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川水杉王、重庆张飞庙、白帝城、小寨天坑、神女天路。

😉阳光路上

<p class="ql-block"> 6月15日自驾行程:1湖北利川腾龙洞,2利川水杉王,3重庆云阳县张飞庙。</p><p class="ql-block"> 6月16日:白帝城,小寨天坑。</p><p class="ql-block"> 6月17日上午雨中游巫山神女峰景区。</p><p class="ql-block"> 下面按照先后次序编辑此次最后三天的重庆游美篇(利川腾龙洞见前一篇)。</p> 一、水杉王<div>上午从湖北恩施利川腾龙洞出来,去中国水杉王看了一眼,又在乡间小道上上上下下的找利川梯田,始终没有看到网上图片那样的梯田。<br></div><div>湖北省利川市谋道镇,位于街道更新民生南浦三村交界之处,生长着一棵古老沧桑、龙骨虬枝、高大挺拔的水杉树,树高35米,胸径2.5米,冠幅22米,树龄达600多年。它是世界上树龄最大、胸径最粗的水杉母树。<br></div> ▲位于恩施利川市谋道镇的中国水杉植物园内古树“水杉王”。利川水杉是中国特有的第四纪冰川孑遗树种,属杉科,落叶大乔木。世界上仅存此一种,且天然分布仅局限于湖北、重庆、湖南三省市交界的利川、石柱、龙山三县的局部地区,垂直分布一般为海拔(800)1000——1200(1500)米。 ▲“水杉王”存活了600年,有9层楼高。 二、张飞庙<br>又名张桓侯庙,位于重庆市云阳县盘石镇龙宝村狮子岩下,系为纪念三国时期蜀汉名将张飞而修建。 ▲张桓侯庙门为什么是歪歪着?<div>  现看到的张飞庙,因三峡工程建设,作为库区唯一一个远距离整体搬迁的文物单位,于2002年10月8日闭馆拆迁,逆江而上30公里,从原云阳老县城对岸的飞凤山搬迁至盘石镇龙安村,2003年7月19日“搬旧如旧”的新张飞庙正式开馆。</div> ▲在张飞庙上看江对面是云阳新县城。 ▲按照“不改变文物原状”的原则,这座古庙从距此往下游30公里的云阳老县城对岸的飞凤山搬迁而来的。 ▲“张飞庙”的搬迁经费及规格都堪称三峡库区最大的“移民”。 ▲张飞庙现存建筑近90%的构件都是老庙拆迁来的材料,她依然保持依山、坐岩、临江的地理特征。张飞庙的搬迁是我国建国以来地面文物搬迁级别最高,搬得最远、影响最大的一项工程。 ▲殿宇群,依山取势,庙内碑刻书画丰富,被誉为“巴蜀胜景、文藻胜地”。 ▲张飞庙始建于蜀汉末期,距今已有1700多年的历史。后经宋、元、明、清历代扩建,现存建筑面积1400平方米,琉璃粉墙,金碧辉煌。 ▲花窗 ▲圆门 ▲清末著名书法家彭聚星手书的“江上风清”四个大字。 ▲张飞大义大勇,为人民敬仰,历年来农历八月廿八其生辰各地群众纷纷前来举行祭祀民俗活动,颇具一定规模与影响。 ▲历史传说:据传张飞在阆中被部将范疆,张达暗害后,二人取其首级投奔东吴,行至云阳,闻说吴蜀讲和,便将其首级抛弃江中,被一渔翁捕鱼时打捞上岸,埋葬于飞凤山麓,世人在此立庙纪念,故有张飞“头在云阳,身在阆中”之说。 三、白帝城<div>白帝城风景区位于奉节县城东部,长江三峡西首,管委会驻地距县城10公里,汉朝曾在此设鱼复县,是当时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和商贸物资集散地。<br></div> <div>▲白帝庙内有明良殿、武侯祠、观星亭等明清建筑。明良殿为嘉靖十二年(1533年)建,系庙内主要建筑,内有刘备、诸葛亮、关羽、张飞塑像。武侯祠内供诸葛亮祖孙三代像。祠前有观星亭。明良殿和武侯祠左右两侧藏有各代名碑。</div> ▲白帝古城属汉代建筑。如今,汉城城垣遗址大多已不复存在,仅有少数地段还保存有依稀可辨的墙体。白帝古城残垣就象是一个葫芦形,前大后小,前低后高,三面环水,一面靠山。古城之内,城内建筑遗留下来的汉砖、汉瓦,一度遍地皆是。地下埋藏的文物也很丰富,从白帝城出土的有陶豆、莲花灯、铜锅、铜镜、铜鼎、青瓷虎子、瓷酒壶等。 <div>▲白帝城位于重庆市奉节县白帝镇白帝村1号社,地处瞿塘峡口长江北岸,白帝山上,东望夔门,南与白盐山隔江相望,西临奉节县城,北倚鸡公山,地处长江三峡(长江三峡西起重庆奉节白帝城,东至湖北宜昌南津关)西端入口。