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剪纸作为中国一项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历史悠久,被称为刀尖儿上的艺术。它是一种用剪刀或刻刀在纸上剪刻花纹,用于装点生活或配合其他民俗活动的民间手工技艺。民间剪纸是中国古老的传统民间艺术,它历史悠久,风格独特,深受国内外人士所喜爱。</p> <p class="ql-block"> 2003年,剪纸被列为全国首批“中国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的抢救和保护项目,要抢救民间文化遗产关键在于传承,为了学习中国传统文化,传承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争做新时代好少年,我们来到了金华剪纸博物馆,以学习中国传统文化十大国粹之一的剪纸文化,剪纸文化有什么魅力?在博物馆里,我们又会见到什么?如何剪出一份精美的剪纸作品?</p> <p class="ql-block"> 社会大背景下,人们对剪纸文化的认知又有多少呢?我们金外810剪纸实践小组讨论了相关问题,并设计了调查问卷,上街进行了初步的调研。</p> <p class="ql-block"> 从调查的结果来看,大部分居民愿意把剪纸的相关文化放在家里作为装饰品,对剪纸的审美持肯定态度,但是对剪纸文化遗产缺乏相关的认识,原因是平时生活中对它的一些宣传、实践,缺少一种潜移默化的文化氛围。</p> <p class="ql-block"> 行胜于言,基于这样的认识,我们调查实践小组对金华博物馆的剪纸文化进行了走访实践。</p> 眼观,迎面而来 <p class="ql-block"> 古朴的大门充满了文化韵味,这就是金华剪纸博物馆的大门。</p> <p class="ql-block"> 博物馆那个宽大的四合院,显得特别的幽静,四四方方的天井可以很好的隔离外界的噪音,即使身处喧闹之中,屋内仍然非常的安静,排水能力很好,即使雨下的再大,也不可能淹到厅内。一座座窄小的屋,屋内桌椅整整齐齐,仿佛故居,内藏精美的剪纸作品。 </p> 学习,心中所念 <p class="ql-block"> 发现南方的剪纸作品不同于北方剪纸作品的宽广,非常的细腻,细到动物的毛发,人的头发,电线都能勾勒的清清楚楚,毫无破损,不乏南方古典柔美的韵味。这种剪纸讲究做工精良,手法准确,连文字都可以刻到笔锋秀美。</p> <p class="ql-block"> 李老师告诉我们:“剪纸作品讲究真实耐看,一旦下刀就不能反悔,稍有纰漏就前功尽弃,但一旦刻出来,作品就栩栩如生。作品极富实际意义,比如带有美丽青花瓷的花瓶书桌以及门前小巷;其中也不乏阳春白雪,比如歌颂英雄,号召人们抗击疫情,努力同心等。这个博物馆是一名叫詹东明的剪纸大师开设的,他是剪纸非文化遗产的传承人,六岁就开始学习剪纸,他曾钻研过剪纸、画画、摄影和篆刻,但他最终爱上了剪纸,在2011年创办了这个剪纸博物馆,并且将他的一生投入于剪纸这份传统文化的传播当中。”</p><p class="ql-block"> 虽然剪纸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的十大国粹之一,但因为剪纸文化比较小众,文化制作又比较耗时,用的材料只有剪刀和纸,不怎么受到人们的重视,相比画画书法,剪纸文化更小众,更容易断层,这也是我们来学习文化,传承这种文化的一个目的。四合院面积较大,有一千多平方,使得詹东明为此砸锅卖铁,但他从来没有为此后悔过。他曾经说过:“一个人一辈子做一件事,做一件对老百姓有用的事——值了!”因此我们看到了文化传承人的伟大,与其背后的心酸与汗水。</p> 动手,乐趣无限 <p class="ql-block"> 当参观与了解了博物馆与剪纸文化源远流长的历史与精髓后,李老师鼓动我们一起与她亲手剪出自己的作品。她给我们每个人都发了订着的三张纸——一张用于临摹,两张用于剪纸,人手拿了一把红色的剪刀。</p> <p class="ql-block"> 一开始,我们都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拿起剪刀不知如何“下剪”。三层纸叠起来非常的厚,我们总是把白色的示范纸剪掉,而红色的作品纸却好端端的在哪里。中间的边框也非常的麻烦,一不小心就会把纸给捅破。于是,李老师教给了我们一个实用的小技巧:让我们先剪窗户,剪窗户时把三张纸折叠一下,在中间剪。这样既方便,也不会把纸弄破。</p> <p class="ql-block"> 我们便兴奋地开工了,每个人都专注在剪纸当中。但是,每个人都把窗户剪得零零碎碎的,边框像是一个个齿轮,花了九牛二虎之力才将窗户剪好。剪边框时也需要十分的仔细,不只是粗糙地就把边框剪掉,不仅不好看,还有可能一下子把内部连接处剪断。</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时间一分一秒的过去,我们终于剪好了自己的作品——一条红船,上面写着“红船精神”四个字,中间镶嵌着党徽与两只和平鸽。这一张红船剪纸,包含着我们对剪纸文化的喜爱、对党的尊敬和对国家的赞美与依恋。 </p> <p class="ql-block"> 经过屡试屡败,屡败屡试磨练,我们终于剪出了一幅幅作品,尽管看起来不是那么的栩栩如生,在技术方面也显得那么的苍白,但最起码,我们已经成功地走出了第一步。</p> <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实践活动,让我们进一步了解了金华的剪纸文化,逐渐明白什么叫传统文化的传承,让我们获得了剪纸这一手艺,懂得了剪纸文化的独特魅力,了解了文化传承人的伟大和背后的心酸。我们希望中华民族传统文化能一直流传下去,造福子孙后代,也希望未来的人们可以铭记祖先的心血和一代代传承人的辛勤劳苦。</p><p class="ql-block"> 我们将始终不渝地用剪刀和巧思妙想把这门技艺传承并发扬光大,为中国民间非遗文化的发展贡献属于我们的一份力量!</p> <p class="ql-block">组长:陈思成</p><p class="ql-block">成员:涂智皓,沈珺,张陈一,曹凯轩,胡家丰,潘子涵,施映舟</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