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span><b style="font-size: 22px;">五、二连公司机关人员</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二连公司机关人员主要由两部分人组成,一是组织部门安排的领导,二是自己主动报名要求调入,机关业务对口的职工。领导多是在冀中处在边缘位置受排挤的处级干部,也有个别熟悉二连地区生产的技术干部。公司经理、党委书记是局级干部。自己主动报名要求调入的职工主要有这样几种:1)为解决爱人、孩子的随矿户口;2)为解决孩子的就业问题;3)在退休前多挣些钱;4)因家庭、个人、工作等原因,在原单位不受欢迎的职工;5)希望得到提拔重用的年轻人;6)希望亲身经历一次石油会战的年轻技术人员。我应当属于第六类,但在被迫离开冀中这点上又属于第四类。</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生产部主任是老资格石油人,当过钻井队长、钻井大队长、钻井公司副经理。他没有文凭,从钻井工干起,现场管理经验丰富。1983年实行干部年轻化、知识化,单位新提拔了一批有文凭的干部,他便被边缘化了。1984年底搭建二连公司班子,局组织部安排他当生产管理部主任。他过去的部下,基建科长、调度长、工农科长纷纷追随他一起调入二连公司。生产部主任有些瞧不起知识分子的做派,在工作中甚至有些难为知识分子。</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钻研所的一名工程师主动要求来二连公司,分在生产部主管节能。这位仁兄知识分子气太浓,遇事总要较真。到锡林浩特两个月后,他找主任请假要回冀中,原因是家里有事。主任不准假。他就反复磨,把理由说了一遍又一遍。主任烦了,说:“这里不是钻研所,我说了算。不准假就是不准假。”这位仁兄想不开,来调度室找我诉说。我只能安慰他,并以自己的事例劝说:“等有机会,主任会安排我们回一次冀中的。”仁兄从窗户看到主任从屋里出来,正向调度室方向走,心里一阵紧张,竟晕倒在调度室。大家找医生给他打了针,才清醒过来。过了几天,主任真的安排我和仁兄一起回冀中探亲,并通过调度室安排我俩搭乘运输公司的回程斯柯达卡车。主任也不想承担出现极端事件的风险,对知识分子只能网开一面。</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这位仁兄在生活上对自己近于苛刻,十分节俭。到食堂打饭经常带的饭票不够,这时就找我借。一次食堂吃面条,最后剩了一些大家随便吃。仁兄盛了满满一碗,吃完了还要盛,大家都笑他不顾形象。仁兄是西北人,毕业于西安交通大学,专业知识扎实,就是有些迂腐,有些各色,不招人待见,是典型的上面说的第四类人,原单位不喜欢,新单位也不喜欢。仁兄后来调到二连公司人事部,人事部主任欣赏仁兄的才学,他在培训岗位上干得不错。</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机关有两对年轻情侣,一对在经理办,一对在生产部。他们还没有正式结婚,不能在一起住,工作中别人往往会用他们打趣,开些玩笑。夏天的傍晚,常会见到他们的身影。在晚霞映衬下,一对情侣亲密无间,给人们留下了温馨的记忆。</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span><b style="font-size:20px;"> </b><b style="font-size:22px;">六、阿尔善油田开发</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二连公司成立后,代表华北石油管理局管理二连油田,用了三年时间,做了大量前期工作,油田开发正式提到议事日程上来。1988年冬季,进行冬季采油试验。1989年内蒙三项工程:阿尔善油田年产100万吨产能建设、阿尔善到赛汉塔拉360公里输油管道建设、呼和浩特100万吨炼油厂建设正式立项并获批准。二连油田的建设高潮由此到来。</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1989年春季,二连公司进行了大规模人事调整。原来搞勘探的人员调回冀中,新来了一批搞开发的人。从公司领导到中层领导,再到基层领导实行大换血。</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新调来的生产部主任原来是局总调度室的一名高级工程师,学采油的,被破格提到处级领导岗位上。