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2021南疆之旅·穿越塔克拉玛干沙漠·前往库车的途中...

老建视界

<p class="ql-block"> 到达和田天已经黑了,晚上九点多逛了一下酒店对面的“和田夜市”,其实就是新疆的大排档,正好就地自理解决一下我们今日的晚餐...</p> <p class="ql-block"> 走人行道去路对面的夜市,和田的主要街道看上去秩序井然、安静和谐...</p> <p class="ql-block">  行程上的和田一夜就像一段插曲,唯一能让人留连忘返的地方就是这家夜市,夜市由东至西没有二百米也至少有一百米长,里面汇集了新疆乃至全国各地的著名小吃,戏言为“吃货的天堂”,在此我们四人又一次回味了一下烤羊肉的美味...</p> <p class="ql-block">  各种烤肉看得你眼馋,不能“面面俱到”而只是过下眼瘾而已...</p> <p class="ql-block">  这是正在为我们烤的羊肉串...😋</p> <p class="ql-block">  武汉著名的热干面也来到这里...</p> <p class="ql-block">  夜市在品味、卫生环境及管理上的表现给我们留下了美好的印象...</p> <p class="ql-block">🕐🕕🕚🕟🕤🕑🕖🕛🕠🕥🕒🕗🕜🕡🕦</p> <p class="ql-block"> 5月10日(第四天)一早天刚亮,我们一行离开和田由南至北横穿塔克拉玛干沙漠前往库车,行程将近680公里...</p> <p class="ql-block">  离开和田没多远就进入了浩瀚无垠的塔克拉玛干大沙漠,国内旅游曾经两次光顾内蒙阿拉善盟的巴丹吉林沙漠,但都只是在沙漠边缘浏览一下;而今是要深入腹地横穿塔克拉玛干沙漠,使此行充满了更多的神秘色彩...</p> <p class="ql-block"><b>  借着长途旅行,接下来“科普”一下有关塔克拉玛干沙漠知识:</b><i style="font-size: 18px;">塔克拉玛干沙漠(维语:تەكلىماكان قۇملۇقى)位于新疆南疆的塔里木盆地中心,是中国最大的沙漠,也是世界第十大沙漠,同时亦是世界第二大流动沙漠...</i></p><p class="ql-block"><i style="font-size: 18px;"> </i><i>整个沙漠东西长约1000公里,南北宽约400公里,位于塔里木盆地中央的塔克拉玛干大沙漠,面积有33.76万平方公里,相当于新西兰的国土面积。平均年降水不超过100毫米,最低只有四五毫米;而平均蒸发量却高达2500~3400毫米...这里金字塔形的沙丘屹立于平原以上300米,狂风能将沙墙吹起高度可达其3倍;沙漠里沙丘绵延,受风的影响,沙丘时常移动。沙漠里亦有少量的植物,其根系异常发达,超过地上部分的几十倍乃至上百倍,以便汲取地下的水分,此外沙漠里的动物有夏眠的现象... </i></p> <p class="ql-block">  <i>塔克拉玛干沙漠的别名又称为“死亡之海、进去出不来(维语)”...塔克拉玛干沙漠在维吾尔传说中的意思是被诅咒的、淹没在沙漠之下的城市。“塔克拉玛干”一词分为两部分,“塔克拉”和“玛干”,其中“塔克拉”意为“地下”,“下面”;“玛干”意为“领域”,“家园”,“生活的地方”;因此“塔卡拉玛干”意思是“地底下的城市”或“地下有座城市”...整个沙漠分布在新疆四个地界内:巴音郭楞、阿克苏、喀什、和田,是中国境内最大的沙漠,故被称为“塔克拉玛干大沙漠”,流动沙漠仅次于阿拉伯半岛的鲁卜哈利沙漠(65万平方公里),流沙面积世界第一...</i></p> <p class="ql-block"><i>  塔克拉玛干沙漠在西部和南部海拔高达1200~1500米,在东部和北部则为800~1000米,沙丘最高达200米。也有资料显示,塔克拉玛干沙漠是全世界第二大流动沙漠,塔克拉玛干的腹地被评为中国五个最美的沙漠之一...</i></p> <p class="ql-block"><i> 塔克拉玛干沙漠流动沙丘的面积很大,沙丘高度一般在100-200米且类型复杂多样,复合型沙山和沙垄,宛若憩息在大地上的条条巨龙...塔型沙丘群呈各种蜂窝状、羽毛状、鱼鳞状沙丘,变幻莫测...</i><i style="font-size: 18px;">塔克拉玛干沙漠由于地处欧亚大陆的中心,四面为高山环绕,使沙漠充满了奇幻和神秘的色彩...