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煌+伊犁深度12日游,——张掖—嘉峪关—敦煌篇

郭健

<p class="ql-block">2021年6月4日,我们乘坐飞机从上海直飞甘肃张掖。开启了敦煌+伊犁深度12日游,晚上到达甘肃张掖入住酒店。</p><p class="ql-block">6月5日早晨,开始游览张掖丹霞国家地质公园,公园位于祁连山临泽县,是国内唯一的丹霞地貌与彩色丘陵景观复合区。地处北麓,位于甘肃省张掖市城以南30公里,是中国丹霞地貌发育最大最好、地貌造型最为丰富的地区之一,是中国彩色丹霞的典型代表,具有很高的科考和旅游观赏价值。2005年11月由中国地理杂志社与全国34家媒体联合举办的"中国最美的地方"评选活动中,当选为"中国最美的七大丹霞"之一,2015年被全国多家知名网站评选为全球25个梦幻旅行地。</p> <p class="ql-block">6月5日下午,我们游览嘉峪关,嘉峪关位于甘肃省嘉峪关市西5公里处最狭窄的山谷中部,城关两侧的城墙横穿沙漠戈壁,北连黑山悬壁长城,南接天下第一墩,是明代万里长城最西端的关口,历史上曾被称为河西咽喉,因地势险要,建筑雄伟,有天下第一雄关、连陲锁钥之称。</p><p class="ql-block">嘉峪关是明代长城西端第一重关,也是古代“丝绸之路”的交通要塞,素有中国长城三大奇观之一的美称。嘉峪关始建于公元1372年,由内城、外城、罗城、瓮城、城壕和南北两翼长城组成,全长约60公里。长城城台、墩台、堡城星罗棋布,由内城、外城、城壕三道防线组成重叠并守之势,形成五里一燧,十里一墩,三十里一堡,百里一城的防御体系。</p> <p class="ql-block">6月6日上午,游览鸣沙山月牙泉风景名胜区,鸣沙山位于甘肃省敦煌市城南5公里。占地面积3.12万平方公里,包括鸣沙山,其山东西长40余公里,南北宽约20公里,主峰海拔1715米。</p><p class="ql-block">月牙泉处于鸣沙山环抱之中。古往今来以"山泉共处,沙水共生"的奇妙景观著称于世,被誉为"塞外风光之一绝",鸣沙山、月牙泉与莫高窟艺术景观融为一体,是敦煌城南一脉相连的"二绝",成为中国乃至世界人民向往的旅游胜地。鸣沙山月牙泉风景名胜区,主要景点有月牙泉、鸣沙山。月牙泉处于鸣沙山环抱之中,其形酷似一弯新月而得名。鸣沙山位距敦煌市南郊5公里,因沙动成响而得名。鸣沙山为流沙积成,分红、黄、绿、白、黑五色。</p><p class="ql-block"> 鸣沙山月牙泉风景名胜区,1994年被定为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荣获“中国最美的五大沙漠之一”等荣誉称号。2015年7月20日,被批准为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2016年1月,国家旅游局和环保部拟认定甘肃省酒泉市鸣沙山月牙泉景区为国家生态旅游示范区。</p> <p class="ql-block">6月6日午后,游览敦煌莫高窟,河西走廊敦煌前秦苻坚北朝隋朝唐朝五代十国西夏元朝世界佛教艺术莫高窟,俗称千佛洞,坐落在西端的。它始建于宣昭帝时期,后历经历代兴建,形成巨大的规模,有洞窟735个,壁画4.5万平方米、泥质彩塑2415尊,是上现存规模最大、内容最丰富的地。</p><p class="ql-block">1961年,莫高窟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1987年,莫高窟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莫高窟与河南洛阳龙门石窟、山西大同云冈石窟并称中国三大石窟, 后加麦积山石窟称四大石窟。2019年8月31日,由敦煌研究院等单位联合摄制的大型纪录片《莫高窟与吴哥窟的对话》在敦煌国际会展中心首映。纪录片以亚洲文明对话为题材,向人们展现了不同文明之间命运相通、文化相通、艺术相通的奇妙关联。</p> <p class="ql-block">按照莫高窟观赏要求,约20—30人为一组进入窟内参观,文物部门规定:里面不允许拍照,我记下了进入的窟号,观赏了329、331、332,16—17、24—28号窟,制作美篇,我特意下载了329号窟的图片(下图)和文字介绍以方便阅读:“建于初唐,五代、清重修。主室为覆斗形顶。藻井为莲花飞天井心。中心绘莲花组成的大团花,花心呈五色法轮状。周沿各层绘云纹忍冬、花卉、三角、垂幔,四披各绘伎乐天3身,环绕藻井,同向飞行。下绘千佛。西壁开一斜顶敞口龛,龛内塑趺坐佛一身、弟子二身、菩萨四身,除佛像的身躯、衣饰及金刚座为初唐原作,其余为晚清重塑或妆修。龛外南北两侧上部绘千佛,下部绘莲花童子各二身。西壁下部绘供案、供器和供养菩萨6身,多已模糊。南壁上部绘阿弥陀经变一铺,画面中楼阁亭台被绿水环绕分隔,各建筑之间用各种桥梁连接。画面中央绘阿弥陀佛,两侧的平台上绘以观音或大势至为首的菩萨群像。佛的下部平台上绘众菩萨弟子及乐舞供养。水池内绘有迦陵频伽等种种奇妙杂色之鸟。南壁下部五代绘比丘尼3身、女供养人23身。北壁上部绘弥勒经变一铺(被美国人华尔纳盗走2方)。画面分为两部分,上部中间为《弥勒上生经》中所描绘的弥勒菩萨在兜率天宫说法的情景。其余画面描绘的是《弥勒下生经》中弥勒降世后的龙华三会的情景。兜率天宫说法场面的下方为龙华三会之初会,左右两侧为二会和三会。北壁下部五代绘男供养人17身。东壁门上绘说法图四铺;门南上部绘说法图一铺、中部绘男女供养人各一身,下部绘供养牛车与供养人一排;门北上绘说法图一铺,下部绘供养马群与男供养人一排。甬道盝形顶,顶中央五代绘故事画,南北披五代绘趺坐佛各五身,南壁五代绘供养比丘三身,北壁五代绘男供养人一身。前室顶西披五代绘不空绢索、千手千眼、如意轮三铺观音变,均残。前室西壁门上存五代愿文题榜,两侧五代绘毗沙门天王赴哪吒会,画面模糊,门南北五代绘八龙王礼佛图各一铺,画面模糊,前室南北壁各存弟子与菩萨残画痕迹”。</p> <p class="ql-block">敦煌+伊犁深度12日游,6月4日—6月6日我们游览了张掖—嘉峪关—敦煌,真是不虚此行,都是国家级景点,美篇也作简要叙述。6月7日,我们乘坐火车前往新疆继续伊犁的游程。</p><p class="ql-block">下一美篇:《敦煌+伊犁深度12日游——新疆伊犁篇》</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谢谢观赏!🐫</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