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笔>,文坛开画境 杰作入梦来,一一湘潭山水画家陈文杰作品解读

楚国良(谢绝献花)

<p class="ql-block"><随笔></p><p class="ql-block"> 文坛开画境&nbsp;杰作入梦来</p><p class="ql-block"> 一一湘潭山水画家陈文杰作品解读</p><p class="ql-block"> 文/楚国良</p><p class="ql-block">&nbsp;</p><p class="ql-block"> 谈及湘潭历史,不能不提到“千年十八总,传世金湘潭”的故事,明清时期,湘潭力压省会、府城,一度成为湖南最大的城市,并从明万历元年(1573&nbsp;年)开始,持续&nbsp;334&nbsp;年扛鼎湖南经济中心,上演经济与人文辉映的盛宴。</p><p class="ql-block"> 叙说湘潭人文,不能不骄傲这里名人辈出,一代领袖毛泽东,开国元勋彭德怀,著名将领黄公略、陈赓,文化名人齐白石等都诞生于此。</p><p class="ql-block"> ……百年来,湘潭人才辈出,有何原因?湘潭何以成为伟人故里、将帅之乡、红色圣地、文化艺术之乡?</p><p class="ql-block"> 究其原因,从空间角度上看,独一无二的交通条件造就了历史上湘潭的独特区位优势。从时间角度来说,明清时期的海禁政策推动了商业繁荣和商业文化产生,通达四海的交通要塞,孕育了放眼天下的胸怀;繁荣富强的经济成为向外发展的动力;开放包容逐新的价值塑造了人们的精神……</p><p class="ql-block"> 作为湘潭地方文化研究的爱好者,这些年,我不仅一直关注着近现代人才“井喷”的湘潭现象,也一直关注着湘潭文学艺术界大佬们的笔触在如何反映这段珍贵的历史,留下这份美好的记忆。</p><p class="ql-block"> 据我所知,在这方面比较有代表性的作品著述方面有文史专家周磊《湘潭老城故事》、《湘潭老城记忆》,摄影方面有謝龙湘《湘潭记忆》等作品或出版,或展出。那么在湘潭美术界的画作当中,在我看来,当数画家陈文杰的《湘潭风物百图》。</p><p class="ql-block"> 翻检着陈文杰先生画作,昔日的湘潭胜景,时常浮现眼前,甚至侵入我的梦境。七月的华厦,窗外热浪滚滚,域内疫情滔滔,然而,我却顾不上这些,挥笔写下些许文字,权当收获与感受!</p><p class="ql-block">&nbsp;</p><p class="ql-block"> 一一题记</p> <p class="ql-block">  陈文杰,1952年出生,成长于湘潭文庙附近,对文庙、通济门、万楼、文西街(现城正街一部分)等老街、老建筑非常熟悉,湘潭旧城的面貌、街道、民风民俗,在陈文杰的脑海里留下了深刻记忆。</p><p class="ql-block"> 1970年,陈文杰开始从事美术工作,当时是湘潭市酒厂的工业设计人员,齐公酒、韶峰大曲的包装招贴和包装设计就出自他手。惜乎单位效益不佳,家庭困难,只得放下钟爱的画笔,干起了画广告、弄设计、写美术字的营生,一干就是12年。</p><p class="ql-block"> 陈文杰上世纪80年代初先从丁剑虹先生学习国画,后又参加中国书画函授大学湘潭分校学习,得到汤清海、曾晓浒、徐照海诸位名师的指点,进步神速,熟练掌握了山水画的传统技法。在丁剑虹、汤清海带领下先后到昭山、铜梁山、张家界、天子山、炎陵、水口等地写生,渐趋视野开阔,造型图式、空间表现、笔墨、内容题材、意境营造能力得以提升,其创作兴致如汩汩山泉,喷涌不绝。</p><p class="ql-block"> 如今他是湖南省美协会员、湘潭市白石书画研究院特聘画家、湘潭市莲城书画研究会艺术顾问、湘潭市雨湖区美协名誉主席、湘潭市美协理事。</p><p class="ql-block"> 陈文杰擅人文山水,喜主题创作。艺术主张:以意作画,文心造境。出版有大型组画〈画说湖湘〉卷一、卷二,2021年元月,陈文杰在万楼公馆举办《潭州古韵》个人画展,展出作品20幅,展期一个月。