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津湖战役检讨

村官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22px;">长津湖战役检讨</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i style="color: rgb(1, 1, 1);">村 官 著</i></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r></p><p class="ql-block">一部反映志愿军第9兵团在抗美援朝第二次战役东线进行的长津湖战役的电影《长津湖》预计于8月中旬在全国公映。</p><p class="ql-block">长津湖战役是整个朝鲜战争中最为惨烈的战役,双方不仅战斗伤亡巨大,恶劣的气候也造成双方非战斗减员高达近4万人之多,战损及非战斗减员致使有15万人之众的第9兵团在战役结尾时竟无法组织起成建制的部队去阻击南撤的美军。</p><p class="ql-block">长津湖战役后,双方很长时间都不愿意提及这场战役,它不仅仅是因为战场过于血醒和残酷,还因为这场战役到底谁赢谁输难以定论,战后美军曾做出过这样的评价:长津湖战役,中国人民志愿军获胜,“联合国军”成功撤退。笔者认同这种观点,如果说是我们获得了胜利,那我们也只能定义是“惨胜”,因为一场仅29天的战役,便使一个拥有15万兵力的兵团丧失了战斗力。历史不可能重来,但复盘整个战役,其实有许多方面的问题值得我们反思和检讨。</p><p class="ql-block"><b>(一)战前后勤保障出现问题</b></p><p class="ql-block">在朝鲜战争爆发初期,军委就确定第三野战军的第9兵团做为第二批入朝作战部队,9月7日兵团在上海召开军以上干部会议传达军委指示:解除攻台整训任务,部队立即集中,随时待命开赴山东地区集结,做入朝参战为目的的训练和整补,并做好思想上、物质上的准备。</p><p class="ql-block">9月20日,兵团下达预先号令,从10月1日起兵团所辖的部队,以第27军、第20军、兵团部和第26军的顺序北上,在山东曲阜、兖州、泰安一线集结。由于9兵团的三个军均是4个师的编制(注:其他兵团的军均为3个师编制),所以人员装备众多,最后一批部队10月28日才抵达山东指定的集结地。</p><p class="ql-block">10月29日在山东曲阜兵团的集结地,朱德总司令还专门召开兵团团以上干部抗美援朝动员大会。</p><p class="ql-block">就在兵团部队尚未全部到达山东集结地的10月12日,军委就要求9兵团及早开赴东北前线,由于部队尚未全部集结到位,兵团请求将开拔时间定为11月15日,军委复电同意。</p><p class="ql-block">10月19日,原东北边防军的部队以志愿军的名义越过中朝边境入朝作战。</p><p class="ql-block">10月31日,军委再次电令第9兵团立即行动,开赴东北。</p><p class="ql-block">11月1日,第9兵团第27军率先通过铁路运输开往东北。2日,军委又紧急电令27军抵达丹东后不做停留,立即入朝。由于此时27军尚在运输途中,无奈,兵团请求东北军区在火车站拦截列车传达命令。</p><p class="ql-block">第9兵团原来是作为攻台的主力,部队一直驻扎在东南沿海地区,战士的服装和被褥均是按照温带地区标准发放的,衣被的重量和厚度与寒带地区有明显区别,不知是什么原因,从接到任务转换之后,在长达近一个月的时间里,9兵团官兵的被装都没有按照寒带地区的标准换发。据说在开进途中预设了几个冬装更换点,也因任务紧急,没有按计划补给。由于没有更换适合寒区作战的冬装,在之后的战场上,出现数万人冻伤冻死与服装单薄不无关系。如此严重的失职,事后高层竟没有追究兵团或华东军区的责任,到底是那个环节出现了问题至今仍然不得而知。</p><p class="ql-block">9兵团20军的列车路过沈阳火车站时,时任东北军区副司令员的贺晋年看到穿着薄薄棉衣的9兵团战士,贺司令冒着违反军令的风险,强行让列车晚2小时发车,并紧急让东北军区后勤部门把仓库里现存的5万件日式军大衣拿出来发给20军的官兵。