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 继往开来

豹哥

<p class="ql-block"> 《继往开来》 </p><p class="ql-block"> ---写在侄孙尧煜昊命名之际</p><p class="ql-block"> 尧海豹 2021年8月5日 汉安天地 </p> 公元2021年7月23日,阴历六月十四,因新冠疫情推迟的2020年东京奥运会开幕式开始前半小时,一个学名尧煜昊小名尧一尧6斤9两的小男孩呱呱坠地。在疫情加重的情形下,我们无法亲自前往医院看望母子俩,只能借助网络的力量隔屏加油、祝福。这个中伏第三天降临人世的孩子,对我们父亲这个分支的大家庭而言意味着四世同堂。我的父亲很遗憾未能看见这个孩子的出生,今年八十高龄的母亲等到了这一天,对她对我们而言是件人生的大喜事。<br>  四世同堂,是人生一件幸喜之事,因为最上一辈看到了下辈的延续,有什么能比生命的繁衍更让人欣慰的呢。<br>提起四世同堂,溯源寻根。有文字记载与当事人回忆,我们祖父这个支系就从尧老太方氏开始,这个出世于清朝道光年间的小脚女人,她是我爷爷的祖母,太祖父具体名字已经无从知晓。方氏尧老太(1865--?)与尧汝松(1885-?)、尧源鸿(1909-2005)、尧长孝(1934-1996)这四人第一次实现家族四世同堂,尧汝松(1885-?)、尧源鸿(1909-2005)、尧长忠(1942-2012)、尧海波(1965--)、尧美钧(1991--)这四人率先实现家族四世同堂,我母亲(1942--)、尧海波(1965--)、尧美钧(1991--)、尧煜昊(2021--)再次率先实现四世同堂。在长达160年内,按我爷爷的分支算起,已经实现了3次四世同堂,也算家族盛事。<br>  四世同堂,在中国既常见又不容易,需要四代人前赴后继的健康着长寿着,才能实现人生幸事。从时间跨度上看,四世同堂与银杏很像,银杏又称“公孙树”,意为银杏树生长缓慢,其寿命却很长,“公公种树,孙子得果”。所以银杏为又叫公孙树。<br>  新中国建国前尽管生育提前,因为战乱、疾病、贫穷等原因,要实现四世同堂也不是件容易的事情。曾孙与祖父的交集也不多见,我父亲生前与他的曾祖父是否见面过,已经不得而知。但曾祖父、祖父等一帮人的迁坟移骨的事情,年幼的父亲亲自参与过,挑着金坛子的往事历历在目。我大哥肯定是没见过他的曾祖父,曾祖父解放前就已经去世,我大哥出生在20世纪60年代,自然没有交集。我的侄儿美钧是幸运儿,他有生见到了他的曾祖父,直到他14岁那年,95岁高寿的曾祖父才飘然离世,是真正意义上的四世同堂。尧煜昊的出生,因为有其曾祖母的在世,尽管曾祖父离世的遗憾,但还是实现了四世同堂。对我的妈妈而言、对我的侄孙而言,都是件不容易而幸福的事情。 <p class="ql-block"> 一、家族</p><p class="ql-block"> (一)源远流长</p><p class="ql-block"> 国史自然有人记录备案,家史却因为各种原因而变得残缺不全,若干年后也许都消失在历史长河中。中国人历来重视修史,只有最近一百年,因为社会与家庭大变革导致家史修编的中断。</p><p class="ql-block"> 人类社会从来都是迁徙的社会,人类历史从来都是一部迁徙史,今天更是一个大迁徙的时代。背后,是什么精神力量在主导这场迁徙呢?宗族。</p><p class="ql-block"> 吾中国社会之组织,以家族为单位,周代宗法之制,在今日其形式虽废,其精神犹存也。由汉到唐,崇尚门阀谱系,是宗法制的衍生品。北宋出台“百家姓”、南宋兴起修纂家谱,成为中国人维系家族、维系文明传承的重要纽带。对祖先的追寻和崇敬,使中国人始终有着强烈的“寻根情结”。即使走得再远,即使离国万里,人们依然心念故土。</p><p class="ql-block"> 家谱、乡音、祠堂、字辈,都是寻根问祖的精神符号。这些东西被物化,并形成传统信仰。其中一种叫家谱的东西,应运而生。家谱所载,是一个家族的生命史,包括家族来源、迁徙轨迹,以及该族开枝散叶、生息繁衍史,以及因其而衍生的经济、文化、社会百科。用通俗的话说,家谱回答你的这些问题:家族从哪里来?又曾到哪里去?这个家族搞过哪些荣耀的事情?</p><p class="ql-block"> 家谱往往是大户人家富裕强大后的规定动作,小老百姓家也需要一份传承。