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冯晓<div> 库尔勒市第四幼儿园</div><div><br></div>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提出:要珍惜幼儿游戏和生活的独特价值,创设丰富的教育环境合理安排一日生活。最大限度地支持和满足幼儿通过直接感知、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获取经验的需要。幼儿对沙的喜爱似乎是一种天性,玩沙戏水区也是幼儿园必备的活动区域。为了满足幼儿探索、体验的游戏需求,我们在在沙水区投放了多种游戏材料供幼儿游戏。鼓励幼儿学习运用各种科学探索的方法、感官及工具,动手动脑,探究问题,累积学习的经验,并尝试解决问题。5-6岁的大班阶段的幼儿选择活动时已有自己的主见,能够根据自己的想法来制定计划,不盲从。因此在户外自主游戏的计划制定中鼓励幼儿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来制定,且能根据组员公平推选出小组长。小组长需收集组员的意见来进行完善活动计划,并能按照计划实施开展。 <br>(图为:引水小组制定游戏计划)<br><br> <p class="ql-block">游戏阶段一</p><p class="ql-block">在接通管道引水时,因接口处存在漏水现象。同组的小朋友便接口处尝试利用工具铲沙子试图堵住漏水口,在倒沙子时不小心掉进了管道中,孟钦楷便用手把沙子向外扒。张芯毓见状走到水龙头处说:“我先把水给关住。”又对季忆说:你把那个水都给处理掉(管道中的沙水)返回接口处蹲下观察,起身走向了管道终点巡视后再次返回。并对另一引水组大声说到:你把水关上,不要浪费水!在提示后向正在清理水管中沙子的同伴建议可以使用铲子,孟钦楷表示可以用手。在劝阻无果后便走向了连接处的后方用手在扒动水管周围的沙子,孟钦楷站起来说:你看这都流走了。张芯毓一边把移动水管一边说:这里的高低不一样。季忆发出惊叹声“哇”孟钦楷有些疑惑,季忆接着说:高低是一样的。张芯毓继续铲沙说:我早都找到问题了,同伴间都挥动着铲子一起挖沙、扒沙。</p> <p class="ql-block">张芯毓说:够了够了,你们都挖歪了。就把刚才移开的管子重新放回连接口(孟钦楷连接)在确认后走向了水龙头,说:好了,现在试试。</p><p class="ql-block">(在引水游戏中,孩子们能够通过商议、投票选出自己认可的小组长,且能在制定游戏计划时在倾听他人的基础上发表自己的不同看法。在游戏的过程中发现问题愿意多次调整、尝试新的解决方法,愿意听取同伴的建议并用行动的响应和尝试。在回顾环节,张芯毓提出了管道连接处的地面高低很重要,并表示愿意在第二天的活动中尝试。)</p><p class="ql-block">游戏第二阶段</p><p class="ql-block">张芯毓对孟钦楷说:你先把水开一下,我们把这些脏水运到季忆那里,这样就可以有清清的水,拥有纯净的水了。再次对接口处提出了异议:我就想问,这些沙子堵在这里是什么意思?其他同伴纷纷赶来手持铲子进行清理和调整,孟钦楷蹲下观察了接口发现依然存在漏水现象,便向同伴提出把水关掉的请求。同伴积极响应配合关水,(不同的是这次关水季忆是利用手中的工具来完成的)在关水后孟钦楷再次调整,同伴们似乎并不看好他的这次操作,在一旁直呼:完啦,完啦,瀑布来了!他却不为所动继续调整水管的位置,季忆想要往水管下填沙子,他便配合再次掀起了水管填了一些干沙在水管的下面后不停的按压、调整。张芯毓在水管的终点处用水管冲沙子,走向孟钦楷对他说:孟钦楷,我知道一种原因了,她拿起沙子(干沙)说:细小的这种沙子容易漏,又拍了拍下面的湿沙堆说你看像这种硬沙子可以连接水管,所以我们要用这种的。</p> (图为:幼儿游戏回顾——干湿沙的特性)<br>(在又一次的引水游戏中,同伴间的合作分工更为明确。有人负责调整,有人负责清理,有人负责开关水的工作。但能在同伴有想法想要尝试时大家都给予了信任和帮助,能感受相互合作和信任的小组学习意识。在游戏后张芯毓主动向大家分享了自己的发现,并总结了干沙和湿沙的不同及特点,为游戏的推进提供了一定的支持。)<br> 游戏第三阶段<br>孟钦楷拿起水管架放在找来的支撑物上(玩具车)调整位置后打开水龙头返回仔细观察接口是否存在漏水现象,又走向了第二个和第三个连接处蹲下查看,并将水管中的沙子尝试用手进行清理。走向了另外一个水龙头想清洗双手,在看到有小朋友正在使用时,便询问表示意愿。征得别人的同意后快速清洗双手并返回游戏场地,发现水管连接处出现了漏水现象。他又蹲下进行微调后继续走向下一个接口,发现需要调整材料时及时的把水关掉和同伴想办法解决利用同伴手中的铁盒尝试垫高接口,在完成此动作后观察了水管的内部后期待着去打开了水龙头。<br>(在经过多次的尝试中,孟钦楷引水小组的管道终于在不漏水的情况下缓缓流淌着。每次游戏都是一个新的进阶,从发现地面的高低,再到干沙和湿沙的不同特点,又到利用其他辅助材料进行游戏。在每一次的游戏回顾中让幼儿提出问题,并鼓励其大胆猜想,在不断的尝试中丰富游戏经验,提升幼儿解决问题的能力。)<br> 幼儿行为的分析解读<br>在引水游戏中,孩子们能够按照自己的计划予以实施游戏活动。并能依照《3-6岁儿童发展指引与检核》对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从学习品质发展指引予以分析。<br>1.主动性:可以看到幼儿渴望学习,幼儿在探索关系、材料和想法时表现出好奇心。<br>2.计划性:整个小组成员在努力的按照同一个目标探索解决的方法,并能够参与一个话题的讨论,在倾听他人的基础上发表自己的不同看法。<br>3.计划性:小组成员能够按照商定的意图制定计划并付诸实施,有较长的时间用在实施计划上。<br>4.专注性:对材料非常专注并长时间内持续参与一项感兴趣的活动。<br>教师反思及回应策略<br>《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明确指出:“应当把游戏还给儿童”。在开放、自主的游戏环境中最大限度地支持和满足幼儿通过直接感知、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获取经验的需要,在通过观察能够发现幼儿间的合作,愿意倾听他人的建议并尝试实施。作为活动的组织者和观察者,在发现问题时要及时的予以指导和启发,允许幼儿尝试失败和错误,鼓励他们以积极的态度面对挫折,培养幼儿坚韧不拔的精神。在游戏结束后把握好回顾环节,发现有价值的问题应该面向全体幼儿展开解析和深挖。持续为幼儿创设轻松、适宜的游戏环境,立足幼儿的身心发展需要。让孩子在每一次的游戏中都能有所得,有所悟,有所获!<br>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版权所有!翻用必究</p> <p class="ql-block">文案撰写:冯晓</p><p class="ql-block">活动策划:库尔勒市教育局、教研中心</p><p class="ql-block">排版:zl</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