主管生产的副经理从采油三厂调来,原来是机动科长,和我是校友,北京石油学院矿机专业1968年毕业生(北京石油学院是石油大学(华东)的前身)。阿尔善采油厂更名叫阿尔善油矿,成为副处级单位,矿长由采油三厂调来的一位计量科长担任。到新区担任领导职务时提职是石油行业的惯例,而且往往是一名大干部带上一大批追随自己的小干部,这样工作好开展。</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我仍在生产部干设备管理工作,工作重点是采购、验收、投产一批机动设备。进入8月份,工作重点转为验收、投产大站机泵等固定设备。10月份后工作重点转为保证大站设备正常运行。1990年春节在我在阿尔善值班。</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在二连油田投产过程中,状况百出,险象环生,充分暴露出边远地区自然环境恶劣、技术保障不足、管理体制不顺,少数民族地区的落后习惯等,给新投产油田带来的严重影响。当然也表现出了领导干部的以身作则和担当精神,一线员工的无私奉献精神,年轻人不怕困难冲锋陷阵的勇敢精神。</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二连公司新接了一批江铃双排车,分给阿尔善油矿、作业大队、测试大队等,用于日常生产。阿尔善油矿职工主要是从锡林浩特及周边旗县招收的有城镇户口的初、高中毕业生,在冀中培训了一年时间上岗。当地习惯酒后驾车,有驾照的人不少是只会开车,不懂交通规则,不会维护车辆的“蒙古司机”。分了好车,正好炫耀一回。一次阿尔善油矿的一辆江铃双排车回锡林浩特办事,吃饭时司机喝了酒,回阿尔善时将车一头撞在一辆停在路边的大卡车尾部,小车扎进了大车底部,两名职工身亡,两名职工受重伤。</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油建公司负责阿尔善输电线路建设,水电厂负责输电线路管理。由于执行电票制度不严,水电厂操作工是刚参加工作的新职工,缺乏经验,违规送电,造成正在电线杆上操作的两名油建公司电工触电身亡。此事惊动了当地检察院,要将责任职工拘捕。经过二连公司生产部供电科长与检察院据理力争,多方协调,才保住了责任职工不被抓进去,改由企业内部赔偿,内部处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阿尔善油矿的采油工艺刚投产时采用水力活塞泵技术,即用高压泵将原油打入井下,推动井下的水力活塞泵工作,将原油举升到地面,通过管路汇集到大站,再将其中一部分原油做动力液用高压泵打入井下,如此循环。这种工艺适合寒冷地区使用。高压泵是上海大隆机器厂生产的,第一批泵存在质量问题,主轴承容易脱落。二连公司要求上海大隆机器厂来人现场解决。</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我带车从张家口将厂家人员接到阿尔善,到阿一联合站高压泵房查看,正好碰到一台刚出故障的大隆泵。主轴承外圈脱出,轴承滚子松动,继续运转下去将会使轴承滚子脱落,造成机械事故。冬季已经来临,停泵过多会使动力液压力不足,严重时会形成结蜡堵管线,造成整个油田停产。</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生产部和生产厂家都深知责任重大。新油田投产固定设备选型由设计单位提型号,油田供应处按照定点供货单位采购。有些重点设备供应直接由石油部直属供应部门负责。上海大隆机器厂的产品是上级部门确定的,二连公司没有选择余地。在面临因产品质量问题造成油田停产风险的重大问题时,厂家准备采取保守策略,利用泵大修的机会,更换主轴承。生产部说:“那样等于由我们全部承担了风险,不公平。你们需要承认产品存在质量问题,最严重的后果是造成油田全面停产。厂方和使用方正在积极努力,解决这一问题,尽量避免造成严重后果。这点要形成文字,双方签字认可。这样对我们双方的上级才好交代。”上海大隆机器厂副厂长和主任工程师商量了一下,斟酌了一下行文措辞,同意签字。他们明白,签了这个字,厂家就必须及时解决问题,否则就要承担造成油田全面停产的重大责任。二连公司由此减轻了自己的责任。这是当时一次成功的维权事件。</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由于大站设备在设计、制造、安装、使用、维护、管理等一系列环节都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造成进入冬季后阿尔善油田运行十分困难,每天问题不断。设计不完善,制造质量不过关,安装验收脱节,使用维护力量薄弱,管理责任推诿扯皮等中国式的低水平、老问题、坏毛病,在这里暴露无遗。