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 没有辜负新中国教育 ---蔡瑞昌教育世家典型材料

长垣师德教育

在河南省首批教育世家中<br><br><div>有这样一位校长<br><br>他的名字常见于教育时报<br><br>他就是<br><br>首届河南最具影响力校长<br><br>第8届河南教育名片<br><br>长垣市第一初级中学校长<br><br>蔡瑞昌</div><div><br></div><div>我们一起走进</div><div>他的家庭ch</div> “天下之本在家”, “教育兴则国家兴”。<br>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教育最重要的是品德教育,是如何做人的教育。也就是古人说的‘爱子,教之以义方’”。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在会见第一届全国文明家庭代表时的讲话。<br>  “少立志,苦攻读,育人育心;严律己,常省身,扬善去非;重教育,报国民,世代传承……”这是推荐人选蔡瑞昌的父亲蔡廷铭、一个在党51年的老教育工作者85岁立下的家规。<br>  在河南长垣,一个以蔡瑞昌为核心人物的三世六人从教的教育世家里,历六十六载,用生动的实践,把总书记的讲话内涵和普通党员的家规,把新中国教育的精神实质展现得淋漓尽致,演绎得完美无缺。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蔡瑞昌:勇创教育奇迹的“拓荒牛”</b></h3> 蔡瑞昌在教育这片沃土上,以瘦弱的脊背奋力拓荒36年,屡创教育奇迹,赢得硕果累累,被业内称为勇创奇迹的“拓荒牛”。<br> 他是河南省教育厅学术技术带头人、河南省教育厅优秀教育管理人才、2015年河南年度教育新闻人物、首届河南最具影响力校长、河南省特级教师、河南省中小学德育工作先进个人、河南省第四届名校长、河南省优秀党务工作者。<br> 他管理的长垣市第一初级中学先后被《人民日报》《中国教育报》《河南日报》《教育时报》等多家媒体报道,获新乡市初中教育工作先进单位,河南省教育系统先进集体、河南省文明校园、河南文明标兵学校等50余项荣誉称号,吸引省内外兄弟学校慕名学习,累计接待全国各地师生数万人次。他多次走进河南大学、河南师范大学、新乡学院等大学讲堂,为国培、省培的校长、老师作专题讲座;他被聘为河南大学文学院硕士研究生职业导师、新乡学院校外指导教师。<br> 这些成绩和荣誉浸透了他奋斗的辛勤与汗水,折射出他对教育的情怀与格局。<br><h1> <b> 他的情怀和格局表现在他的负重前行。</b></h1> 2009年的长垣一中初中部,学校要撤并,家长要闹事,学校小升初招生工作几近瘫痪,教师们人心惶惶。蔡瑞昌临危受命前来主持工作,接下了这个乱摊子。<br> 上任后,他走访教师,深入学生,接待家长,做沟通,做解释,做动员,迅速稳定了局面,安定了人心,小升初招生也由原来的100多人扩大到600余人。<br> 七年级虽然人数基本招够了,但生源素质却不堪一提,学生学业基础差,习惯养成差,学习动机不明,学习热情不高,厌学现象普遍。而这种情况在八、九年级也不同程度地存在。怎么办?改革,唯有改革学校才有出路!<br>闭门造车不可能取得改革的成功,必须让老师们开视野,长见识,洗脑换心。为此,蔡瑞昌在学校经济困难的情况下,多方筹措资金,让老师们走出去参观学习,把专家学者请进来授课讲座。<br> 改革的步伐是艰难的,家长怀疑,教师不解,学生懵懂。蔡瑞昌日夜思虑,与学校骨干磋商研讨,最后确定:七年级全面课改,八年级提倡课改,九年级面临升学不进行课改。<br>世界上最难改变的是人的思想。为了转变教师思想,把课堂还给学生,蔡瑞昌提出30+10的规定,即:40分钟的课堂学生的讲练占30分钟,教师的点拨占10分钟。