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家乡游记</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我六岁时随父亲从大西北搬家至吉林省通化县的一个大山沟,名叫“七道沟”,在这大山沟里一住就是八年。我初二那年离开七道沟,又随父亲搬家到柳河县的三源浦镇,在三源浦高中毕业后,下乡到三源浦镇大铁炉大队三队,尔后入伍到长春。可以说,我是一个标准的在东北大山里长大的孩子。我祖籍山东,出生在南京,但是我儿时的记忆都在七道沟这个大山沟里,这里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都有我割舍不下的情怀,七道沟就是我的故乡。</span></p><p class="ql-block"><b>一、回到七道沟</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我去年退休后,一直想要回七道沟看看,由于疫情未能如愿。今年7月24日,我终于踏上回家的路,回到了让我魂牵梦绕,阔别了四十八年的家乡——七道沟。七道沟位于吉林省通化市东南60多公里的大山沟里。提起七道沟,曾是赫赫有名!因为这里的铁矿蕴藏量非常大。早在三十年代初,小日本就盯上了这里,九一八事变后便开始在此开采矿石,修建铁路,并盖了许多相配套的生活建筑群。最具标志性的建筑有三个:</span><i style="font-size: 22px;"><u>一是、一座精美的小别墅。</u></i><span style="font-size: 22px;">无论是设计布局以及质量水准决不亚于青岛八大关的别墅;</span><i style="font-size: 22px;"><u>二是、三栋地标性建筑楼群。</u></i><span style="font-size: 22px;">这是两层的小洋楼,每栋2个单元,每个单元4户,三栋楼24户。每户三间卧房,一间厨房,一个卫生间,一间浴室(家家有浴池)还有一间仓库。暖气、热水、木地板、飘窗一应俱全。在那个时代,在那样的大山沟里,像这样的建筑,就如同恐龙一样罕见;</span><i style="font-size: 22px;"><u>三是、学校大楼。</u></i><span style="font-size: 22px;">这是我们的母校,一座工字型的两层教学楼,共十六个教室,教室里有暖气,木地板,每个学生一张翻盖式学习桌。</span></p> <p class="ql-block">七道沟地标性建筑——精美的小别墅。是当年基地龚政委的家,他家有十个孩子,排第十名的叫“龚小秦“,我们是小时候的玩伴,经常在这里玩耍。</p> <p class="ql-block">七道沟地标性建筑——住宅楼。我小时候的家,是我儿时最深刻记忆的地方。</p> <p class="ql-block">当年的水磨石楼梯扶手完好如初</p> <p class="ql-block">大楼的地基十分坚固</p> <p class="ql-block">七道沟地标性建筑——学校大楼。这里是我的母校,是我心中神圣的殿堂。</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历经近九十年的风风雨雨,如今这些建筑依然伫立在这个被人遗忘的大山沟里。走进这些建筑,你会惊讶地发现,它的外部墙体砖瓦和内室的地板、门窗、暖气片等都基本完好无损,令人唏嘘不已。小日本投降后,七道沟居住着三大人群,一是二炮某部队,二是隶属通化钢铁厂的七道沟铁矿,三是七道沟镇政府。当年七道沟镇很牛,一个小山沟的小镇里居然下设五个行政区,分别为:新开区、新华区、新胜区、光明区和大楼区。足见当时小镇上居民众多,居住布局范围不小。另外,从“大楼区”的命名你就可以想象出,三个标志性建筑的震撼力了。</span></p> <p class="ql-block">当年的锅炉房</p> <p class="ql-block">小日本建楼时的木门依旧完好</p> <p class="ql-block">门锁也还能用</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这次回乡,主要是通过当年的班长赵明芳才能和同学们联系上。这个班长不是白当的,组织领导能力仍然不减当年。