泛黄的小人书

❄️

<h3>小人书,又叫连环画,一幅图,配几十个字,薄薄的几十页,就将一个故事讲得活灵活现。<br>小人书,是上世纪五十到八十年代的主要儿童读物,是文学和绘画完美结合后产生的新艺术形式。对于60、70、80后这是自己童年珍贵的记忆。作为90后,小人书在哥哥、姐姐那里有看到过,但自己周围的书店、地摊等,都不在售卖小人书。可以说,随着电视机的大力普及,大众消费娱乐方式改变,小人书作为娱乐手段,也就退出了历史舞台。<br><br>小人书中有许多经典,中年人差不多都看过。下面说说这些经典小人书,这些小人书七八十年代火遍街,里面人物熟透了,国人尽皆。</h3> <h3>《哪吒闹海》这本小人书也是经典之作,里面有几页至今还记得,李靖把哪吒从肉球里劈出来,哪吒抽龙筋……这小孩太能打了,当时佩服得不行。</h3> <h3>这本小人书有许多版本,1956年版的叫《大闹天宫》,后来又有《西游记》,说的都是孙悟空大闹天宫的故事。这个故事太熟了,就不用在这里讲了。那时候小人书虽然便宜,一毛多钱两毛钱一本,可对一般家庭来说,小人书还是奢侈品,要想看得去借,借完了就在课上偷着看,没少挨老师黑板擦,要是藏不好还得被没收。因为这本小人书发行量比较大,中年人差不多小时候都看过,很经典。</h3> <h3>《武松打虎》这本小人书大多数中年人也看过,说的是武松在景阳岗打虎的故事,当时,我是攒了好长时间的钱买的,小朋友们都来借。这是成套的,就剩下这三本了,不知道谁借走了,到现在也不还给我😀 </h3> <h3>物美价廉的精神食粮<br><br>小人书是在图书插图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连环画。在20世纪初开启的新文化运动中,图文并茂的小人书承担了文化启蒙的任务。《水浒》《西游记》等古典文学名著都有连环画,不仅孩子们爱看,就是大人也很喜欢。</h3> <h3>“红色故事主题,书写的是一段历史,传承的是一种精神。”“小人书”里有宝贵的精神财富,特别有教育意义的“小人书”一定要传承下去。</h3> <h3>“从50年代到80年代,‘小人书’非常普及也很受欢迎,古典故事、抗战故事、英雄人物等各类题材都有,画作的类型也很丰富,钢笔画、水墨画、国画、炭笔画、木刻、油画等多种多样。”后来开始琢磨连环画的笔触、细节,自己会跟着学画,“小人书”也是我的美学启蒙读物。</h3> <h3>伟人名人也爱看小人书<br><br>不仅是普通人,伟人也爱看小人书。1960年前后,毛泽东曾把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新出版的《三国演义》连环画一套(共60本)放在写字台上,不时翻阅。有一天,卫士请他吃饭,他正靠在床上看这套小人书。卫士问:“主席,您还迷小人书啊?”毛泽东回答道:“小人书不简单呐,言简意赅。就那么几句话,多少大事多少人物就交代出来了,道理一目了然。”</h3> <h3>只要留意一下,就会发现这样生动的场面。星期天,一个家庭里本来说呀唱呀,忽然静了下来。原来有几本连环画开始传着看。这里的读者,有饱经革命风霜的爷爷,有在机关工作的父亲,有在学校教书的妈妈,有在中学读书的姐姐,也有上托儿站的小娃娃。<br><br>在农村里,这种场景也不少见:几本小人书到了社员家里,你看吧,炕桌上,油灯旁,黑压压的脑袋围成一个圈,看到妙处还要讨论讨论,有说有笑。</h3> <h3>人们爱看小人书,可不光是为了消遣娱乐,还因为能在轻松愉快的阅读中得到知识和受到教育。</h3> <h3>典藏回忆,曾是几乎人手一册的“国人必读”。 曾在浩瀚历史中辉煌过的那些“小人书。早已成为部分人遥远的记忆。看着这些熟悉的封面,那些充盈了整个童年的,激动人心的传奇故事一幕幕又重现在眼前……<br><br></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