为了保证制度执行的力度,他把所有行政教辅人员都派到课堂上听课,自己也每天坚持巡察课堂。他还通过赛课比武,树立榜样,不但让大家有章可循,而且有样可学。<br> 为了推进改革,暑假里,蔡瑞昌动员全体教师冒酷暑,抵诱惑,集中在学校为学生编制新学期《学案》。<br> 十年磨一剑,砺得梅花香。2010年长垣一中初中部十年校庆,新课堂作为节目搬上舞台,得到与会家长一致好评;2011年11月,新乡市初中教学暨高效课堂经验交流会在长垣一中初中部召开,来自新乡市各县区的领导老师走进课堂后大为吃惊,“长垣一中不是杜郎口,胜似杜郎口;是新乡的杜郎口,胜过山东的杜郎口。”时任新乡市教育局副局长王玉宇看了课堂后如此评价;2014年11月,第五届河南省课改先锋公益论坛暨“全程教研·生本课堂”观摩研讨会在长垣一中初中部召开,来自全省各地及省外部分教师共800余人参加了会议,蔡瑞昌做了典型发言,学校所有课堂对外开放,与会教师观课堂、访教师、问学生、赏演出,群情激奋,赞不绝口;尤其2017、2018、2019连续三年河南教师成长学院暑期高端培训班在这里举办后,来自省内外的参观学习者更是络绎不绝,标志着长垣市第一初级中学真正成为了中原名校。<br><h1> <b> 他的情怀和格局表现在他的勇于担当。</b></h1> 2017年夏,按照县委、县政府指示,长垣实验中学作为北校区纳入长垣第一初中的管理。蔡瑞昌欣然接受。他想到:两所学校的师资水平相当,但是理念却不同,如何实现融合?蔡瑞昌就先从北校区的课改抓起,逐渐让两个校区的老师交叉分配,加快北校区教师课改的步伐,也加快了两个校区的深度融合。蔡瑞昌下一步的打算是,让北校区彻底成为九年级教学区,而本部成为七、八年级的教学区。<br> 2019年8月,长垣南蒲二中又作为长垣第一初中南校区纳入管理。蔡瑞昌依然没有推辞,并派出业务精炼的两位校长前往主持工作,并提出了“低起点,快改革”的策略,仍然坚定不移的走课堂改革之路。如今,南校区的课改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蔡瑞昌还多次率队对南校区的课改进行诊断,帮助他们快速走到正确的道路上来。<br> 现在,蔡瑞昌又受命成立长垣市第一初级中学教育集团,真正成为推动全市教育均衡的一面旗帜。<br><h1> <b>他的情怀与格局表现在他的敢为人先。</b></h1> 长久以来,老师们都为红白喜事的宴请苦不堪言,不但请客者费时耗力,操心受累,被请者也不得不疲于应对,虽然大家各自心知肚明,却没有谁敢站出来说“不”。蔡瑞昌做了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冒着落骂名的风险对全校宣布:从我开始,从现在开始,任何人家里办红白喜事不再宴请,也不许宴请。从此,这个长期困扰人们的问题解决了。这一举动得到了市领导的高度称赞,其他机关单位也纷纷效仿,一时间,全市行业办事请客之风彻底扭转。<br> 他的情怀与格局表现在他的精于教学。<br> 蔡瑞昌深知:任何改革都是有土壤的,一味照搬必定导致失败。所以在课改之初,他就定下了“一切从学生出发”的课改原则:尊重学生,发动学生,解放学生,发展学生,成就学生。他组织全校骨干精锐,综合全国先进课改经验,立足本土实际,创立了“双层四环”教学模式,真正让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在课堂上落地,创设“生本课堂”,把课堂还给学生,实现学生学习由“教堂”向“学堂”的转变。为了保证课堂实效,蔡瑞昌在新乡市首创了“早教研”这一教研新模式,甚至更大胆的尝试让学生参与“早教研”。这一创举得到了省、市教研室专家高度称赞。<br><h1> <b>他的情怀与格局表现在他的善于育人。