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又侠在老山作战后谈提干问题,特别讲到臧雷,引人深思

张轩

<p class="ql-block">1984年4月5日至7月14日,中国人民解放军昆明军区第14军第40师第119团,在团长张又侠的指挥下,在师的编成内,执行了收复与坚守老山地区的作战任务。</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炮击阶段:团100迫击炮连和营属6个迫击炮排以及高射机枪连,于4月5日对662.6高地地区和那拉地区越军防御地带实施炮击,持续13天。为拔点作战扫清了部分障碍,而且迷惑了敌人,为顺利夺取攻击目标奠定了良好的基础。</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拔点阶段:从4月28日至30日,119团用三天的时间,收复了662.6高地地区,攻占了那拉地区,共毙敌280名,俘敌7名,缴获轻重机枪、冲锋枪110支(挺)、40火箭筒11具、火炮13门、高射机枪2挺、各种枪弹147000余发、各种炮弹25300余发、手榴弹7500余枚及军用物资一批。</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防御阶段:从5月1日至7月14日,119团担负662.6高地地区和那拉地区防御作战任务,相继于6月11日和7月12日,先后粉碎了越军团规模和师规模的反扑。共毙敌1898名、俘敌7名、伤敌952名,击毁坦克歼击车4辆,缴获各种枪支135支(挺)、40火箭筒2具、各种火炮9门、各种枪弹20300发、各种炮弹142发及军用物资一批。</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特别是7月12日防御作战,119团在662.6高地方向和那拉方向担任师的主要防御任务,在炮兵强有力的支援下,部队依托阵地,粉碎了越军3个步兵团(876团、149团、174团)和2个特工营的轮番攻击,固守了33个高地,毙敌1370人,使越军从战线中央达成突破,进而夺回老山地区的战役企图彻底沦为了泡影,确保了主要防御方向的稳定。这一仗,就是俗称的松毛岭大捷,就是张又侠的成名之战。</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119团骄人的战绩获得了上级的充分肯定和高度赞扬,涌现出一大批英雄模范集体与个人。军委授予4连“老山穿插英雄连”、7连“老山防御英雄连”荣誉称号,授予2连3排排长秦国富、8连3排代理排长李海欣烈士、8连9班班长杨国跃“战斗英雄”荣誉称号。</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昆明军区授予6连“老山猛虎连”、李海欣等15人“老山十五勇士”荣誉称号,授予1连2排长金古阿格、3连战士潘相安烈士、付代文烈士、马应国、5连战士王报军、8连战士周忠烈烈士“战斗英雄”荣誉称号,给119团、2营记集体一等功。14军给1连记集体一等功。</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老山作战结束之后,作为一颗冉冉升起的新星,张又侠接受了不少记者的采访。有一名记者问他:“你进过军事院校没有?”张又侠讲了自己从1968年入伍当兵一直到干到团长的经历,说“没有进过军事院校”。这样的回答明显令记者失望,感叹道:“要是进过军事院校,文章就好做了。”就是这句感叹,触发了张又侠对部队选人用人标准的思索。</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张又侠认为:进院校学习,掌握更多的科学文化知识,确实非常重要。但是,“文凭”和“人才”,毕竟还是两个概念,不能简单地混为一谈划等号。看一个干部行不行,文凭只能作为参考,而不能作为主要依据。40师某团原来有个副团长,最开始在连队当连长,可是带不了兵,于是改行当参谋,却又不懂业务,成了一个“包袱”。正好遇到调整领导班子,干部部门从档案履历中看,他既有基层工作经历,又做过机关工作,年龄也不大,便提拔他当了副营长,时间长了,升任营长。</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1979年对越自卫还击、保卫边疆作战时,他的这个营担负主攻任务,由副团长石介昌直接指挥,仗打得不错,这个营立了功。石副团长因为年龄大了,被安排转业。这位营长被送到军事学院深造,回部队后当了副团长,可还是不能胜任,实在干不下去,最后也只好转业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如果光从档案上看,这名干部干过基层工作,待过机关,打过仗,进过院校,有大专文凭,可以说是应有尽有。实际能力不足的他能够一再被提拔,可以说是一名由于干部工作的缺陷所产生的“幸运儿”。但最后他确实是被当成“包袱”推出去的。由此可见,选用干部,不能光看档案,不能光看文凭,还要看真才实学,看有无开拓精神,看工作上是否有成就。看干部还要看这个单位的面貌改变了没有。</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张又侠指出,为了适应现代化建设和作战的需要,要多用开拓型干部。118团有一个叫臧雷的年轻人,入伍前是下乡知青,入伍后在宣传队跳舞。1979年对越自卫还击作战当突击排排长,从8米高的山崖上摔下来,全身瘫痪。开始医生认为,他能坐起来就不错了。可是,他以顽强的意志配合治疗,不仅坐起来了,而且站起来了,以后又能走路了。他写血书要求回前线,拖着一只萎缩的左手,带领侦察分队圆满完成了任务。</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之后,他历任参谋、军务股长、营长,不管在哪个岗位,工作都做得很出色,到一处改变一处的面貌。这次老山作战,臧雷任营长的3营打得很好,8连被军委授予“老山英雄连”的荣誉称号。他的特点就是思想活跃,接受新事物快。他了解青年战士,能团结青年战士。他把训练实验分队的成功经验带到连队,运用到实际工作中去,加上他扎扎实实的工作作风,就在工作中取得了好成绩。可是,当初提拔他当营长时,不少人提出反对意见,认为他不过是一个初中生,文化低,没文凭,还说风凉话,说什么“一个跳舞的怎么能当营长?”</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打完仗之后,对臧雷没有不服气的。他自己也在努力补习文化。像这样的干部,不是飘飘忽忽,不是墨守成规,能接受新信息,工作扎扎实实,为什么不能重用?干部住校学习是十分必要的,凡是优秀的班长、战士,优秀的基层干部,都应该进军事院校学习。特别是部队的主官,更应进院校系统学习深造。但是,学习的目的应该是为了工作,为了使工作更有成绩。有些干部把上院校学习当作资本,认为取得了文凭,就应该升官,否则便是“大才小用”。</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张又侠表示,看一名干部究竟是大才、中才或是小才,还需要到工作实践中去检验才知道。事实上的确存在“高分低能”的人嘛!有的干部住一次校就升一级。任职命令下了,人没有到职就进了学校,回来又升一级。有些人,从档案上看,连长、营长、团长都干过,实际上只干了几天就进了学校,徒有其名。连、团、师这三级的正职,担子最重,最能锻炼人,怕苦是干不了的。凡是没有经过这三级职务的,应该补课,每级起码干一年。这样做,对干部本人有好处,对部队基层建设也有利。</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r></p><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