1973年我们家离开七道沟后,我和赵明芳联系了两年,后来不知何故中断了联系。记得那时联系都靠写信,有一次我寄信,柳河三源浦的同学看到收信人的名字有一个“芳”字,就认定是女同学。那时男女生是不能来往的,我怎么解释都无效!真有点跳进黄河洗不清的感觉。7月24日中午,赵明芳在快大茂子(通化县所在地)设宴款待我们,午饭后,陈巍同学开车送我们去七道沟,同行的同学有左银萍、秦玉昆、郭玉明。</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一路上,玉昆向我一一介绍家乡的情况,不断地唤醒我儿时的记忆。鸭园、二道江、金厂、果松……曾经多么熟悉的地名。山还是那么美,林还是那么秀,水还是那么清澈,人还是那么朴实。玉昆家住七道沟,他是同学中硕果仅存的留守者,就像一个守护神,看护着这一片心中的乐园。</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陈巍还像小时候一样,不爱说话。小时候他学习很好,我俩总在一起玩。记得有一个夏天,我俩约好下午上课前去小河里洗澡(实际是玩水纳凉,当时叫洗澡),一时兴起,忘记了时间,发觉上学迟到了。赶紧穿衣回学校,慌乱中,我们彼此各穿了对方的一只鞋,飞奔跑回学校。已经上课了,我俩硬着头皮进到教室。说来也巧,正赶上是我们班主任李录山老师的课,更是提心吊胆。李老师看到我俩的样子便猜出一二,气不打一处来,问:为什么迟到?陈巍说:我家吃饭晚了。李老师问我:你呢?我说:我家吃饭也晚了。谁料话音刚落,全班一片笑声,我丈二和尚般的望着同学们,同学们的根本没看我,眼光齐刷刷看着班里的另一个女同学,她低着头涨红了脸。她不是别人,就是我的二姐刘丽华,那时我们在同一个班。李老师忍不住笑了,让我们回到座位。事后我姐可没饶了我,回家恶狠狠告了一状,害得我那个夏天没敢再去河里洗澡。</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大约下午四点钟,到达七道沟玉昆的家,他家就住在那三栋地标性建筑的最北一栋。我一下车就有些触景生情,仿佛打开了记忆的闸门,童年的往事层出不穷:在红色油漆的松木地板上打滚…在宽宽的飘窗上晒太阳赖着不起来…在阴冷宽大的地下室和小伙伴藏猫猫…在家里卫生间偷着抽烟被发现挨了一顿皮带;还有松蘑,地果,咕咕娘,酸桨,大叶芹,小根蒜;还有爬犁,脚滑子,冰溜子,柴火垛,菜窖。一桩桩,一件件,一幕幕都浮现在眼前。</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当年左银萍的家也在这里,她爸和我爸在同一个部队。小时候她和我二姐最要好,总到我家玩,她俩几乎形影不离。但是七、八年的时间里,我和她没说过一句话,一来她不爱说话,二来那个时候男女生之间很少说话。如今的左银萍判若两人,她说起话来你基本插不上嘴。我开玩笑说,你是不是把以前的话都攒到今天说了吧!几年前她曾陪母亲回来过一次七道沟,这次专程从沈阳赶过来看我,真的让我非常感动。</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玉昆的二姐为我们准备了丰盛的晚餐,全是我小时候爱吃的东西,有蒸紫茄子,烀豇豆宽,蒸土豆,铁锅贴饼子,油炸冷水鱼,山核桃仁炒虾米,蒸辣酱等等,满满一大桌。我狼吞虎咽,来不及细细品尝。玉昆拿出来他自己泡的人参酒,这酒不得了,劲儿大的很,我喝了一小杯就浑身燥热,汗流浃背。我也顾不得有左银萍、徐英两位美女在场,拖了上衣赤膊上阵,但无济于事。无奈,玉昆搬来电风扇对着我吹了一会儿方才缓解。好家伙,这下我算是领教了东北老人参酒的威力了!玉昆的二姐叫秦玉兰,小名叫大兰子。小时候经常来我家玩,她和我大姐是同班同学,和我们家人都很熟悉,我爸爸妈妈都认识她,叫她“大兰子”。我大姐说她很聪明,学习很好。当年她家孩子多,负担重,父母重男轻女,家务劳作都由她承担。虽然没时间学习,但是成绩很好。</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晚上我就都住在玉昆家,这里是我记忆最为深刻、最为美好的家。夜深了,渐渐微凉,我毫无倦意,推开窗户,独自坐在宽大的飘窗上,向远处眺望。夜空和从前一样,还是那么的明亮,那么的纯净。圆圆月亮就挂在窗户旁边的树梢上,满天的星星像是有人不小心将一把钻石洒在天空之上,一闪一闪的反射出银色的月光。