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边缘性人格障碍的表现</b></p><p class="ql-block"><b>一、主要以情绪,人际关系,自我形象的不稳定,并且伴有多种冲动行为为特征。</b></p><p class="ql-block"><b>1、自我身份认同紊乱</b></p><p class="ql-block">缺乏自我目标和自我价值感,低自尊。身份认同的紊乱始于青春期,长期滞留在混乱阶段,反映在生活中的各种矛盾和冲突。</p><p class="ql-block"><b>2、情绪不稳定 </b></p><p class="ql-block">快速多变的特点,特别在遭遇到应激事件,容易出现紧张焦虑易激惹等。</p><p class="ql-block"><b>3、分离焦虑显著</b></p><p class="ql-block">对抛弃,分离异常敏感,缺乏自我安慰能力,往往通过刺激性行为和物质依赖饮酒,吸毒等排解。</p><p class="ql-block"><b>4、亲密关系冲突</b></p><p class="ql-block">在亲密关系中处于两个极端,一方面非常依赖对方。一方面又总是和对方争吵,感觉累又无法抽身,人际关系冲突不断。</p><p class="ql-block"><b>5、冲动性</b></p><p class="ql-block">酗酒,赌博盗窃药物乱用等</p><p class="ql-block"><b>6、精神病性症状</b></p><p class="ql-block">应激情况下,容易出现人格解体,牵连观念,幻觉或错觉。</p><p class="ql-block">二、这类家庭问题的特征</p><p class="ql-block"><b>•严重的分离和丧失</b></p><p class="ql-block"><b>•充满虐待—70%家庭存在躯体虐待</b></p><p class="ql-block"><b>•父母双方功能失败</b></p><p class="ql-block">青少年常常会在发展中受阻,而无法与父母分离。这种发展会被认为是对现状的威胁,于是家庭会变得防御和退行。</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三、家庭治疗策略</b></p><p class="ql-block">家庭治疗的第一步,需要确认家庭互动对导致形成,并维持这类症状所扮演角色。分裂和投射性认同是最常见的防御机制,他们维持着家庭系统内部的病态平衡。</p><p class="ql-block">在过度干预的家庭模式中,家庭治疗必需尊重每一个家庭成员对其他成员的需要。父母可能自身就有边缘性人格结构,预料在治疗中,就会失去那个边缘型孩子,父母因感到与分离而变得恐慌,治疗中要和父母同盟,得到他们理解。与边缘性人格障碍家庭工作的重要原则,避免在患者诋毁父母时,过度偏袒患者。</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案例中这个家里有一个生病的孩子,是因为这个家庭病了,孩子是一个承受者,同时她也是一个拯救者。</p><p class="ql-block">代际传递:从爷爷到父亲,从父亲到女儿,代际间传递着一种相互的对抗,但同时又是那样的不可分割。</p><p class="ql-block">来访从小就想做家庭和平的守护者,现在仍然做家庭和平的守护者,用她的病。如果她离开了家,可能没有人能够让这个家庭再在一起,你在家起这个作用,你现在走不了,是因为父母现在让你放不下………</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