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二、再聚柳河</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2016年7月,柳河三中的76届毕业生搞了一个毕业生四十年大庆。时隔五载,以唐永林、姜海鸿为核心的几个热心同学动议四年二班再次相聚柳河。并且达成共识,今后五年一小庆,十年一大庆。此生常聚聚,不负同学情。</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确定聚会的日期后,应唐永林的邀请,李老师和我于7月17日路过锦州时先与他汇合,然后再共同回柳河。我乘坐的高铁是晚八点半到达锦州的,李老师已经先一步到达,和永林到锦州南站接我,师徒三人紧紧拥抱,激动不已。到了永林家,他不由分说开始吃喝。先上来的是沟帮子熏鸡,绝对正宗的郝云杉牌熏公鸡。接下来是沟帮子卤猪蹄,再下来是锦州舌头鱼,陆续有卤猪肚、烧大肠、锅包肉……全部是硬菜,一点都不含糊。这些砸人“硬通货“哪一样不多吃几口都过不了主人的关。可怜我的胃啊!今晚只能求它加班加点努力工作了。当晚我们三人把酒言欢,畅谈甚酣,直到凌晨三点半,仍无睡意。要不是担心第二天撑不住,唐永林企肯罢休。天快亮的时候,三人都支撑不住了,睡三个多小时,然后被永林叫起,一起游览锦州著名的笔架山。</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笔架山位于锦州东南35公里处,它最神奇的是“笔架山天桥”。从海岸到笔架山有一条长约5000米,宽约20米的海滩砂石路,号称为“天桥”。天桥象一条蛟龙随着潮涨潮落,有规律的隐现沉浮,把海岸和孤岛连在一起。早晨八点多钟我们是坐船上岛,下午五点多钟,我们步行回到岸边。由于潮水退去,一条“路”浮出海平面,可以步行回到海岸。日期不同,海潮涨落的时间也不同,但是很有规律,按阴历计算 每十五天循环一次。神奇绝妙,堪称奇观。我们今日返程时,为了更好地体验潮水涨落的乐趣,未等潮水完全退尽,便迫不及待的与众人淌水而过,尽管鞋袜裤脚全都湿透,但我们嬉水的热情丝毫不减,而是更加亢奋,蹦着跳着唱着回到了岸边。</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一礁隐现通天际,</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笔架之峰最神奇。</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三人三更陵川乐,</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千与千寻沟帮鸡。</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永林原计划和我们一起去柳河,但因其家姐突遭变故,伤心欲绝,取消了原来的行程,改乘飞机去海南料理后事。我和李老师帮不上什么忙,只能祈求上帝护佑永林一家一切安好!第二天上午,李老师和我参观了辽沈战役纪念馆,中午12点多乘高铁离开锦州赶往铁岭。</span></p> <p class="ql-block">左起:我、李老师、唐永林</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第二站铁岭。说起铁岭,全国人民都知道是个“大城市”。我们之所以要去铁岭,不只是为了一睹“大城市”的风采,因为有个同学家住铁岭。他叫孟布凡,曾是我们班的体育委员,我们毕业后,我下乡的集体户就和他家一路之隔。那时集体户的饭菜不好吃,我总去他家蹭东西吃。孟布凡的妈妈是一个传奇人物,当年曾是清华大学的学生,志愿军入朝前被特招入伍当报务员。文革时期,因她曾经是国民党三青团员(孟布凡妈妈并为隐瞒)的“历史问题“,被发配到了大铁炉大队。他的父亲原是一名志愿军军官,也受牵连一同被发配当农民。改革开放后落实政策,他家搬到了铁岭。我们此行是专程来看孟布凡,并相约一起同学聚会。铁岭牛肉火勺一绝,是当地著名的小吃。对于我这个吃嘴精来说,自然少不了品尝一下啦。</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第三站是梅河口。这里有我一个非常要好的战友,他叫姜海洋。我俩是同年入伍,同一个车皮拉到26基地长春观测站。入伍前我们就是好哥们,当兵后更加亲密无间,无话不谈。记得1981年,我离开长春站时,他去送我,俩人在火车站前依依不舍,洒泪而别。整整四十年了,这次柳河,专程到此一停,只求能见一见,好好叙叙离别之情。我们是凌晨三点多到达梅河口的,从铁岭过来只有这一趟火车,尽管到站时间太尴尬,但是我们别无选择。梅河口市是一个地级市,面积不大,人口也不多,原隶属于通化市。或许是由于梅河口交通要道、特殊的地理位置的缘故,如今是省辖市,直接隶属吉林省管辖。这座城市的建设很不错。街道整齐干净,城区水系林立,空气清新。辉发河穿城而过,汇入大柳河。市中心有一个湖,系海龙水引至,名曰海龙湖。政府环绕该湖建起公园,免费开放,供百姓休闲娱乐。公园入口处,有两排高大的柳树,棵棵婀娜多姿, 狭长的枝条就像是少女的秀发,飘洒披下齐腰。微风一吹,袅袅浮动,像是少女在翩翩起舞,万千娇媚,万般柔情。也许是被这迷人的景色所陶醉,姜海洋的手机遗落在柳树下的座椅上,待回过神来时,手机已经不翼而飞。拨打手机关机,无奈只好拨打110向警察求助,希望通过监控提供线索。可是根本没有用,警察告诉我们丢手机的地方是监控死角(公园的正大门是死角,你信吗?反正我是不信)算了,说啥都没用,只好自认倒霉。