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三</p><p class="ql-block">离开泸沽湖畔转进住宿的宾馆已是黄昏时分,西沉的落日于天际边披着一垠晚霞,映照在湖面上,满目丹红,在高原的晚风里,滚起了一波波血色的浪漫,远远望去,像极了如山风摇荡起的一浪浪映山红。</p><p class="ql-block">夜幕低垂,一路上于路边一侧,隐约能见到星星点点如渔火般的屋舍灯焰,暗昏疏影于夜幕中。而苍黑的湖面却似是涵入了漫天星辰,晶烁的星宇于涛涛浪涌间,或顷疑穹天星海竟凡堕入了高原神湖。</p><p class="ql-block">清晨,我收拢座落于仅距湖边不过几十米远的民宿房间的落地窗帘,只见一树树正沐浴着旭光、窈窕于湖岸吐绿的柳枝,恰垂颈羞月,似惊艳晨阳宛为湖面敷上了一抹柔和的金色面膜,一湖漫烂的金黄涟漪,在晨旦时苏醒,连连闪眨着春风姱美般的晶光。</p><p class="ql-block">浩渺的湖面上,远远传音渐近的天籁春歌声,随着一叶扁舟悠逸而来。在这幽谧、神奥、畅怀的时空里,旭日,清风,碧柳,金漪,恋歌,横舟,组成了一幅艳美的高原春湖画卷。</p><p class="ql-block">一方水土滋养一方人。在泸沽湖畔周边散落着一屋屋的摩梭人家,他们祖祖辈辈祈依湖边的格姆神山护佑,啜饮清洌的湖水滋润着世世代代的亲人。他们虽没有自己的文字,但他们却时常动情地唱起追求幸福的恋歌;他们地处交通不便的高原,但他们笃信守护好这一方净土圣湖,就一定会生生不息地代代传承。当方兴未艾的旅游文化融进原本闭塞的村落,当蓬勃旺盛的旅游经济涌入原本贫匮的人家,一直似乎被滞留在贫困路上的西陲摩梭人家也步上了富裕的快车道。在猪槽船上,操作桨桡的摩梭姑娘就曾幸福地对我说,他们每天轮换进湖摇船,一天走个三趟就能挣到100元钱;而且为了保护好这方世代依存的母亲河,村寨严格规定了禁止污染湖水,从食、用、到排放的各项管理措施;每户人家还都会安排为旅游团队参加接待、演出、餐饮和商贸的派工。摩梭姑娘满足地说:我们现在做梦都在笑呢……</p><p class="ql-block">摩梭人家是一个很奇特的部落。说他奇特是因为他是一个一直未被识别的民族,在56个民族里并没有他的座次;说他奇特,是因为在当今高度发达的文明时代,摩梭人家仍保留着“男不娶女不嫁”这一最为古老的母系氏族体制和“走婚”习俗,让历史上“女儿国”的传说真实地沿留至今。因此摩梭人家里的所有家庭成员终生都与母亲同住,没有主流社会的婚姻与家庭,女女男男在夫妻生活状态中平等自在交往,虽无登记领证的法律约束,但也绝非是有些人以为的群婚、乱性,或随意又浪漫的那种男女相处关系。</p><p class="ql-block">曾有一部名为《三个摩梭女子的故事》的记录片,透过老中青三代摩梭女子的生活,真实地呈现出了一部母系摩梭文化的独特风情。自古以来,摩梭人家没有结婚组建新家庭的概念,家庭的年轻女子不会出嫁,终生和母亲一起生活。每户人家里尚未长成的儿童过去都是以麻布长衫蔽身,只有在已满十三岁时的少年才能视为成人,女行“成丁穿裙礼”,男行“成丁穿裤礼”。家人也会在这时给成年的女儿搭建木楼,举凡她迁入居住的二楼即名“花楼”,家里的男性是不能上去的。也只有在行过了这样的成丁礼,而且还要在年满十六岁后,才有资格开始相亲“走婚”。</p><p class="ql-block">在每年农历7月25日的摩梭朝山节时,即是一年一度相亲的重要时刻。当一对男女在夜色之中的“锅庄”舞上相互中意,暗许情缘之后,阿哥就会乘着如水的月色,踏过走婚桥,至阿妹已打开自己居住的“花楼”房间窗户下面,留下自己的一把刀柄上挂着的一顶黑色礼帽,用以表明这栋花楼里今夜已名花有主的信息后,再爬窗进入阿妹房间与之相会。