刷新观念迎高考 重新定义再出发

繁花🌸

<h3 style="text-align: left;"> 7月15日,我们全体语文组成员开赴美丽的雪野湖畔,进行了为期五天的“新高考背景下的学科教学创新研讨班”培训。这五天,是充实的五天,各路专家的精彩演讲,给囿于教学一亩三分地的我们打开了一扇异彩纷呈的窗户;这五天,是美好的五天,波光粼粼的雪野湖畔留下了我们徜徉流连的脚步;这五天,是收获的五天,笔记和手机中的照片记录着那些惊喜、反思和感悟。</h3> 古语云“君子之学必日新,日新者日进也,不日新者必日退,未有不进而不退者”。的确,不学习不进步实际上就是一种退步。感谢学校提供的这个宝贵的机会,在美丽的雪野湖畔,优美的风景放松身心,精心准备的专家讲座让我们获益良多,为我们提高自己打开了一扇窗。<br> 经过这次的培训,使我们对高中语文教学有了一些新的认识。同时,我们也深深感受到新高考对语文教师有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必须不断学习,优化知识结构,改进教学方式,提升教学能力,才能应对新高考的挑战,才能帮助学生在高考中有更多的胜算。 山东女子学院的王教授对高考题的研究非常透彻,让我更深刻的思考自己的教学模式与高考之间的联系。他指出:语文教育的核心价值就是快快乐乐教语文,关注时代,关注生活,关注社会,关注热点,然后面对必备知识老老实实教语文。王教授分别从“综合性:引导知识的整合与建构”“应用性:创设情境,“做中学”过程性评价”“创新性:更多的开放性、思辨性、培养高阶思维”等五个方面梳理了他的研究成果,深入浅出、非常全面,这也给我们指出了研究方向——高考真题。只有深入研究高考题,才能引明确命题趋势和引领教学思维、学习思维。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让我受益最深的是山东省实验中学李丽老师的语文教学改革实践的分享。它启发我重新定义一堂好的语文课。 李丽老师告诉我们:语文课可以是诗意沉浸的,也可以是思维激荡的;语文课可以是一次课本剧展演,也可以是一次辩论会、读书报告会,可谓“淡妆浓抹总相宜”。正如苏联教育家赞可夫说:“教学中一旦触及到学生的情感意识领域,触及到学生的精神需要,就能发挥高度有效的作用。”这就是最好的语文课的样子。<br> 在语文教学变革中,我们要以“课标”为蓝图,建构新型的语文课堂形式,亦要守住语文的初心,贴着文本走,给学生以生命的诗意和思考的尊严。这与新课标、新高考强调核心素养和学生发展也是一致的。 聆听了张明老师对山东高考试题的讲解,深刻了解了高考改革如何体现一核四层四翼,分析命题者的意图,新高考带来的新变化。为了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助推学生全面发展和落实“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起到了很好的引领作用。学校尽可能的提供学生多元语文课程的选择,就必然需要语文教师的积极作为。 七月的雪野湖畔,山水相映,气象万千。参加此次山东省智慧教育研究院组织的培训会,使我们对新课标、新高考改革有了更加系统的认识。<div> 时代的风向标已变,我们不能裹足不前。教学不是重复的活动,它需要我们不断打破、创造、丰富,总之,这次培训学习是一次及时的充电,对我们也是一个很好的鞭策:一直在路上,成就更好的自己和学生!</div>

高考

语文

五天

教学

学生

我们

雪野

语文课

湖畔

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