<br></div>十元人民币图案就是这里。 ▲白帝庙坐落在瞿塘峡口白帝山上。远远望去,绿树葱郁,楼台亭阁点缀其间。特别是朝霞如锦,白云出岫的时候,更有着仙山琼阁般的魅力。 ▲白帝城筑造是在历代筑城基础上增补及修建而成,白帝城存在城套城、城压城的现象,南宋宋元战争山城则是城连城、城中城、城外城的防御体系,具有强烈的军事堡垒特征。 ▲以“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的诗句而闻名于世的白帝城,位于重庆市奉节县城城东十里的白帝山上,建筑面积1785平方米,主体建筑海拔245米。白帝城实际是一组庙宇建筑群,历史可以上溯至西汉末年,当时公孙述据蜀,自号白帝,曾在白帝山筑城,名白帝城。公孙述为大司马吴汉所败,后人在汉代白帝城之南稍低之地建庙祭之,是为白帝城。明正德七年(公元1513年)前,白帝庙一直供奉公孙述。 ▲白帝庙内壁画 ▲白帝庙内壁画 ▲白帝城内李白石雕像 ▲白帝庙内主要有托孤堂、明良殿、武侯祠、观星亭等古建筑,有东碑林、西碑林、悬棺陈列室、文物陈列室、字画陈列室以及太平天国家具陈列室等参观游览点。白帝城是长江三峡上一处重要的人文景观,现为重庆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白帝庙内建筑瓦上雕塑。 ▲夔龙,传说中的单足神怪动物。《山海经▪大荒东经》描写夔是:“状如牛,苍身而无角,一足,出水则必有风雨,其光如日月,其声如雷,其名曰夔”。腾云驾雾,栩栩如生,是古夔州文明的象征符号,和“白虎”一起是当年巴人顶礼膜拜的图腾。 <p class="ql-block">▲表演 手机视频</p> ▲庙内一景 ▲瞿塘峡 手机视频。 ▲白帝城▪瞿塘峡 ▲庙内一景 ▲古炮台 ▲古炮台上,一群猴子在等游客喂花生。开始猴群是在远处的山上,景区里工作人员一吹哨,猴子就成群的赶来。 ▲古炮台被一群猴子占领了。 ▲等吃的猴子 ▲长江三峡入口处 ▲“好山好水好风光,有诗有橙有远方”。奉节的水果特产橙子,比较有名气。<div>  央视诗词大会在此地设立会场。</div> 四、小寨天坑<div>小寨天坑在重庆市奉节县境内,位于距奉节县城91千米的兴隆镇 小寨村。天坑是喀斯特漏斗的俗称,是构成地球第四纪演化史的重要例证,更是长江三峡成因的“活化石”,属当今世界洞穴奇观之一。小寨天坑是世界上最大的“天坑”,坑口直径为622米,坑底直径为522米,天坑深度为666.2米。从坑口到坑底有一条蜿蜒曲折的梯道,总长2.7公里,2800余台阶。从天坑向下俯视,给人以巨大的震撼,置身于坑底向上仰望,犹如“坐井观天”。<br></div> ▲小寨天坑坑壁有两级台地,位于300米深处的一级台地,宽2―10米,台地有两间房屋,曾有人隐居;另一级台地位于400米深处,呈斜坡状,坡地上草木丛生,野花烂漫,坑壁有几个悬泉飞泻坑底。站在坑口往下看,一削千丈的绝壁直插地下,深不见底,令人目眩。坑底下边有地下河,小寨天坑是地下河的一个“天窗”。站在坑底抬头仰视,只见蓝天好像一轮圆月,颇有“坐井观天”之感。 ▲天坑揽胜<div>此处游人很少,但也要乘坐电瓶车出入。我们没有走到坑底,只是在上边拍照打卡走人。</div> ▲去往天坑路上风景。 五、巫山神女天路,三峡云巅。<div>巫山黄岩位于巫山县柳坪黄岩村,平均海拔1200米,地处巫峡之巅和神女溪西岸,远眺神女峰,其美丽的峡谷风光,被誉为“美丽乡村公路”。<br></div><div>游客要乘坐景区电瓶车,或者团队大车游览。这次赶上只有我们两人自驾而来,去时司机顺路载上去拔草的几位工人,回程电瓶车成为我们俩人的专车。</div> ▲虚无缥缈的梦幻中。 ▲如人间仙境般。 <p class="ql-block">▲江山如画,手机视频。</p> ▲飞云台上观飞云。 ▲赏巫峡云雨 <p class="ql-block">▲听雨声,手机视频。</p> ▲神女天路路上观景台平台处。 ▲云雾缭绕,此时小雨不停。 ▲在天路上观巫峡,听长江行船轰隆鸣笛声。 ▲远眺神女峰,像手一样的,左边最小的是神女,高六米。 ▲茶园,据说其中的图案是12属性。 ▲茶园 产巫山茶。<div>--完--</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