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咱们在狮子关</p><p class="ql-block" deep="11">狮子关景区由亮洞(大天坑)、狮子关电站、洪家河库区组成。洪家河属清江水系忠建河(亦称中间河)支流,河水在流经狮子关集镇之前便"钻"入地下成为"暗河",并在地下潜流数百米后再流出地面。后宣恩县政府找到了水流钻进地下的地方,"堵洞成库",兴建狮子关水电站,形成如今一坝二库(洪家河、亮洞)的奇迹。<br data-filtered="filtered"><br data-filtered="filtered">距狮子关居民点向南100米处亮洞昔为一天坑,洪家河之水进洞伏流1300米注入形成,水深169米,周长1500米,形如一圆形大湖,如一块明镜般镶嵌在这群山之中。水面距山顶150米,皆为刀削绝壁,观者不敢久视。发电引水隧洞闸门就在天坑西侧。<br data-filtered="filtered"><br data-filtered="filtered">作为世界首例洞穴筑坝的狮子关电站,发电厂房矗立于亮洞口100余米处。其装机2台1万千瓦,总库容1.41亿立方米。与其他水库不同的是,大坝筑于地下,坝长12米、坝高142.5米,形成180.88米的高水位,建隧洞引水发电,创造出五个世界之最,即世界上最大的堵头;一座大坝形成两座水库;堵洞成库形成高水头;世界上最高瘦的大坝(坝高190米,腰径只16米);库容量最大,堪称世界奇迹。此外,亮洞绝壁如削,洞上有轻柔纤细高达百米的狮子关"线瀑",朝东晚西,随温变化,十分壮观,堪称绝奇。<br data-filtered="filtered"></p> <p class="ql-block">莲莲生花</p> 哪里都是晴天 菲菲棉袄 跃跃欲试 廊桥遗梦 猛回头 萍栏而视 我在拍廊桥 廊桥遗梦来了 网红打卡点 像不像两姐妹 三姐妹来了 走去狮子关电站坐电瓶车 在狮子口,看到后面狮子没有? 廊桥一缕 意气风发 蜂拥而来 嘎嘎作响 <p class="ql-block">网红狮子关</p> 看看冲浪 狮子关全程坐电瓶车游览,停车点较少 峡谷很荫凉,很舒服 <p class="ql-block">汽车冲浪</p> <p class="ql-block">极爽体验,我湿完了</p> 廊桥一梦 上海滩大哥来了 <p class="ql-block">更改行程,去了心心念念的原生态土家吊脚楼彭家寨</p> 彭家寨坐落在湖北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武陵山北麓的彭家寨。全寨50多户近300口人,均系土家族。彭家寨山清水秀,人杰地灵,古色古香,如同一颗璀璨的明珠,闪烁在宣恩县西南边陲。 相传,很久以前,一对年轻夫妇为完成先辈的遗愿,不惜长途跋涉,寻访先人旧址。那是一个春暖花开的季节,他们来到武陵山北麓,突然间一条大河挡住去路,无法前行。只见河对岸,两山对峙,其间,小溪流淌,似彩链与大河相连。左山桃花盛开,五彩缤纷,形同"金字塔",谓桃花山;右山嘉木立,美竹露,奇石显,状如"观音座莲",曰观音山。眼前美境宛若世外桃源,造物主的鬼斧神工令这对夫妇幡然醒悟,"这不正是我们要找的先人旧址吗!"<br><br>然而,眼前河水湍急,夫妇因无法过河而黯然神伤。焦急万分之中,忽见一道闪电划破长空,河中徐徐升起团团云雾,雾霭之中一座小木桥时隐时现,夫妇携手在飘飘欲仙之中渡桥过河……<br><br>据说,这对夫妇就是彭家寨彭姓土家族的祖先彭怀伞及其妻杨氏。从此,他们在这里男耕女织,繁衍生息,创造着彭家寨的历史。迄今,彭家寨还流传着这样一首古老而动听的歌谣:"观音座莲金字塔,怀藏四龙装待发,十八罗汉二面站,人杰地灵天造化"。 彭家寨的远古神话为之披上了神秘的面纱,也因此而得名。<br><br>彭家寨山川秀美,地形奇特。该寨居于"观音座莲"之右,观音山之下。东面以一条叫"叉几沟"为界,沟上架有一座百年历史的凉亭桥,该地故称凉桥。寨前龙潭河穿村而过,河上架有40余米长的铁索桥将寨子与外界相连,"十八罗汉"恰似观音大士的守护神;寨后山峦起伏,奇峰秀美,修竹婆娑;沿龙潭河而上有狮子岩、水鸿庙相映衬;顺流而下紧邻汪家寨有"二龙戏球"之美称。其地形特征含形辅势,蔚为壮观。 彭家寨风光旖旎,绚丽多彩。身临其境随处可见绿草如茵,林木葱郁,修竹含翠,群芳争妍。村前田园阡陌,稻浪起伏,不时传来民俗小调,农耕山歌,清风送爽,空谷传响;河间、小溪中,土家女郎挑水洗衣,儿童往来嬉戏;山上,羊儿悠闲吃着青草;田间,鸭鹅觅食不时争抢,一派田园风情,人世仙居,极富韵味。 