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文图/乔巧</p><p class="ql-block">2021年6月7日~28日,我们一行8人去新疆作了为期22天的自驾游。我们初衷是走独库公路,穿越天山南北,顺便玩玩新疆西线。但由于独库未完全开放,我们只得是走完西线后,从那拉提上独库至库车,然后走G314至乌鲁木齐。在G314库尔勒又游玩了博斯腾湖的莲海国家湿地公园。整个行程4000km,累并快乐着。(以下阅读,图上文下)</p> <p class="ql-block">6月22日 星期二 晴</p><p class="ql-block">今天我们去离库车70km外的克孜尔石窟,也叫克孜尔千佛洞。</p> <p class="ql-block">克孜尔是维吾尔语的译音,是“红色”的意思。洞窟开凿在木札提河北岸明屋达格山的峭壁之间。现存洞窟有编号的有236窟,其中的洞窟形制较为完整、壁画遗存较多的约占三分之一。根据洞窟的形制特点、壁画的题材和艺术风格等方面的原因分析,并经放射性碳素断定时代,石窟主要是四至八世纪的遗存,可大致分为早、中、晚三期,是龟兹石窟的典型代表。</p> <p class="ql-block">先上一张导览图。克孜尔石窟有4个石窟区,正式编号的石窟有236个,大部分塑像都已被毁,还有81窟存有精美壁画,为古代龟兹国的文化遗存。我们仅参观谷西区的8号、10号窟,然后参观27号窟,最后参观32、34、38号窟,也就是本图的左下角画红线的一小部分。</p> <p class="ql-block">10人一组,向石窟进发,每窟有专业人员讲解。</p> <p class="ql-block">先来到第8号窟 (德语名称:十六佩剑者窟)。开凿年代约公元7世纪。</p><p class="ql-block">该窟为中心柱窟,前室已塌毁,主室和后室遗存较为完整。</p> <p class="ql-block">窟中正壁佛龛,供奉着释迦摩尼塑像,袈裟已被剥走,因为是金箔做的。该窟所有佛僧的袈裟均没有,全被剥走。</p> <p class="ql-block">8号窟主室券顶绘以精美的菱格故事画。这些菱格故事画色彩艳丽,构图丰富,每个菱格描绘一个佛教故事,为龟兹壁画艺术独创。</p> <p class="ql-block">主室入口上方“说法图”中的飞天形象,雍荣华贵。</p> <p class="ql-block">和敦煌飞天不同的是,龟兹壁画的飞天是一对一对的,不仅有女飞天,还有男飞天。图中白脸为男飞天,黑脸为女飞天。所以女飞天脸为黑色,经研究发现,原画作颜色化学分子为铅丹,暗红色,铅丹易氧化使然。而下方男飞天手中的琵琶是红色,因为当时用的是朱砂,朱砂化学性质比较稳定价格昂贵,但不易变色。龟兹壁画中所有人物的黑色,原来均为铅丹所绘为暗红色。</p> <p class="ql-block">图中的方块,就是当年外国探险队想要带走的壁画部分,先切割,再掀起整块,带走。图为切割后,没有剝取带走。</p> <p class="ql-block">左右甬道两则残壁原绘十六身精美的龟兹(佩剑武士)供养人,20世纪初被德国探险队剥取带走,现存德国柏林亚洲艺术博物馆。</p><p class="ql-block">该图为进入后室的左侧甬道,</p> <p class="ql-block">右甬道。</p><p class="ql-block">注:该窟不可进入后室,只有34窟可进。一般进入后室为顺时针方向,左甬道进后室参观,然后从右甬道出。</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随后来到第10窟。第10窟开凿年代约为公元5世纪。该窟为僧房室,由侧甬道和居室组成,是供养人禅修和起居的场所,居室内尚残存壁炉和土炕等生活设施。</p><p class="ql-block">该图为1946年,我国朝鲜族画家韩乐然先生在克孜尔石窟考察时,亲笔题刻在10号窟正壁的呼吁书“保护石窟壁画”。</p> <p class="ql-block">韩乐然先生自画像。</p> <p class="ql-block">韩乐然先生考察期间完成的佛画像。</p> <p class="ql-block">从僧房的窗户向外望,一片绿州。</p> <p class="ql-block">进出用的侧甬道。</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下一层楼梯,来到27窟。27窟开凿年代为5世纪。该窟原为方形窟,约公原7世纪改建成中心柱窟。该窟的改建曾受到汉地佛教的影响,改建后正壁佛龛与后甬道相通,主室为平棋顶。四壁密布佛龛。</p> <p class="ql-block">27窟最精华的部分,就是这残存的一小部分壁画。该壁画用凹凸晕染法。凹进去的部分用深色勾勒、凸出的部分用浅色描绘,形成一种凹凸有致的面部形象特征,立体生动。</p> <p class="ql-block">棋盘顶。</p> <p class="ql-block">棋盘顶精美的莲花装饰。</p> <p class="ql-block">正壁佛龛与后甬道相通。</p> <p class="ql-block">四壁密布佛龛。