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颐和园始建于清朝,原名清漪园,乾隆十五年(1750年)乾隆皇帝为其母孝圣皇后庆贺六十大寿,动用448万两白银,在这里建清漪园,疏浚扩大了瓮山前的水面,并改瓮山湖为昆明湖,改瓮山为万寿山,形成了二十公里的皇家园林。</p> <p class="ql-block"> 1860年,清漪园被英法联军焚毁,园内珍宝抢劫一空。</p><p class="ql-block"> 1885年慈禧重建清漪园,并改名颐和园,喻意“颐养冲和”之意。</p><p class="ql-block"> 1900年,八国联军又一次将颐和园付之一炬。</p><p class="ql-block"> 1903年慈禧不顾国库捉襟见肘的事实,调用海军军费近三千万,重建颐和园。</p><p class="ql-block"> 重建后的颐和园,是以昆明湖、万寿山为基址,以杭州西湖风景为蓝本,汲取江南园林的设计手法和意境,而建成的一座大型天然山水园,也是保存最完整的一座皇家行宫御苑,总占地290公倾。</p><p class="ql-block"> 新中国成立后,经过多次全面的修整维护,1961年,颐和园被公布为第一批全囤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p class="ql-block"> 1998年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p> <p class="ql-block"> 从颐和园北宫门进入,眼前是一座玲珑剔透的小桥,小桥名字叫荇桥。</p> <p class="ql-block"> 荇桥位于石舫西北侧,武圣祠岛与寄澜堂之间的河道上,该河道称为”万字河”。</p> <p class="ql-block"> “荇”取字于诗经-《周南*关雎》“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这首诗让我想像出了一幅画面;一条生长荇菜的小河边,姑娘顺河洗着荇菜,少年隔岸相望……,意在笔先,这情这景,怎一个美字了得?</p> <p class="ql-block"> 苏州街,是颐和园后湖两岸仿江南水镇而建的买卖街,乾隆时建,传说是因为一个妃子思念江南家乡,皇帝命人依照苏州第一街“七里山塘”建造的集市,是专供清帝后逛集市的场所。也是我国保留最完整的古代皇家集市。 </p> <p class="ql-block"> 大戏楼,都知道慈禧喜欢看京剧,原本设在听鹂馆的戏台己不够用,于是光绪帝在颐和园内新建德和园,光绪十七年(1891年)峻工,是现存国内最大的古戏楼,它高21米,分上,中、下三层,分别称为“福、禄、寿”三层。下层天花板中心有天井与上层戏台串通,中层戏台设有绞车,可巧设机关布景,演员可以上天入地,变化无穷。清末,京剧艺术兴盛,著名演员潭鑫培,杨小楼等曾在此为慈禧演出。</p> <p class="ql-block"> 扮戏楼,是演员们化妆的地点。</p> <p class="ql-block"> 被赐戏的清朝文武官员,可以分等级坐在戏台的两侧。</p> <p class="ql-block"> 昆明湖位于颐和园内,约为颐和园总面积的四分之三。原为北京西北郊众多泉水汇聚成的天然湖泊。站在岸边回望昆明湖,它宁静的如午夜听雨,喧嚣全无。淳朴的如世外桃源,红尘不染。</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风景如画的颐和园名胜很多,镇海铜牛尤其吸引了中外游客,无人不为它精美造型和栩栩如生的神态赞不绝口,不过您仔细看,发现牛尾巴是断的,有一种说法是牛尾巴被日本人偷走了,后来我们才追回来的。</p> <p class="ql-block"> 颐和园附近有个铜铺,铜铺里有位名叫王文元的老师傅,人正直并手艺非凡。一天晚上他的铺子里来了一个人,一米四左右高,小平头,小胡子,来向王师傅借试金石,他说家里有两样首饰,想试一试真假,用完马上归还。