彭家寨是武陵山区土家聚落的典型选址,以其完美而集中的吊脚楼群而享誉中外。吊脚楼这一古老的建筑形式,旧称"干栏"、"阁栏"、"廊栏……",自古流行于百越族群地域。武陵山区山多田少,民居择地,为了适应山坡地形,吊脚楼形式成为首选。彭氏家族迁徙沙道,看中此地,然尽是坡地,建房不得不以吊脚之高低来适应地形之变化,时光推移,经几代人的创造建设,终形成今日集土家吊脚楼形体美、空间美、层次美、轮廓之美的吊脚楼群。 萍姐坐得这把凳子也是愈百年风雨了 我在土家吊脚楼 我给生活比个耶 中国古建筑专家,华中科技大学教授张良臬先生,在考察恩施州古建筑后撰文:"要挑选湖北省吊脚楼群的'头号种子选手',准定该宣恩彭家寨出马"。并以歌咏赞叹:"未了武陵今世缘,贫年策杖觅桃源,人间幸有彭家寨,楼阁峥嵘住地仙"。 彭家寨的老寿星,94岁高龄,思维敏捷,谈吐清晰,动作协调,独特养生方法,常年喝冰水! 坐着老人家的凳子添点福 榫卯结构的吊脚楼 94岁老人家还能卖点特产,这是拿着人家的道具摆拍了 行摄吊脚楼 我在柚子树下 看不出这位土家寨歌星年龄吧,64岁了,一口好牙,乐观开朗,腰板笔直,恰逢彭家寨正在拍电影,歌星不敢大声唱歌,寨子里的人普遍长寿! 土家族老板娘来了 准备买土特产吗? 独坐吊脚楼 土家小背篓 老板娘,来两斤干豆角 小背篓晃悠悠 刚刚准备下地干活 这个妹子独爱南瓜与腊肉 安静之美 凭栏而立,等人归 又见剪刀 这片寨子都是我的 步步深情 烟火气 知性 步履深情 楼阁四美 我在凭栏望 开门见山 记录这一瞬间 二月春风似剪刀 有人干坏事,里面拍电影,不让我们进寨门,咱们要敲门 行走在土家吊脚楼 回眸一笑 瞄着你 过客还是遗忘? 生活的清晰 有个妹子又发现了肉肉 这下舍不得了,就这块了,我要买回家 哈哈,就它了,我要带回去 先看一下,闻一下 土家腊肉 正在挑腊肉 果然满载而归 甜蜜就在心头 人品爆发,走完就下暴雨了 雨中彭家寨,别有一番韵味 发现原生态的吊脚楼,雨后如此美 美得窒息,人生归路 回到童年,某位莲姐还在吩咐我别忘记拿腊肉 发现一群研学队伍 古风犹存,一切都是如此闲适自然 历史的传奇隐藏着彭家寨的神秘,古朴的吊脚楼群展示着土家人的智慧,悠扬的地方歌谣倾诉着彭家寨的心声。在"建设恩施州土(家)苗风情园"的昭示下,彭家寨已列入民族文化保护村。 寨里坐落着一片拥有200多年历史的土家族吊脚楼群,因其年代久远且保存完好,被列入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全寨居住着50多户近300口人,他们依山傍水,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多年来少受外界打扰。古老的石板路和土家古寨、原汁原味的土家生活,让彭家寨散发着迷人的独特韵味。 彭家寨多是彭姓人家,传说先人清末年间伐木建房,同姓成寨。我们走进屋场,家家主人热情好客,他们有的在池边浣衣,有的在晒谷打场,老人们在场坝边带着儿孙抚狗弄猫,悠闲慈祥,他们对客人说起他们的寨子,说起丰收的年景,我们放眼望去,吊脚楼房梁上整排整排挂满了金灿灿的包谷托,门窗边晾着成串的红艳艳的辣椒,场坝里晒着黄橙橙的稻谷,庭院里柑桔树上,累累果实压弯了枝头,彭家寨迎来了又一个丰收的好年成。 真正的家园 如此美妙,可惜彭家寨要面临开发成景区了 老板娘,干豆角怎么卖? 我用的CR2格式拍得照片,让我紧张了好一会,原图其实是很清晰的,我不想错过美的瞬间! 彭家寨周围群山起伏,植被丰茂,山里林间竹木间杂,加之气候适宜,即使四季更迭,漫山遍野也是青枝绿叶,郁郁葱葱,四季长绿,山间溪涧,泉水长流,寨前小河,河水清澈见底,走在山里林间,喝一口山泉满嘴甘甜,吸一口空气也是甜丝丝的。寨子里的人们,一个个人也是面膛红润,体格健壮,连耄耋老人,也精神矍铄,不弯腰驼背。他们从勤劳朴实的生活中,真实地感受到了人和自然和谐相处的好处。彭家寨是一个美丽的地方,土家特色保留较完好的,如今尚具一定规模的吊脚楼群现已不多见了,加上匹配的山水地理环境,彭家寨具备着开发生态旅游的上好条件。 来到了鹤峰,下菜园择菜了 摘了辣椒,呵呵自己不吃,说给我的 我摘了西红柿,等下生吃啊 满满的收获,我们住在容美镇,乡村风里面 收获不少啊 苦瓜很苦 我有点懵了,摘什么好了 又看到了丝瓜,惠莲同志对瓜类由衷的热爱 看这夫妻回归田园了 乡村真的很舒服,不信你问萍姐 来杯“硒”施茶吧,背景是楚天绝壁 来到了咱们家,彭家寨!像诗一样的地方,如此的桃源梦境,妙不可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