</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生产部协调科成了督战队,每天派人到现场督促油矿、作业大队干活。生产部设备科成了救援队,每天到现场检查机泵运行情况,协调监督机泵修理过程。油矿机动科成了救火队,那里出现问题就得出现在那里,亲自动手协助采油队完成机泵、电器设备维修任务。采油队则坐享其成,反正自己水平有限,一切交给上边处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参战单位二机厂二连分厂遇到重点工作,总要叫上生产部设备科,好现场协调。一天下午二机厂到哈南大站查看一台加热炉鼓风机,认为轴承噪音大,准备明天上午更换鼓风机。晚饭后哈南大站向生产部调度室打电话,说该风机情况恶化,要求连夜更换,否则一旦鼓风机停运,加热炉就会冻结。当时是元月份,晚上温度降到零下三十摄氏度。谁也不敢承担加热炉冻结的责任。生产部对二机厂说:谁让你们下午去看呢,看了就得负责修好。如果你们没有去看,可以安排油矿维修队换风机,你们去看了,只有安排你们去了。油矿出吊车,生产部设备科出人在现场协调。二机厂由年轻的二连分厂厂长带队,组织力量换风机,我在现场协调。整个过程用了两个多小时,接近午夜才将风机换完。第二天调度室报告当天夜间最低气温零下三十三摄氏度,是入冬以来迄今为止最冷的一天。</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阿尔善油田的电力由锡林浩特二电厂提供。该电厂是二连油田投资建设的,使用当地生产的褐煤发电,建成后交地方管理。但是当地缺乏管理现代化企业的经验,采用当地企业蒙古式的随意决策,想停电就停电,全不把签订的供电协议当回事。油田一旦停电,就必须马上启动自己的备用电源。阿尔善油田水电厂有两台英国进口的大型原油发电机组,随时处在备用状态。停电和送电,哪怕中间间隔时间只有几分钟,都要经过一系列启停操作,电器的、机械的,一点不能少,不能错。这种非正常停电每个月要遇到四、五次。石油职工得知是因为锡林浩特二电厂管理水平低造成的,而二电厂还是油田出资建设的,忿忿不平地说:“真是花钱请了个爹。”</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由于频繁启停设备,造成阿一联合站的低压电缆爆了,高压泵房停运,只有连夜更换电缆才行。晚上十点,电缆仍未换完。华北石油管理局副局长兼二连公司经理带领公司领导一行赶到现场。当时已经停电几个小时,再拖下去,高压泵房原油管线可能会冻结,由此会造成整个油田原油管线冻结。经理着急了,带头帮现场施工的工人抬电缆沟的水泥盖板,其他领导也纷纷效仿。生产部供电科长和施工的电工保证在一小时内换完电缆,请领导回去等候。经理和现场施工的工人握手,说:“整个阿尔善油田的安危寄托在你们身上,我等候你们的胜利消息。”工人们鼓足干劲,提前完工送电,启动高压泵,油田恢复了活力。类似的险情,发生过几次,终究是有惊无险,顺利度过。</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高寒地区油田发生局部个别管线原油堵塞是不可避免的。这时就要用到电加热解堵装置。该产品由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研发,在辽河油田试验成功。1988年我在一份资料上看到消息后上报了生产部领导。二连公司领导安排我、采油厂一位技术员、生产部一位老工程师去沈阳和辽河油田进一步落实。1989年订购第一套装置,安装在一栋150千瓦柴油发电机组的发电房内,直接发电解堵。第一次应用解堵装置时我在现场。150米长的堵塞原油管线,用电加热解堵装置加热两至三小时后,用高压压风机车扫线,一股原油冲天而起,解堵成功了,人们一阵欢呼雀跃。该装置还可以用来解堵水管线。阿尔善油矿经过多次使用电加热解堵装置,摸索出一套成功经验。1990年二连公司向沈阳自动化研究所定购了两台解堵车,将柴油发电机组、电加热解堵装置、直流电焊机集成在车内,具有发电、解堵、电焊功能。</span></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b><b style="font-size:22px;">七、赛汉塔拉输油处与呼和浩特炼油厂</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阿尔善油田生产的原油汇集到阿一联合站,从这里进入360公里长的阿赛输油管线,在赛汉塔拉末站装入铁路罐车,运到燕山石化的东方红炼油厂,等呼和浩特炼油厂建成后,直接运到呼炼。</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那几年赛汉塔拉输油处与呼和浩特炼油厂是二连公司的下属单位,先成立筹建处,等工程正式立项时再组建队伍。