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姐与“映山红”(上)

七月白荷74339290

<p class="ql-block">  上图是韩姐(右二)和“老铁路”合唱团的姐妹们。</p><p class="ql-block"> 韩姐最喜欢唱《映山红》。1975年电影《闪闪的红星》上映时,影片中的插曲《映山红》以它优美的旋律,深情的歌词立刻吸引了我们这些二十来岁的年轻人。有诗曰“大城小巷万户空,争看冬子小英雄,夜半三更散场后,满街尽唱映山红。”</p><p class="ql-block"> 四十六年过去了,映山红一直在开放,一春又一春,任凭时光流逝,花儿依然鲜艳。一首老歌,唱了那么久也没有唱够,尤其是在老知青聚会时,韩姐只要一开口领唱,大伙不管嗓音好不好,都会融化在这强大的气场中。我们这一代人,如果谁不会哼哼两句经典红歌,那就辜负了火一样的青春。</p> <p class="ql-block">  上图是国铁西安局直属机关“老铁路”合唱团庆祝建党百年演出大合唱场景。</p><p class="ql-block"> 韩姐大名韩云霞,初六七级的比我高一届。上山下乡时分到陕西凤县三岔公社,我在苇子坪二队,她在喇嘛泉三队,当时叫河口三队,两个大队相隔三十多里路。</p><p class="ql-block"> 相传清康熙年间,果亲王允礼恭送七世达赖喇嘛回西藏,走过心红峡时,正值数九寒天,干枯的溪流冻得硬梆梆的,他们这路人马又饥又渴,体弱的果亲王连连哀叹。七世达赖喇嘛安慰一番果亲王之后,便对着面前刀劈斧砍的崖壁默默使起佛法,不多时,只见万道佛光直射崖壁,崖顶上厚厚的积雪开始融化,气雾湧动,一股冒着雾气的清流从崖壁飞泻而下。</p><p class="ql-block"> 七世达赖喇嘛伸手在崖下画了一个圈,瞬间地面上出现一只巨钵,飞泻而下的清流不多时就将巨钵注满,众人纷纷欢呼起来。果亲王捡起树枝,在巨钵旁边,苍劲有力地写下“喇嘛泉”三个字。</p> <p class="ql-block">  上图就是冰雪覆盖下的三岔公社,我和韩姐在这里接受了近三年的再教育。</p><p class="ql-block"> 有次下大雪,连绵群山被白雪覆盖,万物都穿上了银装。站在山坡上,就好像站在白茫茫的大海一样,灶房水缸里结了厚厚的冰,烧得干柴禾也用光了,冰锅冷灶。更揪心的是水磨冻住了,没地方磨玉米糁。大伙大眼瞪小眼,真希望七世达赖喇嘛念个咒语,用树枝在地上划个圈,变出点玉米糁和酸菜来。</p><p class="ql-block"> 白色的大地一片洁净,而雪花如柳絮,如鹅毛在空中飘飘洒洒。韩云霞和黄文清两位姐姐歌兴大发,在飞舞的雪花中,饿着肚子唱起了《白毛女》,“北风那个吹,雪花那个飘……”同队的男知青强双喜,郭西平气的大骂,说这俩瓜女子是一对“神经病”。</p> <p class="ql-block">  音乐就是这样,霎时能让你激情澎湃,霎时又会让你变得沉静而又安祥。 男生嘴上骂女生是神经病,但打心底还是喜欢听她们唱歌。</p><p class="ql-block"> 古人是"借酒消愁”,知青是"借歌消愁"。“一条小路曲曲弯弯细又长,一直伸到迷雾的远方,我要沿着这条细长的小路,跟着我的爱人上战场。”在灶房做饭时,韩姐用铁勺敲打着锅边先哼哼,紧接着黄文清跟着大声唱,正在烧火的男知青们挥舞着吹火筒也唱起来,女生小合唱变成了男女生大合唱,大家走到一条小路上了。</p><p class="ql-block"> 那时不少电影插曲被列为"黄歌",遭禁唱的大都是抒情歌曲,象《芦笙恋歌》,《敖包相会》,《草原之歌》等。韩云霞和黄文清偏偏喜欢唱一些老的电影插曲,"山高皇帝远",贫下中农懒得管。这些歌声给枯燥的插队生活添了乐趣。我就是在去公社的路上,听韩姐在半山坡上唱“五朵金花”中的《蝴蝶泉边》而记住她的。</p> <p class="ql-block">  上图是1970年,韩云霞参加公社“赤脚医生"培训时,在东干河里留影,当时可能认为打个赤脚站在水里,就像个“赤脚医生”了。</p><p class="ql-block"> 知青岁月,就是一支难以忘怀的歌,唱着唱着,常常会泪满眼窝。插队时,韩姐还喜欢唱外国歌曲,尤其是前苏联歌曲《莫斯科郊外的晚上》《喀秋莎》《小路》《山楂树》等。