</p><p class="ql-block">在东北战斗过的贺晋年深知东北冬天的寒冷,他严肃地对9兵团领导说:“你们就这样入朝(注:指衣服太薄),别说打仗了,冻都冻死了。”贺司令甚至把自己的棉衣脱下来送给9兵团的官兵,他还动员铁路沿途的东北军区官兵脱下自己的棉衣送给路过的9兵团战士们。但是,不论如何,对于15万人而言仍是杯水车薪。</p><p class="ql-block">11月7日夜11时,9兵团的20军58师戴着大盖帽、穿着薄薄的棉袄和胶鞋率先从吉林省的集安进入朝鲜。</p><p class="ql-block">1950年朝鲜的冬天是50年以来最寒冷的冬天。</p><p class="ql-block">事实证明,长津湖战役中,9兵团在零下30~40度的极寒天气下,因冻伤减员高达3万多人,占兵团总数的20%,其中冻死达4000余人,战斗减员与非战斗减员大于1:2,有些部队比例更高,个别营连尚未作战,就因冻伤而失去战斗力,更有甚者,出现整建制的连队被冻死。就连拥有防寒服和鸭绒睡袋的美军,冻伤人数也高达7300人,战斗减员与非战斗减员竟达到了1:1的比例。</p><p class="ql-block">造成如此大范围的非战斗减员,除部队衣着单薄,没有有效的防寒衣被外,缺乏及时的医疗救治也是成因之一。</p><p class="ql-block">古人云: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古代冷兵器时代如此,现代战争更是如此,打仗打的就是后勤,拚的也是后勤,但后勤保障不仅仅是枪和炮,弹和药的关系,食品、被服和医疗救护也是非常重要的方面。</p> <p class="ql-block"><b>(二)急于求成,战役目的不切实际</b></p><p class="ql-block">1950年10月25日,首批入朝的志愿军部队便集中3个军的兵力在西线突然发动攻势,拉开了抗美援朝作战第一次战役的序幕,经过激战,给“联合国军”包括美军第一骑兵师予以重创,初步稳定了朝鲜战局。第一次战役于11月5日结束。</p><p class="ql-block">入朝参战前,毛主席还特别交代:“在第一时期可以专打伪军(即韩国军队)。”第一次战役发起初期,我们还是比较慎重的,尽量避免与美军作战,但随着战事的深入,当面之敌是伪军还是美军已经无从顾及了,志愿军第一次与美军交火是39军的部队在元山与美国第一骑兵师8团,打着打着志愿军也没有觉得美军有什么特别之处,39军歼灭并击溃了号称美军王牌的第一骑兵师,大大鼓舞了志愿军的战斗意志。有资料显示,40军比39军更早同美军作战,不管谁先与美军交火已经不重要了,重要的是,志愿军照样能打败装备精良且战斗素养较高的美国陆军。</p><p class="ql-block">在第一次战役即将结束的前一天,即11月4日,志愿军彭德怀司令员致军委电报中指出:“此役胜利,对稳定朝鲜人心,使我军站稳脚,坚持继续作战,是有意义的。”志司判断敌人不甘心失败,仍会组织新的进攻,为了歼灭更多的敌人,志司准备诱敌深入,适时放弃阵地,把敌人引到预定战场,再合围歼灭。</p><p class="ql-block">毛主席回电同意了志愿军发起第二次战役的建议并指出,以宋时轮指挥的第9兵团3个军入朝,全力担负东线长津湖方向的作战,采取诱敌深入方针,寻机各个歼灭。“争取在本月内至十二月初的一个月内东西两线各打一二仗,共歼敌七八个团,将战线推进至平壤、元山间铁路线区域,我军就在根本上胜利了。”</p><p class="ql-block">彭德怀司令员在第一次战役总结会上兴奋地说:“我们志愿军入朝第一次战役,胜利了!起初担心在没有制空权的情况下,和美伪军作战,我们要吃亏。现在看来,这个困难是可以克服的。美国军队没有什么了不起,我们不只打了伪军,也打了美国的王牌军,一直没有吃过败仗的军队,这回吃了败仗嘛,败在我们39军的手下嘛!”</p><p class="ql-block">11月5日,志司根据毛主席的指示精神,结合第一次战役的经验,大胆地制订了第二次战役的作战计划,战役目的甚至包括预想成建制歼灭美军的几个团。