王师傅借给了他,看着他的背影,王师傅再回忆那个人的口音,怎么不像中国人?王师傅追了出来,见那人进了一个小院,换了一身黑衣,趁夜色跳墙进了颐和园,只见他爬到铜牛背后,掏出小锯吭哧吭哧地锯牛尾巴,不一会儿他锯下半截牛尾巴,跳出围墙,王师傅捡起一块石头,砸向那人,那人被砸昏了,原来那人正是随八国联军进京的日本人,他见新铸铜牛身上镀了一层金,以为是金牛呢,王师傅说:“无论是金牛还是铜牛,想把牛尾巴带走,休想!那是我们中国人的财产!”</p><p class="ql-block">这个牛尾巴,您看出是后接的吗?</p> <p class="ql-block"> 颐和园重建时,一个小雨天,太监李连英搀扶着慈禧四处查看,慈禧望着淅淅沥沥的小雨说:“要是能走到哪儿都不用伞就好了!”就是这一句话,所有人日以继夜的苦干,半年后,一座东起邀月门,西至石丈亭,全园最长的长廊横空出世,它全长728米,每根廊坊上画有不同的图画,中国古典四大名著的章节,莺歌燕舞,花鸟鱼虫,共14000余幅。</p> <p class="ql-block">颐和园的长廊是我国古建筑和园林中最长的廊,为了更好支撑这庞大的长廊,采用留佳亭,寄澜亭、秋水亭、清遥亭四座重檐八角攒尖亭,喻意春,夏、秋、冬四季。这是画龙点睛的一笔,也是锦上添花的杰作!</p> <p class="ql-block">感谢画师们将中华数千年的历史文化浓缩在这长长的廊子上,让我们在历史的回忆中,漫步于现实的长廊里。</p> <p class="ql-block"> 乾隆修建清漪园时,在昆明湖畔建了一艘大石舫,他是借古训中的”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提示后人;水如百姓,船如君主,喻示着清王朝这艘“大船”要坚如磐石。</p> <p class="ql-block"> 遗憾啊,石船建成不到百年,就被千里迢迢乘着坚船,扛着利炮而来的英法侵略者焚毁。</p> <p class="ql-block"> 慈禧重建后的石舫,船体用巨石雕成,全长36米,船上二层白色木结构楼房,用油漆装饰成大理石纹样精巧华丽,是颐和园内著名的水上建筑珍品,取“河清海晏”之意命名为“清宴舫”。</p> <p class="ql-block"> 既然名叫石舫,为什么二层还用木材?因为国库己空,明明是给海军的军费用资,却是造了皇家园林,用木材画出大理石纹络,并不奇怪吧。</p> <p class="ql-block"> 颐和园的这艘大“石舫”默默守侯了两百多年,它不仅见证了清王朝从繁荣走向覆灭,更是证明了政治清明,吏治廉洁、百姓拥护才是国家百世不移的根本,也是中华民族不断繁荣昌盛的不朽基石。</p> <p class="ql-block"> 十七孔桥,是颐和园中著名的景点之一。东连廓如亭,西接南湖岛,长150米,堪称中国园林最大的桥梁。</p><p class="ql-block">十七孔桥是一座联拱石桥,桥面下宽14.6米,桥面宽6.56米,高7米。</p><p class="ql-block"> 整座桥共十七个孔,这十七个孔中第九孔最大,从桥两端数到桥中间,都是第九孔,而九是封建社会极阳数,是封建王朝最喜欢的数字,这样既不丢掉君王的尊严,还能保证桥的质量,于是建筑了十七孔桥。</p> <p class="ql-block">廓如亭,不仅是十七孔桥的最东端,建筑面积为384.95平方米,是颐和园最大的亭。</p> <p class="ql-block"> 十七孔桥,在每年冬至这天下午夕阳会穿过十七孔全部,形成了金光穿洞的壮观景象,引得游人纷纷拍照,古代人便以为天降祥瑞。据资料记载,当年建造十七孔桥的设计师们是经过了精心的计算,让这里的十七孔与南回归线的日落点呈垂直状态,所以才会在冬至这天有这样的美景,落日的光辉将桥上十七孔全部照亮,这就是传说的金光穿洞。您如果有时间,在冬至这天来颐和园的十七孔桥,让我们共同迎接这一年一次的,十七孔桥高光时刻!</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