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为期五天的新教师培训就要接近尾声了。回顾这几天的学习,收获很多。<br> 7月28日上午,南阳师范学院的董建春教授以“从‘心’开始,做一名幸福的老师”为主题,为我们展开了一场别开生面的演讲。董教授从幸福是什么、心态与人生幸福、从“心”开始 寻找幸福的密码三个方面为我们展开讲述。通过董老师的讲述,让我懂得心态对幸福感的重要性。作为教师,我们要以进取的心态面对工作,要有使命感,不断提升自己,愿教、善教、乐教。<br> 近期在各种新闻报道以及各种荣誉颁发的现场,我们总是能够看到张桂梅老师的身影。她那贴满膏药的手,看起来让人十分心疼。曾经我以为像张老师这样师德师风的标杆型人物会离我的生活很远,直到我在培训中听到了郭春鹏和刘春莹两位老师的感人事迹。郭老师和刘老师在自己的讲述中总是非常谦逊和低调。但在两位老师身上,我看到了很多闪闪发光的共同点。他们都放弃了更好的就业机会,回到家乡,为家乡的教育事业做贡献。郭老师拖着病躯,克服重重生理和心理的压力,一次次被打倒,又一次次站起来,只为回到自己心爱的课堂。刘老师在偏远山区工作,要克服师资、设施差等很多不利因素。但为了深山里的这群孩子有学上,多次放弃外调的机会,在偏远山区坚持了二十多年。二位老师的感人事迹,对于即将入职成为一名教师的我深有教育意义。在以后的教学中,我要以二位老师为榜样,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尽职尽责、尽心尽力。<br> 7月29日的培训是由南阳师范学院的两位老师田小枫老师和万建春老师为我们展开的。田老师以“教师礼仪”为主题,理论结合大量的实例,为我们展示和讲解了礼仪的标准和规范。万老师从一个比较独特的角度“孔子是如何教育儿子的”出发,结合儒家经典从“不学诗,无以言。不学礼,无以立”的角度为我们解读为何要学《诗》、为何要学礼。两位老师讲座的方向虽然完全不同,但共同之处在于在讲解过程中引用了大量的儒家经典。如田老师在讲授教师礼仪实践三阶段(知识→常识→同理心)时,引用《孟子·离娄下》中的“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在讲解仪态管理时,引用《礼记·玉藻》中的“足容重,手容恭,目容端,口容止......色容庄,坐如尸”。万老师在讲解中更是大量引用《论语》中的语录来进行举例说明。老师们对传统优秀文化的重视,让我不经回想起这两年来,我和我的同学们或在国内或在国外克服疫情的重重困难,给外国留学生或当地孔子学院的学生教授中文、传播中国文化的情景。我曾经有一个来自塔吉克斯坦国家的学生,他的名字叫做子路。我与他第一次见面的时候,他还在零起点班。零起点班的学生大都是刚到中国,基本上除了自己的名字和简单的“你好”外,其他汉语都不懂的学生。当我在点名的时候看到“子路”这个名字,十分惊奇,便追问这位学生是否知道孔子。比较遗憾的是,他的中文名字是以前的老师帮忙起的,他本人并不了解其中的缘由。但借此机会,我也简单地给学生们介绍了孔子以及孔子和子路的关系,并在教室的电脑上找了孔子的图片作为展示。虽然当时零起点的学生知道的只是“Confucius”,但我相信这个关于“Confucius”、关于“子路”的点会作为一颗文化的种子埋藏在他们心底。随着他们汉语水平的提升,在后续学习中学到孔子后会记忆得更深刻。其实不管是什么专业,作为老师我们都有必要了解和学习优秀的中国传统文化。正如,何可贵老师在7月31日下午“教师核心素养”的讲座中提到的,我们要经典吸纳精华。中国文化博大精深,需要我们慢慢体味与学习。<br> 从7月30日开始的分科学习,通过一线名师的解读,我对高中语文的教材有了一定的了解。通过几位优秀的老师的试讲展示以及老师之间的互相探讨学习,让我收获颇丰。同时也体会到了不同专业之间的差异,明白在语文教师的这条道路上,我还有很多需要学习的东西。<br> 四天的线下培训,时间虽短,但收获颇丰。培训结束了,但学习如何做一名好老师的探索并没有结束。在以后的工作中,我会努力向师德标兵看齐,做一名好老师。</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