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看到别的孩子都在上补习班,要不要给自家孩子也报名?不受人喜欢的“熊”孩子,到底是孩子自身出现了问题,还是家庭教育出现了问题?处于青春期的孩子略显叛逆,如何才能走进孩子的内心?孩子说谎、叛逆、早恋、网瘾、厌学,家长焦急万分,可家长说得越多劝得越多,孩子越对抗,该怎么办?……</p> <p class="ql-block"> 2015年10月颁布的《关于加强家庭教育工作的指导意见》中,家长在家庭教育中的主体责任被特别明确。</p> <p class="ql-block"> 这是当下许多父母面临的普遍性问题。调查研究表明,有相当数量的家长并不了解如何用科学的方法尊重孩子、走近孩子、教育孩子。</p> <p class="ql-block"> 父母,如何与孩子共同成长,提升家庭教育能力、科学育子、快乐陪伴孩子成长,成为我们每一位父母的必修课。</p> <h1> <strong>成长有一个共作效应,有一个生命的成长场。</strong></h1> <p class="ql-block"> 父母为什么要与孩子一起成长?</p><p class="ql-block"> 一个人走可以走得很快,一群人走才能走得很远。其实,家庭成员的成长也是如此。父母仅仅满足于自己的成长是不够的,甚至仅仅用自身的成长故事、成长榜样影响孩子也是不够的。成长有一个共作效应,有一个生命的成长场。父母与孩子一起阅读,与孩子一起锻炼健身,与孩子一起郊游走进大自然,与孩子一起参观博物馆,不仅仅能够让孩子拓宽视野、增强体质,自己也会收获满满。父母与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完全是互动的关系。父母的成长会带动孩子的成长,孩子的成长也会促进父母的成长。而且,抚养孩子并不仅仅是父母的任务,也是父母进行精神生命第二次发育的最佳时机。</p> <p class="ql-block"> 对孩子的抚育过程,是父母对自身成长历程的一种折射。俗话说,家家有本难念的经。没有人有完美的人生,每个人的童年生活都有各自不同的伤痛,这些伤痛如果处理不当,就会在不知不觉中积累,最后成为拦路的巨石。如果父母能够用心梳理孩子的教育问题,就能回顾和化解自己成长中出现的问题,就能实现精神生命的第二次发育。</p> <p class="ql-block"> 孩子的问题往往折射出的是家庭教育的问题,父母教育孩子,靠的是教育理念、教育方法和教育能力,这些都要求家长持续不断学习。父母不成长,孩子不可能成长。</p> <h1> <b>家庭教育的重要特点是“不教而教,不学而学”</b></h1> <p class="ql-block"> 有人说,家庭教育是“与生俱来”的,孩子一出生,家庭教育就开始了。</p><p class="ql-block"> 家庭教育的特点是“不教而教,不学而学”。例如,父母带孩子上街,与路人相撞,父母是与人争执,还是与人谦让,父母虽然不是在“教”孩子如何为人处世,但已是“不教”而“教”。孩子在一旁仿佛心不在焉,已然“不学”而“学”。今后,孩子遇到类似事情,会效仿父母采取的态度和方法。有一首编译的小诗《当你以为我未留意的时候》,以子女的口吻,就是在讲述家庭教育的这个特点:“当你以为我未留意的时候,我看见你为生病的朋友送去亲手做的饭菜,从此我懂得了我们都要相互关爱的道理。”“当你以为我未留意的时候,我学会了人生中应该懂得的大部分道理,它们能使我在长大后成为善良、有为之人。”</p> <p class="ql-block"> 现代社会是两代人共同成长的社会,当今时代,不仅儿童面临着发展问题,成年人也面临着完善自我,迎接社会选择的挑战,面临着一个学习与接受继续教育的问题。父母与孩子的共同成长,实际上是一个交流的过程,即一方面成年人将自己所走过的成长道路展示给孩子,作为一种可供参照的经验和教训;另一方面,孩子以其对新事物的敏感和快速接受的实践,也为成年人适应当代社会提供中介和桥梁。</p> <h1> <b>家庭是成长之源</b></h1> <p class="ql-block"> 我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中明确规定:家长应当学习家庭教育知识。《教育法》中也规定:学校教师可以对学生家长提供家庭教育的指导。父母该如何与孩子共同成长?</p> <p class="ql-block"> 有几个元素是至关重要的,理想是成长之魂,阅读是成长之基,习惯是成长之本,敬业是成长之道,家庭是成长之源。</p> <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古人云:“人生之乐,无如读书;至要,无如教子。”“爱子而不教,犹为不爱也;教而不善,犹为不教也。”家长的主体责任可以概括成八个字:以身作则、言传身教。家长要全面学习家庭教育知识,系统掌握家庭教育科学理念和方法,自觉地用正确思想、正确方法、正确行动教育引导孩子;不断更新家庭教育观念,坚持立德树人导向,以科学的育儿观、成人观、成才观引导孩子逐渐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以身作则,时时处处给孩子做榜样,以自身健康的思想、良好的品行影响和帮助孩子养成好思想、好品格、好习惯。做到“家长好好学习,孩子天天向上”。</p> <p class="ql-block"> 父母给孩子最好的礼物是陪伴,陪伴不能简单体现在量上,最重要的是要体现在质上,要做到有效陪伴。同时,要特别注重习惯养成。孩子习惯最初的养成是在家庭,无论是学说话、学刷牙、学走路的习惯,还是爱读书、善于管理时间、遵守社会规范的习惯等。</p> <p class="ql-block"> 家庭教育的实质是改变父母自己,而这种改变的关键就是自觉自愿地与孩子一起成长。这样一个成长过程,既是父母自身发展的需要,又是胜任家庭教育的需要。</p><p class="ql-block"> 为了我们的孩子,让我们一起携手前行,共赢孩子美好未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