如今这个时代,没有手机真的很不方便,是寸步难行,但是我的这位大哥跟没事儿人一样,非要坚持带我们去品尝梅河口著名的“原始坑烧”。恭敬不如从命,跟着他体会一下“原始坑烧“的奥妙。一个看上去像是农家小院的地方,院子里有三个泥土制成的大炭火炉,炉子里烧的是木头,炉子旁边就是柴火垛,木头随便烧,烹制方式就是将食物,如鸡、鸭、鱼、肉、蛋、土豆等,用包好,再用泥巴包一层放入炉子里烧,真是够“原始”的。其中的烤土豆和烤土鸡算是一绝,味道好极了。另外,还有梅河口的听装啤酒——皮尔森,很特别,一听1000毫升,我还是第一次见到这么大的听装啤酒。</span></p> <p class="ql-block">同学孟布凡。</p> <p class="ql-block">铁岭的牛肉火勺</p> <p class="ql-block">左起:姜海洋、孟布凡、我</p> <p class="ql-block">坑烧炉子</p> <p class="ql-block">坑烧土鸡</p> <p class="ql-block">坑烧乳鸽</p> <p class="ql-block">坑烧土豆</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第二天吃过早饭后,姜海洋开车送我们去柳河。同学们集合地点是柳河县的圣豪酒店,它坐落在一通河边。是一个新建的酒店,是很不错的酒店。今天同学们都陆续赶来,正式启动同学聚会模式。这次活动的主办方,由是姜海鸿领衔策划、郭忠诚、王秀凤、曲雅丽协助操办的。第一天上午大家在宾馆自由活动,宾馆的标间超大,大约二十几平方。我和谢长云同学住一个房间,他曾是我们班的劳动委员,毕业前转学到通化市。上一次聚会时间紧张,彼此没来得及细细聊,这次时间充裕,我俩宽宽松松地聊了个痛快。他也当过兵,曾经是一名非常出色的侦查兵!当侦察兵是他儿时的梦想,机缘巧合,梦想成真!但是后来命运多舛,他浑身武艺没有施展的空间。复员后,他分到通化市地质队,他在地质队野外生存的故事更加有趣。我有机会阅读过他写的东西,如《穿过岁月的河》、《军号嘹亮》、《全团紧急拉动》还有《白山林海 一夜惊魂》,文采斐然,生动精彩,纪实性强。</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同学们在圣豪酒店报到完毕后,我们的第一站是小五道沟的一个农家小院。小院座落在两山之间,旁边是一个小水库。绿树成荫环抱着沟壑,青山不老倒映在水中。山水相看两不厌,空冥幽静似桃源。同学们围坐在凉亭下,七嘴八舌叙离别之情,话重逢之乐。水边,谢长云同学架起相机,为大家拍照留影。大妈们是当然的模特,大爷们自然是热情的观众,各司其职,相得益彰,笑声一片。微风悄悄为我们这些老家伙舒展脸上因欢笑而更深的褶皱,白云偷偷遮住太阳公公生气的脸。院子里飘来烤肉的味道,一只焦黄冒油、硕大的烤全羊出炉了!怎不让人垂涎三尺!来吧,同学们!吃吧,朋友们!下手抓吧,别无他法,这是咱们最佳的选择。故人具鸡黍,</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邀我至田家。</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绿树村边合,</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青山郭外斜。</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开轩面场圃,</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把酒话桑麻。</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待到重阳日,</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还来就菊花。</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柳河的曲柳川是一个红色教育基地,也是同学们第二天参观游览的地方。为此行程,海鸿、秀凤、雅丽和忠诚曾专程来此考察。为给同学们节省开支,海鸿调动他自己公司的一切力量,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促成了同学们这次心连心手挽手的曲柳川快乐之旅!曲柳川在柳河县东南70多公里处山沟里,是杨靖宇将军曾经生活战斗过的山区小屯。当年,杨将军有一个重要交通员,名叫刘义,经常在这一带活动,为抗联提供了大量情报,并在这一带建立起了根据地。前几年,杨将军之孙和刘义之孙为纪念抗联,在曲柳川村建成红色教育基地。东北抗联是东北民众自发的抗日组织,是纯粹的民间武装。代表了东北人的血性,也是中华民族不畏强敌的浩然之气,杨靖宇将军就是这种民族精神的典型代表。我们去时一路欢笑,姜海鸿逐一讲解路过的地名,“分享”自己当年抗联的“故事”。我们回来的时候,一路高歌!歌唱伟大的祖国。姜海鸿公司的一个小伙子,是唱陕北民歌的高手,属于地道的“拦羊的嗓子回牛声”,时而高亢明亮,时而哀婉缠绵,时而如黄河奔腾,时而如清泉细流。真是高手在民间!同学们也不甘示弱,手挽着手,心连着心,老当益壮,唱我们这一代人熟悉的革命歌曲,青春岁月蹉跎,白首不易初心。愿我们将同学之情、师生友谊铭记在心。大浪淘沙,沉淀下来的同窗之谊经得起利益的诱惑,经得起时间的考验。愿我们的友谊天长日久!同学们!多保重身体!期待下一次的重逢!</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