部队中的恐美心理随着第一次战役的胜利早已灰飞烟灭。</p><p class="ql-block">“联合国军”为了探明志愿军在朝鲜的实际兵力和意图,从11月6日就开始了试探性进攻,(注:官方认定的第二次战役始于11月7日)在西线以韩国两个师,美军两个师和英军1个旅的兵力向北推进。在东线,美军两个师和韩国1个师继续北向。同时,我西线部队按照战役预先计划,38、39、40军主力后撤,各军仅以1个师的兵力实施节节抗击,边打边撤,造成“怯战”的假象,诱敌深入。东线的42军主力于11月7日也主动放弃长津湖以南阵地北撤。</p><p class="ql-block">其实,早在10月31日,军委电令9兵团寻机歼灭南朝鲜首都师、第3师、美军第7师及陆战第1师为目标。很明显,军委把歼灭美军的重任寄托给了第9兵团。需要说明的是,毛主席提及的以上韩国及美军番号部队均在美国第十军的作战序列之中。</p><p class="ql-block">第二次战役开始后,东线的42军部队向北后撤,9兵团3个军的15万大军悄然向长津湖地区运动,各自进入了预设阵地,正等着美国第十军的到来。</p><p class="ql-block">真正要实施整建制歼灭美军的计划时,最高统帅还是有点不放心,并指出,美军陆战1师据说是美军中最强的,志愿军以两个师围歼其两个团,兵力似乎还不够,应有一个至两个师作预备队,26军(战役预备队)应靠前部署。</p><p class="ql-block">现实总比计划残酷,作为战役预备队的26军距前线100多千米,接到任务向指定地域运动时,敌人飞机的轰炸和冻伤及饥饿就使该军减员过半,因受美军飞机的轰炸和受崎岖道路及恶劣气候的影响,26军不仅人员和重装备损失严重,而且迟迟抵达不到指定位置,完成不了堵截南撤美军的后路。气的彭德怀事后破口大骂26军“你们26军打的什么仗呀!我要撤销你们26军的番号”。26军军长张仁初忍不住站起来辩解道:“我们26军是没有打好,但是兵团先把我们作为预备队放在100公里以外,然后又命令我们仓促上阵,就没有责任吗?我们的两条腿能追上汽车轮子吗?撤26军的番号你说了不算!”。</p><p class="ql-block">长津湖战役由于受天气的影响,战场环境之恶劣,是常人难以想象的,就连美军也受到很大影响,例如,从进攻前沿运送伤员下来,几百米的坡路要用7小时。</p><p class="ql-block">经过数十日的鏖战,美第10军伤亡及冻伤人数在不断增加,最后麦克阿瑟决定让美第10军从兴南港装船撤退。</p><p class="ql-block">志愿军9兵团不甘心就此放过陆战1师,不顾一切困难和代价,继续组织所有还能勉强作战的人员攻击敌人,20军减员异常重要,已经没有能力组织有效的力量追击了,27军全军能投入作战的人员也仅2000余人。为了支援撤退的美军,美军飞机和军舰以猛烈的炮火向9兵团的追击部队实施火力压制,掩护美军后撤,仅美海军的舰炮就发射了3.4万发炮弹和1.2万枚火箭弹。美军全部撤离兴南港10小时之后,27军的部队才进入兴南,9兵团已经尽其所能了。长津湖战役以美军成功撤走10.5万士兵而告结束,至此,预歼敌人数个团的战役计划没有能够实现。</p><p class="ql-block">惨烈的长津湖战役终于落下了帷幕,这一天定格在1950年12月25日拂晓时分。</p><p class="ql-block">有学者这样评价长津湖战役,“9兵团在态势、地形、人数均为优势的情况下,付出了巨大代价仍未能全歼甚至未能给予陆战1师重创,怎么也不能说成是一次胜利。”</p><p class="ql-block">9兵团在12月1日给志司发的对东线作战的检讨电文中是这样叙述的“这次作战打得很不好,不仅没有全歼美陆战1师及第7师,反遭巨大减员,严重缩小战力。……。”</p><p class="ql-block">毛主席给9兵团在长津湖战役中的表现做了以下定论:“9兵团此次东线作战,在极端困难条件下,完成了巨大的战略任务。”</p> <p class="ql-block"><b>(三)兵力分散,主攻方向出现偏差</b></p><p class="ql-block">第9兵团根据志司的作战意图,制定了长津湖战役的具体作战计划和兵力部署。