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237, 35, 8);">教室,梦想开始的地方</span></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right;">作者:吴巧玉</p><p class="ql-block"> 暑假闲暇之余,我有幸拜读了《一间可以长大的教室》一书,书中为我们描绘了新教育“完美教室”的愿景—教室是图书馆,是阅览室;教室是实践场,是探究室;教室是操作间,是展览室;教室是信息资源库,是教师的办公室;教室是习惯养成地,是人格成长室;教室是共同生活所,是生命栖居室。教室,一个梦想启航,实现自我价值的地方;一个创造奇迹,演绎故事的地方;教室,一个习惯养成、人格成长的场所……</p><p class="ql-block"> 读了《一间可以长大的教室》一书,让我明白了教室不应该只是灌输知识的场所,它是师生共同生活栖居的生活家园,它是充满阳光积极向上的净土。是孩子们的另外一个家,孩子习惯的养成、知识的积累、眼光的恒定、能动性的拓展都受这个家的影响。教育承载着人们对未来美好生活和人生幸福的追求、寄托和牵挂,不管我们有多少任务、要求,有一种责任和信仰永远也不会改变,那就是:要守住一间教室,让生命在里面开花。雷夫老师说过的一段话:“一间教室能给孩子们带来什么,取决于教室桌椅之外的空白处流动着什么。相同面积的教室,有的显得很小,让人感到局促和狭隘;有的显得很大,让人觉得有无限伸展的可能。是什么东西在决定教室的尺度—教师。他的面貌,决定了教室的内容;他的气度,决定了教室的容量。”学生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富有生命意义和人格魅力的人。所以课堂必须传递生命的气息,张扬教育生命的活力,实现人生价值的动力,从生命的高度关注灵魂的塑造、人格精神的提升、生命情感的化育,使学生用生命智慧、生命价值、生命活力进行生命创造,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人。课堂不仅仅只是传授知识的小课堂,也是用一个生命影响另一个生命、一个奇迹创造另一个奇迹的大课堂,获得人生动力、生命意义、学会做人的大课堂。有生命的光彩,有生命的深度,有生命的智慧,有生命的创造,会使你的课堂越来越大,教室越来越大,大的延伸到学生的一生中来。有爱心的教师会把自己的教室变得越来越大。</p><p class="ql-block"> 爱是教育的前提,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应该饱有爱的教育情怀,用爱心春风化雨般滋润学生的心灵,用爱心丰富学生的心田。教育的成功秘诀就是教师要用爱心点燃学生的希望之火,用爱扬帆起航。世界因生命的存在而美丽,而生命因爱的存在而美丽。“谁爱孩子,孩子就会爱他,只有用爱才能教育孩子。”所以,心有多大,有爱心的教室就有多大。教师对人的的灵魂进行加工、雕琢是一种最高级的劳动,而学生学习也是一种复杂的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不要把学习局限在教室的四堵墙里,不要机械地把事实和规则从教师的头脑里搬运到学生的头脑里。”我们的教学要解放学生的心灵,让他自己去感受;解放学生的大脑,让他自己去思考;解放学生的双手,让他自己去做;解放学生的眼睛,让他自己去发现;解放学生的时间和空间,让他自己尽情去做学习的主人。“既然思想存在于劳动之中,人就要靠劳动而生存”。充满劳动的快乐的教室怎能不大?每个班级都要有适合学生需要的晨诵与午读内容,精心组织好每天的晨诵、午读活动,以完美人格成长为核心价值取向,通过不断完善,贯穿公民教育、礼仪教育、生命教育等,把“规则、尊重、责任、诚信、爱心”等基本价值观融注其中,建立完善的人格道德教育系统,并把教室生活聚焦在乐观健康上,聚焦在生命创造上。</p><p class="ql-block"> 关注教室里的每一个孩子,每一个角落,守住每一个孩子的心灵。只有这样,教室才会不断长大,教师的生命价值也才能得到实现。