在走婚初期,与阿妹相会的小伙子是不能让阿妹家人看见自己的,他因此都是在傍晚从外开的窗户爬进姑娘的闺房,再在凌晨时悄悄离开。待到走婚已有一段时间,双方关系趋于稳定后,男方才可不用爬窗,而大方地进出女方的家了。</p><p class="ql-block">姑娘来年有了孩子,姑娘的母亲会在孩子出生满月之时,约请孩子的父亲来吃满月酒,并确认其父子关系。在遇年节之时,所生子女也会去男家拜见父亲,但其父亲却不会供养和管教自己的子女,相反他会供养和管教自己姊妹所生子女,其与外甥的关系比自己亲生子女还要亲,故而摩梭人有“知父不亲父,舅舅胜亲父”的缘情。孩子在母家也不归属其生母一人,而是全家族的子女,孩子要依年龄大小称谓家族所有女性长辈为“大妈”、“二妈”、“三妈”;家庭不同女性所生子女都是至亲兄弟姐妹,而一无我们所称谓的表兄弟、表姐妹关系。</p><p class="ql-block">在泸沽湖畔永宁坝子的阿陆古村落里,是一栋栋排列并不规则的木楞房屋,其建筑结构一般为四合院形式。院内房屋都建有祖母屋、经堂和设有成年女子居室花房的楼屋。院落里的核心建筑是“祖母屋”,即是我们称之为的客厅,专用以家中祖母起居、接待、议事、祭祀和炊事等家庭活动的中心,它是传统摩梭文化中母权体制最为集中的体现。而且设在祖母屋间火塘里的炉火不能熄灭,以寓意生生不息;屋中两根顶梁柱在建筑时,必须是从砍伐的一根大树上断开的,上面一截为左柱,下面一截为右柱,寓意像一棵大树一样缺一不可的家庭团结。</p><p class="ql-block">由于世代摩梭人家都生活在极度封闭且贫寒的边陲地区,自古就依靠组建的马帮从茶马古道上驼运生活物资,这成为了摩梭男人们的重要职责。也正是世代马帮男儿们不屈不挠的奋争意志和坚韧的毅力与卓越的智慧,也正是世代摩梭女人们因走婚习俗而独立自主,任劳任怨地耕种纺织,笃信劳动创造生活,才延续成就了一代代摩梭人家从绝地中求生,从苦寒中奋起,并随着时代变迁后的不断发展,终于从艰难的跋涉中走到了如今扬眉吐气、幸福生活的美好时光……</p><p class="ql-block">黄昏时候,我走在永宁坝子中心的乡道上,看见有几位祖母级的老太正泰然地坐在路旁的木楞屋前,着一身洁净的宽松乡服,不矜而庄地静静看着走过的一拨拨兴致勃勃的男女游客。此时这几位饱经沧桑岁月的“女儿国”祖母,她们应该是在心底里默默地感慨:那孤居一隅的闭塞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这开放喧嚣的新生活已经成为她们此生尚能见到的新常态。</p><p class="ql-block">在这里,每到晚上八点,坝子中心的一个蓝球场大小的摩梭风情园里,都会为意兴盎然的游客们举行一场盛大的篝火晚会。一群身着民族盛装的美丽的摩梭姑娘和帅气的小伙子们,欢情勃发地围着用大块木柴越烧越旺的篝火,在婉妙悠媚的韵律中,款款深情地对唱着他们钟爱的摩梭情歌;在充满摩梭风情的明快节奏里,欢情热烈地跳着激情澎湃的甲搓舞。随着渐渐一阵紧似一阵,越发响起的震耳欲聋的器乐声响,篝火晚会到达了最后的高潮。此时篝火前围起了一层又一层人群,由摩梭姑娘和小伙子与八方的游人们热烈地挽臂牵手,跳起了纵情狂欢热腾的踢踏舞!现场的音乐声、呐喊声、拍手声、跺脚声,声声汇聚成的欢腾气浪几乎掀动了屋顶,震荡着这寂静的神秘边寨。我目睹着,亲历着,感受着这样群欢庆贺的盛况,不禁生起万千感叹:</p><p class="ql-block">这应该就是一场祖国山河风光的美丽大融合!</p><p class="ql-block">这应该就是一脉民族文化交契传承的大融合!</p><p class="ql-block">这应该是一种新时代携手奋进的精神大融合!</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