但从整个战役的过程中不难发现,(1)部队仓促参战,准备不够充分。由于对战场态势分析不正确,在总兵力占优的情况下,兵力部署过于分散,重点不明确,在每个攻击方向上也没有形成兵力的绝对优势。而且战役预备队距离较远,无法随时投入战斗。(2)<span style="font-size: 18px;">没有遵循避实击虚的原则,集中优势兵力打歼灭战。</span>由于<span style="font-size: 18px;">敌情掌握不准,9兵团重点进攻目标选择在哪,心里并没有数。所以,</span>9兵团选择的攻击重点恰恰是陆战1师战斗力最强的陆战第5团和第7团战斗群所在地~柳潭里。虽然9兵团的第20军59师和第27军79师是两个最能打恶仗的部队,在向柳潭里发动进攻时,遭到同样拥有最强战斗力的美陆战1师两个团的顽强阻击,双方均伤亡惨重,经过一夜激战,9兵团终于掂出了美陆战1师的份量,79师付出的代价是五个营伤亡殆尽失去了战斗力。(3)战场形势发生变化,没有及时调整兵力。当时美陆战1师最薄弱的地方是在下碣隅里,虽然美军陆战1师师部在此,但仅有两个营又两个连的兵力。由于情报缺失,9兵团原计划先攻下柳谭里再集中兵力进攻下碣隅里,由于判断出现失误,错过了歼灭守敌的大好时机。等20军58师发起对下碣隅里进攻时,守军已经调整了兵力,在战斗进行到关键时刻,一个名叫德赖斯代尔的英国海军中校率领一支增援部队支援下碣隅里,沿途虽然遭到志愿军的层层阻击,但仍有300多人抵达下碣隅里,加强了守军的防御力量,虽然志愿军始终占领着有利地形,缺乏增援力量的58师以巨大的伤亡和反复攻击,下碣隅里最终没有被攻占。</p><p class="ql-block">长津湖战役诞生了志愿军第一个特等功臣和特级战斗英雄杨根思。(注:杨根思1950年就被评为全国战斗英雄。另一位特等功臣和特级战斗英雄为志愿军第3兵团第15军45师135团通讯员黄继光)</p><p class="ql-block">杨根思时任志愿军第9兵团第20军58师172团3连连长,在长津湖下碣隅里1071.1高地战斗中毅然抱起炸药包与敌人同归于尽的,年仅28岁。</p><p class="ql-block">整个长津湖战役中,美陆战1师和美7师的部队虽然被9兵团分割包围,人员损失惨重,战场形势危机,但美军凭借着顽强的斗志和强大的空中和地面火力,均能突破包围或坚守阵地,由于9兵团缺乏攻坚武器,加之伤亡过大,攻击势头慢慢减弱,阻击美军南撤在战役中后期反尔成了主要任务。</p><p class="ql-block">在历史的进程中可以出现无数个假设和如果,但结局只能有一个,不管你承认不承认,历史终将是历史,历史不可能重来。同时,反省是一面镜子,它能将我们的错误清清楚楚地照出来,使我们有改正的机会。</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2021年8月5日凌时3时止笔于武汉</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借电影《长津湖》公映之际,让我们再次向71年前在朝鲜战场上浴血奋战的志愿军将士们致敬。让我们再次向71年前在朝鲜战场上阵亡的19万志愿军烈士们致敬。</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主要参考资料</b></p><p class="ql-block">1.《中国人民志愿军征战纪实》(上下)王树增著 解放军文艺出版社2000年版</p><p class="ql-block">2.《血战长津湖》何楚/舞凤呜/陆宏宇著 重庆出版社2014年版</p><p class="ql-block">3.《长津湖》王筠著 湖南文艺出版社2011年版</p><p class="ql-block">4.《最寒冷的冬天/美国人眼中的朝鲜战争》【美】大卫•哈伯斯塔姆著台海出版社2017年版</p><p class="ql-block">5.《最寒冷的冬天/一位韩国上将亲历的朝鲜战争》【韩】白善烨著 重庆出版社2014版</p><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