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着》之“生死主题”再解读

剑锋

<p class="ql-block">《哈姆雷特》中有句经典叫<b>“生存或毁灭,这是个问题。”</b></p><p class="ql-block"> 余华的《活着》,每次读完让我对生死之题都会有种新的体悟。</p><p class="ql-block"> 正如余华所说:“<b>很多作品完成只是印刷环节的完成,小说的命运将继续在读者中形成。”</b>也就是说,一个作家他的作品在印刷完成后,下面的事就跟作者没有任何关系了,因为每个读者会根据自己的经历与阅历来对作品进行解读。</p> <p class="ql-block"> 作家余华的《活着》写尽了人事间的欢乐与悲惨,别离苦,顺意难,来到这世间,当万般散尽,又何苦来呢?</p><p class="ql-block"> <b>主人公福贵却用乐观顽强的生命给了我们答案。他的一生在亲人离散中超越了层层死亡,他余生的过活靠记忆来慰藉、靠倾诉来释然、靠平静来概括、靠回首来彻悟。</b></p><p class="ql-block"> 《活着》以福贵之口娓娓道来,他平静如水的语调充盈着悲凉无奈,讲述了自己曲折波澜的一生。从主人公的名字来看,福贵的生命无疑融入了父母的美好期望,在那个穷苦动荡的年代“福”“贵”便是父母对孩子的全部期望,福贵的父亲年轻时赌输了一半家产,他对儿子寄予厚望却有管束不严,家族的福与贵到了主人公福贵这一代终究没能守住。</p><p class="ql-block"> 福贵赌光田产,不得已变卖所有家产抵债。他与父母的期望背道而驰,气死父亲,也连累了母亲。<b>余华在写下这段故事不只在提示我们对于父辈累积的财富要珍惜不挥霍,还存着反面激励的意味,即浮华易散,如过眼云烟,能紧紧握在手中只有当下,明天的繁丽当以自强来勾勒。</b></p><p class="ql-block"> 而后福贵命里的福分似与富贵一同散尽了,败光家财之后家人相继死亡,人世最煎熬的苦难都涌入他的生命,他心生悲凉却不甘堕落,即使最后已经年迈、一事无成,依然顽强坚忍地活着。</p><p class="ql-block"> 万般皆散,又何苦来呢?细细思之,福贵也曾悲观失望,但未深陷绝望。他依旧相信,在这个世界上他还被需要;他知道,<b>活着是对死去亲人最大的安慰;他明白,只要自己不放弃生命,也许明天就能见到幸福。</b></p> <p class="ql-block"> 余华在书序中说道:<b>“人的幸福要等到最后,在他生前和葬礼前,无人有权说他幸福。”</b>幸福也许就像握在手中的沙,你抓得越紧,流得越快。幸福又像旷野的舞蝶,总在不经意间翩然而至。福贵经历常人难以忍受的苦痛,生死挣扎间,他以最大的宽容来守望幸福,忘却苦痛。同时终能释然地活着,遵从求生的本能,珍惜活着的福分。</p><p class="ql-block"> 心存幸福和希望乐观活着,不追问活的(目的)意义,也许本就是生命不可或缺的意义。正如余华所言“<b>活着是生命本身的要求,也是活着的人最基本的目的,而不是为活着之外的任何事物而活。</b>”</p><p class="ql-block"> 浩瀚的宇宙中,平凡的生命细微有如一粒粒随风消散的尘埃,似乎人人生来都会历经渐渐失散的苦痛迷茫,却殊不知短的是人生,长的是磨难。<b>面对大大小小的不幸与孤独,我们需要学会接受和承受,不是活着非要有什么标榜的意义,活着本身就是一种生的勇气。我们无从定义,理当通透,乐观而活。</b></p><p class="ql-block"> 对《活着》这本书有人如是评价:人们纷纷在这个叫做《活着》的故事里一一死去。而余华笔下的福贵却以过于平淡的语气讲述这个故事。此般看似冷冰冰,然则越是不动声色的笔调,越是温情脉脉,悲剧意味愈加强烈。</p> <p class="ql-block"> 福贵的幸福一点点被崩坏,好似他那片刻的欢乐之后总埋着一颗定时炸弹,炸毁了离人,遗落活着的荒原。经历各种不幸,他的亲人瞬息离散,先后毫无预兆地死去,读来不由令人悲悯万分,余下无限错愕与唏嘘。</p><p class="ql-block"> 正如此,《活着》真实地展现了“<b>以笑的方式哭,在死亡的伴随下活着</b>”才是生之常态。在摇摇晃晃的世间闯荡,谁又不是历经生离死别的煎熬,一边失去一边在寻找生之意义,拼尽全力也不过平凡地活着。</p><p class="ql-block"> 但我们无法想象的是,在一个普通中国农民身上竟会发生这样的惨变——从地主家的阔少到娶着富家女,再到败光财产成为普通农民,阴差阳错间,儿子有庆由于救出生入死的兄弟之妻而抽血身亡。哑女儿难产而死再后来妻子病故,兄弟因动乱而亡,女婿死于工地意外,唯一的外孙吃豆被噎死。</p><p class="ql-block"> 最后陪在孤老的福贵身边的只有一头老黄牛。荒诞的命运让他失去众亲,却依然活着。书中的福贵没有悲愤不安,更没有控诉悲苦,反而是一种超然的态度直面生死。他只是在默默地以一种平淡而非凡的力量承受着苦难,忍着,活着。</p><p class="ql-block"> 值得深思的是,余华想要刻画的主人公不是一个具有超凡毅力的神人,他的《活着》远比我们想象的要真实。进言之,作为一个普通的农民,福贵坚毅地活着只是想让死去的人安心。或许他根本不明白为什么活着,什么是活着。他的生死观是纯粹简朴的,在他眼中,活着无非就是历遍欢乐与悲惨,有钱可享乐,没钱便种田养牛。</p><p class="ql-block"> <b>活着,在我们中国的语言里充满了力量,它的力量不是来自叫喊,也不是来自进攻,而是忍受,去忍受生命赋予我们的责任,去忍受现实给予我们的幸福和苦难、无聊和平庸。</b></p><p class="ql-block"> 这也许才是《活着》真实呈现的精神力量。现实中不少人认为活着的目的和意义显现于生活和生存之上。我却不认同生活才是有声有色,生存便是行尸走肉。</p><p class="ql-block"> 生存和生活真是有这么明显的差别?为何非要寻死觅活地找寻一个活着的意义,或者说习惯于标榜“为活着之外的事物而活”?如果真的有命运论,它对每个人都是相对公平的,至少它不会让我们一直幸福,亦不会让我们一直受难。</p><p class="ql-block"> 无忧的生活背后压力挫折潜伏,辛苦的生存也能偶获欢欣愉悦。活着必要学会忍受,幸福,苦难,平庸……有些人,有些事,我们注定生不带来,死不带去,乐观过活,散去的都会过去。</p> <p class="ql-block"> 东山魁夷说:“<b>生命究竟是什么?我在某个时候来到这个世界,不久又要去另外的地方。不存在什么常住之世,常住之地,常住之家。我发现,只有流转和无常才是生的明证。</b>”世间每分每秒都正有生命在无情流逝,<b>忍受生死的考验,不放弃希望,活着便是一种胜利,胜过一切附加意义。</b></p><p class="ql-block"> 任烟花空散,岁月空流,世事自是流转无常,万般皆可散,无问何苦来。<b>须记没有比活着更难的事,也没有比活着更好的事。</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