我依稀记得我祖父生前也手书过一些家族的历史篇章,可惜没有及时收藏整理,遗失殆尽。我的父亲一直喜欢历史方面的书籍典故,这点也深深影响了我。父亲生前也编写了一部分的家族历史,虽然没有形成家谱,但还是基本能摸清我们现有已知的家族历史脉络。</p><p class="ql-block"> 今天,师范历史政治专业毕业的我,在迎接侄孙的降临与人生50知天命之际,透过父亲留下的文字记录,还原家族的那段往事,希望家族兴旺,家史渊源流传。</p><p class="ql-block"> 百姓家族无论大小,不分贵贱,都有着丰富的家族故事,这些细微生动的家族史与个人生命史,一起共同建造了中国历史大厦的基础。宋代,正是家谱发展的分水岭:家谱的功能彻底从“门第”的象征依据,变成了世系的记录载体。但中国普通老百姓修史,一般都起源与发展于明清时期,尤其是清朝湖广填四川开始,我们的家史也不例外。</p><p class="ql-block">  由于文字记载与历史的局限性,我们家族开始只能从尧老太开始,其以前的历史早已消失无迹。过去没有电脑,也没有照片,就算有家谱也因为各种原因无法流传至今。如果从尧老太夫妻算起,我们从属的这个家族支系到新生的尧煜昊,已经历经了六世,一世孙儿子尧汝松,二世孙孙子尧源鸿,三世孙曾孙尧长忠,四世孙玄孙尧海波,五世孙来孙尧美钧,六世孙晜孙尧煜昊,后面还有七世孙仍孙、八世孙云孙、九世孙耳孙。</p> <p class="ql-block">  据典籍记载,我辈祖先尧万九(字克章)携其兄弟尧万十(字相如)等,迁居于四川内江资中银山镇金紫桥(现在叫尧家大院子),后来又迁居安岳县的太平场三佛岩现在的尧家沟。四川省内迁徙路线大体为资中银山镇---安岳太平场--内江双河镇---内江富溪镇---内江东兴镇。</p><p class="ql-block"> 到方氏尧老太开始定居在内江县田溪口染坊坝一带,即今天内江市东兴区富溪镇染坊坝村。后尧老太夫妇带着儿子尧汝松、尧源鸿迁移到内江县东兴镇九龙桥,即今天的内江市东兴区新江街道办事处九龙桥村。尧老太是尧家进入内江城区生活创业的第一代,在九龙桥、肖家冲一带广种甘蔗,建立塘坊,成为肖家冲九龙桥一带的大户人家。家大业大产业大,尧老太方氏生育2子,分别唤名尧汝松、尧汝桂,我的祖父尧源鸿系尧汝松所生第二子,长子尧源炘、次子尧源鸿(1909-2005年,4子1女,7孙)、三子尧源树。我的高祖父姓名不详,只记得高祖母方氏,有关他们在内江富溪农耕的经历已经不得而知。后来举家迁往内江肖家冲种植开坊的创业故事也无法知晓其中点滴,不管怎样方氏尧老太完成了我们这支尧氏门宗从远郊到城郊的迁移,并从普通农耕者向塘坊大户转变,子孙也开始进入私塾读书识字。</p><p class="ql-block"> 方氏尧老太所生2子汝松汝桂,尽管汝松去世较早,但汝松这房人开枝散叶,子孙生育最多。尧汝松3子(长子尧源炘、次子尧源鸿、三子尧源树)共计生育8个孙子(尧长仁、尧长义、尧长智、尧长孝、尧长弟、尧长忠、尧长信、尧长春),光是次子尧源鸿就生育4子1女(尧长孝、尧长弟、尧长忠、尧长信、尧长秀)7孙(尧海波、尧钦春、尧海豹、尧向东、尧钦华、尧向阳、尧向书,不含外孙),成为人丁最兴旺的一个分支。尧汝松尽管英年早逝,但他与赵氏名下3子8孙11曾孙,其弟尧汝桂与张氏名下3子3孙6曾孙,我祖父所在的汝松房人丁是最兴旺的。</p><p class="ql-block"> 可惜在我祖父尧源鸿8岁那年(民国6年,1917年)其父尧汝松生病去世,12岁时(民国10年,1921年)其母赵氏也撒手人寰。幼年丧父丧母,家族打理的塘坊又发生大火,家道中落,十年后读过几年私塾写的一手好字与打的好算盘的祖父只好只身前往内江临近的盐都自贡市谋生,在自贡大坟包一处盐井打工,有幸得到盐井管家王先生的赏识,娶得四女王惠君成为夫妻。夫妻俩励精图治,艰苦创业,生儿育女,最终养育成人4子1女。解放前约1945年落户内江县椑木镇上街(现内江市东兴区椑木镇上街),1964年祖父55岁那年搬家到内江市市中区四方块东坝街,1985年左右又搬迁到内江市市中区半坡井劳动村,1991年我的祖母王惠君去世,2005年我的祖父尧源鸿去世,先葬于内江市东兴区东兴街道办事处肖家冲,后两位老人归葬于内江市东兴区高桥镇石包坨高屋基村马儿山狮头岭(现内江市东兴区高桥街道办事处凤庙村狮头岭)。</p><p class="ql-block">  我的祖父尧源鸿的大哥与三弟何生何故不详,尧长仁、尧长义、尧长智、尧长春四位堂叔如今健在,都已经上岸进城,子孙后人都在城市生活工作。