</i></p> <p class="ql-block"><i> 塔克拉玛干沙漠的侧翼为雄伟的两大山脉:北面的天山山脉及南面的昆仑山脉;帕米尔高原则位于沙漠的西面,东面逐渐过渡直到罗布泊沼盆。在南面和西面,在沙漠和山脉之间,则是由卵石碎屑沉积物构成的一片坡形沙漠低地...</i></p> <p class="ql-block">  <i>塔克拉玛干沙漠的地表是由几百米厚的松散冲积物形成的。这一冲积层受到风的影响,其为风所移动的沙盖厚达300米。风形成的地形特征多种多样,各种形状与大小的沙丘均可见到...较大的沙丘链幅度可观:高30~150米,宽240~503米,链间距离0.8~5公里。风形成的最高的地形形式是金字塔形沙丘,高195~300米。在沙漠的东部和中部,以中间凹陷的沙丘和巨大、复杂的沙丘链形成的网为主...</i></p> <p class="ql-block">  进入沙漠腹地已经早上8点半左右,太阳刚刚升起,大巴车在公路边停靠下来,我们一行下车除了“方便”一下外,也正好观赏一下浩瀚的“沙海日出”景象...</p> <p class="ql-block"> <i>塔克拉玛干沙漠系暖温带干旱沙漠,昼夜温差达40℃以上;平均年降水不超过100毫米,最低只有四五毫米;而平均蒸发量高达2500~3400毫米。</i></p><p class="ql-block"><i> 塔克拉玛干沙漠的气候温暖适度,是明显大陆性的。年降水量极低,从西部的38毫米到东部的10毫米不等。夏季气温高,在沙漠的东缘可高达38℃。</i><i style="font-size: 18px;">全年有1/3是风沙日。由于整个沙漠受西北和南北两个盛行风向的交叉影响,风沙活动十分频繁而剧烈,流动沙丘占80%以上。据测算低矮的沙丘每年可移动约20米,近一千年来,整个沙漠向南伸延了约100公里...</i></p><p class="ql-block"><i> 东部地区夏季7月份平均气温为25℃;冬季寒冷,1月份平均气温为-9~-10℃,所达到的最低温度一般在-20℃以下...西部地区夏季盛行北风和西北风。这两种气流在位于克里雅河最北端的沙漠中心附近相会后,造成复杂的环流系统,这一点清楚地反映在沙丘的形状上...</i></p><p class="ql-block"><i> 春季当地表沙变暖时,上升气流发展,东北风特别强烈。在此期间强飓风尘暴常常发生,使大气充满沙尘,可高达海拔3962米。从其他方向来的风也将尘雾扬入空中,几乎终年笼罩着塔克拉玛干沙漠...白天,塔克拉玛干赤日炎炎,银沙刺眼,沙面温度有时高达70~80度,旺盛的蒸发,使地表景物飘忽不定,沙漠旅人常常会看到远方出现朦朦胧胧的“海市蜃楼”..</i>.</p><p class="ql-block"> 我们今日穿越塔克拉玛干沙漠却是个风和日丽阳光明媚的天气,可以想象一下遇到风暴或沙尘暴这里将会是一个何等“恐怖”的景象...</p> <p class="ql-block"> <i>新疆塔克拉玛干沙漠公路(即塔里木沙漠公路)是目前世界最长的贯穿流动沙漠的等级公路,也是中国最早的沙漠公路。这里自古以来就是古丝绸之路的中心,如今已是石油勘探开发的主战场,是中石油、中石化的主力油气田基地,途经轮南油田、塔河油田、塔中油田,促进了地方经济的发展,目前也是众多旅游者前去观光的目的地之一。 </i></p><p class="ql-block"><i> ———</i>塔克拉玛干沙漠公路一共有4条:分别是轮台县至民丰县、阿拉尔市至和田市、阿拉尔市至且末县塔中镇、尉犁县至且末县(建设中)...我们今日走的是<span style="font-size: 18px;">全长425公里的</span>和田市至阿拉尔市、于2007年贯通的第二条横穿塔克拉玛干的沙漠公路,地图上标示为G580国道...</p> <p class="ql-block"><i> 沙漠公路两侧隶属和田河流域的胡杨树皆为次生林,大部分树型呈塔状,枝叶茂盛,秋天时通体金黄剔透,此处的胡杨以成片的优美林相为显著特点,加上起伏的沙丘线条,随时进入眼帘的都是一幅美丽的风景画。在塔克拉玛干南部的沙漠中,经常可看到盆景般的胡杨景色,那里的胡杨静静地伫立于沙丘,千姿百态,仿佛人间修饰...</i></p> <p class="ql-block"><i> 沙漠四周生长发育着密集的胡杨林和柽柳灌木,形成“沙海绿岛”。特别是纵贯沙漠的和阗河两岸,长生芦苇、胡杨等多种沙生野草,构成沙漠中的“绿色走廊”,“走廊”内流水潺潺绿洲相连...