后来发现当地山民喜欢“旧瓶装新酒”,就是根据熟悉的山歌曲调重新填词,像《大海靠舵手》这些红歌,改成陕南民歌后用方言唱起来别有风味,十分动听。</p><p class="ql-block"> 韩姐当时像块海绵,不停地吸收各种原生态唱法,渐渐入门。她就像满山遍野的杜鹃花,虽不艳丽,却深深扎根土壤里更能承受住风吹雨打。更不会想到能唱歌这一特长,在她大招工被招进铁路建筑单位后,成为改变个人生命足迹的进阶石。</p> <p class="ql-block">  上图是2009年,韩姐和黄文清回生产队时,和乡亲们合影留念。</p><p class="ql-block"> 我们这一代人都应知道张德英,她是那个年代中唯一一个获得世界冠军的女知青。张德英十四岁上业体校,上学时经常为了打球而逃课,十六岁离开上海到了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她的同学在路上痛苦流涕,担心到北大荒后受苦受累,张德英也跟着哭,她是担心下乡后再没有时间打乒乓球了。</p><p class="ql-block"> 在兵团,张德英不甘心自己的运动才华就此埋没,于是给省体委写信毛遂自荐,省体委便让她去省队试训。张德英右手直握球拍,属于中国传统的“左推右攻”型打法,她根据自身反应快,爆发力强的特点,练就一身以发球抢攻为主的凶狠技术,打遍队友无对手。第一次参加全省比赛就拿了第一名。</p><p class="ql-block"> 进入国家队后,在第三十五届世乒赛上,张德英与张立合作获女子双打冠军。三十六届世乒赛,又与曹燕华合作再获女子双打冠军,她个人还获得女子单打第三名。张德英就这样凭借自己的努力终于站在了世界之巅上。</p> <p class="ql-block">  上图是张德英(左)手捧“波普杯”的纪念照。</p><p class="ql-block"> 勇夺世界冠军的知青只有张德英一人,但有喜欢打乒乓球的知青成干上万,不少人因这一特长而改变了命运。和韩姐同一个大队的知青韩根成、王志孝都是21中校队的,就因为乒乓球打的好,小小银球舞出弧光,改变了他们的人生规迹,让命运发生了转折。</p><p class="ql-block"> 韩根成和韩姐同一天被进西铁一段,一段是铁路上的建筑单位,负责西宝沿线车站、道班的修缮,流动性大。韩根成打乒乓球在分局小有名气,常代表宝铁分局去西安、宝鸡参加比赛,后调入固定单位车务段,干上自己心仪的工种。</p><p class="ql-block"> 王志孝上学时就是校乒乓球队长兼女队教练,被招到陕重厂后,领导发现他有这个特长,马上调到子校当体育教师。几十年培养了一茬茬学生,在省市比赛中多次获得名次,桃李遍天下,后被评为“金牌教练。</p> <p class="ql-block">  上图是韩根成(左三),王志孝(左四)在西安21中“老三届”聚会时合影。</p><p class="ql-block"> 和那些有特长的同学一样,韩姐靠自己唱歌的天分被选进校合唱队。那时这些队伍都是在课余时间排练,地点在学校西院后院。教音乐的宋老师留着两条长长的大辫子,她家就住后院南侧平房里,排练时把抄好的曲谱挂在门前晾衣服的铁丝上,合唱队同学们就站在那里练唱。</p><p class="ql-block"> 那月那年刚刚贯彻伟大领袖的“七三指示”,减轻学生负担,课外作业少了许多,我们几个低年级同学没事便站在旁边看热闹,跟着唱。记得《学习雷锋好榜样》中有一句歌词是“立场坚定斗志强”,我们起哄唱“立场坚强豆子香”!把宋老师气得要命。</p><p class="ql-block"> 上山下乡时,宋老师是初六八级去临潼插队的带队老师,第一天晚上下大雪,卡车爬不上山,宋老师从马额农机站找来两辆履带拖拉机,一百个人行李装不完,男生听宋老师的嗓音都嘶哑了,便摸黑扛着自己的行李往山顶爬,“老三届”从小受的教育,就是要听老师的话!</p> <p class="ql-block">  上图是纪念上山下乡四十周年时,韩姐(左二)和喇嘛泉大队知青在西安兴庆公园的合影。</p><p class="ql-block"> 俗话说,“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学校也是这样,春去冬来,学生每年都在更新,但各种兴趣小组、业余队伍却一届接一届传了下来。