我父亲的同父母胞兄胞弟尧长孝、尧长弟、尧长忠、尧长信,如今只有尧长弟健在(四女尧长秀也健在)。</p><p class="ql-block">尧长孝(1938-1998),享年60岁,出生自贡市大安区,肄业西南政法大学,工作于新疆石河子市司法局,与内江市东兴区杨学先结为夫妇,生育3子(尧向东、尧向阳、尧向伟、3女(尧爱萍、尧远、尧斯佳),孙辈曾孙辈不详。</p><p class="ql-block">尧长弟(1940-- ),出生于四川隆昌市石燕桥镇,先后工作于新建建设兵团、石河子市养路段,与内江市市中区白马镇王晋彬结为夫妇,生育2子(尧钦春、尧钦华)1女(尧钦莉),孙辈曾孙辈不详。</p><p class="ql-block">尧长忠(1942-2012),享年70岁,出生四川隆昌市金鹅镇,曾工作于新疆建设兵团,后进入内江公交集团公司,与内江市东兴区椑南乡邓孝芝结为夫妇,生育2子(尧海波、尧海豹)1女(尧岚),孙辈4人(尧美钧、尧奕歌、尧奕为、左柳),曾孙辈目前1人(尧煜昊)。</p><p class="ql-block">尧长信(1944-2011),享年67岁,出生四川内江市东兴区椑木镇,1958年14岁进入内江市川剧团从艺,与内江市东兴区东兴镇曾炬华结为夫妇,生育2女(尧玲、尧阿美),曾孙辈暂无。</p><p class="ql-block">尧长秀(1941- ),出生于四川隆昌市,工作于新疆奎屯棉纺厂,与四川乐山市人林树明结为夫妇,生育1子(林川)2女(林梅、林丽),孙辈曾孙辈不详。</p> <p class="ql-block">(二)立体家书</p><p class="ql-block"> 家谱、乡音、祠堂、字辈,是过去家族的象征与具体表象。</p><p class="ql-block"> 照片、文字、家族聚会(集体扫墓、家族红白喜事),是当下家族常有的传承、表达方式。</p><p class="ql-block"> 我辈祖先于乾隆五年(1751年)庚午岁仲夏(农历五月)立文做谱,目的在于“昭雍穆识纲纪,重本笃亲”。祖宗殷切的期望我们做子孙的一代一代的繁衍旺盛,业绩辉煌。要一代一代的子子孙孙敬祖亲宗,不得反亲为仇,而应和睦互勉,强盛氏族。由于各种原因,方氏尧老太这支尧氏门宗没有家谱,只有部分的手书文稿,记录了家族的点滴往事,基本能还原这150多年的家族发展脉络与轨迹,本次借机六世孙尧焸昊的出生,形成一个类型家谱的框架,以供尧氏后人铭记、传承与补充。</p><p class="ql-block">乡音对客家人特别重要,客家人常说“宁卖祖宗田,不卖祖宗言”,只有保留了乡音,就能看到我们来时的路。中国一直是个宗族迁移的历史,我们尧家也不例外,政府鼓励迁移与各种原因的自发迁移,子孙后裔也借此分散中国各地。光我祖父尧源鸿这支尧氏后人,以内江为中心已经分布全国很多地方---四川内江、四川成都、新疆石河子、新疆奎屯、北京、广东广州,也就操起了四川话、普通话、广东话、新疆话。</p><p class="ql-block"> 方氏尧老太这支尧氏门宗,一直都处于迁移的状态,从最初的湖广到四川,再沿资中到内江再到全国,资中银山镇沱江对岸有一个尧家大院子,在内江市东兴区永东镇有个尧家坡,这应该是尧家先祖迁移与居住留下的痕迹。正因为家族不断迁徙,宗祠、祠室、家庙,古代儒家供奉与祭祀祖先或先贤的场所。这种记录着家族的传统与辉煌,是家族的圣殿的建筑物,在我们这支尧氏门宗没有。内江市东兴区肖家冲也许有建宗祠的念头,后来的一把大火,家道中落,建祠堂成为不可能。等到我的祖父尧源鸿兴起时,刚好遇到新中国的建立,社会秩序的重塑,让祠堂的建设更是遥不可及。</p><p class="ql-block"> 没有祠堂,但字辈的继承或多或少还是弥补了一些遗憾,通过字辈又将家族的传承向前推动。从方氏尧老太的儿子辈算起,汝源长钦、铭斯文问,刚好八辈人。祖父辈、父叔辈严格按字辈取名,到了我们这辈,由于大部分家族成员出生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动荡年代,就没有严格按照家族字辈取名,钦字辈是最乱的一代人,我大哥按字辈取名尧钦相,我按字辈取名尧钦权。更有意思的是,我祖父自己对名字也做了微调,本名尧源鸿也润笔为尧元宏,并且改名风愈演愈烈,我母亲的名字也从邓孝芝改为邓笑枝,父亲的名字也从尧长忠演变为尧长中,我叔父尧长信也因为从艺需要更名为尧艇,叔父尧长弟的名字,不知何时偏旁也没有了,祖父最初取名孝悌忠信礼义廉耻的寓意也就变得面目全非。