处,在铁路边有一水面宽广的水塘,远山如黛,让人犹如走入梭罗独居的瓦尔登湖。 羊街子站,建于1922年,为法国管理时期在滇越铁路建设的第二批车站,第二批车站站房仍为法式建筑,但没有采用“子母楼”规制,而是改为占地面积较大的单层双坡面屋顶,墙体仍用石砌筑,外墙为米黄色,屋顶全部采用红色云瓦铺设。羊街子站现存有典型的第二批法式建筑站房一幢,弥足珍贵。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羊街子车站</h3> 狗街子站,位于狗街镇车站村,建于1910年,为滇越铁路第一批车站,四等站。车站村原名菽草地,因滇越铁路在此设站,新建货栈、商店,日渐繁荣,后改名车站村。狗街镇盛产稻米及滇麻鸭。车站成为稻米外运的集散地。民国年间宜良烤鸭创始人刘文在北京米市胡同学得“老便宜坊”烤鸭烧制技术后,在狗街子火车站开设了质彬园烤鸭店,采用闷炉暗火烤制烤鸭,创立了号称滇菜魁首的宜良烤鸭品牌,经过一个世纪的培育、发展,鸭产业成为了宜良县的支柱产业之一。<br>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狗街子车站</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狗街子车站堆放粮食的仓库</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狗街火车站南,滇越铁路与云桂高铁线交会</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铁路旁高古马村的佛寺</h3> 狗街大桥,地处狗街镇高古马村旁,宜良人称之为“高古马大花桥”。桥横跨于南盘江上,为穿式平桁架钢梁与石拱混合桥。造型美观。于1909年11月13日建成。全长119.21米,主跨51.5米。桁架钢梁高5.15米,宽4.25米,两端与石拱桥桥墩相连,北端为三孔,南端为单孔,孔跨10米。该桥1949年12月22日在内战中被国民党26军炸断,1950年4月按原样修复。<br><br>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狗街大桥</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狗街新江,凝望滇越铁路的老人</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狗街新江,羊群经过滇越铁路</h3> 滴水站,位于狗街镇新江村委会滴水村小组山脚。滴水村原名砥水村,因村后石岩常年滴水,遂改名滴水村。滴水站建于1910年,四等站,为滇越铁路第一批车站火车站之一,至今完整保留有该批车站标准法式单翼“子母楼”站房。在滇越铁路第一批24个四等车站中,至今仅有滴水站和位于弥勒市的西扯邑站完整保留有标准法式单翼“子母楼”站房,至为珍贵。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滴水车站</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红石岩水电站</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滇越铁路与南盘江并行</h3> 徐家渡站,因位于竹山镇徐家渡而得名,建于1910年,四等站,为滇为滇越铁路第一批车站之一。徐家渡居南盘江西岸河槽,西隔南盘江与澄江县相望,为南盘江上一渡口,早年渡口由一徐姓人家经营管理,故名。徐家渡旧时商贸较为繁荣,滇越铁路的通车使其进一步发展,使其有“小香港”之誉。徐家渡至今仍保留有法式建筑单翼“子母楼”站房,可惜屋顶坡面在2010年被人为损毁,改为平顶,失去了原有风貌,殊为可惜。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徐家渡车站</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被改为平顶的法式建筑子母楼</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徐家渡老街</h3> 由徐家渡站往河口方向行进14公里,就到了竹山镇百车勒村委会老房子村旁的禄丰村大桥,禄丰村大桥为滇越铁路横跨南盘江的四座重要桥梁之一,建筑模式、格局与狗街大桥一样,为穿式平桁架钢梁与石拱混合桥。宜良与华宁县的交界就在桥的中心点位置,跨过中心点,就进入华宁县境内。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禄丰村大桥</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滇越铁路宜良段在大桥中点结束</h3> 在滇越铁路上,1910年至1982年运行的是蒸汽机车,1982年后运行的是内燃机。