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1971年七月中旬,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六师25团五营59连的知青,迎来第四个麦收季节。那一年的麦收经历我终身难忘!</p><p class="ql-block">一、黑龙江省、富锦气候情况</p><p class="ql-block">1、 在新中国气象事业70周年/黑龙江卷/防灾减灾篇中指出:</p><p class="ql-block">“水淹一条线,火烧一大片” 黑龙江是气象灾害多发省份,高于全国平均水平20%以上,干旱、暴雨洪涝等……气象灾害及次生、衍生灾害频发,“大灾面前无大难”,是我们心中的信念与准则。</p><p class="ql-block">2、 查询富锦天气网,夏季平均数据如下</p><p class="ql-block"> 月份 6月 7月 8月</p><p class="ql-block"> 平均温度(℃)19 22 20</p><p class="ql-block"> 降水天数(天)14 14 12</p><p class="ql-block"> 降水量(mm) 88 131 91</p><p class="ql-block"> 从1971年七月中下旬,八月初阴雨天,接二连三。</p><p class="ql-block">二、北大荒麦收经验</p><p class="ql-block">1、 麦收雨季雨水偏少,样板田有些干旱,亩产只有300多斤,采用机械化收割,地里的小麦都能收回,小麦长势一般却能丰收。</p><p class="ql-block">2、 麦收季节雨水偏多,地势低洼处,拖拉机下地就出不来,记得59连任副连长,举着小红旗,吹着哨子,指挥五台东方红拖拉机串联起来,拖一台陷在低洼大田处的康拜因。</p><p class="ql-block"> 任副连长的红旗一挥,哨子同时响起来,五台拖拉机,同时启动,冒着黑烟……</p><p class="ql-block">只听到“砰”的一声异响,康拜因的主轴被拽断了。最后还是等到上冻时,用镐刨出来才送去修理。</p><p class="ql-block"> 麦收季节雨水多,样板田可达400~500多斤亩产,可是许多低洼麦田无法采用机械化收割,不能及时收割,就会造成减产,丰产不丰收,就指着这种情况。</p><p class="ql-block">3、 正常年景麦收</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农工排人手握着一臂长的镰刀,围着一块块地号的边界,奋力为拖拉机打道,只要打出约十多米宽的麦道,拖拉机拉着康拜因顺着麦道一圈圈自动收割,一会儿就把小麦收割完,并将麦粒传送到卡车或千里马的车斗里,及时运回场院。</p><p class="ql-block"> 从远处看,拖拉机拉着康拜因在金色的麦浪中乘风破浪……</p><p class="ql-block"> 由于拖拉机康拜因收割速度快,三个农工排上百多号农工来不及打道,经常见到拖拉机撵着农工屁股后面收割。</p><p class="ql-block"> 老职工与知青收割麦子速度差距明显,割麦子的队伍像箭头。第一梯队箭头处,全是老职工,后面紧跟着的是以老大(张冠文)为首的老知青第一梯队,再后面是知青的第二梯队,我坚持跟在第二梯队。记得日割最高记录是小麦2.5亩,大豆3.2亩,而第一梯队的农工日割大豆十亩多。最长地号割到头有1000多米长。跟着第二梯队后面十几米的是知青第三梯队,多是女知青。</p><p class="ql-block">先到地头的新老职工,返身迎着后面的队伍收割,正面的知青个个奋力向前……很快前后合拢,完成打道任务。转身跟着赵连长投入到新地块的打道收割任务中……</p><p class="ql-block">四、 1971年黑龙江日报、合江日报有关麦收的报道</p><p class="ql-block">1、 1971年7月23日,星期五,黑龙江日报第三版刊登“做好麦收准备确保丰产丰收”</p><p class="ql-block">该文指出: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某部党委以只争朝夕的革命精神,抓紧做好准备工作。该文还指出:今年小麦长势十分喜人,丰收在望……</p><p class="ql-block">2、 1971年8月11日,合江日报第三版刊登署名红军路的文章:“坚信人定胜天”</p><p class="ql-block">文章指出:当前有些地方由于接连刮大风、下大雨、小麦水淹倒伏比较严重,给麦收带来一些困难。</p><p class="ql-block">怎样对待这些困难?广大贫下中农、兵团战士、农场职工用毛主席光辉哲学思想武装头脑,坚信人的因素第一,抢晴天,战雨天,英勇顽强,艰苦奋斗,欲与天公试比高……</p><p class="ql-block">五、二十五团党委有关麦收的指示</p><p class="ql-block"> 1971年的7、8月份,富锦县进入多雨夏季。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六师二十五团团党委在7月中下旬发出全团克服困难夺取麦收胜利的指示。