输油处除首站、末站外,中间有四个加压加热站。其中二号站条件最艰苦,位于远离公路、村镇的荒野,全靠站内自发电维持生产生活。1990年赛汉塔拉输油处组建队伍,从石油部管道局抽调骨干,加上二连公司在锡林郭勒盟招收的新职工。和1989年阿尔善油田开发时的状况类似,由于环境艰苦,队伍新,设备、技术、管理不配套,状况接连不断:柴油发电机组故障、输油泵故障、电控柜故障、食堂开不了伙、职工宿舍暖气中断等等。</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二连公司求助华北石油管理局,由局总调下令,安排青县一机厂派人带190系列柴油发电机组常用配件到现场支援。一机厂人员车辆到达阿尔善,二连公司领导要求生产部派人随行。生产部从油矿借调了一名熟悉190系列柴油发电机组维修的老师傅,由一名设备工程师带队,与一机厂服务人员逐站检查维护发电机组。一机厂服务人员走后,生产部授权这位老师傅逐站巡查并驻站监督,使输油处各站点的发电机组运行逐步走上了正轨。</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这位老师傅是我发现并推荐的。1986年就是这位老师傅用简单的工具在现场修复了一台粘缸的135系列200千瓦柴油发电机组。我了解到,这位老师傅原来是钻井四公司井队机房大班,对190系列、135系列柴油机十分熟悉,对电器设备也在行。难得的是老师傅工作责任心强,能吃苦,能长期忍受野外艰苦环境。他家在四川农村,家庭所在地自然条件较好,并不想解决家属随矿户口,调到二连公司只是想多挣些钱。二连公司购置了康明斯、道依茨柴油发电机组,厂家现场培训时,这位老师傅都在场,提出了一些现场需要解决,厂家却没有想到的问题。新型柴油发电机组能够在二连公司顺利投产,与这位老师傅的贡献是分不开的。</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呼炼筹建组1986年成立,当时只有两人,归生产部管。任务是不断出差在呼市、北京有关部门、单位之间了解情况,游说相关方,尽快拿到呼炼立项的批文。1988年批文下来了,成立呼炼筹建处,由一名处级领导担任主任,办公地点在呼市南茶坊一家旅馆。我到呼市出差到过那里,呼炼筹建处办公、住宿、吃饭都在这家旅馆,条件比较简陋。</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呼炼筹建处很快与自治区相关部门取得联系,得到内蒙古自治区石化厅、呼和浩特铁路局的大力支持,厂址选在呼和浩特南郊,规划了配套的铁路专用线。当时呼市液化气很少,做饭取暖全靠烧煤。冬季早晨整个呼市上空全被煤烟笼罩。呼炼的成立给呼和浩特改善城市供暖、供气带来了希望。</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呼炼是二连油田条件最好的单位,在自治区首府,正常上下班,家属没有后顾之忧。呼炼一成立就名声在外,无数人奔着能在呼炼工作而来。1989年、1990年二连油田从内蒙高校招收一批毕业生,打的就是呼炼的旗号。内蒙古大学、内蒙古工学院、内蒙古财经学院毕业,家在呼市及周边地区的一批毕业生抱着去二连油田能到呼炼工作的美好愿望,来到张家口二连公司办事处报到,结果绝大多数被分在了二连公司机关、阿尔善采油厂、阿尔善作业大队、赛汉塔拉输油处等单位,只有极少数人分在了呼炼。没有任何心理准备,对油田没有任何了解的这批内蒙高校毕业生,就这样来到二连油田。我接触过他们中的一些人。分在公司机关的工作条件较好,内蒙古大学外语系毕业的一名汉族女生分在科技部,经常有公司的年轻人主动给她打电话,在电话里练习英语口语。内蒙古大学草原保护专业毕业的一名蒙族男生分在生产部,负责企业与地方的联系。内蒙古财经学院会计专业毕业的两名男生分在财务部,从事财务工作。分在油矿、作业大队、输油处的毕业生工作环境相对较差,更不容易调离。基层急缺骨干,大学毕业生很快就能得到提拔任职。这批毕业生绝大多数都在自己的岗位上干得很好,与油田职工恋爱结婚,分房生子,过上了稳定的生活。他们回想起刚参加工作时的情景,不知是应该感谢还是责怪二连公司组织部门,把他们“骗”到了二连油田。</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span><b style="font-size:20px;"> </b><b style="font-size:22px;">八、生产骨干的坚守</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1991年二连油田大规模建设基本结束,阿赛输油管线投产,阿尔善油田进入正常生产阶段。