我与大哥妹妹的名字因为我五行缺水,也就放弃了钦字辈,以海字开头构成了我们三姊妹的名字。我们的儿子侄儿辈也没有按字辈取名,任由小家庭随性而取名,尧美钧的名字由内江公交集团公司已去世的文化人马姑婆取定,我的儿子尧奕歌的取名,希望活的神采奕奕,一生歌者欢愉,健康快乐就是我们做父母最大的希望。我的女儿尧奕为的取名,奕字相同依然神采奕奕,为字则寓意人生有作为,为字还有中性之说,孩子更容易带大带好。这次侄孙的定名也颇有一番周折,按祖宗留下的字辈为斯字辈,尧斯年,尧斯文,都是可以采用的名字。也根据孩子的五行与寓意,取名尧相垣、尧焸昊,最终定名尧煜昊。</p><p class="ql-block"> 祠堂、家谱、乡音、字辈,有的已经不复存在,有的还继续充当家族宗族延续的助力器。</p><p class="ql-block"> 而照片、文字、家族聚会,在当下中国社会大裂变大变革的时代背景下,成为家族门宗缅怀祖先与加强联络、保持亲情的不二选择。</p><p class="ql-block"> 从我的祖父开始,方氏尧老太这支尧氏门宗才有了第一张照片,1957年8月,祖父48岁、父亲15岁那年,我的祖父祖母及其子女一家在椑木镇相馆拍摄了合影,庆祝我的祖母40岁生日。从此以后,父亲与六叔都先后爱上了摄影,每逢家庭重要事件,都会去相馆拍照。后来经济宽裕后,自己还购买相机自行拍照,从120到135,再到数码相机,到如今单反相机,感谢这64年来专职摄影师与“家庭”摄影师用相机留住了珍贵的画面,也让我们看到了祖父、父亲辈他们的青春年华。</p><p class="ql-block"> 文字,在过去更多体现在家谱上,没有了家谱,还是需要通过其他的方式借助文字的力量去还原家族过去生活的场景与值得书写的事件,鼓励后人不断奋进,光祖耀祖。我还能记得当年祖父嘱咐我的一些关于家族的事情,他也手书了一些家族历史,但都遗失不见,也不能写入本篇流传后世。很多家族发生的事迹还留存于健在的父母辈的老人脑海里,需要我们去做收集整理工作,才能还原一些重大家族事件,她们大都八十左右,文字抢救工作刻不容缓。我的这篇文章的价值也在此。</p><p class="ql-block"> 家族聚会,是很多家族加强联系增进感情的重要方式。中国人家天下,但凡门宗宗亲的红白喜事,家族成员的参与必不可少。在我的印象中,家族大聚会的时候并不多。我祖父尧源鸿在尧汝桂三个男孩子中排行老二,因为早年经营生意,财富济济,也扶持了很多亲戚,由此获得了较好的口碑,人称“尧二爷”。有关尧大爷、尧三爷的具体情形不是很清楚,但我们祖父家有什么大事,还是会有他大哥、三弟家的孩子走动。我记忆最清楚的是,1991年我祖母去世那年,以我祖父尧源鸿为中心、他的侄儿侄女大都参加了我祖母的吊唁活动,也有了鸿字辈、长字辈少有的大合影场面。</p><p class="ql-block"> 1996年初春节,我刚结婚一年后,以我祖父尧源鸿为中心,其直系子孙长字辈、钦字辈、铭字辈在内江宾馆外合影一张,也是迄今为止我们尧家唯一的一张四世同堂的大合影。2012年底,我父亲去世尧家鸿字辈已经无人,很多同辈的长字辈家族宗亲都参加了吊唁活动,因为悲伤的心情也不可能拍摄一张大合影。</p><p class="ql-block"> 2021年4月,因为方氏尧老太、尧汝松夫妇、尧汝桂夫妇、尧源积老人(尧汝桂次子)6位老人归葬地---内江市东兴区东兴街道办事处肖家冲征地拆迁而被迫迁坟,统一改葬于我祖父祖母归葬地--内江市东兴区高桥街道办事处凤庙村狮子岭,参加迁坟活动的大都是长字辈、钦字辈的尧氏宗亲,都是方氏尧老太的后人。石碑依旧是1992年所立的那块石碑,当年以方氏尧老太的孙辈(鸿字辈)、曾孙(长字辈)辈名义铭刻,到如今刚好30年。6位老人归葬于狮子岭下,背后就是我祖父祖母的归葬地,由此我们内江方氏尧老太为源头的高祖母方氏、汝字辈4位老人、源字辈3位老人,共计8位老人归葬此地,内江市东兴区高桥街道办事处凤庙村狮子岭由此成为内江方氏尧家一系的祖坟,将受到后人景仰与祭拜。</p><p class="ql-block"> 从2005年开始,祖父归葬于此地后,我们在父母的率领下,差不多每年清明都去凤庙村扫墓,这里是祖父姐姐的儿子黄表叔的老家,现在汉安大道东段、长江大道通车后,从万达广场自驾到凤庙村也就30分钟的行程,交通方便,竹林深处就是祖先生后地。