</i></p> <p class="ql-block"><i>  塔克拉玛干沙漠植被极端稀少,几乎整个地区都缺乏植物覆盖。在沙丘间的凹地中,地下水离地表不超过3~5米,可见稀疏的柽柳、硝石灌丛和芦苇。然而,厚厚的流沙层阻碍了这种植被的扩散...塔克拉玛干沙漠植被在沙漠边缘——沙丘与河谷及三角洲相会的地区,地下水相对接近地表的地区较为丰富。在那里,除了上述植物外,尚可见一些河谷特有的品种:胡杨、胡颓子、骆驼刺、蒺藜及猪毛菜,冈上沙丘常围绕灌丛形成...</i></p> <p class="ql-block">  公路两边沙丘上呈“田”字形的植被是用于固沙并起到保护公路周边环境的作用...</p> <p class="ql-block"><i> </i></p><p class="ql-block"><i> 沙漠的林带中住着野兔、小鸟等动物,亦为“死亡之海”增添了一点生机...沙漠的动物也极端稀少,只有在沙漠边缘地区,在有水草的古代和现代河谷及三角洲,动物才较为多样...在开阔地带可见成群的羚羊,在河谷灌木丛中有野猪、猞猁、塔里木兔、野马、天鹅、啄木鸟;在食肉动物中有狼,狐狸还有沙蟒...</i></p><p class="ql-block"><i> 直到20世纪初,还可见到虎,但它们从那时起就灭绝了...稀有动物包括栖息在塔里木河谷的西伯利亚鹿与野骆驼,后者在19世纪末时尚在远及和田河的塔克拉玛干沙漠的多半地域徜徉,但当前只偶然出现于沙漠东部地区...</i></p> <p class="ql-block"><i> 如果将全国各地的胡杨作比较,无论胡杨之美还是胡杨之刚毅都由新疆获冠。新疆胡杨号称“生而一千年不死,死而一千年不倒,倒而一千年不腐”。在轮台的塔里木河附近沙漠地区,胡杨林的气势、规模均在全国之首,轮台的胡杨林公园也是国内的沙生植物胡杨树林的观赏公园。当秋色降临,步入胡杨林,四周为灿烂金黄所包围。洼地水塘中,蓝天白云下,胡杨的倒影如梦如幻。由轮台往南100公里的沙漠腹地,为大面积原始胡杨林,不少古老的胡杨树直径达1米以上...</i></p> <p class="ql-block"><i>  胡杨的美离不开其自身的沧桑,树干干枯龟裂和扭曲、貌似枯树的树身上,常常不规则地顽强伸展出璀璨金黄的生命,让大漠恶劣环境中的死亡与求生协调地表现...</i></p> <p class="ql-block"> 沿途可观赏公路两侧零零散散的胡杨树的沙漠“盆景”...</p> <p class="ql-block">  <i>塔克拉玛干有着辉煌的历史文化,古丝绸之路途经塔克拉玛干的整个南端。许多考古资料说明,沙漠腹地静默着诸多曾经有过的繁荣...</i></p><p class="ql-block"><i> 在尼雅河流、克里雅河和安迪尔流域,西域三十六国之一的精绝国、弥国和货国的古城遗址,至今鲜有人至或鲜为人知。在和田河畔的红白山上,唐朝修建的古戍堡雄姿犹存。有品味的旅行者都会关注旅途中的人文内涵,关注相关的社会话题。为此,穿越塔克拉玛干有必要了解古丝绸之路文化,而欲了解古丝绸之路文化不能不了解与之密切相关的西域古国历史,以及千百年来各方面的变迁——为什么一系列的故国遗址今天大多远离人类社会,沉默于没有生命的大漠中?这是一个与自然环境及环境保护密切联系的话题...</i></p> <p class="ql-block">  <i>在世界各大沙漠中,塔克拉玛干沙漠中心是典型大陆性气候,风沙强烈,温度变化大,全年降水少。变幻多样的沙漠形态,丰富而抗盐碱风沙的沙生植物植被,蒸发量高于降水量的干旱气候,以及尚存于沙漠中的湖泊,穿越沙海的绿洲,潜入沙漠的河流,生存于沙漠中的野生动物和飞禽昆虫等;特别是被深埋于沙海中的丝路遗址、远古村落、地下石油及多种金属矿藏都被笼罩在神奇的迷雾之中,有待于人们去探寻...</i></p> <p class="ql-block"><i> 科学家最新一项研究成果表明,我国面积最大作用形成的“风成黄土”,年龄至少有450万年,而这些“风成黄土”的物源区(即来源地)就是塔克拉玛干大沙漠...这里长年黄沙堆积,狂风呼啸,渺无人烟,一座座金字塔形的沙丘屹立在沙漠上。 治理:塔克拉玛干沙漠有两大治理难点,一是流动性,要阻止沙漠继续流动,阻止沙漠继续向南流动,必需阻止沙漠流动的动力来源,沙漠流动的动力来源风力,阻止沙漠流动,就必需阻止风力,阻止风力可用风力发电机在沙漠上风口发电,把巨大的风能转化为电能,这样沙漠就无动力向南流动了。也可沙漠下风建风力发电机,阻止沙漠继续向南移动。