</p><p class="ql-block"> 1971年8月初,五营营部召开紧急会议。传达二十五团团党委对今年麦收的具体指示:除了要求所有农业连队完成各自的麦收任务之外。还要求各营抽出来一个连队支援二营17连,参加在17连组织的全团龙口夺粮麦收大会战。 五营参加会战人员由 52、53、55、57、59、60连各抽调部分人员组成五营会战连。五营参加会战连连长徐从宽、指导员曹婕。</p><p class="ql-block"> 8月初原59连二排排长石传亭返回59连,他告诉我要准备带领二排参加全团麦收大会战,这是连党支部对我的考验。</p><p class="ql-block"> 接着59连召开全连麦收动员大会,闫克修书记介绍了上级的指示,并介绍了二营17连目前的困境。</p><p class="ql-block"> 面对今年雨水大,17连地势低洼 ,全连大面积麦地遭到雨水的浸泡。17连发扬大公无私的精神,主动将拖拉机、康拜因提供给兄弟单位进行麦收。</p><p class="ql-block"> 团党委提出,17连支援兄弟单位,全团支援17连,绝不能让17连绝收!闫书记说党支部决定由二排代表59连参加全团麦收大会战!易新同志任二排临时排长,并宣布了二排参加大会战的名单。老职工石传勤、郑邦旺、迟会凯、张玉荣,上海知青陆仲星、马银祿,天津知青王忠宏、北京知青赵建忠、谷全义、李发成、易新,当地小伙乔中华、陈殿英。</p><p class="ql-block">闫书记说,相信二排在全团麦收大会战中,能够发扬59连敢于战斗的传统,团结一致圆满完成支援17连的任务!</p><p class="ql-block"> 我顿时感到了压力,毕竟是在全团进行大会战。参加会战的九名知青我年龄最大22岁,其余是17~20岁,最小的只有16岁。所幸的是连里临时调到二排的四名老职工,都是麦收队伍中第一梯队的干将。</p><p class="ql-block"> 59连会议一结束,一排69届知青李发源找到我,他说弟弟李发成岁数小,身体没长开,叫我多关心照顾他。我告诉他会像照顾自己弟弟一样照顾发成。</p><p class="ql-block"> 8月5日下午我们随同五营会战连来到二营17连。二排被分配至拖拉机保养间,里面已经被17连的同志打扫干净。地铺铺着厚厚的干麦秸,大家把被子铺好。得知其他参加麦收大会战的同志,有住粮囤的,还有住马厩的,我们住拖拉机保养间算是很好的了。</p><p class="ql-block">大家抓紧时间用油石磨镰刀,准备第二天下地收割。</p><p class="ql-block">六、二十五团龙口夺粮大会战誓师大会</p><p class="ql-block"> 8月6日上午九点,17连场院周围飘扬着一面面红旗,主席台上方挂着横幅“二十五团龙口夺粮大会战誓师大会”</p><p class="ql-block">主持人介绍参加会议的领导同志,有六师师长王少伯,有兵团副政委蒲更生……</p><p class="ql-block">主持人介绍目前17连有500多垧地的小麦泡在水中,至今刚刚收割了50垧小麦。怎么办? </p><p class="ql-block"> 蒲副政委高声朗读毛主席的诗词“命令昨颁,十万工农下吉安”,“山上山下,风展红旗如画”蒲副政委指着现场千余名兵团战士说,当年自己年轻时,就是拿着红樱枪,也像今天一样,准备攻打县城。今天兵团战士就是要和老天爷斗,我们就是要在雨水中抢救麦子,保卫麦收成果!</p><p class="ql-block"> 17连场院响起口号声:“坚决打好麦收大会战!”,“保卫麦收成果!”参加誓师大会的上千名兵团战士,个个群情振奋。一队队兵团战士手握镰刀,奔向各自分配的地号,开始水中捞麦!</p><p class="ql-block">七、 大会战第一天“轻伤不下火线”</p><p class="ql-block"> 大会战第一天刚开镰,李发成就割伤了左手。看到李发成左手流出滴滴鲜血,我急忙用手绢包扎好,让他速去医疗点上药包扎,嘱咐他不能沾水,以防感染发炎。并要他回住地休息。</p><p class="ql-block"> 一会儿小家伙跑回来坚持干活,他不愿自己受伤影响全排。只见发成用右手在后面把麦个子戳立垛齐,忙的脸上直流汗。谁说他人小不懂事?我们二排每个人都知道我们代表着59连,我们在全团会战中要给59连增光。</p><p class="ql-block">八、 以红军前辈为榜样,克服一切困难</p><p class="ql-block"> 那些天,经常泡在过膝深的水泡中,有时到了小肚子,无法挑开水。那天午饭我扛着面袋,里面装着几十只大包子,送到每一名同志手中。可是咬了一口,包子太咸了,难以下咽,只好低头喝胸口苦涩的泡子水……</p><p class="ql-block">坚持吃了两包子,继续站在水泡子中捞麦子……</p><p class="ql-block">每天收工返回驻地,第一件事就是打水擦洗全身,并换上干净的衣服,并将湿衣服、湿鞋找地方凉凉。记得有几场电影,我们都没去看,吃过晚饭,马上睡觉休息,太累了。</p><p class="ql-block">第二天起床,吃过早饭后,要做的事就是脱下干衣服。当湿衣服一穿上,身上直起鸡皮疙瘩,换上还没有干的水袜子胶鞋,拎起镰刀就再下“水田”。