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老妈喜欢看我的文章,并引以为豪,不管写得好不好,我想这就是包容,这世上也只有父母能对子女无限度地包容,就算全世界的人都不喜欢我,父母也是我最结实的依靠和支撑。看完总是说:小小年纪,什么都知道,还都记得。小时候让你受苦了,帮了家里不少忙。隔着手机屏幕,我明显感觉她的声音又哽咽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怎么会呢,我赶紧接过话题,故作轻松,现在的孩子想有这样的经历还难呢,我觉得以前那不算是吃苦,受点累反倒是人生一笔巨大的财富,取之不尽 用之不竭。这样说着,老妈连声说是,开心地笑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回忆童年,趣事多多,糗事也好多。每每回想起往事,总是嘴角上扬,不自觉地傻笑。</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40多年前的家乡没有煤气,做饭都是用木柴,一把柴烧的时间不太长,所以需要专人一把接一把地添柴,这活归我,母亲在灶前掌勺,无事还好,我能安心烧火,可要是屋外响起口号声,我就沉不住气了,放下柴火就要走,母亲只得放我走,留下她一个人既烧火来又掌勺,又会忙得不亦乐乎。70年代初,一些国家的政策什么的都是通过广播、游行来完成的,由老师或者高年级的师哥师姐领头,老师喊一句我们喊一句,围着村子,经过一家又一家,把方针政策传达到每家每户,那一刻,脸上写满了自豪。</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那时候我们写的文章都是一个套路的,我们现在叫它为“八股文”,开头写“形势一片大好”,中间写点实质性的内容,最后是表决心。当前什么形势、形势怎么个好法,我们小孩子不懂,就去大队干部家借报纸,写的人多,不能都借,就去抄,一段一段地抄,态度又端正、又虔诚。</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span class="ql-cursor"></span> 76年毛主席逝世,我上三年级。记得当时老师把我们全校学生都集中到操场上(确切地说是农会的天井,当时三年级是在农会上的),列队默哀三分钟,我脸上写满疑惑怎么也不明白:怎么毛主席也会逝世,我们可是天天喊着“毛主席万岁!万岁!万万岁!”的口号长大的,我不知道毛主席逝世对我们来说意味着什么。周围的老百姓一个个哭得稀里哗啦,说“没有了毛主席,以后的日子该怎么过”,这个画面还历历在目。感叹那个时候人心之齐、觉悟之高。</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小孩子精力旺盛,浑身有使不完的劲,而且都喜欢凑热闹,我也不例外,不管什么事。要是听说谁家有人去世了,会不顾一切地跑去看看,没有唏嘘没有悲痛,不知道死亡是怎么回事。</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老家池塘多,每年的夏天,小伙伴都会下河游泳,大人忙于农活又疏于管理,淹死人的事时有发生。至今还记得上村的一个小男孩淹死的事,不知他的父母当时是怎么熬过来的,现在怎么样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这些童年糗事尴尬也好、违和也罢,已然成为我童年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时时想起,仍觉美好。 如果要用一种颜色来形容童年的话,那一定是阳光下最美的颜色,是人人心中最美的颜色。如果时光能够倒流,我愿意永远定位在童年!</span></p> <p class="ql-block">图片来自网络,鸣谢!</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