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首夏犹清和,芳草亦未歇,水宿淹晨暮,阴霞屡兴没。周览倦瀛壖,况乃陵穷发,川后时安流,天吴静不发。扬帆采石华,挂席拾海月,溟涨无端倪,虚舟有超越。仲连轻齐组,子牟眷魏阙,矜名道不足,适己物可忽,请附任公言,终然谢天伐。</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游赤石进帆海》谢灵运</p> <p class="ql-block">南朝刘宋时,永嘉太守谢灵运曾“游赤石进帆海”所赋诗中有“扬帆采石华,挂席拾海月”句,郑缉之《永嘉郡记》也说:帆游山地昔为海,多过舟。”帆游地处大罗山周边,可见当时的温州大罗山还属海岛,未曾开发。</p> <p class="ql-block">唐贞观八年(634),德政乡夹屿建白塔瑜珈寺,贞观间(627-649)崇泰乡仙岩建圣寿禅寺,显庆二年(657),崇泰乡大罗山建龙圣寺。贞元三年(787)华盖乡建天柱瀑泉院,中和间(881-884),崇泰乡韩坑建云顶院。乾符四年(877),华盖乡五都建国安院。</p> <p class="ql-block">乾道二年(1166),温州海溢为灾,死二万余人,田园荒芜,各地移民纷纷来温,张璁先世此时从福建莆田徙居华盖乡三都,茶山诸、徐二姓也都从赤岸迁来定居。</p> <p class="ql-block">淳熙间,永嘉学派巨子陈傅良设仙岩书塾,聚徒讲学,这些事实表明五代至宋,大罗山一带人文逐渐兴起,成为一方乐土。</p> <p class="ql-block">明代为大罗山文化兴旺时期,大学士黄淮(1367-1449),曾在茶山南柳其父黄姓墓前建寿征庵别墅以娱晚年,内阁首辅张璁(1475-1539),早年曾在瑶溪贞义书院讲学。英桥王叔果、叔杲兄弟少年时在半山读书,致仕后在半山筑缭碧园,建静宜阁,邀集名仕在此觞咏。</p> <p class="ql-block">清初迁海,在罗山濒海地区的经济受到严重打击,人口锐减。王志彪《登红岩望故里》斯悲叹“千村万井灭人中”。康熙二十二年(1633)台湾平定后,元气方才逐渐恢复。</p> <p class="ql-block">至民国时期,大罗山周边地区经济发展,民户殷盛,学校相继兴办,出国留学者颇众。卓有成就的有王鸿年、王绍志、王业、章𦘦骞、王国松、张淼等多人。1921年,弘一法师多次驻锡茶山徐岙的宝严寺,1928年夏,随庆福寺主持继山和尚前往仙岩伏虎庵诛茅宴坐,大罗山也因法师的盛名传遍海内外。</p> <p class="ql-block">中共温州独立支部成立后,大罗山因山区僻静,山路四通八达,适宜地下革命活动。1930年6月7日,中共浙南第一次代表大会就在仙岩渔潭中村的灵佑殿召开,茶山罗胜村龙潭自然村张昌微于1929年入党,任龙潭党支部书记,大罗山一度成为浙南党的革命根据地。</p> <p class="ql-block">抗战时期,茶山成为温州人避难的后方,浙南抗日游击队经常在山中出没,给日寇以沉重的打击。</p> <p class="ql-block">建国后,山区农副产品销路畅通,人民生活普遍改善,1958年仙岩秀才垟、李家总、西垟头、丰台等地建造水库,政府决定移民到仙岩、茶山、河口塘、霞林等平原各村,加入当地生产队,称移民队,此为山顶各村移民之始。</p> <p class="ql-block">改革开放后,土地承包到户,山中农民纷纷下移,茶山、潘山、动石、龙头等村都移居茶山镇。小坑儿、后京山、大茶山等村移居茶山、状元、和梧埏。罗胜等村移居茶山和永强,山中各村几成空村,仅农业生产季节上山耕种而已 。</p> <p class="ql-block">近年来随着景区得到开发,公路盘旋上山,大罗山的山村经济得到显著发展 。</p> <p class="ql-block">文中许多资料来源于《大罗山志》,通过本人简单的整理描述和图片说明,能让更多的人对大罗山的开发简史会有一定的了解,也让枯燥的大罗山志以另一种形式展示在大家面前,会更有可读性,谢谢大家!</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