</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237, 35, 8);">《一间可以长大的教室》读后感</span></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right;"> 作者:杨晓彤</p><p class="ql-block"> 美国最优秀教师雷夫·艾斯奎斯曾说:“一间教室能给孩子带来什么,取决于教室桌椅之外的空白处流动着什么。相同的教室有的显得很小,让人感到局促和狭隘;有的显得很大,让人觉得有无限伸展的可能。是什么在决定着教室的尺度,那就是教师,尤其是小学教师。他的面貌决定了教室的内容;他的气度决定着教室的容量。”足可见教室在孩子学习生活中的重要性。在未读《一间可以长大的教室》之前,我从未明白教室的真正含义,以为教室就是教师讲授知识,孩子认识世界的地方。殊不知在在新教育里教室被赋予了那么崇高的意义。教室是什么?新教育的榜样教师常丽华曾经说:教室是我们的愿景,是我们想要到达的地方,是决定每一个生命故事平庸还是精彩的舞台,能我们共同穿越的所有课程的总和,它包含了我们论及新教育时所能想到的一切。生活于同一间教室中的人们,应该是一群有着共同梦想, 遵守能够实现那个共同梦想的卓越标准的志同道合者。他们彼此为对方的生命祝福,为生命中偶然的相遇而珍惜珍重,彼此作出承诺:共同创造一个完美的教室,共同书写一段生命的传奇。</p><p class="ql-block"> 那么如何缔造完美教室?新教育从不同的方面给出了答案。其中让我印象最为深刻的是完美教室的文化构建。它改变了传统教室冷冰冰的森严刻板形象,让我们在教室里也能感觉到如家一般的温暖舒适。那么教室文化构建的第一步是教室的命名,在新教育的教室里,往往通过具象化的命名,把格式化的数字符号,转化为一种精神意向,赋予教室一种精神力量,也就是教室名称不再用传统的数字,而是教室文化的具体承载与体现。教室命名,就像每个人出生时被命名一样,是生命中一件特别重大的事件,教室的命名对老师和孩子而言,它是非同寻常的,是意味深刻的。基于以上指导思想,上学期我们学校也开始着手打造教室文化,每个班级由老师和孩子们共同商讨出班名、班徽、班旗、班歌、班诗、班规、班训、班级承诺及愿景等。教室文化也体现在教室的布置上。没有经过精心装扮的教室,是缺少文化意蕴的。鉴于此,学校为每个班级打造了一个书柜,为了尽可能多的让孩子多阅读,每个孩子都可以把自己喜欢的书放在书柜里与同学共读,也因此我们每天的午读有了题材,学生的课前分享有了话题。我们也会在班级里摆放一些绿色植物,让孩子能够随时看见生命的成长,与大自然保持联系,感受自己以外的生命呼吸。当然,装饰教室最重要的事物,应该是学生的作品,所以我们班级后墙上张贴了许多作品,有读书后的深刻感悟;有绘画笔下的良辰美景;有精心裁剪下的生动花朵,还有一些并不完美但却能见证我们成长的作品。</p><p class="ql-block"> 总之,教室的每一个空间都应该由师生共同创造。如同新教育所说:同样是一间教室,或者平庸、冷漠,甚至充满着暴力、专制、欺骗,或者完美、温馨,对于每个穿越其间的孩子的意义完全不同,对于每个生命成长的意义完全不同。从某一刻起,我们和几十个孩子相聚在一个称作“教室”的地方,生命中一段最重要的时光在这里度过,大家的成就与挫败,悲哀与喜悦来源于这个地方,所以我们要重视“教室”的作用,让每一个生命在教室里开出一朵花来。</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 font-size: 20px;">用心营造温暖教室</span></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right;">赵庄镇中心小学 杜慧 </p><p class="ql-block"> 这个假期我继续研读了《一间可以长大的教室》,这本书是关于新教育“完美教室”叙事系列之一。书中向我们展示了31个个性化的教室,并讲述了几十个精彩的故事。我深深地被里面的一间间教室所吸引,真希望自己也能在其中感受学习的快乐。 </p><p class="ql-block"> 朱永新教授曾这样诗意的解读完美教室:我们追求所有师生都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我们相信每一个师生都能成为最优秀的自己。