</p> 作为生活在西南江城内江的我们,是四川尧氏家族几百年不屈奋斗的一个缩影。<br>  说起家族,作为内江人士,自然以尧姓为荣,以内江籍尧氏家族的兴起而感到由衷的高兴。因为中华民族先祖尧舜禹的故事广为传播,作为尧姓后人自然沾了先祖的光。<br>  从我懂事开始,身边很少有这个尧姓的人,每每遇到尧姓的都格外亲热,一打听大都是宗亲。很多人都爱把尧作为名字中的一字,也想有尧者先贵之气。由此,从小就对尧姓特别感兴趣,为什么是帝王之姓?为什么身边的尧姓之人那么少呢?<br>  我们虽然是出身“贫贱”的乡野小民,与贵族门阀无缘,但亦袭有华夏贵姓---尧。姓氏是家族之间区分的根本,尧姓虽为上古帝王后裔,但人丁一直不旺。如今在湖北、江西抚州、江西赣州,四川、台湾等地有少量分布。目前尧姓人口约5万,占全国人口0.004%。 但从尧氏子孙分布地域推断,四川尧氏、内江尧氏确实湖广填四川时来自江西、湖北一带。<br>  尧、饶是否一家,有一段历史典故。<br>  饶姓系上古五帝之一——唐尧之后裔。尧名放勋,帝喾之子,受封于唐,定都平阳(今山西临汾),谥号为“尧”,史称唐尧。公元前1045年,周武王灭商,分封诸侯,追思元圣,周武王封地给帝尧后人23世“京”(字子京),在蓟(今北京附近)。其子“理”迁移到山西平阳,其子孙后代以祖上谥号为姓,称平阳尧氏。<br>  至秦灭六国,尧姓家族为逃战祸,从此子孙散迁天下,54世尧萱从自平阳徙居江西鄱阳(古饶州,今属江西),后迁临川(今抚州)。到世尧濙时为西汉,汉宣帝刘询即位,刘询本名刘病已,即位后改名询下诏全国要避帝名“询”之讳如把姓“荀”的改姓“孙”。尧濙任当朝京兆尉,同朝御史大夫魏相上奏皇上,说尧濙虽是上古唐尧的嫡系后代,但帝尧乃上古五帝之一,百圣至圣,尧濙也应该避讳,于是汉宣帝就在“尧”(繁体为“尧”)的左边加一个“食”旁,就变成了“饶”(繁体为“饶”),赐尧濙改姓“饶”,为饶姓始祖,擢升为太傅,并下诏全国,要求天下凡姓“尧”的均改姓“饶”。<br>  新中国成立后,1956年1月28日,国务院全体会议第23次会议通过了《关于公布〈汉字简化方案〉的决议》,全面推行简化字,“饶”简化成了“饶”或“尧”。“尧”简化成了“尧“,让许多“饶”生本家无所适从,有人写作“饶”有人写成“尧”。读音也rao,yao不分,现在许多地方方言“饶”还是读音为yao。 <br>  由于尧氏子孙以尧帝为荣,多推崇读书科举成才道路。此类名门望族不知是祖先荫庇,还是风水加持,总会源源不断的产出人才,内江尧氏还是涌现了一些名人雅士。<br>  尧文藻(1899-1988),内江双河乡人,早年即受革命影响,并在北平艺专读书时,参加欢迎孙中山入城仪式。后在谢独开、罗世文、车耀先介绍下加入地下党,并长期在国民军24军刘文辉手下任军事教官。后发挥力量为1949年12月6日内江和平解放做出巨大贡献!解放后,33年冤屈,直到1986年才得以平反。1988年,在九十岁大庆以后,无疾而终于内江市新建村,骨灰埋西林寺墙下。一抔黄土静卧斜阳,与临近之张大千纪念馆对衬,贫富昭昭矣。唯无愧对多娇的江山。尧文藻是当代人品与画皆传于世的德高望重画家。其画涉猎广泛,尤以山水最为精妙!内江书画之乡美名正是得益于张善子、张大千、尧文藻、晏济元……<br>  我乃古帝唐尧之后,以谥为姓。全国属于人口稀少的姓氏,但宗族渊源流长,且业绩光辉。古帝唐尧可称英明圣主,业绩显著,开创了一代良好的族风和国风,为千年万年国人所歌颂。其后代子孙们不但忠实继承了祖宗的遗志,而且发扬光大,为族宗祖先争光添色。 <p class="ql-block"> 二、中兴之人</p><p class="ql-block"> (一)方氏尧老太与王氏尧老太</p><p class="ql-block">  从方氏尧老太开始,这支尧氏宗亲已经延续香火近200年,其中尤以方式尧老太、王氏尧老太最为出色,不仅品行端庄,生育子女大都成才,由此振兴壮大了尧家,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p><p class="ql-block"> 方氏尧老太大概生卒年代为1860--1920年,她生育了2子,尽管儿子都不是长寿者,却生育了众多的子孙,源字辈、长字辈、钦字辈都是成员众多,她的人气超过她的丈夫尧老祖,有关她的记载很少。