那时常常说“苦不苦,想想红军长征二万五。累不累,想想红军爬雪山过草地”</p><p class="ql-block">九、59连二排勇夺全团麦收大比武第一名</p><p class="ql-block"> 8月23日是大会战最后一天,团里给各连分配了地块,大嗽叭广播比武开始,夺取大会战全靣胜利。</p><p class="ql-block"> 当我们收割到尽头,将麦个子垛好。团里督战的同志飞跑去报告。不一会儿广播传来,59连二排勇夺全团比武第一名。</p><p class="ql-block"> 我看着二排老老少少,心中感慨万分。在每天穿半湿的衣裤、八成新的水袜子胶鞋几乎泡烂,睡在干麦桔铺就的拖拉机保养间,有时还要喝苦涩的泡子水……。在这么坚苦的环境中,二排沒有一个人叫苦,全排团结一致。老职工石传勤、郑邦旺、迟会凯、张玉荣四马当先,上海知青陆仲星、马银祿,天津知青王忠宏、北京知青赵建忠、谷全义、我,当地小伙乔中华、陈殿英,紧随其后。</p><p class="ql-block"> 十六岁伤兵李发成轻伤不下火线,坚持用好手搬运麦捆……我们二排参加全团麦收大会战,一定要为59连争光!正是在革命英雄主义精神感染下,二排十三位兵团战士才能在全团会战大比武中勇夺第一名!</p><p class="ql-block"> 团部宣传干事指挥排队,拍下照片。看前排左边第一位,那就是我,二排临时排长,大会战中获25团团嘉奖!</p><p class="ql-block"> 五营会战连连长徐从宽,还有原二排长石传亭也来照相。</p><p class="ql-block"> 一次59连北京知青聚会,赵建忠一见照片就说这是十八棵青松。点点一线参战人数是十三棵青松!</p><p class="ql-block">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百年风云记录了万千可歌可泣的诗篇。比起红军长征、比起先烈们抛头颅洒热血,我们在大会战中吃的苦、受的累,无法与之比较。但是我们的青春和汗水留在了大会战中。我们经受了大会战的考验。我们参加17连龙口夺粮麦收大会战为国家多收粮食做出了贡献!</p><p class="ql-block">十、 二十五团麦收大会战总结</p><p class="ql-block"> 1971年8月24日上午,二十五团在龙口夺粮全团麦收大会战表彰大会上做了总结:</p><p class="ql-block">1. 团党委决定在麦收雨季组织全团大会战,各营、连党支部坚决执行团党委的指示,是大会战迎来胜利的根本保证!麦收大会战的胜利充分证明:在突发事件来临时,兵团战士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能胜!</p><p class="ql-block">2. 在天灾面前广大贫下中农、兵团战士、农场职工发扬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精神,在17连展开了与天斗的龙口夺粮大会战,克服种种困难最后夺取了胜利!又一次证明人定胜天!</p><p class="ql-block">3. 各会战连、排,今后仍然要保持“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共产主义大协作的精神!当前返回各自连队,要用大会战的精神继续完成今年的麦收任务,努力为国家多种粮,多收粮,让六师二十五团为国家做出更大的贡献!</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本文参考葛明军、曹婕等同志回忆大会战的文章,并对原先的回忆进行了修改。)</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参考资料:</p><p class="ql-block">1. 黑龙江日报</p><p class="ql-block"> 1971年7月23日,星期五,本报通讯员“做好麦收准备,确保丰产丰收”</p><p class="ql-block"> 1971年7月29日,星期四,第四版“必须把粮食抓紧”</p><p class="ql-block">2. 合江日报</p><p class="ql-block"> 1971年8月11日,第三版,署名红军路“坚信人定胜天”</p><p class="ql-block"> 1971年8月11日,第三版,“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p><p class="ql-block">3. 新中国气象事业 70周年 黑龙江卷</p><p class="ql-block"> 黑龙江气候概况</p><p class="ql-block"> 防灾减灾篇</p><p class="ql-block"> </p> 纪念大会战五十周年 <p class="ql-block">1971年麦收大会战,许多女知青泡在水中抢收麦子。</p> <p class="ql-block">1971年麦收大会战,照片上水深只到膝盖的一半。实际上经常没过膝盖,还有时水深到小肚子。</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