自1985年初二连公司进驻内蒙,到1991年基本建成100万吨产能油田和360公里输油管线,用了六年时间。传统的石油会战自1976年任丘会战以后就结束了。石油部开始探索新的石油会战模式,引进国外“油公司”概念,油公司与参战单位签订合同,实行合同制管理。边远油田职工实行轮换制,减少用工数量。二连石油会战就是实行新的会战模式的试点,尽管还有很多传统石油会战的痕迹,“油公司”模式已见到雏形并取得了成效。中石油后来组织的新疆吐哈石油会战、塔里木石油会战实行了更彻底的甲乙方关系,用人更少,效率更高。从这个意义上说,二连石油会战的实践为探索新时期石油会战模式做出了贡献。</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从冀中各单位调来的生产骨干,在内蒙连续工作五、六年后,不同程度地遇到一些生活困难:配偶负担重,孩子不能照管,父母年龄大,本人出现伤病,家庭地处冀中边远油区,交通不便等。他们来二连油田时信心满满,想干个两、三年就回去,没想到五、六年后还要在这里工作下去,而且看不到何时才是尽头。</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二连公司领导知道这种情况,向石油部和华北石油管理局多次反映,要求在合适的地方建立生活基地,职工实行轮换工作制,但一直得不到落实。二连油田应当脱离华北油田独立还是继续归华北油田领导,一直在争论中。1991年华北石油管理局局长来二连公司调研,结束时召开干部大会,局长说:“二连公司提出的建任丘基地问题、职工轮换工作问题,都是十分合理的要求,管理局将认真考虑,拿出方案予以解决。”可是后来却没有了音信。</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也怨前些年二连公司大量上人时宣传得有些过分,当时说在北京昌平、内蒙呼和浩特、河北张家口建生活基地,后来都没有落实。反而让华北石油管理局担忧:二连公司迟早要独立,不如让它自己去独立承担一切。</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参战单位职工实行两年一轮换的办法,职工目标明确,单位对职工家庭困难对口帮助。与此相对比的是二连公司职工是从各单位调入的,原单位已经没有义务帮助职工的家庭困难。看不到尽头的长期两地分居生活,使不少二连公司职工心生怨气。</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为保证生产,二连公司不得不实行人事管理上的高压政策:生产骨干一律不许调回冀中,我就是这一政策的亲历者。1990年10月将我调入新成立的阿尔善油矿机动科工作。和在公司机关生产部工作不同,基层直接面对的就是生产任务。由于基层生产骨干缺乏,制度不健全,管理不到位,大站机泵、电控柜经常出现故障。机动科要安排正常的检修,还要亲自参与和协调重要的检修。成立油矿机动科之前,生产部设备科整天忙得团团转,成立油矿机动科很大程度就是为了减轻生产部设备科的压力。</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通常是每天上午乘车到大站检查设备,下午在生产会上安排修理任务,晚上在现场监督协调重点修理项目。生产会上,油矿领导、生产部领导、二机厂二连分厂都可以指挥油矿机动科,要求它做这做那,左一个配合,右一个必须到现场。在基层维修力量薄弱,专业修理依靠参战单位,原油生产任务重,设备状况频出的情况下,只能实行不讲理的办法:能者多劳,将管理部门当成维修单位用。有油矿机动科参与,二机厂二连分厂的修理工作就会顺利一点,重点修理工作就有保证一点,公司生产部的压力就会少一点。</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高强度的现场工作持续了一年多,因为腿部受凉,我患上了严重的坐骨神经疼。坐不上一刻钟右腿就不舒服,需要不断敲打右侧胯部,走路也一瘸一拐的。即使这样,我也只能坚持。人员只有几个,休假的人没有回来,就不能提前离岗。我在阿尔善职工医院借了一套红外线灯,每天睡觉前烤一下右腿,稍好一点。油矿领导爱护下属,批准我回任丘看病。在任丘华油总医院经过系统理疗,总算治好了。大夫说腿部受凉还会犯病,也就是说,只要在冬季二连油田现场工作,就很容易犯病。女儿上小学一年级了,老母亲八十岁高龄,爱人上班,照顾不过来。家庭情况要求我应当尽快调回任丘工作。</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回到工作岗位,我向油矿领导说明了家庭情况,领导很同情,但说:“放你走需要公司组织部同意。”