2021年7月,由湘潭市党外知识分子联谊会主办,雨湖区窑湾街道承办的《画说窑湾》书画展,陈文杰60余幅原创窑湾风情作品展出20天。代表作有10米x1米长卷〈潭城古韵〉〈白石画廊〉丈二大幅〈端午赛龙舟〉〈湖湘毓秀〉〈清凉胜境〉,组画〈窑湾系列〉〈湘情湘韵〉扑克系列,以及湖湘文脉、山脉、水脉、民居等山水画600余幅。近二百幅原创作品由国内外友人和楼堂馆所收购,另有数幅作品由博物馆收藏。</p><p class="ql-block"> 作为画家,在我看来:山水画的创作,是要讲究气韵的。</p><p class="ql-block"> 何为气韵呢?所谓的气韵,应当是由“气”和“韵”两部分组成。“气”,是一切生命的本源,中国古代哲学认为,元气,是构成运动着的世界的基本内容。没有“气”,就没有了一切。</p><p class="ql-block"> 形容一个人健康有活力,会说“元气满满”,形容一个人精神面貌好,会说“您气色真好”,等等。</p><p class="ql-block"> 相反,如果气上出了问题,会说“没生气,没朝气,气色不好”,等等。</p><p class="ql-block"> 所以,气是世间万物的基础。</p><p class="ql-block"> 再说说“韵”,声色和美谓之韵。韵律之意,就是要有节奏感,这样才有韵味,才能让人身临其境,美不胜收。</p><p class="ql-block"> 在山水画中,气韵尤为关键。山水画中气韵从哪里来呢?</p><p class="ql-block"> 一是要多读画理。关于气韵,古人早有论述,比如元四家、明四家、清六家,到近代的黄宾虹,都将气韵认定为中国画的最高境界。吴道子的画以“气胜”,南北两朝的“由气生韵”,五代两宋的“尚法”,宋画的“尚意”,元四家由“写意”到“由气生韵”,再到“由写实到写意”,等等,都需要我们去掌握了解。脉络清楚后,就能更加充分的理解,一幅画要创作成什么样的才是好画,最高的境界在哪里。</p><p class="ql-block"> 二是要多临古画。能够流传下来,被公认的古画,是被历史和实践检验的精品佳作。历朝历代,多少画坛大师名家,都不间断的临摹古画。目的是通过临习,掌握传统山水画的笔墨技法,而一幅画的气韵就是来自于笔墨技法,笔墨技法中包含着的韵律感尤为关键。清朝方薰说:“委心古人,学之而无外慕,久必有悟,悟后与生知之气韵,殊途同归。”说的就是通过临摹,懂得气韵的营造问题。</p><p class="ql-block"> 三是要多去写生。懂得了画理,又掌握了古人的笔墨技法,第三步就要深入到大自然中,进行写生。明朝董其昌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然后作画,自然丘壑内营。”如果把读画理与临摹古画称之为“磨刀”,写生就是用这把刀去上山砍柴。刀利柴多,刀钝柴少。</p><p class="ql-block"> 总之,有了这三个方面的积累,创作出气韵生动的作品,就是水到渠成的事情了。细品陈文杰的画作,有以下几个特点:</p><p class="ql-block"> 其一,有极强的地域特色。这种地域特色关乎大自然的地理地貌和空间秩序,涉及风物人情,每一幅作品都凝聚着画家对这方热土的挚爱之情,这种情感是自然的、亲切的、豁达的。如“画说湖湘”“潭城古韵”“文心造境”三大系列400余幅作品,反映出湘潭古城的无穷魅力。陈文杰笔下的田园、村舍、街铺、码头、船队,充满了岁月沉淀后浓浓的质感和韵味,蕴含着南国的烟火气息和画家浓郁的乡愁。</p><p class="ql-block"> 其二,有极强的文化底蕴。组画《窑湾系列》《湘情湘韵》以及描绘湖湘山脉、水脉、民居等600余幅山水画,寓人文情怀于自然,弘扬了湖湘文化。如作品《水涨船高》描绘的是湘潭窑湾涨水时的场景,画中所有的木质吊楼都泡在洪水中,居民生活物资用品只能依靠木船运送,画家在画上题写了“窑湾涨水频,船行街巷中,不羡威尼斯,惟画古潭城”的诗句。又如,在作品《忆大埠桥》上画家题的是“泊岸帆樯绕城郭,吊楼菜馆酒店多,麻石桥上商贾嚷,古桑树下养蚕乐”,诗画相得益彰,让观者有咀嚼不尽的艺术享受。</p><p class="ql-block"> 其三,有极强的时代精神。