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心灵深处流淌出的赤子深情(文/何育锋)

小河草儿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20px;"><span class="ql-cursor"></span>从心灵深处流淌出的赤子深情</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font-size: 15px;">——读张介国诗集《巴彦淖尔,我的初恋》</span></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font-size: 20px;">文/何育锋</span></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此初恋,非彼初恋。诗人张介国的初恋是他的第二故乡巴彦淖尔。</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我和巴彦淖尔这片土地的相遇,是源于父亲。我们从相遇,相知,到相爱,她一直深深的吸引着我,直到我把根深深的扎在她的脚下。我把她比做我的初恋。不,她就是我的初恋,给了我一个全新的世界和温暖的归宿。”(《创作谈·诗集的由来》)</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你是不是觉得这话有点矫情?那好,请继续往下看,“历经十几年的风风雨雨,直到1992年,他才在乌兰图克的一个小村庄定居下来。虽然是入赘,但总算有了个家。”“初中毕业了,祖父对我说:‘你娘不在了,就一个爹了,去找你爹吧!也许那里有出路。’万般无奈,我不得不离了开生我养我十几年的土地和祖父母。”(《创作谈·诗集的由来》)你认为一个矫情的文人会这样外扬“家丑”么?</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诗者,人之性情者也”,“诗者,不失其赤子之心者也”。(《随园诗话》)所以,当我们翻开这本诗集,看到的便是一波波的从心灵深处流淌出的赤子深情。</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巴彦淖尔,我的初恋……//巴彦淖尔,我的初恋……//巴彦淖尔,我的初恋……”,在诗集的主题诗《巴彦淖尔,我的初恋》中,诗人运用反复的手法,一唱三叹,自然地流露出对故乡巴彦淖尔的无限深情,以朴实而炽热的语言,赞美了巴彦淖尔古老的文化、丰饶的物产、秀美的风光。</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爱一个人,就要爱她的全部”,这好像是一句关于爱情的格言,诗人对故乡巴彦淖尔的爱即是如此。阴山、岩画,河流、湖泊,小麦、葵花,小路、牛羊,浇地、摸鱼……巴彦淖尔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一事一物,都是诗人深情吟咏的对象。“一朵花,一百朵花,一千朵花/一万平方公里的花/汇成一条金色的河流/……流出了一个最美葵乡”(《金色的河流》);“花儿开满了庭院/麻雀扑棱着翅膀/扑向菜地/燕子衔泥/飞来飞去/一群孩童踩着清脆的薄冰/嬉笑声就穿过了整个童年……”(《春光》)。就像真正的高颜值不用刻意化妆一样,真情从来都无需修饰,就如这些诗句,越朴实越动人。</span></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外表的漂亮只能给人肤浅的印象,而深深的眷恋一定源自心底的感恩。“从遥远的黄土地一路跋涉/来到你的怀抱/播种机已播下了希望/梨花,你的女儿,我的情人/正在四月里芬芳”(《巴彦淖尔,我的初恋》)。诗人少年时代来到巴彦淖尔,“第二年开春,就和父亲开始学着种地……经过三年的辛勤劳作,我逐渐学会了种地,学会了这片土地的人情世故,完全和这片土地及人们融在了一起。”(《创作谈·诗集的由来》)诚如诗人所言,是巴彦淖尔这方水土把诗人养育成人,所以虽是第二故乡,但养育之恩这种自古以来人类天然纯粹的情感基因一样流淌在诗人的血液里。</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中国诗歌发端于言志抒情,“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咏歌之。”(《毛诗序》)经过近三十年的生活和情感沉淀,诗人对巴彦淖尔早已“情动于中”了,于是便有了近年来的“发言为诗”。《草原》《现代诗歌》《河套文学》《巴彦淖尔日报》《巴彦淖尔诗词》等一份份报刊以及一家家网络平台,留下了诗人对过往的追忆、对生活的赞美、对成长的思索、对人生的感悟。可以说,这个集子既是诗人对自己诗歌创作的一个小结,更是对自己四十年来人生的一个小结。</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我一向认为诗歌是有闲阶级的事,而初中毕业的农民工张介国,不但写诗,而且还出了诗集,这其实就说明了诗歌并没有专属的人群,诗歌属于热爱诗歌的人,属于诗意生活且善于发现生活诗意的人,正如海德格尔说的“人应该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上”,张介国就是这样一位诗人,这从他的这本诗集就能看得出来。总观这本诗集,取材于平凡,成品为高端,内容真实,感情真挚,语言朴实而富有诗意,手法多样却不事雕琢,可谓自然天成之作,而这一切又都源于他对故乡巴彦淖尔的赤子情怀。</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最后,祝愿诗人张介国在诗歌的路上越走越好,直至抵达他心中的诗和远方!</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何育锋:河北省作家协会、诗词协会、散文学会会员。作品发表于《金融文坛》《作家文学》《江苏作家》《贵州文学》《四川人文》《诗词月刊》《散文风》《连云港文学》《长城文艺》《印象大同》《关东诗人》《河南日报》《河北青年报》《中国青年作家年鉴》《大好河山张家口诗选》《中国地方文学发展道路探索》《农村文化扶贫研究》等报刊杂志、诗文选集及光明网、中国作家网、中国诗歌网等。</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