二是沙漠热,沙漠热可用太阳能发电设备吸收沙漠光能,这样可使沙漠温度下降,沙漠没有植物,不需光照,可用太阳能发电设备吸收光能发电。这样沙漠两大问题就得到解决了。日后沙漠基本环境改善后,可植树种草加以固定...</i></p> <p class="ql-block">  沿着G580国道行驶了大约440公里就到达了沙漠北缘的阿拉尔市,时间已经是下午3点多,我们将在此进下“午餐”...</p> <p class="ql-block">   <i>阿拉尔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直辖县级市,与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一师实行师市合一管理体制,由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管理。第一师阿拉尔市位于新疆阿克苏地区境内,北起天山南麓山地,南至塔克拉玛干沙漠北缘,地理位置介于东经80°30′至81°58′,北纬40°22′至40°57′之间。东西相距281公里,南北相距180公里,全师市总面积69.4万公顷,其中阿拉尔市面积62.6万公顷。第一师阿拉尔市属暖温带极端大陆性干旱荒漠气候。截至2020年,阿拉尔市辖4个街道、15个镇及1个乡...</i></p><p class="ql-block"> 我们饭后离开前简单的逛了逛这个安静的沙漠小城,这里记载着前辈们开发新疆以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发展历史...</p> <p class="ql-block">  阿拉尔市看到 “王震大道”让我们再次缅怀一下革命老前辈们的丰功伟绩 ... </p><p class="ql-block"> <i> 1949年,王震将军相继担任第一野战军第二军军长兼政治委员、第一兵团司令员兼政治委员。在3月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上,王震同志主动请缨进军新疆。9月他率部进入西宁,解放青海...其后沿西(宁)张(掖)公路北上,冒着风雨严寒翻越终年积雪的祁连山直插张掖,解放酒泉直逼新疆,促成新疆和平解放,为解放大西北、巩固祖国统一、创建新中国作出了重大贡献...</i></p><p class="ql-block"><i>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王震同志历任中共中央西北局委员,新疆分局第一书记,新疆军区第一副司令员、代司令员等职。他认真贯彻党的民族政策,创造性地执行毛泽东同志提出的人民解放军既是战斗队又是工作队和生产队的任务,领导剿灭土匪、土地改革等工作;医治战争创伤,培养民族干部,改造和团结起义部队,建立地方各级政权和党的组织,迅速稳定了新疆的社会秩序,实现了新疆财政经济状况的好转。他率领人民解放军驻疆部队开展大规模生产运动,以勇敢而勤劳的精神,屯垦戍边,发展生产,在两年多的时间里,天山南北掀起生产热潮,兴修大批水利工程,开荒百万亩,在北疆首次成功种植棉花和甜菜并获高产,结束了“自古北疆不种棉”的历史。他提倡节省军费开支,筹集资金,兴办工业,建立起钢铁、纺织、发电、农机、水泥、煤矿等一批工矿企业。到1953年,新疆的工业生产总值约为1949年的36倍。王震同志为促进各族人民团结,巩固西北边疆,呕心沥血,东奔西走,倾注全部精力,为新疆现代化工农业的发展奠定了重要基础...新疆军区生产建设兵团,就是在他的积极建议下创建的。他的辛勤付出,使新疆的长期稳定和后来的全面发展有了良好的开端。他对新疆各族人民饱含无限热爱,对这片热土怀有深沉眷念,受到各族人民真诚爱戴...</i></p> <p class="ql-block">  离开阿拉尔沿着G217国道继续往东北方向行驶,前往今天晚上居住的目的地库车,看了一下路程还有230多公里...</p> <p class="ql-block">  途中在沙雅大桥附近停车,除了“方便”以外顺便到不远处的一片胡杨林跟前“打个卡”...</p> <p class="ql-block">  至此我们终于彻底结束了塔克拉玛干沙漠的“穿越”,前往库车...</p> <p class="ql-block">  (文字资料摘编自网络 谢谢观赏和点评 待续)</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