</b></h1> 继站在为国育才的高远格局提出“培养未来社会领军人物”的育人理念,把家国情怀、立德树人作为人才培养的第一标准,他又提出“三全育人,精神导师”理念,全员参与,全程跟踪,全面引导问题学生的健康成长,他在全校开设“校长信箱”让学生有话给校长说,在各班开设“心语信箱”让学生有话给老师说,在各班教室外设立“心灵驿站”,让老师利用晚自习与学生交流谈话。他还把图书馆开到教室,让优秀图书引导学生的成长。这些举措,实现了低进优出的教育目标,彻底打破了唯生源论与民办学校的神话。<br>他的情怀与格局还表现在他的创新管理。<br> 他相信:多一把尺子,就多一条成才的渠道。他开设了田园课堂、厨艺课堂、游泳课堂、新闻联播、校园采摘、自省反思等特色课程,践行五育融合;他还开设了自行车、足球等30多个社团,丰富学生的校园生活,也为学生的成功成才打开新的天窗,尤其是自行车社团,在全省乃至全国的赛事中摘金夺银,并为国家队输送人才。他的学生赵宝芳2014年获仁川自行车团体追逐赛亚运冠军,2016年获里约奥运会团体追逐赛第七名。<br><h1> <b>他的情怀与格局还表现在他的博学善思。</b></h1> 2012年8月,带领学校教师参加的全国教学科学“十一五”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课程资源促进有效教学的研究与实验”子课题“‘双层四环’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工作,顺利结题;2018年6月,主持的《“双层四环”课堂教学模式的开发与运用实验》获河南省教改成果二等奖;2020年10月,主持的省课题《学校中层管理人才培养机制研究》顺利结题。<br> 在《中小学管理》等核心期刊发表了《广储优选善用:构建学校中层管理人才“成长链”》《“怎样培养人”思政课教师大有可为》《深化改革谋发展 精细管理求效益》、《赛课:教师专业成长的有效途径》、《智慧的融合与分享》等多篇论文,疫情期间根据实践撰写的《新型冠状疫情期间依托导学案的六步教学法实践探索》,发表在英文期刊《BEST EVIDENCE of Chinese Education》,被国内外多家网站转载引用。主编了《走进新课改》《享受新课改》《课改三年》《成长有你》等课改专著,合编《教育思想的提炼与生成》。<br> 蔡瑞昌对教育的情怀和格局来自于父亲蔡廷铭言传身教的影响。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蔡廷铭:一生只干教育一件事的“老黄牛”</b></h1> 蔡瑞昌的父亲蔡廷铭,1955年参加教育工作,1970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在岗47年,获入党50年纪念章。一生只干教育一件事:让黄河滩区的孩子有学上,有书读。一生只有一个心愿:让子孙投身教育,传承好教育接力棒。<br>47年教育工作,有太多的酸甜苦辣,有太多的铭心记忆,限于篇幅,只能择其一二。<br> 1976年秋,连绵的秋雨造成恼里乡参木学校墙倒屋塌,一片狼藉。原校长邢承斌因心脏病突发离职休养。蔡廷铭临危受命,一边发动群众修复校舍, 一边凝聚师生之心,或室外授课,或借用民房。白天,他掂起瓦刀,当起泥水匠;晚上,他组织教研,提升教学成绩。在这种环境下,这一年初中毕业生的升学率居全乡第一,被评为县级先进工作者。 <br> 1979年,蔡廷铭调任中招“垫底”学校孟岗乡一中当校长,他铁腕治校,能者上,庸者下,抓管理、改教法、整学风,1981年到1983年,三届初中毕业生,被高中、小中专、中师录取名额均居全县同类学校前列,从“垫底”到竖起大拇指,蔡廷铭全县闻名。<br> 1983年秋,蔡廷铭升任孟岗乡教育办公室主任,在任十三年。在这十三年中,蔡廷铭特别注重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县级歌咏比赛,连连夺冠;全县春季中学生运动会上,孟岗乡代表队连荣获"六连冠"。