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部分湖南人祖籍是江西,那本土的湖南居民都到哪去了?

暖水街文化爱好者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转自网络:《快资讯》</h3> 提起湖南,你会想到什么?长沙、解放西、湘菜、臭豆腐、橘子洲头、某网红奶茶、糖油粑粑,或者水灵灵湘妹子,火辣辣性格?<br>这些是现代外省人对湖南很普遍印象,对湖南人自身而言,近代湖南所出的大量名人和敢为天下先的精神才最值得骄傲。 而与湖南毗邻的江西,历史上关系极为紧密,当然这不是因为湖南人和江西人都能吃辣,而是许多湖南人祖籍在江西,因此江西人会被湖南人称“老表”,这是一种表示血缘关系近且带有一定亲昵性的称呼。<br>在湖南民间,流行着一个说法:“江西填湖广”。意思是说,现在两湖地区的很多人口,都是打江西迁入的移民,根据历史地理学家谭其骧先生研究,湖南人口的确大部分来自江西,另外部分则是古楚人后裔,那江西人为什么要迁移到湖南来呢?原来的湖南居民又去哪里了? 要了解这个问题,还得从湖南与江西的“古今对比”说起。按地理划分,江西应该属于华东区,但GDP贡献并不突出,这不代表江西自古以来存在感就不强,恰恰相反,在宋元明尤其是明朝,江西的经济、文化可谓遥遥领先,这块地开发于三国两晋时期,“永嘉南渡”为南方地区带来先进文化与大量人口。<br>公元733年,唐玄宗设了江南西道,这是江西成为省级区域的开端,江西人文地理之盛主要表现在受教育人群多,这一点看历史数据就能看出来,比如明朝90位状元,湖南籍只有一位,江西籍却有多达18位,江西明代进士数量为2778,仅次于浙江的3204位,唐宋八大家中,江西也占了3位; 明朝书院,江西有287家,湖广地区占地面积更大却只有171家,元代江西书院94家,宋代江西书院224家,三朝都居于数量榜首,可见江西当时文化的盛况,所谓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江西的文化繁荣是因为古代属于农耕社会,作为“产粮大户”的江西,天然地理优势,加上海外贸易水路交通辅助,造就了宝地。<br>直到清末时期,时局变化,江西的光彩才逐渐黯淡下去,湖南却异军突起。可以说古代的湖南与现代的江西近似,近代的湖南又与古代的江西有相似。明朝建立前,朱元璋和陈友谅鄱阳湖水战,号称“杀尽江南百万兵”,这当然夸张,但元末明初的战乱确实让湖南人口大损。 比如元末彭莹玉起兵,就让当时的长沙府也就是潭州原居民遭了殃,几乎覆灭,支持陈友谅的湖南浏阳人,也因为朱元璋的胜利遭劫,据史料载1396年时湖南人口仅192万,湖南湘潭地方志也有写道:<br>“历朝鼎革,荼毒生灵,惟元明之际为惨,湘潭土著仅存数户,后之人多自豫章来。”<br>另外,宋金时期的战争,潭州(今湖南长株潭一带)受害又损失了不少人口,所以宋元至明初,战争是湖南原居民人口下降的一个重要因素,相比之下,十分适合躲避战乱又经济繁荣的江西人口在明初约有898万,朱元璋1368年建立明朝后便开始着手移民填湖广,江西人于是往西边迁移。 据现代学者研究,现代湖南人中少部分是原土著后裔,大部分人祖先是从外省迁入,其中以江西为最多,安徽次之,明洪武年间,湖南278.7万在籍人口,居然有73.1万是从元末明初外省迁移来的,以洪武二十六年(1393年)为例,湖南的移民总人口江西移民占74%,据了解,两湖人中有60%到70%是江西人后代。<br>经过移民,湖南境内尤其是中部填充了大量江西人口,民间俗语说“扯来江西填湖南”,是明初的真实历史,所以湖南人会对江西人都一种血缘亲切感,近代湖南的崛起除了湘军起作用,还因为在古代江西人迁入给湖南带来更多的读书种子,文化与古楚悍勇民风结合造就了近代湖南人才井喷。 而历史上依靠水路的江西却在近代铁路交通(如粤汉铁路便避开江西从湖南穿过)发展滞后迅速衰落,对比湖南的逆袭,未免让人有些遗憾。其实,湖南和江西数百年来关系都十分亲近,所以互称“老表”,不足为奇,非要对比,这二省自古以来便各有春秋,江西在近代只是受制于耕读传家的传统,和交通的落后,否则今日之江西,也会如近代之湖南一样神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