《黎氏故居》《书善亭》《万楼》《牧归》《瑞雪》《金秋》《喜看稻菽千重浪》等作品,画面体现的无论是莺莺燕燕的春色,还是蛙叫蝉鸣的盛夏;无论是霜重露寒的深秋,抑或是白雪皑皑的冬季,作者总是致力于创新美学的表达,记录时代的新气象,反映出祖国大地一派生机勃勃、欣欣向荣的和谐场景。</p> <p class="ql-block">  评价一幅山水画的优劣,我认为无外乎从“灵感、意境、艺术修养、构图能力、笔墨功夫、色彩运用”六个方面去考量。</p><p class="ql-block"> 灵感是创作中的一种特殊的心理现象,是在自己的审美认识的基础上,经过长期观察,在特殊的精神状态下突然产生的一种联想。这种丰富的想象力来源于生活和实践。古人临摹过大量的优秀作品,见多识广,胸有丘壑,能情不自禁地提笔创作,这是临摹实践的结果。现在我们进行写生,只有到大自然中感受生活,通过与大自然的“悟对”激发创作灵感,才能创作出富有时代气息的作品。所以,一幅好的山水画作品,必然是画家心灵与自然碰撞的结果,这样的作品才能彰显山水之灵气。</p><p class="ql-block"> 在山水画创作中,我们不仅要用眼睛去看,还要用心去观察,发现自然山川之美,在自然景物中捕捉形象,从内心迸发情感,进而寻找能够表现其面貌、气象、神韵的各种技法,达到自然景物与心灵体验的合一。</p><p class="ql-block"> 在中国传统山水画创作中,意境通常被看作是最高境界,是中国山水画的核心和灵动。在山水画的创作中,意境的产生,首先离不开审美,而山水画在审美的追求上是一种自然与心灵物化的境界,因此我们在创作构思中,要把握天地精神,从一山一水、一枝一叶中感悟生命的境界,并借助笔墨语言将其表现出来,从而达到山水画创作的大境界。</p><p class="ql-block"> 当然,山水画创作并非对自然山川的模写,而是要通过“应目会心”,融进作者的审美和追求,饱含作者的思想感悟及对生活、自然的真切感受和认识来体现创作竭力。在山水画创作中,意境决定着创作的主题,师法造化,境由心生,只有发自内心地对自然进行感悟,才能做到因心造境,景由情致、情景交融。</p><p class="ql-block"> 我们进行艺术创作,首先要有正确的指导思想,进步的世界观和审美思想,这决定着创作目的和动机,直接影响作品的格调与品位。我们只有具备正确而深刻的见解,才能把握、揭示生活的本质和规律,才能创作出有生命力的艺术作品。古人讲的人格修养指的就是“做人”,人品不高的人画品也不会高。艺术修养还包括深厚的文化素养,有较高的文化素养的人,其艺术创作才会有较高的境界,才能站在更高的层次上洞察现实,领悟人生,才能用心灵去感受生活并指导创作作品。</p><p class="ql-block"> 深厚的文化修养离不开丰富的生活积累,它是创作的基本材料和前提;亲身经历和深刻的感受能够激发欲罢不能的创作冲动,从而使我们构思并创作出内涵深刻、感人至深的艺术作品。培养艺术修养的过程,也是培养、陶冶自己真挚的艺术情感的过程,只有具备深厚的艺术修养,才能创作出感人至深的艺术形象。</p><p class="ql-block"> 构图是创作的前提和关键,在山水画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它不仅能够起到布置画面的作用,还是画家的审美情趣、创作意向和生活经验的体现。没有好的构图,就不会产生好的作品。构图是一个非常重要而又复杂的过程,它通过灵感、构思、立意、置陈而已、提炼取舍、笔墨运用、取势造势、营造意境而最终完成作品的创作。</p><p class="ql-block"> 要想使作品拥有完美的构图,就必须具备良好的构图能力,掌握散点透视、三远法等山水画构图规律。山水画的构图非常强调“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要把握主与宾、近与远、大与小、实与虚、黑与白、密与疏、纵与横、合与开、露与藏、稳与险等关系。另外,还要掌握构图形式和规律,以及题款、钤印的基本法则。只有这样,才能完成一幅好的构图。