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畹兰香——参加沐斋老师画兰课程有感

中华桥小学

<p class="ql-block">  又到大暑时节,仿佛还能感受到去年海城盛夏的烈日与清风,清晰地记得沐斋先生的教诲和引领。今年此时,又赴京城见到沐斋先生,参加九畹书院的国画课程。</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本期课程为期五天,主题为画兰。与许多画家不同,沐斋先生酷爱兰,有兰房养兰数百盆,品类众多。由于对兰的了解和情感的投入,先生画兰也独具一格。</p> <p class="ql-block"> 因为开课,他专门多搬来几盆盛开的兰花放到书院。看兰花实物真比照片更亲切、更动人:有的清新脱俗,如优雅少女;有的端庄静雅,如谦谦君子…… 再看老师纸上栽兰,依花种不同,有的寥寥数笔,有的反复勾筋点染,不论繁简,皆合兰花形态与气质。</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为了让我们更清晰地观察兰花,老师还摘下两朵来,我们都觉得心疼!他也告诉我们,写生也不能看到什么就画什么,要进行取舍和艺术化的再创造。临老师的画作也是为了学画法、学构图,不一定完全一样。</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沐斋老师反复给我强调:画国画,书法是基础,一定要好好练书法!他鼓励我说:“昀娟书法基础好,画画就稳,线条沉着。”</p> <p class="ql-block">  画了两天兰花,先生看我们有点儿疲惫了,说:“大家也可以画点别的,比如简单的人物。” 于是我和两位师姐都开始画人物。我在临老师《风入松》书中“苏轼《定风波》词意图”时,不清楚蓑衣的画法,就根据自己的理解画了下来,不太像。</p> <p class="ql-block">  我问老师这个蓑衣怎么画的,他没有直接解答,说:“我来画个《水浒》人物吧。”大家围在一起,看老师作画。只见他用迅疾有力的笔触,勾画出一位手持阔刀、怒目圆睁、头发炸起的很厉害的人物形象。老师说他画的人物叫鲍旭,绰号“丧门神”。接着,老师将人物的衣服、鞋子、皮肤和头发都涂上颜色——涂色亦是书法用笔。</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看了老师的作画过程,我明白了苏轼的蓑衣与这位人物的头发画法一样。我又画一次,老师说挺好。</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在观察、思考与尝试中,每个人都在不断地进步。老师有时也会给我们改一改,或者补几笔,或是题个款。</p> <p class="ql-block">这幅画是老师给勾的叶筋,题的落款。</p> <p class="ql-block">这幅是老师给题的落款,还盖了他的姓氏章。</p> <p class="ql-block">  最后一天,老师给我们示范画扇子,讲解画扇子如何构图。然后让我们每人画几把。</p> <p class="ql-block">  外出学习很辛苦,路上奔波劳累,整天坐着画画,夜里又休息不好,所以总腰疼。二位师姐给我贴膏药,还给我按摩。课间,我们也常说说笑笑,活动娱乐:珈珈老师和我们分享芳香疗愈的功效,小易姐教我们练道家的功法,青荷姐教我弹古琴,嘉怡妹妹给我们讲她在景德镇的有趣见闻,于众妹妹给我们看她设计的衣服,小鲲妹妹给大家拍美美的照片……</p> <p class="ql-block">  五天的学习虽短,但是收获颇多。结业了,大家都依依不舍。</p> <p class="ql-block">  在九畹书院,遇见兰,遇见爱兰的人,遇见如兰一般馨香纯洁的老师和同学们!期待再相见!</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