缔造一个完美的教室,意味着师生共同穿越一门门完美的课程;缔造一个完美的教室,意味着师生携手尽情展示,让教室成为人人向往的地方。 </p><p class="ql-block"> 而对我来说,它早已不是我以前心中的那所房子,也不仅只是知识的灌输地,教室是一个和孩子们一起步入经典世界的殿堂。是孩子们的另外一个家,孩子习惯的养成,性格的锤炼都受这个家的影响。教室更是个神奇的地方,在那里,任何人都可以获得成长,任何人都可以自由呼吸。它是师生共同生活栖居的家园。决定一间教室的,不是一间教室的硬件,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讲:只要有学生,就能在教室里创造奇迹。这对我们农村教师来说,是个莫大的鼓励。让我们知道如何在自己的岗位上创造奇迹。关注教室里的每一个孩子,每一个角落,守住每一个孩子的心灵。 缔造完美教室,用心构建班级文化建设。 </p><p class="ql-block"> 班级文化是一个班级的灵魂,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到每一个孩子。“阳光宝贝班”、“萤火虫班”、“毛毛虫班”等班名曾一度让孩子们喜欢。通过解读班名,他们明确:我们班可能不是最好的班,但是我们会是最努力的班,争取做更好的自己!其次,完善其他的班级文化建设,比如:愿景、使命、班训、班歌、班徽、班级标识、班级活动、班级制度、班级环境等。在教室最显眼的地方贴上“班级公约”、“明星栏”、“我最棒”等,并把“班级因 为我的存在而自豪”作为见面礼送给孩子们,并保留给下一届学生。用孩子们的作品精心装饰学习园地,作为他们自己的“阵地”。而且教室门上贴上了班级全家福,孩子们出入往往会驻足欣赏。他们会因为在照片里看到了自己而兴奋,老师会因为看到孩子们一天天的变化而欣慰。从飓风老师列举的小男孩打架事件中,我深刻认识到:班规、班级文化对孩子们的影响是巨大的。班级文化并不是贴在墙上看着花里胡哨做样子的,而是一种丰富的氛围建设,会在孩子的心灵埋下思想的种子。孩子们会在日复一日地学习、生活中接受、践行这些班级文化,整个班级也会向着美好的目标前行。 </p><p class="ql-block"> 缔造完美教室,营造温暖的“家”。 教室与生命联系在一起,是为生命而存在。没有生命绽放的教室,就不可能是完美教室。完美教室中,允许犯错,允许说不。李镇西老师说:“教育决不能为了目的而不择手段。教育,一刻也不能没有人情、人道、人性。”一间教室,或者平庸、冷漠,甚至充斥着暴力、专制、欺骗,或者完美、温馨,对于每个穿越其间的孩子的意义完全不同,对于每个生命成长的意义完全不同。任何时候,我们都不应该以伤害学生的尊严为代价,去换取所谓的“教育效果”。因此,完美教室中的老师,必须用创新的教育方式,把孩子变成了热爱学习的天使;用热情的教育态度,把教室变成了温暖的家。以前教育孩子,我坚信:要让孩子们听话,遵守班规,必须“严”字当头,让孩子们害怕老师。读了这本书之后,我真正明白:光镇的住是不行的。一方面,对他们严格要求是必须要做到的,另外一方面,要和孩子们互相信任。信任可以取代恐惧,信任可以让学生对你敞开心扉。要尊重每一个孩子,平等对待每一个生命。用足够的耐心和信心呵护每一颗纯洁的心灵。要走进孩子们的内心,成为他们喜欢的大朋友。这样,才能真正让他们感受到“家”的温暖。 缔造完美教室,创造生命的传奇。 </p><p class="ql-block"> 缔造完美教室,创造生命的传奇,离不开教师对儿童真诚、深刻的爱。爱是教育的根本。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有高低,但是教师对学生的爱心不能有高低。没有爱,便没有教育。爱生要胜过爱子,作为一名教师,要把爱洒向每个学生。我们只有心里时刻装着学生,学生心里才有你这个教师。有人说:“真正好的教育不是把本来就爱学习的学生教会,而是把对学习失去热情的学生唤醒!”因此,爱学生,要更爱那些长期以来,因为家庭、智力、性格等方面有缺陷而内心自卑的孩子,这样才有可能唤起他们奋发向上的勇气、信心与激情,才能冰释他们心底积淀的顾虑,让他们心灵的每一个角落时刻沐浴在爱的阳光和幸福中,时时刻刻感受到爱的快乐。 