炊事班长勇排地雷(海哥的老连长柳春义珍宝岛排雷故事片段 作者 尚新胜)

黑土地

<p>作者像</p> <p>  炊 事 班 长 勇 排 地 雷长篇纪实文章《烽火硝烟》节选 (海哥的老连长柳春义珍宝岛故事片段 作者:尚新胜) 特务连有一个老兵,名叫柳春义,1963年入伍,战友们平时都管他叫“老柳”,他为人热情,讲义气,敢作敢为,性格刚烈。 ­ 1969年春,老柳超期服役,被定为复员对象。3月2日,珍宝岛的枪声响了,老柳作为部队骨干随部队上了前线,并到炊事班担任班长。 ­ 到前线的头几天,老柳表现的很不错,忠于职守,用心做饭,不管条件如何艰苦,他都尽职尽责,认真做好每一顿饭。当时有一部分战士,由于在前线执行任务,往往吃不上热饭,整日靠饼干充饥。为此,他想尽办法,几次背着20多公斤的保温筒,冒着敌人的枪林弹雨,把热饭送到阵地上。为此,多次受到连队的表扬。 ­ 但是好景不长,没几天的功夫,老柳产生了“活思想”,他看到战斗班的战友们,上岛下岛,你来我往,整天乐呵呵的。有时听到他们讲化险为夷的战斗故事,说到在岛上的新闻趣事,心里就不是滋味,总觉得自己是一个老兵,应该做出更大的贡献。 ­ 他几次找连长、指导员,要求离开炊事班,下到战斗班,不当班长当战士也行。但连里考虑他岁数大,兵龄长,做饭又有两下子,就没有同意他的要求。 ­ 人要是心事过重,工作上准得出错。一天,在做晚饭的时候,老柳心不在焉,只想着怎样才能下到战斗班的事,不经意间,误把碱面当成了盐,放进了菜锅里,一大锅炖肉顿时变了味。 ­ 那时能吃上热饭热菜已是一件十分不容易的事,好不容易盼到能吃上一顿热呼呼的炖肉,对战士们来说,就显得更为珍贵。开饭时间到了,完成任务下岛和准备接受新任务的战士们涌到炊事班,不容分说就下起了勺子,吃上一口后,大家都愣住了,总觉得不对味,而且碱味十足。几个好奇的战士纷纷走过来问老柳,老柳这才明白自己做了错事,实话实说后,便悄悄的蹲在一边不吱声了。 ­ 连长把老柳批评了一顿,但知道他的心思,也就没多说什么,事情就算过去了。 ­ 没过两天,老柳又出‘毛病’了。 ­ 当时部队为了御寒的需要,尽量让战士们每天喝一顿加进大量辣椒面的面疙瘩汤,说是能增加热量,抗击寒冷。那天,老柳在做面疙瘩汤时还是心事重重,尽想着打仗立功的事,没有把面搅匀,就囫囵吞枣的把面下了进去,结果做出的面疙瘩大小不一,个头小一点的有鸡蛋大,大一点的有馒头大小,战士们用于吃饭的军用茶缸,盛上一个面疙瘩就满了,而且外熟里生,大家只好啃外皮吃。 ­ 这回到连长那里告状的就多了,连长、指导员经过反复考虑,便答应了老柳的愿望,让他下到了4班,并且很照顾他,仍然保留他班长的职务。 ­ 老柳如释重负,终于有了用武之地。 ­ 这一天,老柳第一次带领4班的几名战士,上岛执行潜伏任务。在走向新潜伏点的路上,老柳突然看到,在被苏军燃烧弹烧过的雪地里,露出一个个圆形的东西,近前一看,确认是一种新型地雷,估计是苏军在拖拉被我军击毙的尸体时,偷偷埋设的。 ­ 当时战士们并不知道它的确切名字,就管它叫‘胶壳地雷’,后来才明白它是压发雷的一种,型号为пмн防步兵压发地雷。它的直径约120mm左右,厚度约30mm,圆形、塑料体、胶皮盖,内部装有梯恩梯烈性炸药。当胶皮盖上面施有0.5公斤的压力,就可引起地雷爆炸。它的威力足以炸断火车的铁轨。因为是塑胶体,工兵使用的探雷器很难探测到它。 ­ 当时老柳他们有几种选择,一是立即向连里报告,请求工兵排派工兵前来支援,排除地雷。二是绕过雷区,完成潜伏任务后再向领导报告。三是当机立断,排除地雷,避免其他部队在不知情的情况下造成伤亡。 ­ 前两条老柳他们可以轻而易举地做到,但老柳想:一旦天黑以后,部队上岛执行任务,万一误入雷区,就可能造成重大损失。最好的办法是立即排除地雷,为后续部队开辟安全通道。 ­ 但是怎样排雷呢?自己和同去的战友都是侦察兵,对地雷的知识一窍不通,何况这是一种新式地雷。 ­ 时间不容许有任何的犹豫,老柳果断做出决定:坚决把地雷排除,保证兄弟部队的安全。“不懂排雷技术不要紧,咱在干中学,失败乃成功之母”。 ­ 老柳大喊一声:“同志们都靠后,给我躲到土坎后边,露出眼睛,注意看我的动作,我面朝你们排这个地雷,如果方法对,把雷排掉了,我就教你们怎么排,如果方法错了,出现意外,你们就再换另一种方法,坚决把雷排掉”。 ­ 其他几位战友一看,老柳要拼命了,都说:“班长,不能这样,你要是牺牲了,谁领我们完成潜伏任务啊,班长,不行啊!”。有的战友甚至还要强制性的过来阻挡老柳。 ­ 老柳一看,顿时火了,他大声喊道:“谁都不要再罗嗦,立即退后!