<br> 1996年,蔡廷铭退休了,但他人退心不退,继续为教育发挥余热。应聘到恼里镇后参木小学任校长,一干就是7年。直到患了眼疾,看东西模糊不清时,才依依不舍地离开干了47年校园。恼里镇的群众自发送匾:德馨梓里。<br> 夕阳无限好,彩霞亦满天。都以为该闲下来蔡廷铭并没有闲下来,他关心国事,看不清电视,就听广播,把自己的家国情怀用诗词表达出来,“赶趁有生日,致力报国家”。闻香港回归,他写道“英割香港愤填膺,众望九州尽早同。邓老奇谋施两制,香江今返告先翁。”闻北京奥运会开幕:“筑巢成馆超前有,乘月燃炬罕世间。四大发明标古国,巨笔挥舞绘河山。”闻十九大召开:“低保无饥饿,医保防病患。紧跟共产党,再挖幸福泉。”日积月累,竟然在双目弱视几乎看不见字的情境下,一字一字地“画”出了一本厚厚的书,题名为《足痕》,并在自序中写道:“八秩春秋常省身,躬耕教育做仁人;倾心事业情无限,热爱儿童意本真。”他说,这是自勉,也希望是传承。<br> 令人欣慰的是,后人没有辜负他! <h1></h1><h1 style="text-align: center;"> <b> 蔡守昌、张建华、蔡昭、王果果:甘当教育的“孺子牛”</b></h1><h3> 在这个教育世家里,每一个成员都在各自的舞台上展现出亮丽的风采。</h3> <b>蔡瑞昌的兄长蔡守昌</b>,中学高级教师,中共党员。1981年,改革开放的浪潮刚刚在中国大地掀起,很多同龄人下海经商,蔡守昌却毅然决然地选择了清贫的教育工作,而且一干就是40年,这40年,他吃够了教育之苦,吃够了贫困之苦,3次放弃进城的机会,扎根农村校园,用青丝变白发,换来了农村教育的振兴,曾荣获河南省“两免一补”工作先进个人,新乡市“奉献杯”先进个人,长垣县“十佳”中学青年教师,长垣县优秀教师、优秀共产党员、优秀县人大代表等荣誉。 <b>蔡瑞昌的妻子张建华</b>,中学高级教师。1985年参加教育工作。看似柔弱的身躯,却是教育战线的“女汉子”和“拼命三郎”。36年来,爱岗敬业,爱生如子,深受学生爱戴。她是省级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曾获县优质课一等奖、县模范教师、县优秀班主任等荣誉。 <b>蔡瑞昌的女儿蔡昭</b>,2009年从信阳师范学院毕业后,到新乡市一中任化学老师。始终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使命,深知好的老师更应该学为人师、行为世范,她努力把每节课都上成学生喜欢的优质课,从教的12年来一直坚持在教学一线。她是新乡市文明教师 ,新乡市实验教学优质课一等奖获得者。2018年7月 她作为课题主持人撰写的《中学课堂采用小组学习模式的研究》获得新乡市教科所课题良好等级。 <b>蔡瑞昌的女婿王果果</b>,在新乡市教育局职业与成人教育(民办教育)科工作。参加工作13年,守土有责,不辱使命。不断优化中等职业学校布局,稳定招生规模;推进职业教育改革创新,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注重内涵建设,提升质量发展;支持、规范民办教育,提升学校建设和管理水平,为新时代建设教育强市做出了积极贡献。多次被评为优秀共产党员、工作先进个人,多次被新乡市公务员局给予嘉奖奖励,2021年4月在中共新乡市委党校组织的党史知识竞赛暨红色故事会活动中荣获三等奖。 除此之外,蔡瑞昌的嫂子王新芳、弟媳付东枝、李慧梅、侄子蔡冲、侄媳郭梦琳、周雨薇、侄女蔡赟也都从事教育工作。难怪蔡瑞昌的父亲蔡廷铭老人自豪地说:俺家三辈13名教师,足足可以开办一所小学校了。<br>  蔡瑞昌,上有父辈引领,中与妻、兄齐飞,后有孩子传承,且均业绩非凡,不愧为教育世家楷模!<br><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