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一</p><p class="ql-block"> 那瀑布,从高处向我们迎面扑来,似帘,似透明的塑料薄膜,铺展在杏花三月,濡润了烟雨中的杏花和桃花;池中游鱼兴奋了,也纷纷跃出水面。瀑布兴高采烈,訇然有声……</p><p class="ql-block"> 梦里曾来过,书本里曾读过,春天的杏花村,如梦若幻;可我真的见到杏花村时,才相信江南池州秀山门外的杏花村比梦还要美。“郡楼高出秀山门,古迹今时不可论。杜牧当年有名句,“独唱城外杏花村”。</p><p class="ql-block"> 雨酥酥地凉,心丝丝地爽,一路的疲惫都化解了,消融了,都融入这三月的烟雨,这三月的微风,还有池州人的这片盛情之中。</p><p class="ql-block"> 春天,竟是如此感性的动词……</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二</p><p class="ql-block"> 李白老了,“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秋浦歌十七首》)天宝十二年,大诗人李白来了。这是他和杜甫分手,又在漫游中度过的十年。这时,他的夫人许氏离开了人间,两个孩子——女儿平阳和儿子伯禽安排在齐鲁居住。李白在那个大唐历史深处的春夜里,忽然想到“一朝去京国,十载客梁园。”流离、丧妻、别愁,让他身心交瘁。因此,他想到了江南,一看到宽阔舒缓的秋浦河,李白的心就豁然开朗,“水如一匹练,此地即平天。耐可乘明月,看花上酒船。”(《秋浦歌十七首》)</p><p class="ql-block"> 他那颠沛流离中的一怀愁绪,都被这河水、这风景、这片月、还有那船上的杏花酒,消融了,沉醉了,化解为一片虚空。秋浦河之美,美在原始,美在宁静,美在自然的原始触发和给予,一石一木一竹一田园的和谐,以水之清,山之韵,唤得李白的飘飘欲仙。诗人醒来,河水仍在汩汩的流淌,他打了一个饱嗝,伸了伸懒腰,蓦地看到了一团冶炼的烈火,李白张口就吟出“炉火照天地,红星乱紫烟。赧朗明月夜,歌曲动寒川。”那个被炉火映红了脸庞的汉子,坦胸赤膊,肌肉健美,动作是那样的刚劲。李白感动了,他用“赧朗”形容他,尽管那汉子的名字我们不得而知,可我们记住了他的形象,他永远活在李白的诗歌里……</p><p class="ql-block"> 李白仙风道骨,狂放不羁。他行,是诗;坐,亦是诗;打个喷嚏还是诗。就是因为,他是李白,是诗仙。所以只有他才有“白发三千丈”,也只有他写下的十七首诗歌,能在秋浦河上流传千载……</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三</p><p class="ql-block"> 春雨潇潇,缠缠绵绵,在墨青的雨意中,池州刺史杜牧来了。</p><p class="ql-block"> 杜牧似乎总是和春天有缘,也总是和毁誉相伴,但不管是哪一种,都是那么诗意,那么有故事。晚唐的那个春天,崔郾来到东都洛阳任主考官,太傅博士吴武陵骑着毛驴来找他。吴武陵朗诵《阿房宫赋》给崔郾听,崔郾被这雄文丽句惊呆了。问:这是何人手笔?吴武陵答曰:考生杜牧。接着他说,这么有才的人,你要给他点状元。崔郾答曰:不行。吴说,那就进士及第?这真是强人所难!没想到,崔郾点头同意了。他转身与人去饮酒,友人问,这吴老头来干嘛?崔郾说,为杜牧说情来了。友人说,杜牧确为大才,但……崔郾说,我已答应,不好改变。这崔侍郎是否舞弊且不说,但杜牧在大和二年(828)真的中了进士。