这是命令!”。 ­ 没有办法,大家都悄悄隐蔽起来,只探出半个脑袋,眼睁睁地望着老柳,心里都为他揑了一把汗。有的战士甚至拿出急救包,做好抢救老柳的准备。 ­ 此时,老柳镇静自若,面向大家。只见他小心翼翼地拨开浮在地雷上面的雪,捧出地雷,仔细地看了一会儿,发现这个地雷已经让燃烧弹烧得变了型。隐约之中,他发现雷体上有一处可旋转的把手,拧开它,就有可能排除地雷,但也有可能触发地雷。老柳犹豫片刻,终于,老柳下定了决心:拧开它! ­ 拧开把手之后,老柳惊喜地发现了它的发火装置,一根弹簧控制着击针,一旦地雷受到上面的压力,击针射出,碰到火帽,地雷随即爆炸。 ­ 老柳一步步地分解,四周的空气就象凝固了一般。 ­ 一分钟、两分钟、三分钟,五分钟过去了,大家的心提到了嗓子眼,连每个人的喘气声都能听得见,时间真是太慢了,当第七分钟将要来到时,老柳成功了! 老柳以宁可牺牲自己的代价,换来了岛上部队的安全,创造了和平年代炊事班长排除地雷的辉煌战绩。同时,老柳也为我军排除胶壳地雷摸索出了具体的排除方法。 ­ 战友们围在一起欢呼着,跳跃着,庆祝这一辉煌胜利。 ­ 随后,老柳把自己的排雷方法传授给其他战友,大家一起行动,闯进地雷阵,先后排除胶壳地雷500多枚,装了整整好几麻袋,很快就扫清了整个雷区,减少了部队的伤亡。以后,老柳和战友们一起,又出色地完成了很多战斗任务。 ­ 为此,沈阳军区给老柳记了一等功。之后,他荣幸的参加了“十英雄”报告团,在全国各地做英雄事迹报告,并当选为沈阳军区‘活学活用毛泽东思想的积极分子’。 ­ 不久,柳春义同志当上了排长、连长,最后在团长的岗位上转业。 ­ 一天,工兵排又一次登岛排雷,由于地雷很多,特务排派出几名战士协助工兵排往下背雷。69年新战士蔺庆春背着整整一麻袋刚刚被排除的地雷,艰难的往回走。由于麻袋很重,不知不觉,他已经走出了警戒线。突然,‘咚’的一声,一颗尚未排除的пмн胶壳地雷在他的脚底下爆炸了,蔺庆春一支脚完全被炸掉,他挣扎着站起来,想重新背起地雷,但过于严重的伤势终于使他昏迷倒地。战后,蔺庆春被授予二等功,并被授予钢铁战士称号,树立为全军学习的榜样。(海哥注:俺在牙克石第五小学当校外辅导员的时候,曾经给学校的老师和学生们讲过蔺庆春的故事,现在想起蔺庆春故事当中的一段话:“蔺庆春被地雷炸倒了,可他面不改色心不跳,他用手抓起血淋淋的大腿高喊:打到新沙皇,沙皇从珍宝岛滚出去!” 这段话是俺的一位班长给我“拔高”的话,至今想起来都感觉好笑。 ) ­ 蔺庆春同志负伤住院期间,他的父亲又把蔺庆春的弟弟蔺庆连送到部队,要求接过哥哥的枪,继续在珍宝岛前线战斗。 ­ 在排除地雷的特殊战斗中,特务连工兵排顽强战斗,先后涌现出了炊事班长柳春义勇排地雷、孙跃民智排信号雷等英雄事迹。全排共排除防步兵地雷868枚。战后,特务连工兵排被沈阳军区授予集体二等功。 ­海哥注:在我的记忆里《解放军报》等多家报纸刊登了他们的事迹。这篇文章是本人今天早晨在搜索俺连侦察排某班长蔺庆连名字的时候,无意当中搜索到老连长和副指导员蔺庆春的名字,并看到了以上一位当年亲身战场经历的作者尚新胜描写老连长柳春义和副指导员蔺庆春的的文章,看了很意外,很激动,特转载过来,留做纪念吧。希望能找到老连长柳春义(81140部队56分队)和副指导员蔺庆春(81140部队56分队)。在此谢谢老兵、作者尚新胜。 ­ 珍宝岛战斗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我国人民对外反击侵略一次重要战斗。在这次战斗中。我们在军事上,是与当时的另一个超级大国的较量。战场的硝烟虽然离我们早已远去。但战友们舍生忘死的英雄气概,无往而不胜的报国情怀,一种追求人生崇高理想的境界,一直感染着曾经亲身经历和那个时代的人们。 ­ 据不完全统计,珍宝岛战役我军3次作战的战果如下:击毁苏军坦克4辆、装甲车9辆、卡车、指挥车各1辆。击伤坦克、装甲车5辆。毙伤敌人200多人。缴获先进的T-62坦克1辆;枪31支;手榴弹23枚;子弹3352发;火箭弹13枚;坦克电台1部;望远镜1架;照像机2架;电影摄像机1架及其它军用物资一部。我军在珍宝岛自卫反击战中共有37个单位、376人荣立战功。单位集体一等功17个、集体二等功6个、集体三等功14个;个人一等功24人、二等功86人、三等功266人。</p> <p>黑头发举杯的这位就是我们特务连副指导员蔺庆春­ (本照片在老兵尚新胜空间转载 2009.9.23)</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