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1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167efb"><b>视频:记者采访全红婵</b></font></h1> 14岁,按照正常的生活轨迹,正是一个初中生,暑假里要么沉迷电视和游戏,要么奔波于各类兴趣班,补习班。但是就在这个暑假,一个14岁”假小子“却一跃成名,让全世界人们记住了他的名字——全红婵。<div> 赛前可能没有人会想到,这个其貌不扬,活泼而又略带羞涩的年仅14岁的小女孩,居然会以466.20的成绩,到打破世界纪录,获得东京奥运会的女子10米跳台跳水冠军。此前该项目的世界冠军是陈若琳保持的,总分447.70分,这一跳,超过将近20分。<br> 走下赛场的全红婵,其实和同龄的小女孩并没有什么两样,喜欢玩游戏,喜欢吃辣条,她的梦想就是开一家有很多辣条的小卖部。全红婵可以说是出身寒门,2007年生于广东省湛江市的迈合村。父母都是农民,而且母亲身体还不太好,家庭条件比较艰苦,这也让她养成了坚强,能吃苦的性格。<br> 在一段采访中,全红婵说自己14岁还没有去过游乐场,因为家里不宽裕,放假也只能待在家里,她表示非常希望能够体会一把游乐场了抓娃娃的快乐。夺冠之后,她说自己要赚钱给妈妈看病,这是一个懂事得让人心疼的小女孩。<br></div> 有意思的是,当有记者问她为什么要参加跳水训练的时候,她说,“以为跳水就不用读书了!”从这个“以为”可以看出来,她想错了,只能说孩子的想法太天真了。来了跳水队才知道,事实不是她想的那样,即使是运动员,也要学习文化课。<div> 其实,训练是很枯燥和艰苦的事,其难度并不亚于文化学习。各种竞技运动训练的运动量是常人无法想象的,而且是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不断重复,枯燥乏味,精益求精。</div><div> 全红婵的冠军之路,我们只能看到台前的光辉荣耀,却无法想象她幕后的辛苦付出,所以这条路并不好走,而且学习也是必不可少的。对大多数人而言,体育项目作为兴趣爱好并无不可,但是要想借此摆脱学习,一夜成名,确实不太现实。</div> 其实有像全红婵一样想法的孩子还是很多的,他们喜欢打游戏,就想着自己长大去参加游戏职业赛,靠打游戏名扬天下;他们喜欢打篮球,就幻想着能成为科比那样的明星,以为以为参加训练就不用学习了;他们喜欢表演,以为以后可以靠艺术院校,像关凌、张一山、关晓彤等那样成为明星;他们喜欢绘画,以为以后考美院,能避开普通高考......<div> 有网友感叹,女儿从小就成绩不好,当年不如让她学跳水了。这当然是玩笑话。全红婵跳水拿了冠军,你女儿却不一定。<br> 要知道,全红婵之所以有机会选择去练跳水,是因为有教练发现了她有这方面的天赋,她绝对是一个天才型的运动员。<br> 而她本人也觉得,练跳水要比上学爽得多,这也是她的兴趣。不过,这也说明了一个教育问题,就是作为家长和老师,我们应该去发现孩子的兴趣和天赋所在。<br></div> 我们的教育者,至少应该具备两方面的职责和功能。<div> <font color="#167efb"><b> 一是培养,让教育对象符合既定的培养目标</b></font><br> 比如我们的义务教育,就是让学生学习基本的文化知识,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公民。<br> 比如我们的研究生教育,就是让学生掌握某学科的基础理论和专门知识,培养他们具备从事科学研究的能力。<br> <font color="#167efb"><b>二是发现,知道教育对象最适合做什么</b></font><br> 比如北大数学大神韦东奕,通过各级奥赛和保送机制,让这个爱数学、擅长数学的人做数学研究。<br> 比如全红婵,让她进入跳水队去学跳水。<br></div><div> 可以肯定,从小学起就各科都不咋地的全红婵,如果专门读书考大学,不会有太大的出息。</div> 但她练习跳水却力压群雄,在10米台上傲视全世界。<br> 就算全红婵拿不了奥运冠军,让她学跳水,也绝对比让她考大学更合适。<br> <div> 我们当前的教育误区之一就在于,把孩子们都放到文化课学习的赛道上去挤,不管他们是不是适合。<br> 如果成绩不好,就批评他们努力不够,去拿铁棒磨成针的故事去忽悠人家。<br> 固然,世界上的孩子可能以“铁棒”居多,但万一是“木棒”呢,最后真的只能磨成牙签。<br> 确实每个孩子都需要努力,但努力之前一定要找对方向。<br> 否则,方向错了,可能你越努力离你的成功越远。<br> 我们的教育者当然要让孩子努力,但前提是,先帮他找对努力的方向。</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