我们只能依稀记得那一个不堪的画面,方氏尧老太跟随丈夫从内江县富溪镇迁移到内江县东兴镇肖家冲,从农耕转向塘坊,家道中兴。只可惜因为一场大火让家道中落,大家庭四分五裂,各自分家立户奔生活。方氏尧老太是清朝末年到民国初年,尧家的核心人物,支撑着风雨之中的尧家。</p><p class="ql-block"> 我的祖母尧氏王老太(1917--1991),是方氏尧老太的孙儿媳妇,由于出生在自贡盐都,父亲又是一家盐井的管家,家境自然殷实,没进过私塾只认得王惠君自己的姓名。</p><p class="ql-block"> 祖母所在的自贡大安区大坟包则有一段传奇故事,在举世闻名的千年盐都——自贡市所属的三大城区中,自流井、贡井的名称可谓历史悠久,千百年来少有变更;唯独大安区之名,却是在上世纪五十年代中期才新改的。大安此前的地名,在老百姓的口头上一直叫大坟包,为什么一个偌大的城区,地名会叫大坟包呢?大安区仁和桥、望竹湾、洞口井一带,朝斜坡状的街道上方走,一座酷似关中帝王陵风格的山头便映入眼帘。它真的是一座巨大的坟墓,其代代相传的全称其实该叫阮家大坟包。这些遗迹遗物上曾经有过的精雕细刻,早已被岁月的风尘磨洗得面目全非了……</p><p class="ql-block"> 据说在很久以前,地处川南的自流井一带,所蕴藏的盐卤忽然间大量喷涌而出,连同地下冒出的瓦斯火(天然气)一道,被源源不断地开采利用。致使该地区自古就存在的制盐业更加兴旺发达,迅速聚集起众多的盐老板,和以打井、采卤、烧盐、运盐等重体力活谋生的大量盐业工人。我的祖母在上世纪有20多年曾生活在这里,也在这里结识了我的祖父,也在这里成亲生子,也从这里出发,最终定居归葬于内江,再也没回过自贡。</p><p class="ql-block"> 尽管不是自由恋爱,由父亲做主许配从内江到自贡打工的伙计尧源鸿,凭借自信底气与严谨家教,养育成人5个孩子,帮助丈夫打理生意,“尧二娘”的尊称在解放前尧氏家族中可是响当当。解放后,经过丈夫与长子因为右派身份而让全家更加拮据,但还是靠一股不服输的性格,托起这个7个人的大家庭,子女都很争取,长子考取重庆西南政法大学(因为右派身份被迫遣送回家),次子本可以进入重庆一家专科学校、五子考取重庆美院附中均因为家境贫寒而无法就读,后来五子又考取内江市川剧团考虑到六子从小身体较差而将机会让给了六子,六子顺利进入内江市川剧团从艺。幸好,王氏尧老太的姐姐的孩子,解放前是国民党新疆驻军后起义后安置在新疆建设兵团,由此将长子、次子、五子、四女都送往新疆求生,最终长子、次子、五子、四女在新疆结婚生子,次子、五子先后返回内江、成都定居工作生活。</p><p class="ql-block"> 记忆中,我的祖母很严肃,骨子里透着不屈与高贵。也许是出生大户人家,解放前祖父经商家庭殷实的原因,一脸的坚毅与淡定。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时期是她与祖父的高光时期,她曾富贵过。反右运动、文革十年动乱是她与祖父的人生低谷,她也不曾屈服。改革开放生活好转了,她却在1991年10月5日去世,生前她看到了她的曾孙尧美钧(1991年6月底出生),她知道五子尧长忠阴历8月27日出生,不想让儿子的生日与母亲的忌日一天,而坚持到次日去世,让我父亲每每想起都泪流满面。1991年我们迎来了尧家新的生命,也送走了为尧家家族家庭振兴做出贡献的王氏尧老太。</p><p class="ql-block"> 2007年我组织户外活动后,曾先后多次组织自贡徒步行,祖母所在的自贡大安区我也曾去过,作为1/4自贡血统的我,对自贡的一山一水也有着天然的亲近感。</p><p class="ql-block"> 先有方氏尧老太开拓兴起尧家,后有王氏尧老太中兴尧家,都是尧家公认的大功臣,值得子孙后代铭记。</p> (二)长字辈人才辈出<br>  我的父亲尧长忠,是尧源鸿的第五子,1942年抗日战争时期出生于四川省隆昌县金鹅镇姚家巷,后随父搬迁到内江市东兴区椑木镇上街学习生活到1961年,只身前往新疆参加新疆建设兵团于文革当年1966年返回内江进入内江市公共汽车公司工作,直到退休。1964年与来自内江市东兴区椑南乡凉水井村的邓孝芝结为夫妻,生育2子1女,拥有4孙。<br>  我的父亲那代人,由于祖父解放前经营运输生意(解放初期划分为小工商业主),因为祖父与其兄右派成份被“阶级斗争”打击无法在椑木镇获得生存空间,被迫远走新疆有幸加入新疆建设兵团成为兵团战士,从此改变一生。