我给二连公司经理写了一封信,痛说了生产骨干的困境和苦恼,征集了几个和我有类似情况的生产骨干的签名,交给油矿矿长,信封上写:“阿尔善油矿矿长转二连公司经理收”。矿长看过后找我谈话:“公司控制生产骨干调动也是不得已。调回冀中只能个别私下解决。你这样用写联名信的方式只会激化矛盾,更不利于解决你的问题。调动工作只能管自己,不能管别人。这封信退还给你,不要交到经理那里,这是为你好。你可以向经理口头申请一下。”</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又拖了半年,我才得以调回冀中。从1985年1月到1992年5月,七年多时间,走时29岁,回来时36岁,我将人生最好的时光留在了二连油田。接到回冀中办调动手续的通知,兴奋的心情只有当年接到大学入学录取通知书才能相比。走时女儿刚一岁多,才学会走路,回来时女儿上小学二年级。我欠家里的,会用加倍的爱来偿还。</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span><b style="font-size:22px;">九、感悟</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传统的石油会战,一次会战就是一次人事、队伍的大调整,老领导、老部下、亲戚朋友、各种诉求的人聚到一起,用“摸着石头过河”的办法开展工作。生产方案订了又改,推到重来是常有的事。按感情亲疏用人,按权力大小压人、骂人,工作中不讲理似乎成了常态。</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这一切被老石油看来都是十分正常的事,不这样就开展不了工作,完不成生产任务。一处新油田的诞生,伴随它的是无数石油人的辛勤付出和无私奉献。付出的有时不止是辛苦,还有鲜血甚至生命。我知道的在二连油田会战期间因公死亡的职工就有六人,我本人也遇到过几次可能造成人身伤害的险情。</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近年来,“石油会战”一词出现的机率越来越少,已被“工程项目”一词所取代。石油工程项目在工艺技术、装备物资、生产组织、安全监督等方面的进步已经完全与国际接轨,传统的会战模式已经彻底终结。退休后回顾过去,我为能够亲身参加一次具有传统色彩的石油会战而感到骄傲,从中学会了许多,收获了许多。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二连油田一直归属华北油田管理。当前华北油田公司二连分公司正在为实现重上年产100万吨的目标而积极努力。 这个目标很可能到今年年底就能实现。</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现在锡张公路全程改造成了高速公路,锡林浩特通了铁路,每天有几列火车发往呼市、包头。太锡高铁(崇礼太子城到锡林浩特)已规划完毕,近年将投入建设。锡林浩特的交通条件有了质的提升,当地周边的环境也得到了根本性改变。</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谨以此文献上我的一份祝福,祝二连油田蓬勃向上,越来越好;祝锡林浩特繁荣昌盛,越来越美。</span></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本文2017.9.8.-2017. 9.13.完稿,同时发在凯迪网上。2021.7.20.修改,发在美篇上。照片源自互联网。)</b></p> <p class="ql-block"><a href="https://www.meipian7.cn/3ptgb5ji?share_from=self&share_to=copy_link&user_id=41813952&uuid=7a95f006cb70d39ec165ff6596405d71&share_depth=1&first_share_uid=41813952&utm_medium=meipian_android&share_user_mpuuid=a6f43cd7d33199ea96f08c4e5a096cd4&um_rtc=ecd8cb89e47fae3e4bf0695cc6cfbc38" target="_blank"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font-size:20px;"><b>我经历过的一次石油会战(上)</b></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