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乘坐轮船去利川 </b></p><p class="ql-block"><b> 今年进入三伏天以来,看到微信群中有许多在利川避暑的朋友发来的一张张蓝天白云满目青翠的美景照片,也令身在高温的酷暑中的我们间接的感受到了阵阵清凉。</b></p><p class="ql-block"><b> 利川真是个避暑好地方、特别是位于齐岳山上谋道小镇的苏马荡,那里有漫山翠绿的水彬树林,那里借助海拨高度的温差气候凉爽且不潮湿,现在交通往来也十分的便利。这不禁令我想到,当年我去利川的路途是多么的艰难和不易。</b></p><p class="ql-block"><b> 七十年代、我高中毕业后去利川看望大姐。大姐是文化大革命前考入武汉医学院的,读书期间遇上文革,文革后期又被当成造反派和全国的大学生一样、被分配到了偏远的山区,她被分配到交通最为不便的利川县柏杨公社卫生院。 </b></p><p class="ql-block"><b> 那时候沙市没有直达利川的公路,先要从沙市港乘船去四川的万县,然后再转车翻山越岭才能到湖北恩施的利川,车船辗转整个行程需两天的时间。 当年长江航运很发达,江上客轮鸣笛之声也不绝于耳,从武汉~重庆的“东方红XX号”大轮船都要在沙市港停靠。</b></p><p class="ql-block"><b> 中午上船后轮船溯江而上一路西行,傍晚过宜昌经南津关后就进入了三峡之一的西陵峡。 暮色苍茫中的西陵峡壁立两岸,只看得见模糊的天空和两岸不停闪烁的红、白航标灯,轮船靠着航标的导引在峡谷间蜿蜒穿行。</b></p><p class="ql-block"><b> 忽然间轮船上铃声大作、哨声四起,船员在甲板上咚咚咚地不停跑动,挂在船顶舷上的救生艇也在探照灯的晃动中随吊绳急速降落。船上的旅客们都十分地紧张,大家都知道三峡航道的水流湍急、礁石密布航行中有危险。稍后,听到广播通知大家不要紧张原地别动配合演练,我们才知道这是救生演习。原来航运公司有规定,凡是进入三峡的船只都必须进行救生演练。 </b></p><p class="ql-block"><b> 第二天早上醒来听到广播介绍后知道轮船己航行在巫峡段中了。三峡是西陵峡、巫峡、瞿塘峡三段峡谷的总称。南北朝地理学家郦道元在巜三峡》中曾写道“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其文中所述尽显巫峡之悲凉。我站在船弦睁大眼睛努力寻找那传说中高山上密林间的猿猴跳动和声声的鸣叫…… </b></p><p class="ql-block"><b> 轮船一路上经神女峰、白帝城、穿瞿塘峡、过夔门于次日下午抵达万县。 </b></p><p class="ql-block"><b> 万县,从轮船上仰望是一座建在半山腰间的城市,城中高耸的的一座苏联红军纪念碑告诉着我们,抗日战争期间曾有苏联红军航空兵在此阻击日本飞机进川、支援中国人民抗战英勇牺牲。 </b></p><p class="ql-block"><b> 万县码头的所在处是一个叫做陈家坝的小地方,坡高坎陡的石台阶上长满了青苔。坝上男人女人都身穿灰蓝色的土布大襟、身上不是背个背篓、就是手里拿着扁担,一个个头上都缠着个灰帕帕,脚上蹬着麦草夹杂布条编织的草鞋,上上下下地行走在坎坡上。一个儿童胸前挂着打开地小木箱在叫卖“香烟、香烟”,其情其景我脑子里映现出描述解放前四川的电影《在烈火中永生》。</b></p><p class="ql-block"><b> 轮船是下午到的万县、转车去利川的客车每天仅早上一趟,我上岸后就只能在万县住上一晚。</b></p><p class="ql-block"><b> 当时的万县城市不大、道路起伏陡峭,人力板车都有钢丝绳卡住轮轴的刹车,下坡时拖车人要边手捏刹车把、边用双脚紧撑地上把住下滑的车辆慢慢下行。这对没有见过大山的我来说很是新奇。 </b></p><p class="ql-block"><b> 次日早上客车向着利川出发了。当汽车开到利川境内的齐岳山下时,司机对着大家喊道:你们有衣服的赶紧加上啊,不然到了山上会冷的。虽然我觉得他的话有些夸张,但还是加了件衬衣。 汽车在阵阵浓雾中颠颠簸簸地盘山而上。</b></p><p class="ql-block"><b> 车到半山腰后人就感觉到了真的是冷,牙齿上下都冷得打嗑,身体也开始打颤,三伏天我抱着双肩一路上哆哆嗦嗦。 </b></p><p class="ql-block"><b> 汽车一路盘旋到山顶后下山的时候那就真叫一个惊险。只见司机一会儿把车开在峭壁边、一会儿照着前方无路的悬崖猛冲过去,直到他拼命地旋转方向盘后我才看到,原来绝壁拐弯后面还是有路的,车走峭壁也是为了让车尽量的转大弯。我的个天啊,这一路走来还不仅仅是冷、更有的是惊心动魄的恐惧。 </b></p><p class="ql-block"><b> 随着汽车不断的行进,陡峻地山路逐渐平缓了下来,经过一个种黄花和药材的小村后就来到了一块稍平坦的区域一一谋道镇。司机把车停稳在一个高台的古庙旁,对着大家喊道:都下来喝碗黄花热汤、驱驱寒气暖暖身子。只见几个老妇人在路旁用砂锅熬煮着肉皮煮的黄花汤,五毛钱一碗。大热天的还要驱寒?不是亲身经历过恐怕没有人会相信。</b></p><p class="ql-block"><b> 这个锁在云雾缭绕山腰,盛产黄花菜和中药材的小村就是今天人来人往熙熙攘攘的避暑胜地一一苏马荡。</b></p><p class="ql-block"><b> 汽 车在进入谋道镇时,看到路旁峭壁旁有棵千年古杉,听车上人介绍说这棵树是世上所有水杉树的老祖宗,也是利川县的一个宝贝。</b></p><p class="ql-block"><b> 出谋道镇再到利川县城就已不远,道路也比之前平缓多了。一路上令人惊恐万分的汽车终于在中午时分到达了这座紧邻四川的湖北县城一一利川。自古道:蜀道难,难于上青天。这下子我算是终于有了体会。</b></p><p class="ql-block"><b> 去年我重返利川苏马荡避暑是乘高铁去的,上午8点多钟从荆州出发、中午12点前就在利川吃中饭。席间,接待我的当地朋友自豪地对我说:我们利川就是好,冬暖夏凉。你在武汉、在北京见到过几个我们利川人?利川人可是连当官都不愿意出去的哦。</b></p><p class="ql-block"><b> 利川这个山城小县虽隶属湖北,但说话口音、生活习俗 都与四川相同。当年我见到的利川乡下人吃饭碗里可就只几个圆滚滚的土豆哦,无菜无盐,也没有一粒米饭。病人来医院看病,解开破棉袄的扣子后放听筒时,里面就是没有内衣的光赤膊了。</b></p><p class="ql-block"><b> 如今的利川一切都变了,马路宽大了,高楼大厦也多了。我看到的不仅仅是人们的生活环境和经济条件变好了,人的精神状态也变得自信和自豪了。与当年的记忆相对真有天壤之别,唯一没变的只有谋道镇上的那棵千年古杉树,它还依然是那么巍峨挺拔、还是那么枝繁叶茂郁郁葱葱。</b></p>