谁都想完美,但完美没有一个终点,正如许新海博士所说“完美永远是一种朝向”,亦如朱永新教授所说“做,就对了。”让我们一起朝向完美的前行,在新教育同仁的相互鼓励与共同行动下,期待属于自己的一次又一次庆典。</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237, 35, 8);"> 晨诵 午读 暮省 </span></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right;"> 作者:刘华</p><p class="ql-block"> 接触“新教育”还得从我的导师丁振东老师 说起,他是我们学校最早接触新教育,也是 坚持最久的人之一。当我步入教育这个行 业时,很荣幸的能及时遇到他,让看到了很 多大学里和我以前教室里看不到的东西。《一间可以长大的教室》是“新教育”关于 "完美教室”的叙述,是众多“新教育”的实践 者关于自己教室的成长记录。教室是“新教 育”实践的最好基地,“新教育”的理念认为: "教室”是一副扁担,一头挑着课程,一头挑 着生命,开发卓越课程,缔造完美教室,书 写生命传奇,生命的成长才是新教育的最 高目标,新教育人为生命的成长而存在。教室不仅仅是孩子学习知识的地方,更是孩 子经历成功喜悦、失败沮丧、失望难过的成长天地。有生命的地方就不应该知识冷冰 冰、硬生生,更何况是面对最纯真浪漫的孩 童,我们应当与孩子一同生活。 </p><p class="ql-block"> 翻开《一间可以长大的教室》,每个新教育 者,都在教室这块基地上努力践行新教育 的理念,开设了适合本班特点的“晨颂、午读、暮醒”,用“读写绘”整本书”“故事妈妈进课堂"等滋润生命。 </p><p class="ql-block"> 晨诵:新教育实验认为,晨诵的目的主要在 于丰富学生当下的生命,在于通过晨诵,既培养一种与黎明共舞的生活方式,体验诗 歌所传达的情怀、美感及音乐感。武侯实验 中学积极倡导“与书为伴”的思想,每天早晨20分钟晨诵时间,要求教师与学生一起 重温经典,品读诗歌、美文,为师生同读时 间。以积累背诵为主,可选择语文书背诵内 容,还有语文经典读本。 </p><p class="ql-block"> 午读:午读,是新教育实验推进阅读的一种努力与尝试。午读,代表的是整个学生阶段 的非科学性质的阅读,核心内容就是阅读 属于他们自己的书籍。武侯实验中学开展 的午读,有以下形式。</p><p class="ql-block"> 1.推荐导读:每周四次的中午阅读时间,师 生共读一本书,各班语文教师根据导读内 容,向学生们推荐一些适合他们阅读的图书,教给阅读方法,像如何查工具书,如何 学会提问,如何学会圈点评注。</p><p class="ql-block"> 2.经典赏读:每周一节的阅读欣赏课,要求充分发挥老师们的智慧,提前安排,精心准 备,引领学生走进文学的殿堂。</p><p class="ql-block"> 3.亲子共读:每天要求家庭作业中课外阅 读时间不少于30分钟。并提倡家长督促签字、参与其中,力求达到让每一双小手能 牵起两双大手,让父母与孩子一起成长。将书香气息带给家庭。</p><p class="ql-block"> 暮省:指的是学生每天在完成学业以后,思考与反省自己一天的生活,并且用随笔和 日记等形式记录下来,同时师生之间也可 以通过日记、书信、批注等手段,相互编织有意义的生活话题。教师与学生用日记记 录自己的成长,亲子之间、师生之间用词语相互激励、抚慰,这就使暮省成为一种日常 工作的生活习惯。 </p><p class="ql-block"> 读写绘:它核心是读而不是画,读绘本、读 故事、读电影、儿歌、童谣、通过绘本孩子 们可以从一开始就整体的学习(包括语言、文字,图画语言、情感、思想、人类故事)。 这本书深深打动了我,原来有这么一群教 师在实践“新教育”的理想,也是作为教育 人最高的目标。能在他们班级里的孩子该 是多么幸福啊!我的教育是否也能改变,哪 怕只是点滴的变化,相信对于孩子而言也 是意义非凡的。如今我班也有了一周两次的晨颂、一周一次共读共绘、听鞠萍姐姐将 故事,这些还远远不够,但我相信,在实践 中我会慢慢找到一条适合自己班级的成长 道路。</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