皇榜公布后,杜牧写道:“东都放榜未花开,三十三人走马回。秦地少年多酿酒,却将春色入关来。”</p><p class="ql-block"> 同样还是春天,杜牧在宣州当幕僚,他去湖州刺史崔君素那游玩,崔刺史盛情,为他举行了竞渡活动。那天,观者潮涌。只见一村妇领着一个女孩,姿色娇媚,楚楚动人,让杜牧砰然心动!请她们母女上船,杜牧表达娶那女孩为妻之意,老妇将信将疑。杜牧说:若十年后我不能当湖州太守,就按你们的意思嫁人吧。杜牧给了聘礼,别后,一直思慕绵绵。后来他出任黄州、池州和睦州刺史。等到好友周墀出任宰相,他多次写信请求出任湖州刺史。大中三年,杜牧已是四十一岁,几经周折,终于找到当年的村妇。此时距约定已过去了十四年。那女孩已婚,是三个孩子的母亲了。杜牧为此伤心不已,他写下这样一首诗:“自是寻春去较迟,往年曾见未开时。如今风摆花狼藉,绿叶成阴子满枝。”</p><p class="ql-block"> 这些历史的轶闻趣事,已难究真假了,我们且当茶余酒后的谈资吧。</p><p class="ql-block"> 诗人是浪漫多情的,但诗人也是唯一可以让一个地方的春天,永存于人们的记忆中的。会昌四年(844),杜牧在池州当刺史,踏着浅浅的青草,目睹酽酽的春光,杏花谢了,桃红了,梨花开了,椿树芽红了,一片儿,一线儿,一晕儿,残花飘落,绿叶伸展,那细雨突然又下了。杜牧是与诗人,与小妾,或是官人在郊游?还是隅隅独行?反正肚饥肠鸣,酒瘾发作了,此时正遇那放牛的牧童,于是杜牧就写下了那首传诵千古的《清明》诗:“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p><p class="ql-block"> 杜牧在杏花村,喝得摇摇晃晃地走了,走入唐诗,走入那些轶闻趣事,走入历史,可那纷纷细雨没走,年年都下,下出雨意的江南池州,下出无边的诗意……</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四</p><p class="ql-block"> 烟雨迷蒙,让天地一片墨青,而历史的韵与这眼前的细雨,竟是如此的交融,如此的扣人心弦。沿诗画长廊前行,隐没于岁月中的车马之声,吟诗唱和之声,在李白、杜荀鹤、罗隐、杜牧、王禹偁、林逋、范仲淹、梅尧臣、王安石、郭祥正、苏辙、岳飞、陆游、范成大、杨万里、文天祥……这些骚人墨客的诗章里,竟是那样的引人入彀。廊外细雨纷飞,在池水中圈圈点点,圈点什么呢?是批注古往今来最美的佳句么?</p><p class="ql-block"> 静下心来,睃巡这园林里的美景,借了历史和这柔柔的雨韵,就觉着,每一步、每一棵树、每一幢古宅和每一条弯延的小径,都更有内涵,也更有人情味了。</p><p class="ql-block"> 一曲黄梅戏《谁料皇榜中状元》传来,在这古意深深的楼台,在这杏花烟雨中,还有这些满怀欣喜的游客中,感觉是那么柔,那么美,那么有滋有味,不知不觉竟有那么一种情感随之漫升上来,让你渐入佳境了。雨中听戏,演员演得很投入;看戏的,被雨淋得很狼狈。我们只好走了,走入那曲径通幽处,走入那平平仄仄的杏花诗雨……</p><p class="ql-block"> 举目遥望,湖水墨青一片,那几只野鸭悠然地游弋着,岸边曲径回环,透过那亭、那酒坊、那竹林,远眺杏花村外淡墨般矗立的现代化楼宇,感觉那是池州人用敏锐神思和巧夺天工的创造,将历史与今天天衣无缝地焊接,是思维和诗歌的升华与升腾。</p><p class="ql-block"> 雨,小些了;风,是那么轻柔,让我有洗心灌耳之快慰……</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