除蒸汽机和内燃机外,还运行过米其林载客胶轮内燃动车组。该车组由法国生产,1914年在滇越铁路上投入使用。该动车组在曲线半径为300米的弯道上时速也可达到100公里,在当时可谓是惊世骇俗。2007年4月,中国铁路的第六次大提速,把动车组的概念展示在中国人面前:舒适、快捷。其实,百年前的滇越铁路上就曾有“米其林”的动车组身影:白色的车身、蓝色的"MICHELIN"标志、橡胶的车轮。彼时,“米其林”的动车组专供铁路高层管理人员和达官显贵乘座。这台由法国制造的载客内燃动车组,分为动车和附属行李车。动车长16米、宽2.6米、高2.9米,车内设软席座位19个、硬座24个,还设有洗脸间、卫生间、厨房和西餐厅,装饰豪华,犹如一个功能齐全的流动宾馆。在昆明铁路局管理期间,在祖国山河一片红的形势下,米其林机车外观也被改红色,车头还写上“红旗”二字。米其林动车一直使用至1984年,因设备老化无配件更新而最终停用。停用后一直停放在宜良机务段专用线上。因无人管理,车体内部设施被盗、损毁严重。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米其林机车(2001年摄于宜良火车站)</h3> 2001年宜良县文物部门对“米其林”机车进行了调查和资料收集,2005年昆明铁路局组织技工对其进行了修复,修复后迁入云南省博物馆陈列展览。2006年经文物专家组鉴定,认定为国家一级文物,成为云南铁路博物馆的“镇馆之宝”。“米其林”机车历经几十年轮胎胶皮仍不见龟裂,轮面纹路清晰,就连轮胎上的"MICHELIN"标识也一样清楚,足见西方早年产品的工艺水平和质量。<div> 1935年春末夏初,蒋介石的夫人宋美龄就乘坐米其林号有一次开远之行,米其林的舒适便捷让蒋夫人赞叹不已。</div>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米其林机车胶皮轮胎(2001年摄于宜良火车站)</h3> 滇越铁路是云南乃至世界重要的工业遗产,是中国惟一还能运行的米轨铁路,是中国铁路发展史乃至世界铁路发展史中珍贵的活文物、活标本和活化石,是与奥地利塞默林铁路和印度大吉岭喜马拉雅铁路齐名的铁路线路,而塞默林铁和大吉岭喜马拉雅铁路先后于1998年和1999年列入世界遗产名录。<br> 滇越铁路的修筑和使用标志着云南对外开放的开始,它打破了云南几千年原始、封闭、落后的小农经济和自然经济状况,宣告了云南工业时代的开始,使云南成为全国最早对外开放的省区之一。 在抗日战争期间,我国东南沿海口岸被日军封锁,大批工厂、学校、机关从香港经越南通过滇越铁路迁往云、贵、川,滇越铁路成为连接海外的唯一铁路交通运输通道,援华物资由滇越铁路进入,并转运内地,成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通道。而国学大师钱穆,1938年9月至1939年6月,每周由滇越铁路乘火车到宜良三天,居岩泉寺撰写《国史大纲》,完成了这一史学巨著。而在1939年至1945年任明良煤矿总经理兼总工程师的王德滋,因采用当时先进的采煤技术并改善了运煤的交通条件,除保障了滇越铁路运输抗战物资蒸汽机车的用煤需求,还保障了抗战时期昆明地区生产、生活的用煤需求,为抗战胜利做出了贡献,王德滋也因此获得了南京国民政府颁给的“胜利勋章”。 <div> 宜良段是滇越铁路上重要的一段路线,是滇越铁路百年历史的见证,那些个隧道,记忆着一个个穿越时空的场景,那些掩隐在深山里弯曲的铁轨,承载着太多的记忆,铭藏着太多的故事,行走其间,感受更多的是对历史的尊重,是对寻找历史的一种执着与守候。在修筑宜良段时,住在宜良的法国铁路工程师艾尔伯特玛丽和医生里贝,两人都爱好摄影,拍摄了大量修筑铁路场面和宜良地方的人文照片,为研究清末宜良的地方情况留下了珍贵的资料。而滇越铁路也将中国人心中最为吉祥的三个数字“66”、“88”、“99”以里程碑的方式,留在了宜良大地。</div> <div style="text-align: left;"> 滇越铁路代表着中国早期铁路史而具有重要意义,同时又是工业文明进程的活教材;如今,它也是一条旅游的精品线路,对发展云南省旅游产业会产生重要作用。法国电视二台在1999年中连续两次播放了这条铁路的历史和当今情况,引起了法国人的关注。但在这些历史遗迹中,有的已消亡于自然力的作用,有的受到了人为的破坏,在现代文明社会的今天,保护这些历史留给我们的珍贵遗产是当代人义不容辞的责任。 </div><div><br><br></div>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 图文:赵东明<b></b></h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