体育方面除乒乓球队外,还有蓝球队、体操队、武术队等。我们班的陈健就是体操队的,1965年曾在碑林区比赛中获得过名次。武术队的学姐王元元,2017年在第七届世界传统武木锦标赛上,获太极拳、太极剑金牌,为祖国争了光。</p><p class="ql-block"> 这次写“韩姐与映山红”,我把当年跟着宋老师学乐理,识简谱的学哥学姐捋了一遍,发现这些有专长的“文艺知青”,走向社会后当音乐老师的就达两位数。“赵钱孙李,周吴郑王”,排百家姓首位姓赵的老师就有好几位,教中学,教小学的都有。登上音乐巅峰的是684班张豪夫同学,他当时在合唱队是乐队小提琴手,因手指受伤改学作曲,上山下乡先招到宝鸡市京剧团,后旅居比利时,现为布鲁塞尔皇家音乐学院终身教授。</p> <p class="ql-block">  上图是韩云霞、黄文清两位学姐在21中“老三届”离校五十周年聚会时演唱歌曲。</p><p class="ql-block"> 去年,684班的吴新曾在《知青文坛》上发表过一篇文章,回忆那场风暴来临时,学校合唱队突然停止活动,有些乐器都没来得及上交,一支校笛留在他手中,保存了整整五十多年。现在老同学从朝阳走到夕阳,远去了风华正茂,迎来是双鬓染霜!每当他擦拭这支校笛时,八角楼下逝去的时光,一幕幕,如诗如画,一段段,如梦如歌,都萦绕在记忆之中。</p><p class="ql-block"> 韩姐也是极富感情,懂得感恩之人。虽然八角楼己拆了,21中也不存在了,青春己逝,但情谊更浓。这几年,只要老校有什么活动,她都会积极参加。今年“七一”前夕,她正投身在西安知青庆祝建党百年文艺汇演紧张的排练中,听说学校“老三届”联谊会6月17日要在渭华起义纪念馆搞活动,便毫不犹豫地报名参加了。</p> <p class="ql-block">  上图是韩姐在老同学赴渭南的大巴上演唱《江山》。</p><p class="ql-block"> “杜鹃扎根沃土中,堆霞绣锦映山红。”6月17日活动中,韩姐领唱的是她最拿手的《映山红》。一般来说,合唱是一项有难度的艺术,它体现的是集体的审美。唱惯了独唱的人来领唱,搞不好往往会出现和大家音色无法融合。</p><p class="ql-block"> 因和市知青艺术团排练时间有冲突,韩姐和老同学从未合练过。好在那天担任过音乐老师的赵靖指挥很专业,韩姐又能用不同的音色演唱同样的曲子,因而和大家产生了共鸣,演出还算成功。</p> <p class="ql-block">  一首老歌唤起了红色记忆,唱出了历史内涵,老知青们在歌声中再现了青春年华,重温燃情岁月。上图是站在外围的老同学跟着大声唱:“夜半三更哟,盼天明,寒冬腊月哟,盼春风……”</p><p class="ql-block"> 2021年是农历辛丑牛年,韩姐从参加西安知青迎春联欢会起,五一是国铁西安局离退休管理部”奏响劳动乐章"文艺演出。临近“七一",要参加西安知青庆祝建党百年汇演,要参加国铁西安局第八届职工艺术节演出,还要参加太乙路街道党工委及社区组织的活动,成了地地道道的大忙人,象陀螺一样整天转个不停。</p> <p class="ql-block">  上图是韩姐参加学校“老三届”联谊会庆祝建党百年华诞活动后和老同学合影。</p> <p class="ql-block">  上图是韩姐(右四)和国铁西安局直属机关“老铁路”合唱团的姐妹们在一起。</p> <p class="ql-block">  上图是韩姐和西安知青艺术团的插友们演唱《十送红军》的剧照。</p> <p class="ql-block">  上图是韩姐七一期间参加社区“声声红歌感党恩”活动留影。</p><p class="ql-block"> 匆匆的年华,悠悠的岁月,映山红花开花又落,人生如一本厚重的书,首页是我们的梦想,目录是我们的脚印,内容就是自己的足迹。下集将介绍韩姐这位草根歌手退休后怎样处理家庭的大小事务,克服人人都会遇上的困难,在歌唱的道路上唱响一支又一支难忘的歌。</p><p class="ql-block"> 岁月不仅把沧桑刻在我们的脸上,更是刻在了心灵深处。敬请关注“韩姐与映山红”(下)。</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