1966年举家返回内江,成为吃皇粮的人,我们家几个孩子顺理成章成了城里人。从父亲1966年扎根内江生活工作,我们家至今已经在内江生活了55年,见证了解放后新内江城市雏形、发展、蜕变。<br>  我的父亲是尧家长字辈的代表,是一个无法简单界定与评语的人。他的一生波澜壮阔前所未有,有高光也有曲折磨难,一是时代的造就,二是尧家自带性格与家庭熏陶使然。但凡一个人的成功与成就,大都与年轻时候的曲折与磨砺直接关联,父亲生在解放前抗日战争时期,这是个动荡的年代,漂泊与迁移是很多中国家庭不得不为之的事情,求生存与求安全,是其中的内因。<br>  父亲这一生,1942年出生到1978年改革开放,这36年一直身处动荡之中,战争动荡与政治动乱、经济紧张,任何一项都会让亲历者吃尽苦头。抗日战争让父亲随父母从隆昌金鹅镇漂泊到内江椑木镇,解放战争的民不聊生的日子让7口的大家庭食不果腹,反右运动不得不远走新疆冰天雪地中求饭吃,文革十年更是让人找不到北,甚至成为这场看不清楚的政治运动的直接牺牲品。从1980年开始,经过数十年各种磨难的父亲开始崛起,工作上是内江公交集团公司第一个内部承包大货车的司机,释放生产力的经营方式让我们家迅速富裕。不甘贫穷的父亲,还成为尧氏家族第一个万元户,下海搞镭射电视,开火锅店,还经营了一台私人中客(主要经营线路为内江街心花园--壕子口火车站,内江民乐大厦--黄荆坝椑木铁桥)。<div>  后期退休后还在市中区半坡井劳动村经营一家杂货店长达17年(1991--2008年),熬更守夜的付出,换来的是上世纪八十年代最时髦的自驾旅游,换来的是几个子女的成家安家,换来的是我的大学之梦,换来的是对子孙的庇护助力,换来的是我祖父祖母幸福的晚年,换来的是对侄儿侄女兄弟姊妹的关照,换来的是整个家族对我父母的肯定。<br>  我的父亲在单位是名优秀的驾驶员、修理工,是名精通技术的工人,也是那个时代工农兵先锋队的重要分子,曾经受到社会的追捧与认可。<br>  我的父亲工作之余创业,不知道是收了他外公的影响还是我祖父的影响,就不得而知。要我分析,更多还是从小家境贫寒,全家大小吃苦不少,还是需要通过努力改变这种窘况,抓住了中国八十年代深化改革、九十年代继续开发的中国改革开发大背景的有力时机,实现了尧家的再次振兴。<br>  我的父亲不仅只是个技术工人,或者劳动村称呼的“尧老板”,还是一名文体爱好者。读书的时候,曾代表学校参加了内江市的体操比赛,教练声称具有很强大爆发力与平衡感,是一个体操的好苗子。靠着上下翻飞这门绝活,“成功”进入新疆建设兵团成为一名连队文书。其实他最大的功夫还是音乐舞蹈与美术方面。</div><div> 父亲能作曲作词,文革时期与上世纪八十年代创作的舞蹈《一件花衣裳》与歌曲《内江城建工人之歌》获得内江市住建系统文艺调演一等奖,获得了极大的反响。他能演奏键盘、萨克斯、二胡、扬琴、手风琴等各种乐器,曾于上世纪八十年代自行组建内江市第一支民间乐队,并成功进驻内江市工人文化宫交谊舞伴奏。他创作的小品《麻辣烫》也获得系统文艺调演创作表演奖。</div><div> 美术方面,他颇有天赋,曾经与重庆美术学院附中擦肩而过,5年新疆时光野外写生打下的基础,在文革十年特殊环境中创作了不少的毛主席画像,创作书写了大量的各种题材的大字报、演讲稿,布置了各种类型的会场,手扎了各种的花车(其策划扎制的1984年建国35周年内江市巡游花车获得奖励,已经成为内江老照片的经典,内江网红浮桥火锅店呈现此照片),他的毛笔排笔钢笔字与画画都得到了长足的提升。今年4月原内江公交集团公司工会主席张天津、父亲生前好友为我提供了一张1969年党的九大时,父亲创作的一副3米多高的毛主席画像成稿照片,尤其珍贵。<br> 他的组织能力很强,不论是文化革命大大小小的“造反”活动(曾担任过内江市造反临时组织政宣部部长),还是同学聚会(曾担任过班长)、老同事重阳活动(2008年到2012年担任内江公交集团公交公司退管分会主任),甚至我们三姊妹的婚礼、他与母亲60岁70岁大寿的寿宴,都是他亲自筹备与实施,表现了他卓越的领导能力与组织能力。<br> 父亲2012年11月5日因老梗去世,来吊唁他的老朋友老同事老同学络绎不绝,大家都对这位“有才有情的男人”的离世表示遗憾与怀念。<br> 尧家长字辈大都出生在解放前夕与新中国建立初期,是特别能吃苦也是特别有能量的一代人。他们没有旧时代的束缚,更有闯劲,为自己为尧家添光增彩。