</p><p class="ql-block"> 山水画创作不是单纯地对景物进行摸写,而是画家在自己的审美理念指导下,利用笔墨语言进行创作的表现。笔墨是画家思想感悟的载体,只有掌握好笔墨的技巧,才能画什么像什么,达到"神形兼备""气韵生动"。</p><p class="ql-block"> 用笔要有轻、重、粗、细、缓、急之分,用墨要有浓、淡、深、浅、干、湿之变,这样才能表现出物体的结构和空间。同时,要拥有笔墨造型能力,并掌握笔墨技巧,笔是骨,墨是肉,要选择适合自己的笔墨并加以运用,形成自己的面貌。总之,笔墨是山水画的生命,也是山水画的灵动。只有肯下功夫,掌握笔墨技法,才能创作出优秀的作品。</p><p class="ql-block"> 经过水墨的运用,基本已经能够把景物的精神表现出来了,但要想使作品中的景物更加美观、真实,就需要染色,因此,要掌握好色彩的运用。山水的着色基本分为两大类,浅绛着色和青绿着色。</p><p class="ql-block"> 山水画着色的原则首先是要鲜明,即用色清净、自然、明快、大方,不可有丝毫的板滞,同时,用水多少必须合适,使作品浑厚华滋。其次是要注意做到色不碍墨,墨不碍色,墨色融合,达到所有颜色不掩盖墨的光彩,不削弱笔力的效果。</p> <p class="ql-block">  当然,除上述六要素之外,山水画创作还要讲究创作时的情感、创作的环境以及纸张的效果等等。</p><p class="ql-block"> 2010年,陈文杰动笔创作《湘潭风物百图》。这一系列画作里,除了湘潭人熟悉的窑湾古街,江西会馆、关圣殿、夕照亭、尹氏宗祠等古建筑,和许多已经消失和被人遗忘的景点,也有湖湘公园、褒忠山等新景点。</p><p class="ql-block"> 经过10年坚持与努力,陈文杰创作完成了《湘潭风物百图》系列画,共200幅,除了湘潭的新旧景点外,还有花石湘莲、湘潭矮脚白、湘潭地方小吃、农民秋收双抢等内容。</p><p class="ql-block"> 品读《湘潭风物百图》,陈文杰的画,让人有“山外青山楼外楼”的多重美的感受。可谓美不胜收。</p><p class="ql-block"> 其一、这种美,是生活美:一幅幅山水,便是一幅幅大写的“人生”,是一幕幕生活的场景。立足于山水画中,能让人达到“可望、可居、可游”的境地。</p><p class="ql-block"> 其二、这种美,是诗意美:一幅幅山水画就像一首首古诗词:“&nbsp;江山如此多娇”、“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白云生处有人家”、“野渡无人舟自横”……看到他的画,脑海里就会不自觉地诗意连篇,真是妙哉!美哉;</p><p class="ql-block"> 其三、这种美,是气势美:高山大川气惯长虹,飞泉流瀑浩浩荡荡,整体布局,开阔舒展;这种美,是灵动美:其笔下的云是起伏、流动的,涌动于山川景物间,仿佛让俊朗的山水都跟着鲜活、亮丽了;</p><p class="ql-block"> 其四、这种美,是自然美:奔流不息的水,使得山水画的整体更加鲜活生动,更添画面的自然和谐。</p><p class="ql-block"> 其五、这种美,是立体的美:山水的用笔,苍劲有力,线条感强,注解文字,笔力浑厚,相得益彰。在彰显山水美的同时,将生活气息、乡土情感表达得浓郁而热烈。</p><p class="ql-block"> 石涛有云:“法于何立?乃自我立。立一画之法者,盖以无法生有法,以有法贯众法也。”齐白石说:“窃意好学者,无论诗文书画刻印,始先必学于古人或近时贤。大入其室,然后必须自造门户,另具自家派别,是谓名家。”</p><p class="ql-block"> 为陈文杰其人其画感动,因赋《画室铭》曰:</p><p class="ql-block"> 才不在高,有心则行。艺不在多,专精即可,斯居隐山,惟有墨香。山水悬四壁,读书入心灵。谈笑论丹青,往来叙雅情。可以玩笔墨,阅诗文。无摇滚之乱耳,无庸俗之随兴。远离丑恶假,崇尚美善真。淡定云,文杰精神。</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