璀璨的星光与皎洁的月光交织在一起,轻轻地洒在树林里、庄稼上,映出淡淡的幽蓝,没有半点娇柔做作的颜色,一切都是那么自然和安详。“昊天出华月,茂林延疏光。仲夏苦夜短,开轩纳微凉”。夜越来越深,风越来越凉。我披上衣服,兴奋地搜寻窗外的夜,期待更多的乐章。青纱帐里沙沙响,小河不时传来哗哗啦啦的声音,远处偶尔有几声蛙鸣,树上蝉鸣此起彼伏,显得这夜更加寂静,更加空旷。这里没有车的胎噪,没有光的污染,没有人的喧哗,最奇特的是没有蚊子!了却被叮咬的烦恼。星星还是那个星星,月亮还是那个月亮,山梁还是那个山梁,楼房还是那个楼房。我终于回到了家乡,回到了记忆中幸福美好的时光。</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一大早4点多,玉昆一家就起床做好了早餐。早饭后,他陪着我们去看看阔别了近五十年的家乡。从大楼区到我的母校学校大楼;从镇小学遗址到如今的七道沟村委会;从光明区到万人坑;从新开区再到原部队修配厂。“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上午,二十多个同学都陆续赶来,大家分别在七道沟村委会留影,在我们的母校,标志性建筑学校大楼门前合影留念,然后分别乘车去石湖。</span></p> <p class="ql-block">左银萍和班长赵明芳</p> <p class="ql-block">秦玉坤和我</p> <p class="ql-block">秦玉坤和我在母校门前</p> <p class="ql-block">陈巍和我</p> <p class="ql-block">秦玉坤、陈巍和我</p> <p class="ql-block">左银萍和我</p> <p class="ql-block">左起:郭玉明、左银萍、我、陈巍、徐英</p> <p class="ql-block">早餐的鹅蛋、鸭蛋、鸡蛋。玉坤自家的鸡鸭鹅</p> <p class="ql-block">秦玉坤的二姐大兰子和我</p> <p class="ql-block">左银萍的家</p> <p class="ql-block">学校大礼堂入口</p> <p class="ql-block">学校大礼堂出口</p> <p class="ql-block">学校大礼堂正面</p> <p class="ql-block">万人坑纪念碑</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午饭是王诚毅请同学们到石湖镇他的别墅一聚。石湖镇是远近闻名的避暑胜地,他在这里有一处自建的乡间别墅,这里有菜地,有鱼塘,有养鸡场,有训马场,还有一个篮球场。院子里整齐干净,房间里窗明几亮,看上去爽心悦目,心情舒畅。诚毅全家齐上阵,忙碌着为同学们准备了两大桌的精美可口饭菜,还有洗好的水果和冰好饮料酒水。真是太丰盛!借此机会,同学们一起畅谈分享各自毕业后的经历,共叙离别的思念和重逢的喜悦。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情绵绵无绝期。</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沧桑岁月磨不掉我们的友情!</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天南地北阻不断我们的联络!漫漫长路挡不住我们的相聚!</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愿我们的友谊万古长青!</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愿我们青春的记忆永存!</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感谢诚毅的热情款待!</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感谢同学们的深情厚谊!(待续)</span></p> <p class="ql-block">王诚毅和我</p> <p class="ql-block">王诚毅的乡间别墅</p> <p class="ql-block">同学们在王诚毅家合影</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