本图摄影/张弘</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走出27窟,移步至32窟。</p><p class="ql-block">32窟开凿年代约为5世纪。该窟为中心柱窟,主室券顶菱格因缘故事保存较好,主要有“小儿散花供养佛、提婆达多砸佛、佛度恶牛”等。</p> <p class="ql-block">图为32号窟讲解员讲解古龟兹人如何在墙上作画。</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现在来到34号窟。该窟开凿年代约为公元5世纪。原为僧房窟,约公元7世纪改建为中心柱窟,主券顶菱格因缘和本生故事保存较为完好。券顶中脊天相国中的“月中兔”反映了古代龟兹文化与印度文化的交流融合。</p><p class="ql-block">能找到本图月中兔吗?温馨提示,图下正中偏左1/2处。</p> <p class="ql-block">月中兔 本图摄影/王东</p> <p class="ql-block">窟内还有展板。展板展示的是当年被外国探险队所剥取走的壁画3D复制品。这些复制品是我们远赴柏林亚洲艺术博物馆临摹后3D打印复制。</p> <p class="ql-block">现藏于德国柏林亚洲艺术博物馆的克孜尔壁画3D复制品。</p> <p class="ql-block">该复制品就是被当年德国探险队剝取8号窟两侧供养人形象,共16身,他们腰间佩有宝刀,一个武士形象。原壁画现藏于德国柏林亚洲艺术博物馆。</p> <p class="ql-block">人物面部保存完整,栩栩如生。</p> <p class="ql-block">34号窟参观。</p> <p class="ql-block">进入34号窟后室,漆黑一片,定睛片刻,方能看清天花板及墙壁上空空如也,但斑斑驳驳痕迹表明,这里原本全是壁画。岁月、天灾无情,让它们难葆青春,只留下这根根线条让后人无限遐想……</p><p class="ql-block">后室正中,有个掩体,讲解员告诉我们那是涅槃,原来有佛塑,现在已空。</p> <p class="ql-block">34窟后室。</p> <p class="ql-block">从右甬道出,看到同行朋友还在认真拍展板图。</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最后我们来到被称为音乐窟(德国称技乐窟)的38号窟。</p> <p class="ql-block">第 38号石窟所以被称为音乐窟,是因为壁画描绘了龟兹乐队演奏的场景, 左右两壁上,有二十个乐师,每人奏着一件乐器。从手势和乐器的音位来看,都居然停止在一个节拍上 …… 从这些壁画上可以想象,当时位于丝绸之路上的这一古国繁荣的景象。</p><p class="ql-block">我们看到底下壁画上有人拿阮咸、有人抱龟兹琵琶,还有排箫、手铃、璎珞、钹、长笛等。可以看到舞者的形象,拿着璎珞准备跳舞, 跳舞的人多是体态轻盈的少女,穿紧身薄罗衫,上身半露。她们或立,或蹲,或腾空而起如御风行驶,或脚尖着地如陀螺转动,舞姿优美,柔若无骨。 </p> <p class="ql-block">这一排展示的古龟兹人手持乐器合奏,每图展示一种乐器。</p> <p class="ql-block">舞者</p> <p class="ql-block">38号窟主佛龛,</p> <p class="ql-block">主佛龛上方壁画及券顶中脊部分天相图。</p> <p class="ql-block">38号窟的左甬道及能看见的后室,壁画保存完好。</p> <p class="ql-block">38号窟右甬道及能看见的后室壁画。</p> <p class="ql-block">参观38窟。本图摄影/张弘</p><p class="ql-block">~~~~~~</p> <p class="ql-block">站在山上看:</p> <p class="ql-block">石窟前一片绿洲,凝神思考并带浓郁西域风格鸠摩罗什塑像安祥地坐在院中。</p> <p class="ql-block">原来龟兹是鸠摩罗什的的故乡。鸠摩罗什从小天资超凡,七岁时便随母亲一同遁入空门,学习佛家经典。东晋太元八年(公元324年),在后梁太祖吕光的邀请之下,鸠摩罗什到达了甘肃凉州,并于此地弘扬佛法。在中原地区传教的日子里,他与弟子翻译了许多佛家经典著作,包括《大品波若经》、《法华经》、《维摩诘经》、《阿弥陀经》以及《金刚经》等。正是在他的努力之下,我国佛教的传承有了阶段性的飞跃,鸠摩罗什也与玄奘、不空、真谛并称为“中国佛教四大译经家”。</p> <p class="ql-block">未加固的36号窟,未开放。</p> <p class="ql-block">每10人一组入窟参观,窟内有专人讲解。我们排队等待参观时合影。</p><p class="ql-block">温馨提示:参观洞窟不可带相机,不可录相。但可用手机拍照。</p> <p class="ql-block">新疆龟兹研究院学术交流中心。</p> <p class="ql-block">在此,特别感谢与我共享照片、资料的同行旅友!</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