</div> <p class="ql-block"> 三、未来期盼</p><p class="ql-block"> 社会大变革让家族分裂,社会大造化让故乡只是个出生地。原来的家族裂变是丛乡村走向城郊、城市,而现在的家族变化是从出生地迁移到学业地创业地工作地生活地,是另外一种意义的家族回归。</p><p class="ql-block"> 几百年前,我们尧家来自江西湖广,我们不清楚出发地的模样。</p><p class="ql-block"> 几百年后,我们尧家也开枝散叶,从内江走向全国。尽管上世纪八十年代、九十年代的计划生育短期遏制了人口的增长,使各个家族的增量与扩容降速,但不可否认的是,我们现在的家族人丁已经是几百年前的很多倍了,家族变得庞大起来,以致于很多时候参加家族聚会,已经爷叔不分、大小不管,你不认识我,我也不认识你。</p><p class="ql-block"> 没有统领与团结的家族关系其实一盘散沙。</p><p class="ql-block"> 当我想去谈谈自己生活上的趣事,即使我首选是子女可他们也不会常有时间听我唠叨,所以索性还不如找几个老伙计唠嗑……所以庞大有什么用呢?人数多又有什么用呢?</p><p class="ql-block"> 但家族最为精妙的环节在于其中包含有其余任何一种社会关系都无法拥有的亲情(血缘),所以家族的孤独便很艺术了。家族并不只有过年回家时团圆喜庆的模样,在家族群里的日常才是家族背后的写实。最近几年,随着微信的兴起,侄儿美钧做起了家族微信群的群主,但这种家族群已经演变为以我父母直系血缘关系的人了,其他的诸如叔父家族群、晚辈家属群已经容纳不下了。没有日常的联系与交往,只有数量的堆积,家族的裂变也许就会渐行渐远。</p><p class="ql-block"> 年初散去后的一家人慢慢散开到全国各地,开始了年轻人的生活——一种亲情必要但不首要的生活,也许会成为很多家庭家族的常规画面。我们这个大家庭已经有了这样的场景,每每春节后就有家庭成员奔走各地。不可否认,家族的力量在于,当你因此受到打击时,长辈的传承的力量会很好弥补这层创伤。倘若我生活在美术世家又恰好热爱美术,家族传承的力量便是重中之重,除此之外,无论是有政治、音乐或工艺等基因的,传承都必不可少。而这种传承不光体现在学习上,社会地位、关系与资源都是传承的体现。布什家族、洛克菲勒家族的故事路人皆知。即便是不瞩目的家族,传承的力量都有目共睹。普通家族普通家庭的传承更多是精神的慰藉,但也足够了。家族是个人在世上不孤单最佳证明。即便是在交通与信息化如此发达的现在,家永远是最温馨的选择。</p><p class="ql-block"> 以我的父母为核心的尧家又一分支,也属于普通家族。父母喜欢阅读写作等文体爱好,也潜移默化的影响了后人。这个大家庭里喜欢美术、喜欢摄影、喜欢写作、喜欢运动、喜欢音乐的家庭成员大有人在。我的祖母来自盐帮菜的故乡自贡市,也为我们尧家带来了地道的盐帮菜,尽管在家中是四小姐,但很注重礼仪礼数与讲究美食,她的一手好手艺不仅让盐帮菜成为我们这个大家庭的主打菜与偏好口味,也通过她的传承教会了我的母亲,我的大哥的手艺、妹妹的厨艺,当然也包括我的厨艺,也得到了母亲的真传与指点。相信这种来自祖母的厨艺,会随着代代的继承,让后世子孙也能品尝到祖先带来的美味,也是一种传承与怀念吧。</p><p class="ql-block"> 最后一个问题,续写家谱我不会做这件事,我的儿子女儿也许更无兴趣,将来他们的孩子就难听到这件事了,再下去就没有人知道。家族的空间和概念就像水土流失下的河道,干枯而直至消失。</p><p class="ql-block"> 修史是家族的精神契合与合力的结果,写写我们这个分支还是有必要,权当我们这个邓氏尧老太简略版的家谱吧。</p><p class="ql-block"> 若干年后,某一天黄昏,我的儿子或者他的儿子突然起了翻看家谱的念头。家族上百年的历史记载,苦难与欢乐,精彩与失意,都承载在这几十页的薄纸中。没有墨香,隔屏回想。阅读者多少会发出内心的独白:这就是我的根,我生命的源头。这些没有线装的文字与特定读者有一种生命体的相通,某些东西正源源不断地输进阅读者的身心。一个家族就是同一丛林,树有大小高低,因在同一土地上生长,输进生命里的成分万变不离其宗。</p><p class="ql-block"> 人丁繁衍,家史续写,是一代又一代的传承!</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